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八十二節 香月撤職 文 / 黃初

    第二百八十二節香月撤職

    「范將軍,我覺得你一定要支持我的建議,要求你們蔣委員長放棄徐州,主動對日軍發起攻擊,不要計較守不守得住徐州,你們的持久戰,關鍵還是看消滅多少日軍。范將軍,我相信你一定支持我的看法……」

    史迪威後來被老蔣討厭,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位美國將軍,即便是在他沒有掌權的時候,就已經是個非常喜歡插手各種事務的人了。

    這位美國駐華武官,在訪問了開封和徐州後,就認為,中**隊還是有一戰之力的。尤其是他在背負了特殊使命,仔細觀察了前線林效范的第二裝甲團後,更是認為,只要中**隊能夠好好發揮,拚死戰鬥,即便是在正面戰場上,擊敗日軍也不是不可能。

    而這位向來自我主見十分強的美國武官,在抵達徐州面見老蔣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老蔣這位中國最高統帥直接提出來,應該放棄堅守徐州,而且要主動對進攻的日軍發起反擊,以中國的軍隊數量和部分精銳部隊的戰鬥力,完全可以將進攻的日軍包圍全殲。

    史迪威的這個提議,不僅遭到了大多數參謀官的反對,也遭到了老蔣的不滿。

    這位委員長不好意思對美國代表的意見發表什麼評論,僅僅是以安全為由,決定將這位還準備教自己怎麼打仗的美國武官,直接送回武漢去。

    可惜,這位史迪威將軍,卻是個不容易放棄的主。

    他在乘坐津浦路火車抵達南京換乘的時候,想方設法從即將前往武漢的客串上溜了下來,跑到范哈兒這邊做說客來了。

    范哈兒和美國的經貿和軍事關係極為密切,這位美國文官以前就和范哈兒有過較多的接觸,彼此還算熟悉。

    剛開始的時候,范哈兒沒有對史迪威有什麼見外,對於他對中**隊的評價,以及中日戰爭長遠未來的看法,也非常贊同,即便是有部分不同意見的地方,看在客人身份的份上,也就沒有較真的提出來。

    但是現在聽到史迪威關於主動放棄徐州,反而要出兵圍殲進攻日軍的主意後,范哈兒頓時有點坐不住了。

    實際上,憑心而論,此時的中**隊如果真按史迪威說的,放棄了徐州一城一地之得失,全線出擊,盡量圍殲進攻的日軍,即便不可能將全部日軍殲滅,但也並不是不能取勝,起碼可以將超過五成的日軍留下。

    但是不知道這位史迪威將軍有沒有想過,要是中**隊真這麼做了,到時候還能剩下多少部隊。

    這位將軍根本沒有考慮過中**隊內部的軍心和彼此的勾心鬥角,就直接提出了圍殲的計劃。

    其實即便仗打得再好,各位主管將軍彼此不計前嫌,真的通力合作把日軍打敗,並且保留下來了大部分戰力,那到時候,估計前線勝利的將軍們,就會立刻忘了眼前的日軍,爭奪功勞瓜分利益,再不肯趁勝追擊日軍。待日軍養足元氣,再次捲土重來的時候,就絕對不是那時候的**可以抵擋的了。

    這一點范哈兒很清楚,老蔣也很清楚。

    最高統帥部和中央軍,在和日軍作戰的時候,確實也時刻不忘留一手,絕對不把自己的所有底子耗光。前線戰鬥的時候,如果中央軍系統受到了多少的損失,協同作戰的地方部隊,起碼也要負出差不多比例的兵力。

    這些中**隊內部的權斗術,史迪威根本不理解,但是這位為頗自以為是的武官,卻是先後對著老將和范哈兒,直接貿然的提了出來。

    看來這位史迪威的頂頭上司軍事情報主管麥凱布不喜歡他,還真是有一定理由的。

    對上這麼一個自以為是,喜歡自做主見的下屬,任何一個上司都會頭痛不已。

    不過考慮半響,范哈兒最終還是沒有指責史迪威,甚至都沒有反駁他。

    「史迪威,我的朋友,這件事情,並不是我一個戰區司令所能決定的。徐州前線,有那麼多的戰區司令和各方面部隊負責人,還有我們的蔣委員長,要我一個個的說服他們接受出擊,這個恐怕在時間上來不及……」

    范哈兒盡量選擇委員的方式,拒絕了史迪威這個提議。

    不管這個提議是多麼的不理智,但史迪威的本心,肯定還是好的,范哈兒甚至可以說,他可能是這個時期外國駐華武官中,最真心希望匯中國能夠贏得對日戰爭的外國人。

    史迪威聽了范哈兒的解釋,這位進局部瞭解中**隊派系內幕的武官,還是不放棄的繼續遊說。

    「范將軍,如果僅僅是徐州的部分優秀,我同樣覺得只是部分例外現象,但自從來了南京,見到你們的空軍還有裝甲團後,我就堅信,有了技術和人力的優勢,僅僅是訓練上的差異,中日之戰的勝利方,肯定還是在中國這一邊的……」

    言辭之中,這位美國因為覺得自己在戰場上看到的中**隊,素質遠遠超過自己在訓練場上看到的中**隊,所以在談論的時候,一直不乏對中**隊,尤其是范哈兒的裝甲部隊的讚美之詞。

    在這個這時候,范哈兒自然是想到什麼說什麼:

    「史迪威,我的朋友,也許你分析中**隊戰力的這些話,應該多向你們的總統和國會說說,讓他們相信,中**隊與日軍的戰爭,是不可能輕易結束的,而如果他們想要一個能夠抑制日本太平洋野心的盟友,中國絕對是最佳也是唯一的選擇。」

    「這個當然,范將軍,我一直將我的觀點,以完整報告的形式,在向國內通報,對於中國實力的評價,本來就一直是如此……」

    兩邊這麼一商量,就拖延了兩天。

    這位美國將軍,竟然真的就這麼直接在南京留下了,而不回中國臨時最高統帥部所在的武漢了。

    反正按照他的說法,去武漢也僅僅是收收電報發發電報,這事在南京也可以做,而且是真正靠近的前線,收集消息更快更容易,反而會讓他的工作更加有效率。

    聽到史迪威的這個回答,本來還準備趕他走的范哈兒,也只能無奈地搖搖頭。

    這位既然公然打著收集情報的名義留下來,自己即便是心中早有這個懷疑,卻也真不好因此他強行驅趕他。

    其實只要適當的注意保密,讓某些有利於中美結盟,以及增加美國對華態度的重視,還是非常有好處的。

    所以雖然在身邊多了一個婆婆,但范哈兒還是沒有感到怎麼特別煩心。

    那位史迪威有時候不識趣,有時候卻也很識趣,他經常對范哈兒敘述自己的報告原文,不外乎對華有利的各種報告,讓范哈兒知道後,放心了不少。

    起碼日後美國想到在太平洋戰場上還有一個中國的時候,不會沒信心認為中國抗戰還能堅持多久了。

    就在南京繼續那激烈空戰的時候,徐州戰場,在這個時候終於進入了一個關鍵點。

    林效范的第二莊裝甲團,在經歷了范哈兒空投坦克零件,進行緊急搶修後,終於在幾天後,恢復了大半的戰鬥力。

    在短時間,進行幾次高強度的戰鬥,已經絕對沒有問題了。

    當林效范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在前線已經單獨鏖戰了幾天的薛岳時,這位蘭封戰役總指揮頓時欣喜若狂。

    「還等什麼,趕緊讓你的裝甲團投入戰鬥吧,我們早就快攔不住土肥原的部隊,現在全都是那士兵的性命在拖住他呢……」

    土肥原的第14師團對蘭封發起攻勢後,面對的是蘭封附近的國防工事,這是從1936年開始修建的,是全國抗日國防工事的一部分,現由桂永清指揮的李良榮第46師、鍾松第61師、沈克第106師、龍慕韓第88師262旅防守。

    大規模聚集的中**隊,在總指揮薛岳的安排下,成功的對第14師團埋下了一個包圍圈。

    但是土肥原很快察覺異常,他決定師團主力擺脫中**隊的圍攻,向蘭封以南攻擊。而右縱隊留在蘭封以東,牽制中**隊。為此,右縱隊得到了加強。次日,日軍主力由內黃集向西,經陽堌集附近北上,向蘭封以南的馬集進攻。薛岳從中央軍臨時借調的戰車營被日軍擊毀戰車七輛,馬集失陷。

    第二日,日軍主力向蘭考西南的孟郊集進攻。第61師陣地被突破,第36師援軍被日軍戰車衝散。日軍乘勢佔領蘭封西面的羅王車站、羅王寨,並向北佔領曲興集。日軍先頭偵察部隊甚至向東進至興隆集,離開封市僅20公里。同日,在蘭封以東的東、西毛姑寨,東、西崗頭方面,第51師,第87師,第88師264旅同日軍右縱隊展開了激戰。

    在此期間,中國戰車部隊曾掩護步兵向日軍發動攻擊。但遭遇日軍重型炮火覆蓋,損失維克斯戰車3輛,cv-33戰車6輛。同日,土肥原主力進至三義寨,守軍商震部142師騎兵隊未抵抗即撤退。日軍繼續北上,佔領了黃河南岸的陳留口。黃河北岸貫台渡口的日軍搭有浮橋,土肥原得到補給。

    此時的土肥原部隊,已經憑借配屬的強大舟橋部隊和黃河北岸日軍形成聯繫,這是在攻佔蘭封之前,而非之後。薛岳好不容易設下的包圍圈,在這樣的情況,等於白費了一番心思。蘭封城的得失已經完全不足以阻礙14師團和黃河北岸日軍主力的聯繫,從軍事角度看,此時的14師團已經不再是孤軍,而是先鋒。

    在這三天時間裡,土肥原以右縱隊在蘭封正面牽制,主力從蘭封東南先向西、再向西北、最後向北,圍繞蘭封劃了一道弧線,對蘭封防線形成半包圍態勢,防守該區的46、36、61、106師被沖得七零八落,邱清泉戰車營損失慘重。鑒於部隊已經被衝散,桂永清下令部隊撤退,並命令第88師守蘭封。

    薛岳也只能下令,在蘭封以東的74、64、71軍繼續進攻留在該地的日軍右縱隊。而以59聯隊為主的日軍右縱隊不堪重負,於當夜向西進攻蘭封。防守蘭封的第88師只有一個旅,已經經過幾天血戰,消耗很大。面對日軍包圍之勢,師長龍慕韓未經請示,擅自向北面的韓陵撤退,如果不是薛岳因為關注蘭封,一直讓林效范團駐紮在此,險些就使日軍右縱隊不費一槍一彈佔領蘭封。

    當日軍59聯隊逼近蘭封城的時候,正是林效范裝甲團休整完畢,可以發揮戰鬥力的時候。

    就在蘭封會戰正酣的時候,遠在石家莊的敵第1軍司令官香月清司,突然接到其代理陸軍大臣給他的一份電報,大意是從即日起免去貴官第1軍司令官的職務,轉任參謀本部付云云。

    「七.七事變」後,日本在華新組成的作戰軍,計有指揮平漢路方向作戰的香月清司第1軍;沿津浦方向作戰的西尾壽造的第2軍;在上海作戰的松井石根之上海派遣軍;在杭州灣登陸策應進攻上海與南京的柳川平助之第10軍,以及為準備進攻廣州而成立的古莊干郎之第5軍。

    這些新成立的軍一級指揮機關中,以第1軍與寺內壽一的華北方面軍之間的關係最不融洽,為兵力使用等問題,相繼發生爭執。

    當1937年秋,香月的第1軍沿平漢路向西南之石家莊地區進攻時,其部隊編成為:第6、第14、第20師團;坦克第1、第2大隊、獨立山炮兵第1、第3聯隊;野戰重炮兵第1、2旅團;獨立野戰重炮兵第8聯隊等。其中第14師團的師團長土肥原賢二,算是香月的嫡系,土肥原早年即隨阪西利八郎中將在我國進行特務活動,在社會各階層中建立了相當多的關係。

    就在日軍以空軍、炮兵、坦克、步兵,從華北發動多路、大規模進攻時,土肥原通過這些關係與第3集團軍總司令兼山東省主席韓復矩、佈防於安陽地區的冀北保安司令石友三、第53軍軍長萬福麟、第32軍軍長商震建立了聯繫,上述這些部隊曾派出代表向土肥原作廠「恭順」的表示。而萬福麟則按土肥原的要求,在接火後由永清地區退向西南過平漢路至太行山以東的林縣地區進行迴避。對臨清地區的蔡培德(約6萬人的第二皇協軍)、安陽地區的李英、李福和(第一皇協軍約4萬人)之策動等,已具有相當眉目。但華北方面軍對這些擬歸順者懷有輕視與不信任的心理,規定了不少苛刻的條件,使香月對這項工作發生很多難處而擱淺。以後華北方面軍卻又要進行這項工作,但環境已有很大變化很難再進行

    香月至此等對華北方面軍的領導者及機關參謀人員口大氣粗,動輒訓斥部隊很不滿意。按香月清司的說法,華北方面軍對他的指揮,猶如對下士官那樣。在其他方面,香月對調出其第一線部隊之機動數的彈藥,對第一線部隊指揮官們視察戰場時所用的全為舊式性能差的「х式」、「З式」飛機,而華北方面軍的參謀們至部隊有時則乘用新式性能較好飛機;對部隊到了冬季有的還未發到棉衣,而「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參謀長、課長、參謀,甚至勤務人員則早已穿上新的、有的還是高級防寒服;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除徐州作戰時前移至濟南外,其他時間一直居住於安閒的平津地區,很少至第一線部隊視察,艱苦危險的地區更是少去;對人事制度上的用人存有偏私不公正及現役軍官和後備役軍官在戰場上不一視同仁的做法等,都有不滿的看法。

    寺內壽一是明治維新後日本第18屆政府首相寺內正毅元帥之長子,1899年11月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11期,1936年「二.二六事件」後,以陸軍元帥出任陸軍大臣,是一個驕橫、度量狹小而又講究排場和肆意享受的人物,凡與其意見相左的如香月清司以及後來在新加坡的第25軍司令官山下奉文,均被其調離。

    這一次,寺內壽一讓香月青司出任前指總指揮,本來就是讓他承擔責任的意思。

    而偏偏這位香月軍長,在接受了寺內的命令後,就幾次不尊重方面軍意思,獨立按照的意志,指揮手下部隊行動。

    作為派遣軍總司令的寺內壽一,本來還準備再忍忍,但是當他看到香月青司的嫡系第14師團土肥原部,都在香月的指揮下,快陷入中**隊的包圍圈中了,這位方面軍總司令為了他自己的利益考慮,立刻決定將事情上報大本營。

    總之,由於香月清司對華北方面軍有著眾多的不滿,而華北方面軍對他也十分不滿意,因而在緊張的徐州會戰還未結束的十一月底,即被免去第1軍司令官的職務,而轉任參謀本部付,隨之在次月間又被編入預備役。

    而繼任第1軍司令官,兼前指總司令的,正是日本陸軍次官梅津美治郎。

    徐州城中的蔣委員長和蘭封城中的林效范,卻是還不知道,他們連戰連勝之下,對手的第一線指揮官,已經發生了更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