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三百五十二節 商議 文 / 黃初

    第三百五十二節商議

    因為現在很明顯,美國的參謀部門對於中國正在進行的反擊作戰非常關注,自從上次在援蘇聯物資上分了一批給予中國後,這一次又未經英國方面參謀長同意,就直接將部門物資不經過軍援分配委員會,直接下撥給了開往中國的運輸船。

    任何一個美**人都看得出來,如果中國那位蔣委員長的軍隊,真的在徐州方向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國肯定會見機行事,更大規模的援助中國打擊日軍。

    形勢逼人強,丘大胖子這次再無法說服羅斯福了。

    他終於無奈接受了現實,只是對美國的怨氣,卻是也憑空增加了好幾份。

    所以這一次英美同盟國的裂縫,就不是一次氣氛熱烈的歡宴所能使之癒合的了。首相聽從了布魯克的意見,暫時接受了把一九四四年五月一日作為進攻歐洲大陸的日期,但沒有就是否進攻意大利達成協議,會議決定在西西里登陸之後對戰略進行再檢查,以確定這一行動是否是把意大利從戰爭中消滅並能牽制最大數量的德**隊的上著。

    英國三軍參謀長會議也別無他法,只有接受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備忘錄所闡述的美國戰略,備忘錄的名稱是《打敗日本的戰略計劃》。它要求:

    (1)由潛水艇封鎖日本向東部印度群島輸送石油的航線;(2)一旦得到在中國和太平洋的基地就立即實行對日本的持續轟炸;(3)進攻日本本土。

    當會議涉及遠東問題時,首相沒能說服總統接受他的進攻蘇門答臘和馬來亞的戰略,但他堅持英國不會在緬甸為了安撫中國人而做任何蠢事。

    這裡面和歷史上再次出現異常,因為何應欽接任范哈兒出任仰光軍官總司令,隨後大量國民黨人員和其他中國人,也陸續進入仰光。

    僅僅半年多時間,現在仰光的權力分配,就基本全部被中國人瓜分。

    丘吉爾幾次想干涉,無奈之前的事變和現在的事實狀況,讓他根本無法通過口頭的抗議挽回。只是對於中國任何再想染指緬甸的意圖,他卻是堅決不許可了,至少口頭上絕對不會同意。

    因此三叉戟會議協議要求在印度繼續進行後勤行動,為最終發動『阿納基姆』規模的海外行動作準備」,這種全面的論爭將是英美夥伴關係中的一根繼續存在的刺。

    在五月十九日對美國國會的演說中,英國首相動人地表達了他本人對「歷盡磨難的中國」的深切同情,答應向老蔣提供「人力所能及的一切東西」。可是他卻同外交部長宋子文發生了激烈衝突,並在蔣夫人拒絕來華盛頓會見他之後,也傲慢的拒絕了去紐約會見她。

    形勢對於盟國來說,確實已經進入到了日漸好轉的程度。

    一九四○年山本海軍五十六就預言過的事實——日本能夠在六個月之內為所欲為,但此後它就會成為命運之神的人質。他們被迫採取守勢,並且發現為了增援在他們環形防線上的這個受到威脅的島上前哨陣地,將耗盡他們的兵員、飛機和船隻的後備力量。

    誠然,飛機製造廠和造船廠的工人可以日夜加緊干,但是要超過美國龐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無疑是一場注定要失敗的競爭。再者,日本根本無法物色到人員來取代數千名在中途島和珊瑚海的航空母艦大海戰和瓜達卡納爾戰鬥中犧牲的那些受過嚴格訓練的海軍飛行員。到了一九四二年底,日本軍事優勢之矛已經被磨鈍了。

    與上一年十二月的陰鬱情景適成對比,隨著戰爭態勢的轉變,同盟國的士氣大振。對英國人而言,一九四二年的聖誕節是三年中最美好的,有消息說德國人在北非受到同盟**隊的夾擊,俄國人也在斯大林格勒縮小了包圍圈。

    「軸心國意識到他們必須贏得四二年的戰爭,不然就會全局皆輸,」一月六日羅斯福以此作為他的國情咨文的開場白。他宣佈美**火生產已取得巨大增長,並說:「我斷定希特勒和東條將難於向德國和日本人民解釋何以『腐朽的、無能的民主制度』竟能生產如此眾多的武器、彈藥、裝備——還有鬥士!」這番話博得了國會議員們起立喝采。

    五月二十四日在研討「三叉戟會議備忘錄」的最後草案時,丘吉爾才第一次意識到英國的參謀長們幾乎在每一點上都向美國人作了讓步。他一氣之下揚言不接受這個文件,惹得布魯克也惱火起來了。直到最後丘吉爾才被說服,相信他若拒絕就會導致同盟國計劃的混亂並且危及「歐洲第一」戰略。

    當他乘飛機離開華盛頓時,他依然希望能把馬歇爾將軍爭取過來,後來陪同他前往北非會見艾森豪威爾將軍,但是他沒有撈到很多機會,這位美國陸軍參謀總長在漫長的空中旅途中一直忙著用他那支麻利的筆來擬就總統和首相讓他起草的那份困難的電文,即把一九四四年前不可能開闢第二戰場的消息透露給斯大林。

    華盛頓的「三叉戟會議」迫使首相和英國三軍參謀長會議第一次認識到美國從今往後將在太平洋戰略上發號施令,而且現在也處於左右大西洋戰略的地位。在這個聯盟中英國已淪為一個小夥伴。雖然丘吉爾還打算為繼續追求他的地中海計劃而不屈不撓地鬥爭,但是他的國家在歷經近四年戰爭的消耗後己元氣大傷,英國參謀長委員會也再不能像他們在卡薩布蘭卡所幹的那樣把他們的戰略指導強加於人了。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中誰也沒有象金海軍上將那樣從「三叉戟會議」中嘗到那麼多的甜頭,他覺得英國已默然地放棄了他們在太平洋戰爭中所享受的共同指揮權,他現在可以放手擴大太平洋攻勢。

    會議一結束,他立即飛到舊金山與尼米茲海軍上將商討制訂中部太平洋作戰計劃。金同意授權中途島戰役的勝利者斯普魯恩斯海軍少將以全面指揮島嶼戰役,海軍陸戰隊的霍蘭?史密斯將軍作為他的兩棲部隊司令官。新攻擊艦隊第五十特遣部隊正在珍珠港集結,九艘二萬七千噸級的快速航空母艦中的第一艘——「埃塞克斯號」已經抵達作為美國海軍跨越太平洋發動這次進攻的矛頭。

    一九四三年六月十八日,尼米茲和史密斯將軍在對南太平洋海軍基地作了視察以後回到夏威夷,接到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一道命令,要求他們在十一月十五日開始進攻馬紹爾群島,第一次攻擊將由第一和第二海軍陸戰師發動。

    在徵詢了抵達新加坡的范哈兒意見後,決定中國遠征軍同樣將會派出一個師和一艘主力艦的兵力參加後期作戰。

    這一下招來了麥克阿瑟的抗議,他的反應毫無疑問是金海軍上將意料之中的,後者對將軍遲遲不發動「硬幣」行動越來越不耐煩。在所羅門戰役的前四個月中,頑強防守瓜達卡納爾的第一海軍陸戰師正在澳大利亞整訓。麥克阿瑟不無理由地抱怨說,這支部隊連同兩隊轟炸機群的調走,在他看來將瓦解西南太平洋地區的攻勢。麥克阿瑟在給馬歇爾的電報中毫不含糊地表明他認為自己的戰線是對日戰爭的「主要戰場」,而計劃中的馬紹爾群島行動充其量不過是「一種牽制性的進攻」。

    麥克阿瑟堅持說,從全面的戰略觀點來看,他相信太平洋進攻行動的最有利的路線應該是從澳大利亞出發經過新幾內亞到棉蘭老島。然而馬歇爾的回答小心翼翼地避免贊同將軍的要求,即承認他所建議的一直進軍到菲律賓的計劃是最要緊的。但馬歇爾確實同意讓麥克阿瑟留下第一海軍陸戰師;金已讓陸軍第二十七師來代替他們,後者正在奧瓦胡島進行兩棲作戰訓練。加上又得到了計劃之外的中國遠征軍支持,所以金對馬紹爾群島的進攻充滿信心。

    麥克阿瑟與海軍再次翻臉恰好產生了金所期望的結果,這位將軍和哈爾西海軍中將同意把六月三十日作為他們「硬幣」行動的開始日期。

    哈爾西不久就被日本人著了先手,從布干維爾的海岸觀察哨那兒送到努美阿的報告說,日本人正在向新喬治亞島的南部運送部隊。

    澳大利亞上尉唐納德?肯尼迪在塞基角的叢林裡一直保留著一個最有價值的觀察哨所,在蒙達角以西約四十五英里處,那裡的日本人一直在全速修建一個機場。他們用叢林植物偽裝繞在環形樹樁的鐵絲網上以防被偵察機發現。肯尼迪的偵察兵密切監視著簡易機場的進展情況,這個機場一旦建成將危及盟軍即將進行的攻佔該島的作戰行動。這些偵察兵還搭救被擊落的美軍飛行員,騷擾敵人的巡邏隊。日本人已經派出一支部隊準備進襲塞基角以及加快修建簡易機場的情報迫使哈爾西在預定的「腳趾甲行動」的「登陸日」之前十天派來第四海軍陸戰隊近戰營。

    「腳趾甲行動」即是從蒙達角出發越過海峽在倫多瓦島登陸的行動,戰爭很快爆發。

    美國用了六個星期才在所羅門群島向北前進了二百英里,但是一九四三年的七月底,在地球的另一邊,盟軍的兩個軍卻在西西里成功地實施了「哈斯基」登陸行動,蒙哥馬利將軍和巴頓將軍然後率領英美軍隊進抵墨西拿海峽。出於害怕盟軍立即跨海進攻大陸,法西斯大委員會於六月二十六日撤換了墨索里尼,這一行動給了丘吉爾以機會,他堅持下一步立即進攻,這是「把意大利從戰爭中消滅的最適當的時機。」

    剛從倫敦回來的陸軍部長史汀生認識到英國人只是口頭上贊成越過英吉利海峽進攻歐陸;他提醒羅斯福總統說他們向斯大林保證過要開闢一個「真正的第二戰場」,他還警告說蘇聯的這位領導人不會被「針眼大小的戰爭」所欺騙。

    丘吉爾再次勸說羅斯福同意召開另一次首腦會議研討戰略選擇。斯大林拒絕參加,並且日益尖銳地提醒英美有關進攻法國的諾言,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在準備的會前報告中強調了這些。這個報告規定了英國人不得從執行『霸王』行動中滑掉——「霸王」是用來表示進攻希特勒的自詡為「歐洲堡壘」的行動的代號。

    八月五日,丘吉爾再次乘坐「瑪麗皇后號」從克萊德出發,一路上他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操練他的軍事顧問們將在「四分儀會議」上使用的戰術上了,這次會議將在魁北克舉行。他的目標是使美國人相信進攻意大利是明智的,這個進攻是他的「軟肚皮」地中海戰略的一部分,當時這一戰略已延伸到巴爾幹半島。這個設想加上他希望以挪威代替法國作為登陸地點,頗使英國參謀長委員會成員傷透了腦筋,他們還對首相堅持帶上新提拔的奧德?溫蓋特准將缺乏熱情。首相希望在馬來亞實施雄心勃勃的「遠程突破」戰略的「欽迪特」計劃能夠替代「阿納基姆」攻勢,並且能配合他所得意的「遠東火炬行動」計劃,對日軍發起「卡爾維林行動」。

    已經對艾倫?布魯克將軍打過招呼:「預料將遇到非常困難的局面」,他再也清楚不過首相的方案為何會引起美國人的不安,就如迪爾將軍從華盛頓發回的電報中所說的那樣,美國人決心,繼續為重新進入法國和發動馬來亞戰役進行準備,即使放棄消滅意大利也在所不惜。

    縱然有布魯克的忠告,但是「瑪麗皇后號」在哈利法克斯港一靠岸丘吉爾就立即飛去與羅斯福在海德公園莊園進行了四十八小時的「私下會議」。

    如果說他懷著在與聯合參謀長會議的成員們坐下來之前能把總統爭取過來的希望的話,那末這下全破滅了,他發現儘管他具備無堅不摧的說服人的本領,兩人之間又有深厚的「特殊關係」,但羅斯福依然堅持參謀長聯席會議給他通報的立場。他們已商定由一個美國陸軍將領而不是布魯克來指揮進攻法國,雖然允許英國提名他們的人去領導東南亞盟軍最高指揮部。

    只有在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上,丘吉爾設法把羅斯福從他的軍事顧問那兒爭取過來了,那就是恢復英國科學家享有全面交換研製原子彈方面的情報的權利。負責當時已具相當規模的「曼哈頓工程區」的美國陸軍已提出過建議,正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中進行的工藝和技術的製作過程的秘密必須由美國獨家佔有。

    分享如何製造裂變武器的知識是對英國作出的具有深遠影響的讓步。這一件事是在一九四三年八月十四日開始的「四分儀會議」上拍板的,這次會議是在鳥瞰聖勞倫斯的豪華的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弗隆特納克別墅舉行的。當馬歇爾拒絕了英國人關於進攻意大利的計劃之後堅持要為「霸王行動」定一個不可更改的日期時,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心以一切可以使用的方式使他們的主張佔上風」的架勢已經使艾倫?布魯克爵士一目瞭然了。美國人要求地中海盟軍應在法國南部同時發動進攻,以配合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主攻行動。大動肝火的辯論持續了三天,丘吉爾的顧問們堅持說,他們執行「霸王行動」並不排除發動兩棲進攻拿下羅馬並將希特勒在歐洲的主要夥伴逐出戰爭的可能性。

    金海軍上將的決心已下,決不能以他的中部太平洋攻勢作代價而向地中海再派一艘軍艦、一條登陸艇。他的觀點按一個英**官的話來說「是以非常不符合外交辭令的語言」說出來的。誰都明白鑒於「歐尼大叔」掌握著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供調遣的登陸艇,所以他可以決定哪一個兩棲登陸行動應排在前面。直到八月十七日羅馬的意大利新政府第一次伸出和平觸角的時候,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才對於趕在百萬德軍越過阿爾卑斯山以使「軟肚皮」變得硬朗以前佔領意大利的英國戰略的態度有所緩和。儘管如此,他們協議的指導思想還是「分配和調遣一切可使用的資源的主要考慮將是保證『霸王』行動的成功。」

    這一次輪到了英國人在「四分儀會議」轉入討論對日戰爭之前被迫表態發動「第二戰場」,英國人已經認可了美國即將進行的太平洋行動,他們只關心限制從大西洋抽調船舶。這年春天對德國潛艇取得了勝利,金海軍上將於是下令美**艦陸續開往太平洋加入第五艦隊,準備在十一月進攻日本弧形防線的外圍島嶼基地。金還被指控囤積盟軍的登陸艇,這個問題已經變成了如此重要的爭吵的原因,以至當八月十九日傳出槍聲時,奉命等在會議廳外面的參謀軍官們嚇了一大跳,擔心他們的參謀長們將要向對方開槍還擊。

    結果是一場虛驚,聯合行動的英方司令蒙巴頓海軍上將用他的手槍試驗「派克里特」的強度,這是一種凍入木屑的冰塊,它的發明者聲稱它將成為大西洋上可供實用的巨型漂浮機場。

    魁北克的公開和秘密會議上的種種爭吵,使聯合參謀長會議在解決重新佔領法屬印度支那和使中國完全回到戰爭中來的戰略問題上,不能取得多大進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