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四十九節 江防 文 / 黃初

    第二百四十九節江防

    今天的范莊,注定是要熱鬧的一天。

    范哈兒才送走了盧思德這頭約翰牛,坐下想和盧作孚等人商量商量英國人提出的事情,外面國民政府的孔祥熙和軍政部長何應欽,就一起聯袂來訪了。

    孔祥熙現在正是重慶行政院的最高代理人,而何應欽,則是**在重慶的軍界最高將領,兩人的聯袂來訪,代表了國民政府的最高層次級別。

    范哈兒即便和兩人已經很熟了,看到他們搶在自己拜訪他們之前,就提前到了范莊,也還是不得不抱怨:

    「孔院長,何部長,你們兩位怎麼能這樣,應該由范某先去拜訪你們,怎麼能讓你們先來找范某了呢!」

    范哈兒的抱怨,只是引來孔、何兩人的一陣大笑。

    「今天上午那麼多人來看抗日英雄,也沒見你抱怨,怎麼,現在就不准我們也來湊湊熱鬧?」

    「府院可是托范哈公護佑之功,才可以在重慶繼續殘喘,如今我們來拜訪一下地主,這也是客人應盡的禮節麼!」

    兩人對於范哈兒,並沒有怎麼見外的意思。

    如果不是這次國民政府委員中,有人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在沒有和范哈兒西南集團商量一聲的前提下,就擅自提出了要把重慶提升為行政院直轄市的提案,他們兩人也不用為了滅火,主動這麼早的跑過來見范哈兒。

    要知道,兩人剛開始的時候,也是一大早就準備出門來拜訪范哈兒並且私下道歉,沒想到先是聽到大群百姓聚集在范莊門口要見范哈兒,後是英國總領事也來了,讓他們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時機,在家裡一直等到現在,才算是終於能抽空見到「百忙中」抽出時間來見自己一行的范哈兒了。

    玩笑幾句後,孔祥熙直接就這次的政府委員會提議升級重慶為直轄市一事,準備向范哈兒道歉。

    范哈兒卻是不等對方把話說完,就直接表示自己對這件事情沒有意見,並且已經具體負責的內容,交給了四川省民政廳張盧作孚和重慶市長潘文華負責,要孔祥熙和他們兩人商量就行。

    一聽范哈兒不計較,孔祥熙和何應欽頓時大喜。

    他們可是知道,就是人在武漢的老蔣,在聽說重慶的國民政府鬧出那麼大一件烏龍後,也是氣得拍桌子罵娘,稱他們嫌事情不夠多,在國內好不容易取得對日優勢的時候,自己內部又先亂起來了。讓孔、何二人,無論如何也要竭盡全力,安撫好范哈兒,不要讓他對國民政府和中央軍有了成見,摞挑子不繼續抗戰了。

    收到消息後的兩人,自然是膽戰心驚,深怕范哈兒回重慶是準備和他們翻臉,所以剛才從進門開始,對於這位羽翼已豐,聲名顯赫的西南王,就顯得稍微有點低聲下氣。

    現在一聽他不追究,而且隱約有暗示自己同意的意思,頓時都長長鬆了一口氣。

    頭也抬高了,胸也聽起來了,說話的聲音,也自然而然的清晰高亮起來了。

    一番長談之後,送走這兩位府院的軍政代表時,天色都已經快黑了,范哈兒乾脆留下劉文輝、盧作孚和潘文華等幾個嫡系親信,一起在范莊用餐,再後繼商量英國提出的問題。

    對於英國人讓自己接受對日賠償,然後以這個為條件,獲得在中國更高的政治地位,范哈兒和劉文輝等人,都一致判定,英國是準備撇開武漢的老蔣和國民政府,犧牲中國巨大的利益後,謀取華東的暫時穩定。

    之所以僅僅說是暫時穩定,那是因為任何人都看得出來,日本人對於中國的野心,根本沒有止境,現在僅僅是因為在華東戰事不利,付出和收穫不成比例,所以才願意在英法美等國的壓力下,考慮從談判桌上,取得不能在戰場上取得的東西,這樣談判出來的和平,當然不是不可能持久的。

    「也許我們完全可以先接受,趁入主中央之後,再考慮是不是對日繼續作戰!」劉文輝眼睛閃亮的很是對范哈兒進行鼓動。

    這位老西南王,可是一直對入主中央,統一中國很是有野心。可惜現在年紀大了,而且面對范哈兒的強勢,根本無法對抗,只能乖乖的選擇臣服。但即便是做了范哈兒的手下,他也還是依舊不改最初的野心,很是想鼓動范哈兒,實現自己已經不能實現的最大人生目標。

    作為范哈兒的手下,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劉文輝那樣野心勃勃。

    尤其是作為文官系統實幹派的代表盧作孚,他對此很是講道理用感情的勸說范哈兒:

    「如今國家好不容易因為抗日而團結在一起,如今因為英國人一個畫餅般的提議,就自毀長城,和中央政府爭權奪利,此智者不為也!」

    對劉文輝也是有一番說法:

    「日本人不是傻子,劉主席想先奪權後抗日,恐怕只會被日本人利用,提前搞亂我們自己內部抗日戰線了!」

    到是潘文華,對於這些說法,並不是很感興趣。

    「如今事情還遠,直接討論結果當然也還早著,我到是很感興趣,為什麼英國人要撇開蔣委員長他們,照理說,武漢的那位,應該比我們更好說話,更容易對日和談啊?」

    潘文華別看只是一個重慶市長,但能力絕對毋庸置疑。

    他的看法,真好是范哈兒想說的重點。

    「不是因為英國人不找老蔣,而是因為老蔣他看得很清楚,這時候對日和談,如果犧牲太多的話,和談成功之日,就是他下台之時。還不如像現在這樣,趁著優勢繼續抗日,至少他還是全中國的最高抗日領袖,發下的命令,就是我們西南所有省市,都不敢拒絕。」范哈兒很是感觸的無奈搖頭。

    後世研究老蔣的人,早就有結論得出,這位委員長在私人日記中記錄的對日本人的看法,眼光遠比同時期大多數人要准。

    而這個時代瞭解老蔣性格為人的人,如果范哈兒自認第二,就絕對沒有人敢認第一。

    他這番對老蔣決定的判斷一出,就是劉文輝,也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

    最後幾個人的商談結果,還是覺得應該盡量拖延英國政府和盧思德的要求,絕不正面回應參與對日和談的事情。

    而且范哈兒在招呼了分別在昆明坐鎮的龍雲和在武漢的王家烈後,幾人一致得出決議。

    絕不輕易接受割讓中國大片領土的和談,絕不接受付出中國無法承受之特權和巨額貸款之談判。

    而如果英法美三國膽敢單方面代表中國,和日本作出犧牲中國主權和領土利益的和平決定,西南集團的三省一區,堅決不予承認。

    對於西南集團的這個決定,范哈兒也授意王家烈,讓他代表自己,向老蔣傳達西南集團對此的決定。

    范哈兒的這個表態很及時。

    此時的武漢,老蔣確實正在為英法美三國提出的條件而頭痛。

    日本人為了拖延時間,對於英法美三國提出的和談條件,既不是完全失去理智,又是完全高於他們現在實際從中國獲得的利益和好處,可謂刀子高高提起,就看中國和英法美三國的反應,再以適當的力度放下了。

    條件除了原來在德國提出的和平協議基礎上,即承認偽滿,維持華北和淞滬的非軍事區外,還要求在中國蘇嘉、平津等戰略要地的駐軍權,同時中國必須對日賠款十億美元的作戰費用和佔領費。

    這樣的條件,雖然英法美都覺得太過分了,但是畢竟利益不涉及自身,還是很樂意的直接將它作為和談的條件,遞交給了武漢和重慶的中國外交部門,提議他們「考慮考慮」。

    老蔣哪裡敢「考慮」啊,這個時候,別說是接受這樣的條件了,就是僅僅放下提議,真的慢慢考慮,被國人知道後,也會因為剛剛得到的南京大勝,而信心十足的將任何「投降派「趕下台去。

    所以老蔣幾乎是毫不考慮的,當天就對這條件作出答覆,表示條件太過,無法接受。

    但是隨後,出乎老蔣和重慶國民政府預料的是,英法美三國特使,卻是直接飛抵上海,繼續和日本商談關於停戰的事宜。而且這一次長達一個多月的秘密會談,完全是撇開中國人,又幾個根本不能代表中國人的外交機構人員,秘密在中國的土地上,商量和中國停戰的條件。

    這次事件的過程,幾乎和正在慕尼黑進行的蘇台德地區談判,幾乎完全一摸一樣。

    范哈兒在知道這事情後的第一反應,就是驚呼「又一次慕尼黑陰謀!」

    對於這樣陰謀,范哈兒暫時還無法干涉。

    實際上,日本在對華戰線的戰事暫時,對於抗戰開始後,就損失了大量人手,並且戰爭動員工作不足的中國來說,確實是很好的一次喘息時機。所以他們趁此良機,立刻是開足了馬力,在進行各種各樣的抗戰準備。

    在重慶的范哈兒,很是欣喜的接見了在重慶治病中的一位國民政府海軍老將陳季良。

    陳季良,原名陳世英,是一位曾在東北三江之地統領艦隊,和蘇聯海軍、日本海軍都有所接觸的海軍老將。

    眾所周知,滿清1840年以後,中國的國土面積,是越來越小,在甲午戰爭時一度達到巔峰,後來又逐漸有所恢復和繼續,民國後八年,也就是1919年時,因為蘇俄革命,徐樹錚將軍收復外蒙,北洋政府也一度讓版圖恢復到甲午和庚子之後的最大點。

    歷史上對於徐樹錚將軍收復外蒙,多有記錄評論,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時的北洋政府在隨後的11月24日,發表了出兵西伯利亞的宣言。

    只因為以後的歷史原因,對此不方便大肆宣傳,而且中**隊當時在蘇俄,還和紅軍關係不錯,基本沒什麼大仗,也就沒太多記述評論的價值了。

    實際上,當時中國決定派遣海陸軍兩路挺進西伯利亞,陸軍第九師先遣部隊官兵661人,在團長宋煥章帶領下,18日從北京出發,24日,營長蘇炳文帶官兵667人搭乘海軍軍艦開往海參崴。至10月26日,先後共有六批二千多名官兵,乘火車經哈爾濱赴海參崴,參加對蘇俄干涉。

    海軍則由林建章海軍代將率領「海容」號巡洋艦及其附屬部隊組成,也開往海參葳,林建章海軍代將(相當準將)節制全局。陸軍宋煥章支隊大約分駐於海參崴、伯力等地。

    美麗的海參葳,原來是中國的領土,當地中國人稱為「銀窩子,金葳子」,以言其富庶,19世紀末被沙俄吞併。北洋陸軍進駐西伯利亞的同時,海軍「海容」號巡洋艦也到達海參葳,歷史有一張照片流傳下來,左邊是「海容」,右邊是日本干涉軍的「三笠」號,中間還有法**艦。

    還有一張留下來的照片反映了當時參加干涉軍的各**人,其中就有宋煥章的支隊。其他的還包括捷克等國士兵。

    當時對各**隊的評價是:軍紀最差的是日軍,供應最好的是美軍;軍容最整、戰績最好的是華軍。因為宋煥章的部隊出身非常奇特,宋支隊由第九師三十三團配屬炮兵兩連、騎兵機槍各一連組成,由三十三團長宋煥章任支隊長。實際是袁世凱根據蔣百里的意見辦的模範團,毋庸置疑,模範團確實是當時北洋軍中第一等精銳。

    中國難得有派兵出國露臉的機會,故段政府派了這支儀仗隊式的部隊出國,軍容整齊哪有奇怪。

    至於戰績,蘇俄忙於內戰,不想和干涉軍發生衝突,在遠東只有游擊隊進行牽制。俄人素恨日人,常有零散日軍小分隊遭蘇俄紅軍游擊隊消滅之事。而蘇俄紅軍和華軍關係卻不錯,從無衝突,最多也是朝天放槍應付一下。所以華軍基本上沒什麼戰鬥損失,是以「戰績最好」。實際上,華軍和蘇俄紅軍相處可以說得上融洽,雙方人員還常互相來往坐坐。

    可是,後續的接應卻久久不到,因為這時中國又打內戰了,徐樹錚將軍奉命率軍離開外蒙返回。一年後,宋支隊也只好後撤回國,雖然保障三江主權的基本目標達到,規復北方失地卻無從談起,留下的只有海軍部隊。

    後來眼看蘇維埃政權即將建立確鑿無疑,「海容」艦只能攜載大部分官兵離開海參葳,和其他主要干涉國一起撤軍,只有日軍乘機在這裡駐留了下來。

    這個時候,陳世英的接應艦隊,卻是趁著中國海軍北上海參崴的幾乎,也趁機率領艦隊抵達東北三江流域,沿黑龍江護衛國境線。他的旗艦是原來屬於長江艦隊的「江享」號海防炮艦,其任務是建立一支中國政府的北方水上力量——江防艦隊,永久性駐紮在黑龍江上。

    江防艦隊的北上,實際關係到了中國北部領土的完整,因為日本正對那裡虎視眈眈,他們不但不肯撤兵,反而增兵。

    中國政府在內亂之中,自知無力收復江北喪失領土,但依然針鋒相對,決議克服困難,堅決派遣艦隊北上。北京方面決定,由海軍部派出王崇文為吉黑江防籌辦處處長,並任海軍總司令,命令陳世英指揮調駛「利綏」、「利捷」、「江亨」、「靖安」等艦,由滬北往松黑二江駐防。除了「江享」號外,其他各艦都是原來德國海軍在華艦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參戰後被中國海軍繳獲,這也是中國海軍歷史上第一批的戰利艦艇。

    陳世英在駐守黑龍江期間,縱橫與蘇俄和日本之間,很是靈活運作,長期保持了領土和主權不失,直到東北淪陷後,才最終回歸國民政府海軍。

    可惜不久前國民政府海軍一、二艦隊的覆滅,讓這位海軍老將再次痛心一番,病倒在床前。

    范哈兒卻是聽了手下對這位海軍老將的信息,知道他是一位人才,至少組建江防艦隊,在中國堪稱第一人選。

    已經有了海軍東南亞艦隊,正在著手組建江防艦隊的范哈兒,立刻親自出面,給予這位海軍老將最好的治療,並且成功將他吸收進入了自己新建的江防艦隊中,和老蔣殘存的海軍力量一起,準備去南京,繼續江上作戰。

    實際上,如果日本沒有空軍優勢,在長江流域作戰,只能動用小噸位軍艦的日本,也並一定能穩拿中國的江防艦隊。

    而能否掌握長江,對於中國南京、武漢乃至長沙等地的作戰來說,也是同樣至關重要的。

    在南京時的水面作戰就已經證明,僅僅依靠水雷,哪怕這些水雷再先進,也無法和日本海軍的大艦從根本上進行對抗。

    只有組建了自己的江防艦隊,哪怕是一支全由小艇組成的艦隊,在江面上能夠產生的威懾力,也要大很多。

    范哈兒在重慶的各類沿江工廠中,以前就有專門維修汽輪船的船塢,其中很多設備,甚至還是最初從日本長崎和佐世保船廠購買商船時,一起批量購買過來的。這個時候,適當改造一下,根據海軍中原來的江面炮艇,以重慶現在的工業生產能力,大規模的流水生產炮艦,絕對能在長江上漂起一大片炮艦群。

    到時候對日本的海軍艦隊,形成飽和攻擊,看他們還怎麼在長江上逞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