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三百零二節 歷史的轉變 文 / 黃初

    第三百零二節歷史的轉變

    若干年前,當日本侵華的戰爭爆發,歐洲國家基本上將這當成是亞洲的又一次利益分配之戰,只想在其中撈取好處,對於主持正義,維護世界秩序之類,根本沒有真心對待。而到了現在,當歐洲國家必須正面日本的擴張行動,並且因為本身的歐戰而無法應對時,他們才不得不將目光,看向了和日本開戰的第一個國家——中國。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1941年。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中國抓住了歐戰的有利時機,發展的速度可以用一日一變來形容。

    雖然這樣的變化,主要是來自西南的三省一區,但也包括了新疆、陝西和兩湖等地。至於起碼面臨日軍侵略,或者已經被日本侵佔的地方,雖然變化也極大,但是基本因為日本和汪偽政權的收刮剝削,使當地的經濟受到極大破壞,民生越來越凋敝。

    如果說,歷史上因為國民政府國統區的經濟情況在戰時被全面封鎖而越來越差,導致部分國人反而對日占區和汪偽政權而有一定幻想的話,那現在中國的情況,則是完全反了過來。

    事實上,原本歷史上日占區和汪偽政權統治地區,因為要支持日軍的南下作戰行動,那些淪陷區人民需要承受的掠奪和壓迫,本來絕對要強於國統區為了抗戰而添加的賦稅。而現在國統區卻因為本身經濟基層加上現在出口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呈現了奇跡的欣欣向榮景象,當然會對整個中國的局勢,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了。

    大量的淪陷區國人,感受到了國統區和淪陷區的差異,而冒著重重危險,破除層層障礙,紛紛投奔到了西南地區。

    日本雖然和國民政府緩和了戰鬥,但是對於淪陷區的控制和管理,卻是在最近空前加強。

    隨著汪偽政權和類似殖民機構的建立,他們強佔大量耕地,用於修建公路、封鎖溝和飛機場,或者分配給日本移民使用。低價收購農產品大肆掠奪工礦資源。同時將大量礦業、鋼鐵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等定為「統制業」,由日本公司專營,企業的經營權由日方掌握。還控制金融系統,搶佔銀行,掠奪金銀和現款,濫發偽幣,攫取資財,增加苛捐雜稅。

    這樣的行動,在1940年後期因為「南下」準備行動的開始,而變得更加變本加厲。

    在這樣的情況,投奔國統區的行動也越演越烈。

    國民政府的老蔣和范哈兒,雖然知道了日占區這些狀況,瞭解自己同胞所在承受的苦難,但是出於種種原因考慮,他們還是並沒有因此而發動對淪陷區的反攻,馬上將那些國人通報解救出來。

    他們僅僅是採取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可以給投奔者提供幫助的行動。

    大量的特工人員,要求給那些投奔「祖國和政府」的淪陷區同胞,提供最大的可能幫助,而范哈兒這樣的一線軍人,更是在和日軍對峙一線,部署了大量的軍警,用於解救那些投奔的同胞。每當日軍發現「投奔者」,而企圖開槍射殺時,中**隊絕對會毫不猶豫的開火進行壓制,為的就是幫助那些同胞。

    為此,兩軍還發生了好幾次小規模的交火衝突。

    日軍幾次抗議無果之後,隨即也不再白費口舌,很乾脆的和**在前線展開了自由行動,哪怕為此而繼續爆發衝突而在所不惜。

    因為日本人很明白,如果坐視大量中國人投奔自由國民政府所在區域,而不加以阻止的話,那絕對會讓他們佔領中國的土地成為一片廢墟,為此所做努力而全部白費。

    所以他們一邊加強前線的監管,修建了大量的鐵絲網和堡壘,不是為了阻擋對面的**,而是為了防止身後的中國人逃跑。並且不斷在沿線樹立大幅警告派和威脅標誌,威嚇那些「投奔者」不要冒險。搞了大量「治安強化運動」和「清鄉運動」,燒殺屠戮,大搞白色恐怖。

    同時他們還在日占區推行奴化教育,加大初等教育在整個學習年限中的比重,目的在於從小向青少年灌輸奴化思想;教科書中以「中日親善」、「共存共榮」、「大東亞新秩序」等謬論為基本內容;把日語定為國語;學校不得懸掛中國地圖,不得使用「中華」字樣。目的是消磨、摧殘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和反抗意識,實現其同化政策。

    如此種種措施下來,雖然也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中國人投奔西南的行動,但還是總有國人冒險一試,為了就是回到「祖國」的懷抱。

    日軍在淪陷區的種種惡劣行徑,激起了中國人的極大反抗。

    侵華日軍淪陷上海期間,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正躲在上海的租界裡避難,他原以為自己住在租界裡還是比較安全的。想不到有一天,竟有日本人找上門來,要求梅蘭芳能夠在日軍佔領下的上海電台演出並播音。梅蘭芳深知日本人的此番用意,想借梅蘭芳的京劇演唱聲音來粉飾日軍佔領下的祥和與太平,這自然是梅蘭芳十分不情願做的事情。於是,梅蘭芳以自己年齡大了身體不好,馬上就要到香港等地演出為由而拒絕了。

    拒絕日本人的邀請後,梅蘭芳覺得自己不能繼續呆在上海的租界裡了,便托正在香港交通銀行任職的一位好友幫忙聯繫在香港演出的事務。1938年4月,京劇大師梅蘭芳率劇團來到了香港。事先安排的演出結束後,劇團按時返回了內地。梅蘭芳鑒於內地的抗戰形勢急轉直下的局勢,侵華日軍相繼佔領了內地許多城市,雖說有很多日本人喜歡他的京劇,但給作為侵略者的日本人演出京劇,則是他十分不情願的。於是,梅蘭芳決定暫時留在香港定居。

    在香港定居期間,梅蘭芳深居簡出,但他不忘學習,除了學習英語、世界語之外,還學繪畫。自從劇團離開香港後,梅蘭芳就再沒有用胡琴吊過嗓子,他對外總說自己的嗓子已經退化,不可能再演出了。也就是從此時開始,梅蘭芳有意地蓄留了鬍鬚,而實際上他念念不忘的是在等待著抗戰勝利那一天的到來,他要剔除鬍鬚重新登台演出。

    這就是著名的梅蘭芳蓄須明志,不為日本人獻藝的故事。

    如此種種反抗經典,數不勝數。

    雖然中日民間的這種對抗情緒,因為現實的入侵問題,而根本無法避免,但是實際在政治和上層,隨著杉山元事件的順利解決,兩國之間反而恢復了一定的外交接觸,幾乎不再像是兩個真正的交戰國。

    這個外交接觸的平台,正是原來南京的談判機構。

    如今歷史,因為沒有原本歷史上的那個大屠殺,而使不少國人和政府官員,對於日本人還抱有一種幻想,所以隨著兩國戰事的緩和,竟然有不少國人,表示願意和日本進行和平談判,並且積極在上層遊走,進行這方面的努力。

    這樣的行動,自然不會被真正看透未來發展的范哈兒認同。

    但是他也並沒有阻止,反而有時候會和那些看不清事實的人一樣,放出一些模稜兩可的話,彷彿他的抗日態度也並不是那麼積極一樣。

    這樣做的原因,當然是為了迷惑日本人,而讓他們對自己不是那麼警惕,從而更多的從兩軍對峙一線抽調兵力,去南下爭奪荷屬東印度的石油資源。

    隨著美國準備對日進行石油禁運,日本人對於石油已經到了一個瘋狂的程度。如果不是之前在范哈兒手裡撞了一頭包,他們恐怕連四川省那幾口都不能自給的油井,都會用勁全力的去奪取了。到了現在,別無選擇的日本,已經只能一頭選擇南下了,為此,他們除了表面和中國緩和戰事外,甚至還想在事實上,和中國人達成一些協議,來為他們南下行動解除後顧之憂。

    歷史上,因為國民政府被日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所以日軍南下的時候完全信心十足,基本不需要不擔心中國戰場的後方問題,而到了現在,他們卻不得不對南京的談判加以重視。在和汪偽政府達成所謂的「和平條約」後,甚至還希望和重慶的國民政府,也達成一個真正的停火協議了。

    所以在中國有某些人對日本抱有幻想,也積極籌備在南京和日本進行真正的和平談判之時,實際上日本人,也對於這所謂「和平」,有所期待,在這樣的情況,中日兩國在南京的談判,可以說進行極為有進展。

    但是這樣的進展,卻絕對不是英美等國所願意看到的。

    實際上,英國和美國,早在日本對法屬印度支顯露野心,並且最終駐兵河內後,就對中國的態度完全改變了。

    在杉山元事件剛獲得解決之際,英國的新上台首相丘吉爾,就派了自己的特使,前往重慶進行交涉。同時美國國務卿,在拒絕了英國的軍事援助要求後,同樣絕在亞洲展開外交準備,他看準的第一個合作對象,也是中國。

    這樣一來,歷史幾乎完全發生了轉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