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三百二十三節 日本人的進攻計劃 文 / 黃初

    第三百二十三節日本人的進攻計劃

    由於東京政府沒有制訂任何處理俘虜的行動準則,處理俘虜只由當地軍事指揮官酌情決定,他們是嚴格根據武士道而不是根據日內瓦公約來處理戰俘的。

    日軍自己的士兵經常缺乏食物,三百個戰俘營裡的俘虜只好挨餓了。日本公然違反西方國家公認的準則,強迫多數戰俘從事異常沉重的體力勞動。許多人被秘密送往中國東北的煤礦和硫黃礦;另外一些人在瘧疾流行的濃密叢林裡修築公路和鐵路,還有少數人被送進特殊醫療試驗營,供作動物試驗之用。被日本人俘虜的人,絕大部分未能活下來,不是死於飢餓、流行病,就是死於看守指揮官的殘酷虐待——許多看守指揮官在一九四五年以後作為戰犯接受審判和被處決。

    日本政府對所謂共榮圈的赤裸裸的經濟剝削,同日本軍方的殘酷暴行不相上下。

    「我們沒有任何限制。他們是敵方的人。我們可以抓捕他們,為所欲為……」

    這就是三月十四日日本軍方和企業家在東京舉行的聯絡會議制訂的基本政策。貪婪地掠奪東南亞的資源和原料,是為了滿足日本製造商尤其是強大的「財閥」的利益,這些「財閥」現在派出代理人掠奪新的領土,授予他們這種特許權的是給工業界下達的指示:

    「目前南部地區將是原料來源地和我們的製造品市場。必須採取措施阻止這個地區的工業發展。工資必須盡可能壓低。」

    為了搾取所有的外國資產並監督採用新貨幣,成立了南部地區開發銀行,新貨幣表面上是日元,但是根據東京作出的秘密決定,日元得不到日本儲備的支持。新鈔票象雪片一樣地印了出來,加劇了由於日軍徵用了所有的食品供應而造成的惡性通貨膨脹。

    在幾個月的時間裡,整個東南亞就像「滿洲國」和朝鮮那樣,淪為日本的經濟殖民地。根據東京的命令,工資削減了一半;傳統的農業方式被推翻,日本給每個地區強制規定定額,削減稻米生產,以便種植更多的棉花,滿足戰爭的需要。日本人急不可待地掠奪東南亞的石油和原料儲備,破壞了整個地區的交通網。他們強征龐大的商業船隊為軍方服務,由於缺乏有效的組織,貿易變成了只圖日本致富的單行線交通。

    日本人的殖民統治更加令人不堪忍受,因為這是亞洲人對亞洲人的統治。由於實行了嚴格的配給制,食品供應減少了,本來總是被營養不良和流行性疾病所折磨的國家,營養更加不良,疾病更加流行,對新的統治者的憎恨迅速傳播開來。東南亞被日本佔領後的六個月中,經濟普遍衰敗,在東京「新秩序」的嚴厲統治下的各國人民,仇恨滿腔地咒罵「共榮圈」是「共窮圈」。

    正如短視的日本官僚和冥頑的日本軍隊不能勝任有效管理東南亞的任務一樣,日本軍事領導人也未能解決如何防守新帝國的漫長的太平洋環形防線的戰略難題。

    自從一月初以來,日本的帝國參謀本部在「第二作戰階段」應該採取什麼戰略這個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陸軍參謀本部因為幾處戰事的不順,中國的戰場又牽制了大量日軍有限兵力,希望停止進一步擴張。但海軍計劃人員受到一連串勝利的鼓舞,強烈主張維持進攻勢頭,直至敵人討饒求和。

    這兩個方針都將使日本走入戰略死胡同,而且不可能找到長久的軍事解決辦法。

    如果轉而採取陸軍的防守政策,必將給予美國時間和機會動員它的強大的工業力量,發動橫渡太平洋的大規模強攻。海軍仍然希望在美國人能夠重建他們的艦隊之前謀求進行一場決戰,因此,以海軍將領為一方,以陸軍將領為另一方,進行了一場充滿分歧的激烈的戰略大辯論。

    由於受到「勝利病」的嚴重侵染,南雲海軍中將的帝國海軍參謀本部最初為第二作戰階段提出了一項野心勃勃的計劃,這項計劃要求佔領新幾內亞,作為最終入侵澳大利亞的跳板。陸軍參謀本部在甚至還沒有贏得對華戰爭的勝利之前,對於這樣一項拿破侖一世似的作戰規模當然表示驚訝。

    他們拒絕了這個計劃,理由是他們沒有現成的一百個師,也沒有海上交通工具支援這樣大規模的登陸作戰。雖然他們私底下更多的是顧忌還在進行的新加坡戰役和巴丹戰役,更擔心中國人隨時從穩定的戰線再次發起反攻,但上面的那些理由,也足夠反駁海軍的那群瘋子了。

    到了一九四二年一月底,海軍參謀本部修改了他們的雄心勃勃的計劃,足以使陸軍支持他們的宏偉戰略的第一階段計劃——佔領新幾內亞和戍守所羅門群島。他們爭辯說,這對於確保日本帝國南部環形防線的防禦、阻止盟軍從澳大利亞發動反攻是必不可少的。

    海軍參謀本部剛剛贏得帝國參謀本部對向南發動有限進攻的支持,就面臨著山本海軍大將和他的聯合艦隊參謀部要求在太平洋中部採取更加咄咄逼人的戰略的越來越大的壓力。

    山本五十六的觀點在東京的作戰會議上佔有相當重的份量,因為他在珍珠港取得的勝利使他成為民族英雄。

    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纏海軍少將的想法反映了山本的戰略觀點,宇垣認為:

    「時間將對日本不利,因為美國的資源佔有巨大的優勢。因此,除非日本迅速恢復進攻——越快越好——否則它最終將一事無成,只有坐待美**隊發動反攻。」

    因此,宇垣奉命在一月初提出「奪取夏威夷和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力量」的作戰計劃。

    經過仔細研究,證明日本海軍的人力物力不能勝任之後,聯合艦隊參謀部另外制訂了一項計劃:對錫蘭的英軍發動兩棲作戰,掌握對印度洋的制空權,作為陸軍入侵印度的序幕。

    若同通過中東和高加索發動大規模強攻的德**隊會師,英國人將被逐出亞洲,但是希特勒拒絕了這個由軸心國發動聯合進攻的設想。

    陸軍參謀本部於是力主保存陸軍兵力,用於對華戰爭並對付夙敵俄國可能發動的進攻。緬甸是西進的終點,海軍參謀本部將它的印度洋戰略修改為「c行動計劃」,即派航空母艦進擊隊襲擊錫蘭科倫坡的英國海軍基地,同時派遣巡洋艦攻擊孟加灣的商船。

    山本五十六意識到這個行動計劃不能提供贏取戰爭勝利的機會,於是繼續制訂在太平洋中部發動進攻、引誘美國太平洋艦隊陷入圈套的後續作戰計劃。

    美國太平洋艦隊航空母艦特遣艦隊的襲擊越來越大膽,到了一九四二年二月,日本陸、海軍將領一致認為,最要緊的是鞏固海島環形防線——尤其是最薄弱的南部。然而,二月二十日「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對拉包爾的襲擊,打斷了日本向新幾內亞的第一階段進軍。

    良港拉包爾是在一月底被日本佔領的,它位於新不列顛島西端,正在變成日軍南進的主要前進基地。美國的襲擊差不多摧毀了十八架日本轟炸機中的三架,日軍需要這批轟炸機為正在集結的入侵部隊提供掩護。

    兩個星期以後,當推遲的行動計劃恢復進行,護航運兵船隊起航橫渡俾斯麥海峽,到新幾內亞萊城和薩拉莫阿建立沿海空軍基地的時候,情報機關向同盟國發出了警告。

    「列剋星敦號」奉命加入巴布亞灣的「約克城號」航空母艦特遣艦隊,艦載飛機準備越過歐文?斯坦利山脈對日軍的灘頭堡進行遠程空襲。

    雖然井上成美海軍中將的十八艘運兵船中只有兩艘被擊沉,但有十三艘被擊傷,迫使它們返回拉包爾進行修理。

    許多飛機的突然出現,使東京的海軍參謀本部擔心盟軍正在珊瑚海集結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他們決定推遲下一階段對新幾內亞的攻勢,即「mo行動計劃」(入侵莫爾斯比港),直到南雲的航空母艦在印度洋完成「c行動計劃」後於四月底返回時為止。

    此外,海軍將領們更加下定了決心,要結束盟軍在珊瑚海的行動自由,切斷美國至澳大利亞的供應線。反過來,海軍必須擴大第二作戰階段的計劃,把攻佔新喀裡多尼亞、斐濟和薩摩亞群島也包括進去。

    東京已經完成了這項擴大的南進計劃的制訂工作,南進勢必需要聯合艦隊的全部人力物力,這同山本海軍大將正在制訂的戰略發生了衝突。他現在希望進軍太平洋中部,攻佔中途島,估計這樣將把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引誘出來進行決戰。這兩種對立戰略的衝突在一九四二年四月的第一個星期攤牌了,雙方在東京帝國海軍軍令部發生了激烈的口頭交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