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零二節 轟炸 文 / 黃初

    第二百零二節轟炸

    10月15日傍晚,夜幕已經將臨。

    雖說是在戰爭期間,但日本首都東京依舊是一派歌舞昇平,空氣中瀰漫著輕鬆、慵懶的氣氛,絲毫沒有感覺到日本帝國已經和中國處於正式戰爭之中。即使因為前陣子中國空軍在上海屢勝日軍戰機,以至於國內擔心遭到襲擊,特意在幾天前進行了一次簡單的防空演習,也沒能給人們鬆弛的神經緊緊「弦」。

    白天防空演習還未結束,參加演習的人員就紛紛開始收拾手裡的工作,準備收工去吃午飯。雖然日本人都知道他們的國家已經捲入了一場國與國之間的大戰,但就憑著眼下「皇軍」在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海空軍力量,打敗日暮西山的中國絕對只是遲早的事,這期間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一個敵對國家能對日本本土發動攻擊。

    抱著這樣的情緒,日本人迎來15日的深夜。

    他們不知道,此時中國派出的轟炸機部隊,已經到了臨近日本領空的地方。

    在隊長徐煥升的帶領下,攻擊編隊出乎預料的順利,在路上沒有一架飛機拋錨,沒有一架飛機迷失方向,全隊和出發時的編隊一摸一樣,完整無缺的悄悄進入了日本領空。

    在夜空中飛行,能取得這樣的成果,不能不說是一種幸運。

    范哈兒之所以選擇夜襲日本,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就算日本人的防空再簡陋,在白天的時候,也足夠對只有三十架的攻擊編隊,形成致命危險了。何況在知道日本因為范哈兒空軍的強大,已經進行了一次防空演習後,范哈兒自然更不敢冒這個險了。

    而且他也知道,如果在夜晚空襲日本,能造成的效果,也絕對會超過白天。

    歷史上,負責空襲日本的李梅將軍,是當時美國陸航最年輕的將軍,他曾在歐洲戰場指揮b-17轟炸機部隊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取得了驕人的戰績。但他仔細比較了日本與德國在工業生產模式上的區別,發現日本不像德國依賴大規模集中的工業中心進行統一生產,而是先由分散在居民區的小作坊生產零部件,再送進大工廠進行組裝。因此,對德國工業中心致命的白天集中精確轟炸方式,在對付日本星羅棋布的小作坊時卻難以奏效。此外,他還發現了日本城市特有的弱點,比如:夜間防空能力差;住房密集且多為木板結構,極易起火;消防能力差。

    這種種原因,都很好的說明,夜襲日本,絕對能讓這次攻擊行動,取得最大的成果。

    只是稍微有點麻煩的問題,就是b-10並不是專門為夜戰設計的轟炸機,它只有在月光明亮的滿月天,才能實現最佳效果的夜襲,所以這注定了中國空軍的b-10部隊,以後能夠襲擊日本的次數,不會太多。

    不過,對於很多人來說,一次就已經足夠了。

    午夜時分,在進入日本領空後幾番周折的中國轟炸機編隊,終於成功飛抵了第一個目標,長崎附近空域。

    此時編隊早已經一分為二,一部分直飛東京,準備空投傳單,一部分飛長崎,準備扔炸彈。只是編隊卻並不像出行前預算的那樣,炸彈歸炸彈,傳單歸傳單,因為部分飛行員一時緊張,竟然造成一架負責燃燒彈的轟炸機,也跟著扔傳單的隊伍去了東京。

    帶隊隊長徐煥升在知道這情況後,很是嚇了一跳。

    要是真在東京扔下了燃燒彈,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這可是會造成一個嚴重的事件。弄不好,這次轟炸回去以後,不是鮮花和美酒,而是軍情特工的嚴刑審訊了。

    不過他也不敢隨便把一架已經飛開的飛機趕回去,只能讓他繼續悄悄跟著隊伍飛行。這些轟炸機之間,並不是全部都有電台聯絡的,而進入日本空域後,就連隊長徐煥升的座機,也保持了無線電靜默,根本不敢開機,怕被日本人察覺,所以這時候他連命令都無法傳遞下去。

    九州地域的長崎,畢竟距離近一點,當飛往東京的編隊,還在飛行中的時候,長崎的十四架殘缺轟炸機編隊,就已經順利的完成了投彈。

    十四枚設計精密,價格昂貴的燃燒彈,在長崎黑色夜空中,燃起了十四朵亮麗的火焰。

    眾所周知,日本的木結構建築,還有封紙格擋,聞名於世,這些容易被火引燃蔓延的建築,在燃燒彈的『淫』威下,就像浪女遇見色狼一樣,根本就是一發不可收拾。

    十四朵燃燒的火花,就算爆炸威力再強,也不過造成幾百人的傷亡而已,甚至都沒有讓長崎大多數居民馬上察覺空襲。但是隨後由燃燒彈引發的火勢,以及猛然響起的防空警報聲,卻是立刻驚醒了長崎市居民。

    長崎是臨海城市,在平常就海風頗大,建築造的還算堅固,但是風助火勢的規律,還是在這個城市暴露無疑,僅僅是幾十分鐘中,十四處燃燒彈爆炸點引起的火勢,就有十處已經被風吹著蔓延開來,僅僅被撲滅了四處。

    這也還是拜長崎的建築特色所賜,要是換到東京這樣木結構更多的城市,恐怕會是十四處火勢都開始大規模蔓延。

    就在長崎遭遇燃燒彈襲擊,在市區形成基礎大規模的火災時,飛向東京的十六架轟炸機,也終於抵達了東京上空。

    這時候,東京方面已經接到長崎遭受空襲的警報。

    雖然覺得東京遠離長長崎,不大可能遭受轟炸,但是防空部門,還是在第一時間,進行了防空警戒。

    可惜,此時轟炸機已經抵達了東京。

    艙門打開,一大包一大包的東西,在黑色的夜空掩護下,扔到了東京上空。

    這些都是由軍事委員會政治作戰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遂著手草擬《告日本國民書》,《告日本工人書》、《告日本農民大眾書》、《告日本工商者書》、日本異議人士所投書的《反戰同盟告日本士兵書》,整合成一份單張紙報,作為空投日本的傳單。

    其中《告日本國民書》寫道:「我們大中華民國的空軍,現在飛到貴國的上空了。我們的目的,不是要傷害貴國人民的生命財產。我們的使命,是向日本國民,說明貴國的軍閥,在中國全領土上做著怎樣的罪惡。請諸位靜聽……日本兄弟,在諸位之中,有開始時反對戰爭,理想著正義和平的人,也有為軍閥的宣傳所欺騙而謳歌戰爭的人;但,不管是哪一種人,想來一定都因貴國的言論被統制,要瞭解時局的真相是困難的。所以,試作以下的說明,希望諸位詳加考慮……」

    中華民國空軍將士

    中日人民親善同盟

    另外還有范哈兒特別交代的一些轟炸緣由,不外乎說日軍在上海使用違反國際法的、不人道的毒氣彈和達姆彈,並且派遣軍總司令松井石根還讓戰列艦炮轟民居,據不悔改,為了警告其狂妄殘暴的言行,才最終有了長崎的轟炸行動。

    下次如果再有此類事情發生,就不要怪中國言之不預了等等。

    直到此時,日本的防空部門才「大夢初醒」,對東京實行燈火管制,全城一片漆黑,地面高炮也猛烈開火。但幾架轟炸機早已經開始爬升,根本不理會地面炮火,毫髮無損地從九州方向附近,脫離日本領空出海,勝利返航。

    至於日本的戰鬥機,在夜空中想要找中國戰機決戰,那當然是不可能的,能不互相撞擊就不錯了,更別說還要目視追逐了。所以整整三十架中國戰機,除了一架因傷在長崎上空墜毀外,其餘全部安然返航。

    第二天凌晨,一家壽司店的老闆打開店門,發現門前的街道上到處都是白色的紙片。老闆拾起幾張紙片,上面印著:「爾國侵略中國,罪惡深重。爾再不訓,則百萬傳單將一變為千噸炸彈。爾再戒之。」

    這位老闆驚呆了:這麼多的傳單是從哪裡來的?難道這些傳單真是從中國來的?東京地處日本本州,與中國內地遙隔千里,只有飛機才可能飛過海洋,到長崎投下這麼多的傳單。難道說明日本政府所稱本土防衛嚴密、固若金湯根本不可相信。

    日本安保部門立即在轄區內進行搜索,挨家挨戶的收繳傳單,並將傳單交由制紙工廠進行化驗,證實傳單的確來自中國。不過日本方面卻根本不顧傳單宣傳和平主義的現實,而是大肆報道長崎遭受的轟炸。

    東京和長崎的電台,同時播放了一則報導:播音員首先譴責了中國空軍對長崎市民的「大屠殺」,接著描述了昨晚的那場大災難:那個火光燦爛的夜晚將遠遠留在那些目擊者的記憶中。當第一枚燃燒彈落地之後,煙霧突起,並被下面的火光映成一片粉紅。中國飛機穿過濃煙,超低空飛行在逐漸蔓延的火場中心上空逐一通過。幾乎是在市中心的正上方,一架b-10轟炸機轟然爆炸,猶如一道曳光彈劃過在我們的眼前。大火夾著煙霧沖天而起,火紅的天空映襯著黑暗中的市議會大廈……真正的災難,還是燃燒彈隨後引起的火災,整個城市被燒得亮如旭日,上空瀰漫著濃煙、黑色灰燼和大風吹起的火焰。那天晚上,我們感到整個長崎市都將化為灰燼了。

    最後長崎市通報這次中國空軍轟炸造成的損失,市區平民遇難三百二十一人,燒傷、跌傷兩萬三千餘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三百萬美元。其中,長崎船廠也被一枚燃燒彈命中,雖然撲滅及時沒有引起大的火災,但是也造成一艘正在建造的萬噸級貨輪焚燬,直接經濟損失幾十萬美元。

    東京到還好,主要是傳單造成的影響不可估量,但是其中也有一個意外,就是那架跟錯隊伍,掛載燃燒彈無意到了東京的轟炸機,在發現竟然來到了錯誤的方向後,只能盡量的往郊外非,然後隨便找了個地方扔掉燃燒彈,轉頭就爬升跑了,只是那架轟炸機的駕駛員不知道,他扔燃燒彈的下方,正式日本最大的飛機發動機製造廠——東京郊外的中島飛機製造廠。

    這一枚燃燒彈,直接把倉庫中存放著大量的飛機木製零配件焚燬,由此引發的火災,還造成幾間廠房以及期內已經裝配差不多的飛機,同樣不可挽回的全部損毀。這一枚燃燒彈造成的損失,就超過了整個長崎市遭受的損失。

    當轟炸機編隊返回南京的時候,已經是16日五更天亮時分。

    轟炸計劃負責人范哈兒、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孔祥熙、軍政部長何應欽,**中央和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周代表、陳紹禹、吳玉章、羅炳輝等親自來到機場迎接。

    儘管這次被稱作「紙片轟炸」和「人道遠征」的空襲,沒有改變日本侵略中國的行徑,但卻徹底打破了「大日本神聖領空不可入襲」的妄言。這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次遭到外國飛機的入襲,其意義不言而喻。

    周代表、王明、吳玉章親自到國民空軍司令部,對凱旋的中國空軍人員進行慰問,並敬獻錦旗一面,上面寫著八個大字:「德威並用,智勇雙全」。周代表來還發表了講話,讚揚他們的成績和英勇行為,並與徐煥升和佟彥博合影留念。

    中外各大媒體紛紛對此進行報道。

    這一次轟炸,中方文武並用,顯示了中國在對日作戰中,並不是無所作為,只能任由日寇鐵騎蹂躪。

    同時中國也是非常有禮有節的,既不盲目對日本平民殺傷,又不單純軟弱的文字宣傳,絕對的言行一致。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日之間自然少不了有一番口頭的爭吵和戰場上的交鋒了。

    剛巧,10月14日日外務省特派在野外交家伊籐等10餘人抵滬,企圖誘脅我軍停止抵抗,並且通過外交途徑,讓中國投降。

    現在剛好,兩國政府立刻就這次轟炸時間,進行正式的外交磋商。

    與此同時,戰鬥仍在羅店、劉行附近進行,日軍企圖渡蕰藻濱。10月15日夜,就在轟炸機編隊轟炸東京的時候,上海的范哈兒空軍也同樣轟炸日軍羅店陣地。**

    129師386旅和115師主力在廣陽鎮和沾尚鎮之間,奮勇側擊日軍左翼部隊,擊傷敵千餘人。10月16日,日軍主力分2路進犯:一路由羅店沿滬太公路,經施相公廟向嘉定進攻;在劉行方面之敵,經廣福鎮向嘉定進攻。一路由顧家宅強渡蕰藻濱,抵南岸進襲廟行;張華濱之敵西進,威脅江灣、閘北之線。

    就在同日,國聯大會通過關於中日衝突事件的議決案,譴責日本,聲援中國。

    10月17日,日軍第3、第9兩師團在優勢炮火掩護下,由蕰藻濱北岸向我第87師及第1軍正面強行渡河,被**擊退,成拉踞戰。我軍冒雨反攻黃浦江沿線,炮戰激烈。10月18日,駐滬日軍總司令聲明:日軍進攻之目的,在於強迫中國政府與抗日軍隊改變對日態度。這當然是因為,自淞滬抗戰以來,中國政府和軍隊,已經越來越顯示出與之前不同的實力,讓日本不得不正視對手,才有了這番比較妥協的說法。

    10月19日,國聯邀請13國在北平舉行「九國公約會議」,尋求解決中日爭端辦法。次日,中國外交部照會國聯,聲明接受「九國公約會議」的邀請。連日來,閘北的六三花園、八字橋、浦東、蕰藻濱等地均在激戰。

    10月22日蕰藻濱我軍大捷,日軍主力傷亡甚眾。

    25日,國民政府軍委會發佈訓令:「前方自應奮勇應戰,如有擅自退卻者,當予依法連坐,其餘戰地文武官佐,亦應各本天良,一致抵禦。如有擅退或抗擊不力等情事,亦當依法嚴懲,決不寬貸。」

    同時大規模宣傳轟炸東京,顯示**強大和能力的工作,也開始鋪天蓋地的蔓延開來。

    據國民黨上海社會局統計:抗戰前全市總計工商業廠號10.9萬家。日軍侵上海,僅全市社教機關的經濟損失就達1094萬元以上。

    10月底,中國增援部隊第21集團軍(劉湘川軍)到滬後,為恢復蕰藻濱南岸陣地,決定對敵全線反攻,以第48軍第1路,向黃港、北侯宅、談家頭附近蕰藻濱南岸之敵攻擊。以第66軍為第2路,由趙家宅向東攻擊;以第15集團軍的第98軍為第3路,由廣福南側向孫家渡、張家宅之線攻擊。原守備各師,各向當面之敵攻擊。淞滬抗戰中羅店前線反攻開始。

    全線於19時開始攻擊,激戰連夜,各路均有進展,克復30餘處村莊要地。

    日軍主力在飛機及艦炮支援下,向我第21集團軍反攻,激戰至11月3日,雙方傷亡甚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