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三百零三節 合作誠意 文 / 黃初

    第三百零三節合作誠意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個時空中的1940年,無疑是極為安定的一年。

    歐戰的煙塵,根本沒有影響到中國,相反,來自遙遠西方的工業訂單,卻是讓中國的西南變得愈加繁榮,就連西北和中原等部分地區,也受此利好影響,而開始在戰亂中,有了比較明顯的經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反而在大戰中,有了一定的增長。

    這並不是諷刺,只能算是一種比較怪異的特例而已。

    戰事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帶來的另外一個良好效果,就是這一年的中國政壇,也是顯得十分平靜。

    老蔣雖然已經明顯開始忌憚范哈兒實力的膨脹,但是在最大敵人日本還沒正式停戰前,他也不想先扼殺大將。

    至於范哈兒,在掌握了越來越多的底牌後,自然對於這些潛在的危險,看得越來越輕了。如果不是現在形勢所需,國家必須維持「團結」這一個抗戰中的最重要要素,他甚至可以輕鬆發動一次政變,就十拿九穩的將政權控制在自己手中。

    不過這既不是范哈兒所想要的結果,也不是他準備去謀求的願望,所以這事情自然發生不起來。

    只是當某些可能影響國家命運的事件發生時,范哈兒變得更加積極有力的進行了主動干預。

    當幾個月前,英國緬甸當局通過內部消息,告知他丘吉爾遣使去重慶聯繫老蔣的時候,范哈兒就立刻把握住,知道這是又一次改變中國抗戰走向的事件。他馬上通知主管情報的韋氏兄弟進行探查,自己也就英國人可能遣使一事,照會了國民政府和老蔣。

    剛好,此時的老蔣,已經通過英國駐武漢辦事處,得到了丘吉爾的聯繫信心。本來他還想先單獨接觸一下,不準備馬上通知范哈兒等人,現在看了范哈兒的照會後,卻是只能收起那番心思了。

    因為他明白范哈兒這個照會的潛在意思,就是他要參加這次的對英會談。

    剛好,老蔣本來也拿不準英國人的態度和底線,不知道他們這次接觸抱著什麼目的,深怕弄不好被人指責承擔責任,所以現在發現范哈兒主動想來分擔,也就本著多一人承擔也好的心思,將和英國人約定見面的時間,通知了范哈兒。

    范哈兒收到回復後,第二天就直接搭乘專機,飛抵了武漢,準備參與這次和英國的聯繫交涉行動。

    等到了武漢,范哈兒第一時間從剛剛趕到的孔祥熙那裡,得知了英國這次的聯繫代表是誰。

    「哼,看來丘吉爾還是要擺他們的大英帝國架子啊,竟然只讓盧思德代表英國外交部門,這不是明顯看輕我們中國的實力麼?」范哈兒很是不屑的搖頭。

    雖然這次的外交談判出於英國人主動,並且特地從倫敦派遣了代表團過來,但實際最高負責人,卻還只是臨時升任駐華最高全權外交代表的盧思德。

    范哈兒早已經看清英國人這次外交行動的目的,不外乎求中國人幫忙干涉東南亞事務。但既然是有求於己,還僅僅是派盧思德這位前任重慶總領事過來,卻是未免把中國看得太輕了一點。

    同樣的做法,要是換成美國或者法國,范哈兒也許都不會這麼想,但是換成丘吉爾這個驕傲的大胖子作出來,卻是讓他立刻有了不滿。

    陪同孔祥熙過來的張群,卻是正好負責和盧思德接洽的人,馬上在一邊尷尬的解釋:

    「范長官勿誤會,這次英國方面只是讓盧思德代表先行負責談判,隨後等他們的外交大臣結束對美國的訪問,就會轉到亞洲,來親自拜訪委員長和您的。」

    張群這位前外長,作為現政府實際的外交工作最高負責人,一直期望在大戰中發揮他的外交斡旋作用。但可惜的是和日本、德國的幾次接觸,都以失敗告終,就連杉山元事件的達成,都是依靠軍隊在前線的勝利才贏得,所讓他很難在政府和最高統帥部中高聲說話。

    這次難得有真正和傳統第一強國英國進行外交結盟的談判,他自然非常熱衷。一旦正式達成盟約,他這位一手促成的外交高官,無疑會增加他在最高統帥部中很強的影響力。所以一聽到范哈兒不滿,他立刻進行了安撫。

    范哈兒也僅僅牢騷幾句,哪裡可能放棄放棄這次和英國提前結盟的機會,聽了張群的解釋,也就笑笑一過。

    當老蔣和范哈兒一起接見中英雙方外交人員,對這次談判進行鼓勵和表達關注的時候,老蔣卻是和范哈兒並不一個心思。

    他公開對張群及盧思德表示:

    「這次會談,首要是鞏固中英兩國在大戰中受到破壞的關係,其次再論合作事宜……」

    對於結盟問題,他根本提都沒提一下。

    因為,老蔣也看得很清楚,現在是英國人有求於中國。從英國人那兒臉色看得更多的他,對於英國會不會馬上轉變態度,他看得更清楚。所以很明顯準備擺擺架子,不想自己主動降低姿態。

    只是他這麼一表態,這次中英雙方外交接觸的基調,就算是定下了,兩國這次只論合作,不談結盟。至於修復受損的關係,那是任何都明白的,現在中英之間的實力現實,讓雙方完全達不到需要讓英國主動示好修復的程度。

    即便素來對外強硬的范哈兒,在接見中英雙方談判代表的時候,難得的高唱中英友誼和國際正義事業,也不能該表談判的底線問題了。

    因為正式會談開始的時候,老蔣和范哈兒當然不會直接參加,畢竟盧思德的級別還是低了一點,他們只是在背後對此事進行干涉罷了。

    至於英國方面,丘吉爾對於這次會談的影響力,那就是更小了。

    這位驕傲的大胖子,確實在會談之初,對於中國的力量不加重視,僅僅是聽取了部分遠東職業外交官的建議,讓盧思德負責和中國進行接觸罷了。因為幾個月前,局勢還沒發展到最為危急的時刻。

    等法國淪陷後,英國徹底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得勝的納粹軍隊,裝備充足完善,後方還有許多繳獲的武器和兵工廠,正大批集結準備對英國作最後一擊。意大利也己向英國宣戰,並正在地中海和中東進行侵略擴張;在遠東,日本心懷叵測,並將侵略戰人燒到東南亞;在西班牙,佛朗哥的軍隊已佔領丹吉爾國際共管區,並隨時可能向英國宣戰,用大炮封鎖直布羅陀海峽的通道;在貝當和波爾多政府統治下的法國,新近遷至維希,隨時有可能被迫向英國宣戰。土倫殘存的法國艦隊看來行將落入德國人之手。

    毫無疑問,情況十分危急。

    敦刻爾克撤退之後,儘管形勢艱難,英國政府和人民仍決心戰鬥到底。然而在英國雖說不存在士氣不振的問題,可是又如何克服這些嚴重的具體困難呢。丘吉爾深知,英倫三島上的陸軍,除了步槍以外,其他什麼武器也沒有。事實上,全國所有的各種類型的野炮還不足500門,中型和重型的坦克不到200輛。至少半年以後軍工廠才能製出他們在敦刻爾克損失的那些武器。

    等到遠東局勢進一步惡化,法國的印支殖民地面臨馬上被日本吞併的危險,新加坡總督幾次向唐寧街高急,他才再次將注意力轉到了在武漢的外交接觸上來,不得不開始低下他那驕傲的腦袋。

    在新一次內閣會議上,儘管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勳爵臨時去了美國,正在負責對美談判將美國拉入歐戰之中來,丘吉爾在要求軍需大臣莫裡森火速生產反坦克炮和各種常規武器,以便盡快武裝正規軍和國民自衛軍;要求飛機生產大臣比弗布魯克每週報告有關設計和生產自動轟炸瞄準器、低空無線電定向裝置和空中截擊機的情況,並要他力爭每月不少於生產1000架軍用飛機;還要求海軍部至少把50名經過訓練或經過部分訓練的駕駛員暫時調到空戰司令部;要求陸軍部除了加速籌建支援法國抗戰的兩個師外,還要按照荷蘭流亡政府的願望,制定編組荷蘭旅的計劃,又特別催促外交大臣,讓他承認不受被俘的比利時國王節制的比利時政府,為比利時唯一的合法政府;並且要求外交大臣鼓勵南斯拉夫進行動員,以對抗法西斯意大利的威脅外,還著重提出了頗為棘手的遠東問題。

    「美國人真的不願意插手遠東,現在也許拉中國加入我們的盟國陣營,將是不得不做的選擇,閣下。」哈利法克斯勳爵最終向丘吉爾做了這樣的建議。

    在丘吉爾想來,最佳的合作對像無疑是美國,不管是出於所謂民族自尊還是實際效果,美國人介入大英帝國的遠東事務,無疑是最符合英國利益的。和中國合作,丘吉爾既不放心,也有幾分自降身價的感覺。

    「你親自和羅斯福提一下遠東問題,盡量爭取美國出面。如果真的沒有辦法,那你就親自跑一趟重慶吧……」丘吉爾這樣的答覆,已經算是很大的讓步了。

    哈利法克斯當然深知武漢正在進行的談判內幕,並不是中國方面缺乏合作的誠意,而是英國在這次談判中,實在太不把中國人當成真正的合作夥伴了。現在丘大胖子既然同意自己親自跑一趟重慶,那就等於是準備降低姿態,真正展開和中國的合作。

    雖然知道接下來自己還需要把握一個合作度的問題,但毫無疑問,和中國展開真正的合作行動,已經是沒有問題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