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四十七節 回重慶 文 / 黃初

    第二百四十七節回重慶

    老蔣的安慰,並沒有讓范哈兒就此開懷。

    他在南京保衛戰過程中,可是很清楚日軍對於軍旗的瘋狂,雖然早早就偵測到,南京城中包圍的部分日軍,在中**隊總攻開始前,就被松井下令焚燒軍旗,但是還是有幾面沒有焚燬,隨後交戰過程,一旦軍旗所在部隊遭到強攻,就立刻引來周邊日軍的瘋狂反應,甚至完全不理智送死的進攻。

    「日本軍旗,別人不能繳獲,我卻是一定要繳上一面!」范哈兒冷笑著做了一個宣言。

    「呵呵,那就要拜託范哈公,多多在戰場上奮戰,為國家繳獲一面日本的軍旗了!要是利用的好了,日軍的軍旗,可是很能作為戰場上一個大威力道具的呢。」老蔣也很是不安分的鼓動。

    這位留學日本的委員長,對於日本人並沒有好感,想想要是真能繳獲一面日軍的軍旗,那樣是怎樣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這位委員長臉色也忍不住露出一絲興奮。

    日軍之所以重視軍旗,因為它是日本軍國主義精神的最高物化形式。年後在當時的偽滿和蒙古邊境爆發了蘇日諾門罕之戰,從8月20日蘇軍發起進攻到30日停火,10天時間內,關東軍陣亡了1.8萬人,第23師團和第7師團大部分建制聯隊都被徹底殲滅,日本陸軍遭遇到了自成軍以來最慘重的敗仗。在此情況下,日軍仍在醞釀著更大規模的死亡攻擊,因為聽說第64聯隊等被殲後,關東軍和第6軍最擔心的不是山縣武光聯隊長等人死沒死、怎麼死的,他們最擔心的是軍旗是不是完全燒掉、有沒有落入敵手。關東軍在這之後又調集了第2師團、第4師團和其他直屬部隊,企圖來一個大反攻,軍旗下落不明就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9月24日,日軍終於在747高地發現了第64聯隊山縣武光、獨立野炮第13聯隊伊勢高秀兩個聯隊長的屍體,還發現了尚未完全燒燬的第64聯隊的軍旗(炮兵聯隊無軍旗),從旗手的衣袋裡還發現了軍旗的菊花御紋旗冠。這一發現,使第6軍和關東軍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他們最關心的不是士兵死了多少,而是軍旗:最令他們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的是軍旗是否落入蘇軍之手。因為對他們來說,丟失軍旗是關東軍的奇恥大辱。更重要的是,丟了軍旗也就意味著丟了自己的面子。關東軍計劃的「二期作戰」也好,「戰場清理」也好,其中的一個潛在的因素,或者說是說不出口的目的,就是尋找下落不明的軍旗。

    而參戰的日軍第7師團,由於師團長園部和一郎中將對這場雞蛋碰石頭般的戰事沒有信心,事先要求所屬聯隊把軍旗都留在了駐地齊齊哈爾。雖說3個聯隊也沒剩下幾個兵,但按照日本陸軍的理論,這些聯隊不能算被殲滅,還可以重建,為此第7師團還大大地慶幸了一番。

    范哈兒要是繳獲了軍旗,拿它做文章,還真能成為戰場上一個有巨大作用的道具。

    送走了那位精通日本事務的委員長,范哈兒卻還是不得不忙著處理南京的城防工作。

    鑒於南京保衛戰已經勝利,他這個第七戰區長官,戰區下轄駐防區域,也順利的從武漢為中心地帶,轉移到了以南京武漢一線一大片地區。

    一旦接受了戰後殘破的南京城,范哈兒和他手下部隊,需要忙得事情可就多了。

    不過還算萬幸的是,起碼日本人沒有馬上對南京再次發動進攻,這讓他多少有了可以修復工事,重新建立陣線的時間。

    要是這個時候日本人就馬上發動第三輪攻擊,那范哈兒也許無奈之下,還真的只有像台兒莊戰役一樣,在勝利後就再次撤出勝利區域呢。

    此時的日本,之所以沒有進攻,一是增援兵力正在聚集之中,而接受了南京慘敗的大量部隊,也需要改組整編,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法美三國的正式干涉照會,再次刺痛了日本高層的神經,他們不得不切實面對已經有泥潭跡象的侵華戰爭。

    歷史上從1937年後的4年間,日本的侵華戰爭成為日本近代史上空前長期、空前大規模的戰爭,使日本陷入根本無法預卜的泥潭。由於戰爭,兵力和軍需品的消耗,國內經濟的凋敝、國民生活的窘迫等日趨嚴重。因為企圖通過侵略東南亞,獲得資源來扭轉這場戰爭的僵局,於是日美之間形成了對立,日美太平洋戰爭是日中戰爭的延伸和擴大。

    即便是最偏向日本的觀點,也認為,直到汪精衛於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正式成立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幫助日本大幅鞏固了佔領區,使佔領區的生產和社會秩序得以逐漸恢復,日本在華的收益才逐漸轉向收支平衡。在次之前,日本從1937年開始侵華戰爭,持續交戰之下確實是入不敷出,大量消耗兵力後完全陷入了泥潭。

    汪偽政權的建立,讓日本開始收穫侵華戰爭的紅利,但蛋糕只有那麼大,日本打爛了盤子後,還想吃獨食,自然刺痛了別人的利益。而且日本還在此時,趁機控制法國維希政權下的越南,更是深深挑起了英美等過亞太殖民的利益。此時同樣是美國,不能坐視中國和越南利益完全落入日本手中,以手中的資源作為危險,要求日本從中國撤軍。

    直到這個時候,佔據了中國半壁江山的日本,從中國獲取的資源還是不能夠滿足他們的國力所需,仍舊需要從英美等國殖民地大量進攻各種原材料。

    而對於當時美國的壓力,有部分軍官考慮收益後贊同從中國撤軍,但日本陸軍認為「這關係重大,假如屈服於美國的主張,支那事變的成果將毀於一旦,滿洲國將險象環生,進而對朝鮮的統治也將岌岌可危。帝國鑒於聖戰目的,不合並,不賠償。支那事變造成數10萬的戰死者,以及數倍於此的遺族、數10萬傷兵、數百萬軍隊和1億國民在戰場及內地歷盡艱辛,耗費了數百億的國家經費,如果是一般的國家自然提出割讓領土的要求,然而,帝國以寬容態度處之。只有駐軍才能使事變的成果得到鞏固,這是理所當然的。因此,無需考慮對全世界的影響。」

    持最強硬的開戰論的陸軍,主張開戰的最後的也是唯一的理由是從中國撤軍問題。也就是說,絕對不從中國撤軍,認為撤軍等於承認日本在日中戰爭中戰敗,無言面對「英靈」與國民。日本不能在日中戰爭中取勝,就必然要發動太平洋戰爭。

    在同中國的戰爭中,日本已經走進了死胡同,進而又同世界上第一大國美國宣戰,這純屬一場「無謀的戰爭」。之所以如此魯莽,是因為在日美談判中,日本始終沒有對美國的從中國撤軍要求讓步。

    歷史上的1941年11月,日本面臨要麼從中國撤軍,要麼對美開戰的二者必居其一的選擇,最後日本決心對美開戰。

    現在歷史提前重演,美國拉攏了英國和法國,一起向日本施加壓力,要求它和中國停戰撤軍,但情況,和三年後,卻是完全不同。

    此時的日本,從開戰至今,還為收穫任何戰爭紅利,大量的兵力財力付出,打下來的大多是一些破碎的城市,即便有大量礦產資源點,但也基本提前被中國人損壞,基本無法馬上進行產出。

    日本人付出了太多,卻沒有任何收穫,它們在收到三國的外交干涉時,第一反應就是想拒絕,無奈三國聯合在一起,實力太過雄厚,日本也不得不只能暫時忍耐。

    同時大本營馬上下令中國派遣軍各部,執行「戰局不擴大」方針,短時間內,不再在中國發動大規模的攻勢。

    日本之所以採取「戰局不擴大」的戰略方針,是因為無法預測需要多大的兵力才能繼續向中國的腹地進攻,而且進攻到哪裡才能讓中國屈服還是個未知數。蘇嘉陷落,日軍攻入南京城的時候後,遷都重慶的國民政府仍然堅持抗戰,此時南京保衛戰中國方面獲得勝利,任何人都可以預料,他們的抗戰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了。

    而日軍佔領區匯總,那些地方傀儡政權的建立,也幾乎沒有動搖中國的抗戰體制。雖然日本陸軍向中國戰場投入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兵力,但卻未能找到武力解決戰爭的良策。這種情況即使通佔領了中國那麼大幾片土地,也沒有任何變化。

    日本的戰爭指導者十分重視解決日中戰爭,但又未能找到適當的軍事手段,而且維持已經佔領的地盤已屬不易,這就是盧溝橋事變後到1938年5月底的真實情況。因此,「戰局不擴大」便成為日本當前的基本方針。

    至於鞏固現有佔領區,扶植傀儡政權之前,雖然也早早研究中國的專家們被提上了日程,但是畢竟才剛剛開始行動,成果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幾個月內出現,所以日本人仍舊需要大量時間來觀察效果。

    日本對英法美等國外交干涉施行的拖延戰術,最終效果如何不知道,反正南京的范哈兒和太原的閻錫山,以及徐州的李宗仁等人,卻是因此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至少,幾個月內,大規模的戰鬥應該不大會有了。

    不過范哈兒並不掉以輕心,他還是派出最大的情報勢力,並且讓老蔣手下的軍統也全力出手,偵測英法美三國和日本的外交博弈。

    誰知道那三國會不會效仿慕尼黑會議,像賣捷克斯洛伐克一樣把中國給賣了啊。

    對於這二戰,范哈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如果說,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和帝國主義國家的戰爭,那麼二戰,就是德意日法西斯獨裁體制和英法美歐美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戰爭,期間像中國、蘇聯這樣的國家,只是被殃及的池魚,最後搭了一下戰爭的順風車而已,對於民主立場和資產階級團隊利益,根本沒有那種切身的感受,英法美等國,骨子裡也不把中、蘇等國看成自己人。

    這個時候,如果英法美等國,突然把中國賣了,范哈兒不會覺得絲毫意外。

    1938年6月,初步完成了南京防務安排的范哈兒,突然將南京留守事務,全權交給城防司令唐生智,自己帶著部分親信,直接乘坐飛機返回了重慶。

    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離開重慶,到現在再次返回自己的老巢,已經有將近一年時間。

    這一年來,重慶不管是外管上,還是內在上,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如果說,外觀上的某些變化,是城市越來越發達,經濟越來越繁榮的體現,那麼街頭上,某些衣冠楚楚,氣質非凡的身影,則是直接提升了這個城市的品味。

    還沒下飛機,范哈兒看著重慶市長潘文華提交的報告,就皺起了眉頭。

    看來,就算是自己能通過電報,遠程遙控指揮這個城市,但自己本人不再這兒親自坐鎮,也還是會出現不懷好意的苗頭啊。

    范哈兒這次本來還準備等南京的防務安排完全落實好了,要著手處理暹羅的問題,他才再抽空回重慶一趟,但潘文華的一份急電,卻是讓范哈兒不得不趕緊返回重慶。

    那個從南京跑到重慶來的國務委員會,在抗戰持續了一段時間沒有作為後,竟然突然爆發出來一個提案,要求將重慶的政治地位,倣傚南京,提升為直轄市。

    這個消息一出,雖然也有人高興有人歡呼,但是對於范哈兒和他的西南利益集團一系人馬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挑釁。

    如果這個主意是出自老蔣,范哈兒也許直接就去武漢了,但是這個主意,卻是實打實出自委員會中中,幾個沒事閒的國務委員。

    他們也許不知道這個主意,對於范哈兒和老蔣的權力分配來說,有極大的政治意義,但是現在做了之後,卻是讓范哈兒不得不趕緊返回來,親自運作這件事情,以免讓他們對自己產生不可避免的利益傷害。

    自己同意把國民政府和下面的各種委員會,都轉移重慶自己的老巢來,那是自己的善意,不是代表自己真準備把老巢讓給人家了。

    對於這一點,很顯然像老蔣、孔祥熙、何應欽等人,都看得非常清楚,他們要麼像老蔣這樣,乾脆不去重慶窩著,要麼老老實實像孔祥熙一樣處理自身公務,非本職範圍內的事情,一概不插手,維持了了遷都以後,長時間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和諧。

    就算這次冒尖的幾個愣頭青,其實原來也顧忌過范哈兒的勢力,在剛開始到重慶的時候,基本不敢有什麼反應。但是看范哈兒待各方勢力都比較友好,而他本人又長期駐守華東,一直不歸重慶坐鎮,才起了一番撈點好處的心思。

    沒想到,這個提議一出,直接在國務委員會議上引起了極大爭論不說,還把正在南京安排防務的范哈兒,給直接震動了回來。

    飛機才在重慶機場一降落,范哈兒就看到了來迎接的車隊。

    因為是緊急歸來,迎接的人群並不多,也沒有盛大的儀式,很多普通人甚至都不知道范哈兒這位「抗日名將」,已經分返回了重慶。

    跟前來迎接的劉文輝、潘文華、盧作孚等人握握手,稍微寒暄了兩句,范哈兒就直說:

    「一切還是等回去慢慢說吧,既然老子我回來了,這事情就不會那麼算了。至於現在老子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趕緊回范莊,和自己的女人們見見,親熱親熱!哈哈哈……」

    對於眼前幾個國務委員的逼宮行為,范哈兒彷彿完全不放在心上。

    本來一臉慎重的盧作孚、潘文華等幾個文官,一看范哈兒如此鎮定,彷彿對此全然已經有了把握的樣子,頓時立刻心中大定。

    不管是怎麼樣龐大的勢力,遇到事情都需要一個主心骨。

    而范哈兒,毫無疑問就是西南利益集團的主心骨,一旦他回來了,即便事情再大,手下人不會慌張。

    「不錯,屁大一點事情,大家那麼緊張幹什麼,要我說,以老子早年的脾氣,直接帶兵進入把那些委員啊、部長什麼的,一把槍突突了了事,哪裡需要這麼麻煩。「一旁的劉文輝,卻是突然笑著說出一番讓他們忍不住變色的話來。

    雖然話是那麼說沒錯,但也不應該在這樣的公眾場合說呀。

    要是傳出去,還以為重慶的惡人,準備和中央政府對著幹,或者乾脆準備奪權了呢。

    一時間,范哈兒和盧作孚等人齊齊向劉文輝擺手

    「別說了別說了!就算老子求你了行不!」范哈兒立刻方下臉來告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