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十五節 讓人震撼的處理 文 / 黃初

    第二百十五節讓人震撼的處理

    「哼!還能有怎麼回事,不就是這個傢伙,手腳不乾淨,半路偷搶了范某的軍火,被我找上門去,還不幹不脆的,范某只能押著他,來找兩位司令官和陳總指揮評理了!」范哈兒在一旁冷笑著應道。

    「你,你怎麼不說直接打上門來……」劉和鼎一手繼續捂著額頭,一手直指范哈兒,很是憤怒。

    「哼!你什麼你,當了賊,當然要有被人打上門去的覺悟。」范哈兒很是不屑的撇撇嘴,手甚至故意再次按到了腰間的槍把上,把已經被繳械的劉和鼎再嚇了一跳。

    范哈兒可不是那種需要看人臉色的小兵小將,作為一個地方大軍閥,自己的武裝和物資,基本是自給自足,偶爾從**系統的物資倉庫調集一些東西,但自己也經常優惠供應一些物資給中央軍,所以就算是面對老蔣,他也可以說的理直氣壯,不需要忍氣吞聲。

    而現在這個劉和鼎,卻是找到了他的刺頭上。

    被他搶去的那批軍火,僅僅就數量和價值而言,范哈兒完全不會放在眼裡。要是人家降低姿態向他求取,以范哈兒的為人,肯定會毫不猶豫的答應白送的。但是這位劉和鼎不告而取,卻是犯了范哈兒的大忌。

    作為擁有一個完整生產體系的大軍閥,范哈兒知道,自己現在在經手的物資和裝備,已經達到了一個恐怖的數字,而隨著戰爭的進行,國家勢力的變化,今後自己經手的物資,將會在這個國家產生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如果劉和鼎這樣的先例一看,以後別人看到自己的物資和裝備,還是可以自由取奪,任由他們自己心情作為了。到時候,自己還怎麼可能集中全力打仗,甚至連自保都不一定能做到了。

    范哈兒發展自己勢力,可不是為了做冤大頭。

    所以在他知道軍火被搶事件後,很快決定,要作出一個震驚全軍的大動作來,來好好震懾那些對自己物資和裝備心懷不軌的人。希望通過劉和鼎這次的事件,殺雞儆猴,讓那些還在覬覦自己的人,再不敢找上門來。

    聽到范哈兒現在的解釋,馮老長官,和顧副司令官,以及陳總指揮,都是臉上神情一變,猜到了可能的具體緣由。

    范哈兒那麼一船一船的軍火運動華東戰場,他們身為戰區的高級將領,怎麼可能不知道。當初還特意求到老蔣那兒,想要委員長出面,幫忙從范哈兒那兒分一批物資過來。可惜卻被老蔣一句「此皆屬於川軍自給物資,無法公配。」為由,給拒絕了。

    馮老長官和顧祝同他們幾個人,能當到現在這個地位的將官,當然對於國家各勢力還是比較瞭解的,知道這位范哈兒,名義上只是個軍長的,實際卻是不折不扣的西南王,尤其是現在國家半壁江山都淪入戰火,西南那一角偏僻之地,卻是國家唯一的淨土,將來說不定那天,東部戰事不利,國家的中樞指揮力量需要遷往那兒也不一定。所以在發現老蔣不願意出面後,幾位高級將領,就馬上達成一致意見,除非萬不得已,不主動找范哈兒討要軍火。對於他們各自的嫡系部下,也都有相關指示,所以抗戰這麼長時間,整整四個月,都沒有那支手眼通天的中央軍,敢隨便找范哈兒物資的麻煩。

    雖然這幾位高級將領沒反應,但不代表周圍其他將領,對於范哈兒的行為也可以無視。

    以劉和鼎為代表一些沒有大靠山的高級將領,就早把主意打到了范哈兒身上。

    他們想要范哈兒的物資,卻不是像一個新軍人那樣,積極主動的自己去討要,而是沿襲了舊軍人的老脾氣,在早上峰要求公攤無果後,就決定利用自己的職權,私下進行強制扣留了。

    只是因為馮、顧等高級將領沒有做,其中那些聰明的無勢力將領,也膽小的不敢當這個出頭鳥。

    僵持了一段時間,終於被那些將領們推出劉和鼎這個槍手,讓他出去截留過境的范哈兒軍火船了。

    那些將領們,猜到了范哈兒可能會有反應。

    但是事情發生後,范哈兒的反應方式,卻是大出他們意外。而隨後戰區司令官和前指對於此事的處置結果,更是完全讓他們震驚了。

    「這件事情,我會上報最高統帥部,但是劉軍長,你必須立刻將范軍長的軍火,無條件的交還給他。」

    「馮長官,我可是被這范哈兒打得腦袋都開瓢了!」劉和鼎大聲抱屈。「如果不處置范哈兒,你們讓我以後怎麼面對全軍將士?」

    「哼哼!我還在想,劉軍長既然不顧軍規半途搶劫我的軍火,至少也該受到國紀軍法的懲處呢!」一邊的范哈兒,也是冷笑著插了一句。

    旁白的顧祝同副司令長官,頓時只能苦笑著勸說:

    「兩位將軍,你們地位崇高,除非戰場上臨陣脫逃,否則我們這個戰區司令部,還真不好處置你們,所以到底怎麼處理此事,還是讓我們上報給最高統帥部,讓委員長親自裁定吧!」

    「不錯,現在馮某人能做的,也必須做的,就是現在這個決定。你們再有任何意見,不管是對我風某人還是我的決定,都可以直接找最高統帥部反應。」

    馮老長官在一邊揮了揮手,示意事情再無餘地,讓兩人可以離開了。

    很顯然,他在面對范哈兒的這件事情時,選擇了看似中立,實際卻又毫無疑問是幫范哈兒說公正話的態度。

    對於軍長級別的高官來說,也許對一船軍火是比較看重的,但絕對不會把一船軍火,看得比自己的臉面還要重。劉和鼎卻是搶了范哈兒的軍火,但隨即卻被范哈兒打上門去,當著自己手下全軍將士的面,被范哈兒一槍把子開了瓢,這樣的人身攻擊,對於一個高級軍官來說,絕對是奇恥大辱。如果面子上不能找回來,那劉和鼎以後再想要面對手下的那些將士,就絕對非常困難了。現在戰區司令部,卻是毫不顧忌劉和鼎的面子,只是要求他交換軍火,這自然不能不讓猜測,司令部其實是偏向范哈兒的。

    那些暗地裡唆使劉和鼎動手的將軍們,一方面震懾於戰區司令部對這件事的態度,一方面卻也是不停幫劉和鼎抱屈。認為他是當了被范哈兒當成工具,殺雞儆猴給別人看了。

    在司令部中,馮老長官和身邊的顧副司令、陳誠總指揮互相看了眼,很是暗地裡鬆了口氣。

    「還好,還好,范哈公算是識大體,沒有再對其他那幫子人提出追究。」顧祝同副司令,在這次事件的其他將領哪裡,很有幾分消息人脈,早就知道那邊的齷齪,現在看到范哈兒明顯準備追究到劉和鼎算了,自然是大大鬆一口氣。

    對於他們來說,想劉和鼎這麼一個軍長,彼此關係又不是特別密切,是生是死當然不會在意,中**隊軍長們實在太多,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也不少。

    「不過這到也是好機會,既然范哈公這麼好說話,如今前線局勢緊張,日軍的輪番攻勢,雖然不是最強烈,但我們的部隊消耗還是很大,人員方面好解決,武器彈藥方面卻是缺少太多,能不能找這位范哈兒幫幫忙?」作為前敵總指揮的陳誠,還是忍不住提出了這個要求。

    他身為前線指揮官,對於現在的部隊形勢,瞭解的最清楚,直接承受軍需後勤的壓力也最大,所以明知道對范哈兒提出那樣的要求希望不大,但還是忍不住再提了一遍。

    「這事我們在上海作戰時,委員長就和范哈公提過,他當時只是說,只要他自己的部隊補給有餘,就完全可以把多餘的物資分一部分給我中央軍。我在設定好蘇嘉防線後,就曾向他問過要了一批山炮的炮彈,問題是現在也正和嘉興城外的日軍第114師團作戰,根本沒有再多餘的武器彈藥能夠分點出來啊。」馮老長官立刻搖了搖頭。

    作為戰區長官,他在這方面,其實考慮的比陳誠他們要早得多。

    別看范哈兒剛才面對劉和鼎時很是凶悍,但在馮老長官看來,卻還是很好說話的。最關鍵的是,以後只要戰事還得繼續,他們就少不得要求靠他給一部分武器彈藥的援助,所以馮老長官,不管是私底下還是公開場合,對於范哈兒都表現的還算尊重。

    這次的軍火被搶事件,在第三戰區中影響很大。

    尤其是戰區司令部對事件作出初步裁決,更是引起了極大的爭論。

    但是當最高統帥部關於這次事件的裁決下來後,大家就都立刻閉嘴不說了。

    裁決以軍政部的名義下達,由軍政部長何應欽親自趕到蘇州,來宣讀了這次事件的裁決。

    「……第39軍調赴河南,參與堅持華北戰線,對於擅自搶奪友軍軍火的劉和鼎軍長,罰國難薪半年,作為對范軍長的補償……」

    通告中,通篇是對第39軍的裁決,對於范哈兒打傷劉和鼎這一事件,卻只是給出了警告的處分,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懲罰。

    身在南京的老蔣,在聽說事件後,還曾特意致電第25軍,對這件事情進行解釋,表示這次絕對是特例,不代表了中央軍系統其他部隊的態度。

    這第39軍和軍長劉和鼎,對於老蔣來說,還算是一支嫡系部隊,所以對他還算不錯,這次事件,卻是深怕范哈兒誤會是自己指使的,加上之前因為張學良事件,而和范哈兒稍微有點衝突,蔣委員長現在正設法彌補呢,現在又出了這麼件事情,他當然要盡量撇清。

    要是這個時候,把范哈兒這位支持抗戰的大佬推到了對手那一邊,那麼即便是他這位為「抗戰領袖」,也不會受不了這個損失吧。

    老蔣只是電報解釋,而作為軍政部長的何應欽,卻是直接在口頭上對范哈兒表示安慰了:

    「哈公,這次事情純屬意外,你可千萬不要放在心上。」

    「哼哼……」范哈兒對於何應欽,難得的沒有好態度。

    對於這位軍政部長,前期是他范哈兒特意花心思結交,後來則是這位軍長部長看好范哈兒的前景,特意折節下交。兩人互相利用,關係還一直不錯。

    不過因為蘇嘉一帶的國防工程,卻是讓范哈兒對於這位軍政部長的意見可大了。

    想想自己和友軍的大量損失,很有可能就是因為眼前這個軍政部長的偷工減料造成的,范哈兒就忍不住不願意給對方好臉色看。

    可惜何部長對於范哈兒的臉色,卻是好像根本沒有任何察覺一樣,繼續維持以前的一貫笑容。

    只是在最後,才委婉的提出:

    「如今前線形勢緊張,委員長托我來問一聲,現在空軍方面,又新增了幾架轟炸機,我們是不是再次轟炸警告一下日本,讓他們不要再過分逼迫我們。不然玉石俱焚,卻也是對大家都不利的。」

    范哈兒一聽何應欽這麼一說,頓時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自從9月份的對日空襲後,**這兩三個月來,卻是一直沒有再對日本進行過任何轟炸。

    這一方面是**這邊的轟炸機不足,就算有30b-10馬丁轟炸機,真正能夠對日本造成的傷害也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次轟炸能造成的效果,實際上和兩三次轟炸的效果是差不多的,在**積聚了足夠的轟炸機之前,這樣的空襲,基本不會有太大的突破。

    但這兩三個月來下,空軍當然也不是閒著沒事幹的,僅僅是不停的夜航適應性訓練,就進行了好幾個月,同時對於轟炸機的裝備,也是在快速進行著。

    設在南川的幾個飛機廠,在抗戰爆發後,就進入了戰時機制,生產飛機完全是四班倒,全線全員在加工生產。這三個月下來,除了部分轟炸機被裝備龍雲的雲南空軍外,其他的,無一例外全都被范哈兒裝備到了他的**轟炸機編隊中去。

    這樣一來,隨著轟炸機數量的不斷增多,范哈兒在這支部隊中的發言權,自然也是越來越大,而隨之而來的,則是老蔣對於這支部隊的信心大增。眼前前線局勢不妙,就又響起了這支轟炸機部隊。

    「何部長,當初不是委員長和你,顧忌國際局勢,還有其他國家的反應,才叫停了我們對東京的後繼轟炸麼?」范哈兒故意裝出一副迷惑不解的表情。

    何應欽聽到范哈兒這麼明顯的諷刺,自然面上有點不好意思。

    「哈公,你就別這麼說何某人了,這不是時局不同了麼。」

    當初轟炸成功後,日本派往中國的外交官,就立刻進行了交涉,對中國空軍的「野蠻行徑」予以強烈譴責,同時表示如果中國空軍膽敢再次侵犯日本領空,他們將會對中國展開無限制的報復性轟炸,並且派戰列艦,攻擊中國的沿海各大城市,進行毀滅性的報復。

    雖然當時的轟炸行動,對於日本平民傷亡來說,其實也不是很多,尤其是直接炸死的人更是很少,國際社會也普遍對於**的轟炸,沒有大聲譴責,幾個列強國家都認為中國空軍轟炸,那是對日本艦炮襲擊中國民居並且使用毒氣彈的報復。

    不過在日本外交官正式和外交部長張群交涉後,老蔣與何應欽,覺得轟炸的效果已經達到,日本確實對中國的能力開始重視起來,而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的實力,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在這樣的情況下,保存中國有限的空中力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自然就叫停了後繼的對日轟炸行動。

    其實後來從戴笠設在日本的情報人員回報,日本對於中國的這次轟炸,還是比較有反應的。甚至作為平民,很多都內心產生了一絲恐懼,畢竟是這是有史以來,日本本土第一次遭到別國空軍的轟炸,而且是首都和重要港口城市同時遭到轟炸,只不過一邊是傳單,一邊是炸彈而已。直到日本大本營讓天皇出面,安撫民眾,才讓大部分日本人,重新恢復了對國家安全的絕對信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國民對於事件的態度,也是完全呈現兩面,有一部分極為反感中國轟炸,認為在中國的派遣軍,必須對中國空軍的行為作出報復,日本人死了一千多,那就要殺一萬多中國報復。但更多的人,還是理智的認為,這次中國是對日本攻擊平民的報復,所以只要戰場上的事情不要涉及平民,此類事情就不會再發生,所以和部分反對中日開戰的人站在一起,呼籲中日兩國共同避免在戰爭中禍及平民的事情。

    而日軍此後在交戰中,並沒有特意避免傷及中國平民,但是他們再大規模出動戰列艦和毒氣彈屠殺無辜中國平民的行動,卻還是最終被日軍大本營以天皇的名義叫停了。實際上,這個命令如果不是以天皇的名義下達下去,就算是大本營說了,下面的那些日軍軍官,也根本不會接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