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三百十七節 準備出國作戰 文 / 黃初

    第三百十七節準備出國作戰

    不過范哈兒在到重慶之後,卻是立刻表態支持老蔣的這個決定。

    作為暹羅戰區司令的范哈兒,是計劃中中國唯一準備出兵外國的戰區司令,他在盟軍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言權。

    加上集結在昆明的近十萬大軍,也是美英兩國所矚目的。

    即便是素來看輕中**隊戰力的丘吉爾,也知道十萬軍隊的戰力,即便是當民工用,十萬人也足以在短時間內築起一道厚實的人牆了。何況丘大胖子現在正指望范哈兒這十萬西南聯盟精銳,能夠出兵對法屬印度支那日軍發起攻勢,起碼也要出兵暹羅保證新加坡英軍的後方和補給線呢。

    隨著新加坡戰局日見艱難,丘胖子未雨綢繆的已經開始為馬來亞和新加坡的英軍安排退路了。如果新加坡真的戰事不利,可能會利用現在暹羅這條難得的道路,經緬甸將大軍撤退到印度,以犧牲馬來亞來確保印度這塊最大的殖民地為優先。

    實際范哈兒之所以支持老蔣的要求,卻主要是防止英國人再像歷史上那樣,把美國支援中國的物資,利用緬甸屬於自己殖民地的優勢,直接搶走挪為己用。另外一方面,當然也有為了拖延時間,要讓自己遲一點出兵的意思。

    但不管范哈兒是不是支持老蔣,反正丘吉爾和韋唯爾兩人,都是堅決不肯同意出好處。丘胖子甚至在和羅斯福、馬歇爾商量的時候,提議在中國搞一次政變,將老蔣和范哈兒弄下台,換一個親英美的領導人來。

    這位大胖子對於前面范哈兒支援香港英軍撤離的行動,卻是完全忘了。

    這樣的僵持,堅持了好長時間。

    直到新加坡戰事再次轉緊,羅斯福和新任的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同時要求老蔣出兵,范哈兒在老蔣有意出兵的情況,才不得不鬆動立場。

    「韋唯爾將軍,據我所知,這次英軍從美國人哪裡得到不少的援助,而且還直接在仰光,瓜分美軍調度給盟軍其他國家的物資,我們中國也不要屬於英軍的物資,但那些美國政府答應給我們的東西,卻必須優先給中國!如果將軍能保證這一點,那麼出兵才可以商量商量……」

    自從韋唯爾出任四國盟軍總司令以來,對於軍事指揮上無法顧及,但對於物資調配,卻是一直在伸手包攬著。

    而太平洋戰爭開始後,美國增加了對中國和新光復國家暹羅的軍事援助,可中國實際到手的物資,卻是基本和原來差不多。這裡面很多東西,都是因為被緬甸英軍挪用去了馬來亞和新加坡。

    現在聽到范哈兒這麼赤裸裸的指出英軍的貪墨,韋唯爾卻是毫不變色的繼續爭辯:

    「將軍閣下,如果你的部隊出現在暹羅,那盟軍的軍火和物資,必然可以經過你的手,否則的話,根據盟軍司令的物資分配原則,美國援助的那些軍火和武器,肯定是要支援給前線部隊的!」

    這位歷史上和老蔣經常有爭吵的英軍司令,英美對他的評價似乎還要強過對老蔣的評價。但是范哈兒現在接觸了,卻感覺這傢伙也是一頭典型的約翰牛,完全只顧英國利益,對中國根本沒有一點盟國情義,也沒有一點盟國責任。

    和這樣的國家作為盟國,實在是隨時有做好被人賣的準備。

    所謂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純粹屬於利益關係一說,實在是英國外交行為的最佳解釋。

    在得到了韋唯爾這樣的答覆後,范哈兒終於答應,在中國農曆新年之後,就出兵暹羅,阻止日軍準備對暹羅的攻勢。

    至於丘吉爾要求的,從雲南對法屬印度支那北部發起攻勢,從而牽制日軍對新加坡的攻擊力度,這一點不要說是范哈兒,就連老蔣也堅決不同意。

    兩人都擔心,現在盲目的從中國本土對日軍發動攻擊,可能會挑起中日兩國間漫長交戰線的全面戰火。而中日之間的第二次戰鬥,中國還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至於暹羅,因為此時日本人已經在泰國(暹羅)邊境集結軍隊,威脅著緬甸和至關重要的滇緬公路,不管是中國還是英國,都決定對日本展開聯合作戰,因為他威脅的是兩國共同的利益。

    當韋維爾將軍試圖為他的美英荷澳聯軍司令部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機構的時候,滿足老蔣和范哈兒要求只是擺在他面前的許多棘手問題之一。

    他正在集中精力處理最緊迫的任務:是調集所有的人力物力來避免馬來亞面臨的軍事災難,可是,遙遠的距離和不方便的交通妨礙了同盟國。

    他的參謀長亨利?波納爾將軍在視察前線的則候,對印度軍隊士氣低落的狀況大吃一驚,這些軍隊正在挖壕固守,再次試圖將日軍阻止在仕林河,這條河是保衛通往吉隆坡的公路的天然防線,也是守住南方的機場的關鍵,運送增援部隊的護航船隊要想免遭猛烈的轟炸襲擊,就必須守住這些機場。在馬來亞東海岸,另一個日本步兵旅增援了帝國禁衛軍,禁衛軍正在南進以佔領關丹簡易機場,而且離新加坡不遠了。

    要想守住新加坡,必須制止倉皇撤退。但是象斯潘塞?查普曼那樣的野戰指揮官已經懷疑他們的士氣低落的印度士兵,是否擁有在森林戰鬥中打敗日本人的能力。

    英國前線部隊的士兵現在裝備得像聖誕樹,笨重的靴子、布制子彈袋、背包、乾糧袋、水壺、毯子、防潮鋪布,甚至還有厚大衣和防毒面具,他們走路已很艱難,打仗就更不用說了。

    而日本人很有遠見,他們的士兵一身輕巧的夏裝,受過嚴格的叢林戰訓練,叢林現在反而幫了他們的忙。

    一九四二年一月五日,日軍優勢再次顯示出來。

    那一天,他們遇到印度第十二師。該師奉命構築陣地,守衛仕林河前面的一個公路鐵路交叉口。第一次進攻被打退了,但在第二天晚上,前來刺探的敵軍坦克沿著一條廢道從後面包圍了陣地,鉤住了印度軍隊。黎明時分,印度軍隊又一次倉皇奔逃,日本步兵騎著自行車緊追不捨。

    英國士兵只能躲在路邊濃密的樹叢裡,注視著敵軍向馬來亞首都的方向突破。

    日軍多數人騎著自行車,三人一排,共有四、五十排,他們又說又笑,好像去看足球比賽。山下奉文的步兵一天可前進二十英里,烈日當空,驕陽似火,車胎都要爆裂了,他的士兵照樣蹬車。數以百計的輪輞卡嗒作響,匯成一般嘈雜的聲音,潰逃的印度軍隊驚恐萬分,以為是坦克在追趕他們。槍支彈藥和其他裝備又一次落入敵人手中,敵人增添了這些裝備,馬上加快了進軍的速度。山下現在可以很有把握地命令手下的指揮官,依靠敵人的給養。

    盟軍在仕林河遭到失敗的那一天,韋維爾將軍正在前往爪哇,他立刻從建立美英荷澳四國最高司令部的途中到達了新加坡。

    在視察了前方地域以後,韋唯爾意識到日軍在開闊地帶將會加快進攻速度,使希思將軍沒有機會集中潰散的印度師來進行另一次抵抗,除非他們後撤一百英里退到柔佛州。

    珀西瓦爾將軍說,他的下級未能阻止敵人的進攻是因為部隊極度疲勞。為了使他們有時間恢復疲勞,重新集結部隊,新加坡司令部命令他們一直撤退到柔佛州境內二十英里遠的雙溪麻坡河防線。這是越過海峽撤退到新加坡之前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戈登?貝內特將軍奉命以澳大利亞第八師的一個旅增援前線,剩下的部隊準備整好隊伍,守衛從豐盛港至南面聯接新加坡島的海峽堤道的公路。

    「要是現在中國人出兵,從法屬印度支那的北面,對日軍後方發起攻勢就好了。那樣肯定可以大大減少新加坡的壓力……」

    韋唯爾很是遺憾的想到。

    此時在南中國海波岸的菲律賓,美國和菲律賓的部隊也在全面撤退。麥克阿瑟將軍在他的司令部裡踱著步子,好像一隻關在籠子裡的獅子。

    新司令部設在直插科雷吉多爾島岩石心臟的馬林塔坑道深處。一個多星期以來,他日夜研究報告,向戰地指揮官發佈命令,力圖把呂宋島上的兩個集團軍從本間將軍向馬尼拉合攏的鉗形攻勢的利爪下解救出來,從而彌補早些時候的失敗。

    麥克阿瑟巧妙地安排了兩個階段的撤退,成功地實現了「遠東敦刻爾克」撤退計劃。成功的關鍵是溫賴特將軍激發士氣的指揮和作戰經驗豐富的美國正規軍的援助。他們把北呂宋島上潰散的部隊集合在一起,守住五條臨時防線,炸毀了一百八十四座橋樑,及時地阻止了日軍的主攻。本間的進攻速度減慢了,恰好使帕克將軍有足夠的時間將他在南呂宋島部隊中的一萬五千名士兵從日軍手裡解救出來,並使他們在溫賴特的防線像一座大型水閘卡住巴丹半島的脖子之前平安撤退到馬尼拉的西面。

    日本參謀本部後來稱這個行動是「一個偉大的戰略行動」,這個行動無疑阻止了本間部運用鉗形攻勢包圍分割麥克阿瑟的部隊,也使他不能加強山下將軍正在馬來亞節節取勝的翼側進攻。

    本間以為美軍正在全面潰退,錯誤地直逼馬尼拉,忽視了運用空中優勢摧毀該市北面十英里處的兩座重要橋樑,這兩座橋樑座落在卡隆比特河上,是正在潰退的菲律賓軍隊的必經之路,這些軍隊與成群的老百姓奪路而逃,接連幾天,老白姓的牛車阻塞了這兩座橋樑,軍隊的車輛堵在後面老遠的地方。

    日軍企圖切斷卡隆比特河上的這兩座重要橋樑,可是為時已晚,美軍剩下的坦克阻止了日軍的這個企圖,直到一月一日凌晨,最後一批菲律賓步兵平安到達河的對岸,溫賴特將軍才下命令「炸掉它」。

    凌晨六時十五分,兩座橋樑墮入下面的激流之中。向巴丹撤退的第二階段已經開始,麥克阿瑟還算是走運的。就像敦刻爾克撤退之前德國人的做法那樣,日本人沒有運用巨大的空中優勢來加強進攻,沒有襲擊在唯一的兩條公路上互相擁擠的車輛和士兵,也沒有摧毀座落在萊亞克的那座橋樑,本間比較感興趣的似乎是在一月二日勝利進入馬尼拉,不明智地認為這將標誌著菲律賓人的投降。

    他將會發現,要想迫使麥克阿瑟將軍投降,僅僅奏日本國歌「君之代」,或者在美國高級專員的舊宅舉行儀式升起太陽旗是不夠的。

    一九四二年的第一個星期結束之前,大約三萬名菲律賓和美國士兵在一道堅固的天然防線後面挖壕固守,這道橫貫巴丹半島的阿布凱防線,穿過沼澤地和納蒂布山上的兩座火山峰。在這道防線之後約二十英里,荒涼的馬裡韋萊斯山坡上的退卻陣地正在進行戰備。這是「桔色」作戰計劃設計的防禦,由於有一萬五千美國部隊和六萬五千菲律賓部隊可供調遣,麥克阿瑟預料能夠在六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內阻止住日軍的大規模進攻。

    但是,麥克阿瑟現在必須為他的災難性的海灘防禦戰略付出沉重的代價。軍需官的報告透露了可怕的實情:彈藥雖然充足,食品可不多了。撤退時帶的大米還不夠吃二十天,麵粉只夠吃三十天,魚肉罐頭夠吃五十天。這些食品供給八萬部隊和兩萬六千湧向巴丹的平民,還不夠吃一個月。各種醫療供應,從治療瘧疾的奎寧到外科手術用的紗布,都很缺乏,這一切使他們更困難了。日軍開始包圍的時候,麥克阿瑟下令每人食品配給減半。每天的食物還不夠產生兩千卡的熱量,簡直是在挨餓,要知道,叢林戰的消耗是驚人的,瘧疾和許多熱帶病造成的死傷,比日本人的子彈打死打傷的還要多。

    在馬尼拉灣的對岸,設在被攻克的菲律賓首部的日本第十四集團軍司令部也有自己的麻煩問題。本間的時間表安排得很緊,他奉命在五十天內完全征服菲律賓。現在,他雖然對他面臨的軍事行動的規模表示欣賞,但他的最精銳的部隊卻已喪失了。西貢的南方戰區最高司令官寺內將軍斷定,向新加坡進軍的速度很快,可以使他提前進入下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作戰階段——佔領荷屬東印度的石油和礦產資源。第四十八步兵師的精銳部隊將擔任進攻婆羅洲和爪哇的先鋒部隊,迫使本間將第六十五步兵師——剛從台灣薩調來的「夏旅」——的缺乏作戰經驗的士兵,在進攻巴丹島上數量佔優勢的美國和菲律賓軍隊時打頭陣。

    奈良中將過分自信,低估了對方的力量,在一月九日派遣「夏旅」進攻阿布凱防線。他下達的「追擊公路上的敵人縱隊」的命令,由於對方的炮火反擊而未能奏效。與此同時,奉他的命令越過納蒂布山山梁、從翼側包圍美軍防線的那一個團,陷在森林裡達一個星期之久。這次挫折是日本首次進攻威克島以來遭受的第一次軍事挫折。它使麥克阿瑟將軍希望,華盛頓最終會滿足他反覆提出的一個要求,即「美國海軍來一次突擊」,從澳大利亞運來增援部隊。

    美國亞洲艦隊的艦隻現在是美英荷澳聯軍的一個組成部分,聯軍已經放棄了菲律賓,集中守衛馬來屏障防線。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告訴總統,沒有足夠的戰艦保護一支運輸船隊通過日本的封鎖線。他們認為,甚至讓中國的東南亞艦隊負責補給,都比讓美國的亞洲艦隊來補給要安全。

    然而,羅斯福還是向奎松總統發出了新年賀電:

    「我可以向您保證,每一艘可以利用的船隻都具有……最終將打垮敵人,解放您的祖國的力量。」

    馬歇爾也致電說,運抵布裡斯班的一批轟炸機正在開箱取貨,另外五十五架戰鬥機正在運送途中,他們將盡最大努力提供緊急空中支援;他還說,羅斯福總統看了奎松的全部來函,現在指示海軍盡可能向您提供各種支援。

    華盛頓反覆保證,援助正在途中。到了一月份的第二個星期,這個保證完全落空,軍艦和飛機沒有到達,日本的飛機卻在加緊轟炸科雷吉多爾島。用詞粗野、語句不通的英文傳單,雨點般地從天空降落到守衛阿布凱防線的士兵頭上,傳單要他們趕快投降,因為他們的後路已被切斷,他們成了甕中之鱉。就在「東京玫瑰」廣播電台嘲笑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時候,麥克阿瑟還在苦苦哀求陸軍部派遣一批飛機飛越菲律賓上空,以便壓下敵人宣傳的氣焰,消除巴丹島上散兵坑裡飢腸轆轆的士兵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擔心:華盛頓已經決定拋棄他們,讓他們聽天由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