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三百五十三節 范哈兒回國 文 / 黃初

    第三百五十三節范哈兒回國

    魁北克的公開和秘密會議上的種種爭吵,使聯合參謀長會議在解決重新佔領法屬印度支那和使中國完全進行到戰爭中來的戰略問題上,不能取得多大進展。

    在韋維爾將軍被任命為總督以後任駐印英軍新司令的克勞德?奧金萊克將軍,如果與前任有所區別的話,那就是由於現在缺乏登陸艇和海軍資源而更強烈地反對「阿納基姆」。丘吉爾的攻取蘇門答臘空軍基地並從這些基地出發轟炸金蘭灣和西貢的「卡爾維林」計劃也沒有贏得美國人的贊同,他們把它看作是英國旨在重新得到他們帝國的舊殖民地的另一個企圖,而不是重新打通東南亞戰略公路來打敗日本,而蔣介石一直把這作為國民黨軍隊持續投入盟軍戰場的條件。

    丘吉爾建議把溫蓋特的「遠程突破」計劃作為一種可供選擇的方案,它是由「欽迪特」領導人本人在會議上慷慨激昂地陳述的。阿諾德將軍同意提供空軍支援,美國陸軍已在六個月內成立了自己的5307混合部隊,專門訓練同樣的游擊戰術。這給馬歇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在新近被稱作東南亞戰場的問題上沒有達成真正的戰略協議的話,海軍上將路易斯?蒙巴頓勳爵被任命為盟軍最高司令一事,至少讓東南亞英軍增加了希望,英王喬治六世的這位年輕有為的堂兄弟有更大的可能解決這些難題。他作為一個海戰英雄已顯示了自己的稟賦,作為聯合行動總司令而顯示了創造性的組織才能,這一才能為「霸王行動」制定了大部分的基本計劃。現在他需要用他所特有的魅力和才智去贏得美國人和中國人的合作,以求對日戰爭的機器,能在一個由於缺乏戰爭資源和盟軍內部爭吵不休而停滯不動的地區最後轉動起來。

    雖然羅斯福認識到了現在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的盟軍,之所以不能像在歐洲一樣戮力同心的合作,關鍵在於英國片面講究歐洲第一的原因,所以在這次的會議上,給予英國一定打擊,而對代表老蔣來參加會議的宋夫人,則是予以了最高規格的接待。

    這種跡象表明,羅斯福在亞洲問題上,變得更加傾向於支持日益強大的中國。

    不過可惜,他雖然打壓了丘吉爾,讓他部分事務上退縮,但在根本上,還是只將英國列為真正的合作,而只把中國看成是一個可以使喚的打手。在這樣的內蘊思想影響下,他的行為最終還是不可能真正得到中國人全力支持的。

    「四分儀會議」特別說明了他的主要努力,應放在重新攻佔法屬印度支那的金蘭灣港口上。為協助蒙巴頓勳爵,魏德邁將軍被任命為他的副手,此外,性情暴躁的史迪威保留了蔣介石的名義上的參謀長和在華美軍司令的職務。而最重要的一個變化,就是范哈兒正式出任東南亞戰區的參謀長和印支半島戰區總司令,雷太鵬出任法屬印度支那戰區司令,他們將被要求和蒙巴頓合作,一起進攻日本人在馬來亞和法屬印支的軍事基地。

    范哈兒在到東南亞後,雖然已經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派空軍救援巴丹半島和新加坡,又出動海軍先後參與婆羅洲外海作戰和珊瑚海戰,最後還讓雷太鵬出兵襲擊金蘭灣,兵法新加坡,成功解除了獅城長達近一年的圍城之戰。

    可是上面這些勝利,基本算是不經歷血戰取得的,和他此前在淞滬抗戰及南京作戰時留下的鮮明印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沒人能否認范哈兒的功勞,但在評價東南亞戰事時,卻是又難免會覺得,這位范司令,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運氣。

    不過隨著前期的抵抗作戰結束,盟軍即將進入全面反攻階段,范哈兒自己可是很清楚,面對陷入瘋狂境地的日軍,下面的作戰絕對會艱難很多。

    所以他在仔細考慮之後,絕對要逐漸轉移自己的主戰場了。

    東南亞除了法屬印度支那,屬於對自己有極為重要戰略影響的存在外,其他幾塊要低,暹羅早就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經八成落入了西南聯盟手中,而緬甸,也在范哈兒找機會戒嚴軍管後,實現了部分統治。可以說,除了法屬印度支那,中國西南的大屏障,現在已經成形。接下來那艱難的太平洋海島作戰,基本是美國的目標利益所在,自己搶先去參加,可能白白付出巨大傷亡不說,最後的好處還會基本落在美國人手中,只剩下一個空頭的名將稱呼,這絕對不是范哈兒所願意看到的。

    范哈兒來到這個世界上,他最大的願望,還是實現國家的強大,當然,有個前提就是他能自保。

    現在自保當然沒問題,而實現國家的強大,就必須利用這次難得的世界大戰機會,好好把握了。

    在曼谷,范哈兒接見了匆匆從前線歸來的雷太鵬。

    「雷太鵬,我的雷軍長,本座準備返回西南,而將東南亞軍務,全部交給你負責……」范哈兒慎重的向雷太鵬交託。

    「什麼?」雷太鵬大驚,「這……司令,幾十萬大軍,全部交給我?」

    聽到雷太鵬驚訝的緣由,范哈兒卻是笑著瞪了他一眼:

    「怎麼可能將幾十萬大軍全交給你,當然是你手下和保留在緬甸、暹羅的部分常駐士兵了,兩個主力軍,我準備帶回西南,參加國內由我們西南聯盟組織的一次反攻。」

    雷太鵬已經可以確認信任,所以范哈兒也不準備隱瞞他。

    而且也沒必要隱瞞,既然要將東南亞事務交託給雷太鵬,本來也要讓對方瞭解一下自己的確切打算。

    「回國組織反攻啊。」雷太鵬捏了捏他因為軍務匆忙而沒修剪的鬍子茬,馬上就反應過來:「司令是準備和中央軍的反攻方向,唱一下對台戲?」

    「呵呵,這可不是唱對台戲,而是老蔣為了盡可能撈老美的好處而出力太少,對於日本可能趁機繼續壯大而認識不足,國戰之事,不分你我,我既然發現了一個好的戰機,當然要好好把握了。」

    范哈兒並沒有明確說明自己的主攻方向,但是他的一番答覆,還是贏得了雷太鵬這位職業軍人的好感。

    「司令果然高義!」

    作為西南聯盟的一員,雷太鵬瞭解西南聯盟和國民政府的矛盾,也並不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所以很快接受了范哈兒的安排,兩人商量起具體的後繼安排來。

    當老蔣還在徐州磨磨蹭蹭,不願意全力反攻的時候,他不知道的地方,范哈兒已經開始醞釀一場超級大戰事了。

    而這一次,范哈兒鐵定將會再次以強硬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

    當魁北克的「四分儀會議」把圍繞東南亞的具體戰略的最後決定拖延下來的同時,在太平洋方面則沒有出現任何爭議,聯合參謀長會議批准了尼米茲海軍上將業經修改的計劃,在進攻防備力量更強的馬紹爾群島和加羅林群島以前,從吉爾伯特群島開始對日本的弧形防線的外圍諸島發起攻擊,吉爾伯特群島處在以埃利斯群島為基地的美國轟炸機的航程之內。在會議之前麥克阿瑟將軍也是送了他的「硬幣」行動以後的戰略計劃,代號為「雷諾2」,爭取在一九四四年初佔領拉包爾以便為北上新幾內亞海岸和繼續北上菲律賓的兩棲作戰行動提供海軍基地。他指望得到太平洋艦隊的全力支持,但是金海軍上將卻另有打算。

    魁北克會議沒有解決美國陸、海軍制訂向日本作戰略進軍計劃上存在的衝突。耐人尋味的是,雖然麥克阿瑟獲准在新幾內亞、阿德米勒爾提群島和俾斯麥群島實施「硬幣」行動後的戰略計劃,但參謀長聯席會議卻一字不提他入侵棉蘭老島的建議,更有甚者,他們特別說明「應讓拉包爾失去作用而不是拿下它」,這是在把迂迴戰略奉為上策,而且剝奪了西南太平洋司令部進攻菲律賓所需的海軍基地。

    當麥克阿瑟收到命令的時候,他認為這是金海軍上將為了海軍向太平洋中部挺進而削弱他向馬尼拉進軍的又一步驟,他的猜疑並沒因為有馬歇爾含糊其詞的保證而有所減輕,後者的保證是在通向東京的征途上尚未確定下一塊踏腳石應該在哪兒。「對於西南太平洋的盟軍來說,合乎邏輯的下一步是奪取棉蘭老島,然而也可能會發現通過小笠原群島作此努力也是可行的。」美國陸軍參謀長還表示最後的決定將取決於麥克阿瑟北上新幾內亞海岸的前進速度。

    一九四三年八月,美國第五航空隊猛烈轟炸了新幾內亞沿海的日本基地,以阻止其增派援軍的企圖。

    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空軍飛行員從特羅布裡恩德群島的新的簡易機場起飛,在俾斯麥海上空進行「搜索駁船」的巡航飛行,對新幾內亞的胡翁半島海岸以及新不列顛外的水域進行搜索,尋找用來向萊城、薩拉莫阿和芬什哈芬渡運部隊的摩托艇。有一百五十多艘駁船被擊沉,這樣就迫使敵人從萊城派遣更多的部隊從陸路增援薩拉莫阿,從而使萊城駐軍進一步減少。

    麥克阿瑟由於有「尤爾特拉」情報小組的幫助,能隨時掌握他誘使拉包爾日本司令部相信這將是他的下一個目標的計劃究竟進展如何。為了提供更多的空中保護,有兩百架飛機已集結在新幾內亞沿岸的韋瓦剋日本基地,它位於守護著胡翁半島這兩個港口以北三百英里處。肯尼將軍的第五航空隊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突然襲擊,把敵人的空軍機群全消滅在地面上。

    對於日本人來說,一九四三年八月十七日是「凶日」,他們在新幾內亞的空軍幾乎全被消滅。

    在只剩下不到六架飛機保護這個港口的情勢下,要攻佔目前戍守不強的萊城的主要障礙已經被搬掉了。

    九月四日,盟軍進攻開始了,由於濃霧幫了大忙才免受(從拉包爾飛來的)日本飛機的襲擊。美國陸軍第四十一師和在戰爭中得到磨練的澳大利亞第九師的阿拉曼戰役老兵在萊城以東二十英里登陸,他們幾乎沒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於是在第二天上午就迅速地朝港口推進。

    美國第五○三傘兵團實施了進攻的第二次打擊,他們空降佔領了馬克翰姆河上游十五英里處的納德扎布。

    麥克阿瑟早就堅持要乘他的被恰如其分地叫做「巴丹」的b-17座機去觀看由九十六架c-47運輸機運送太平洋戰爭中第一批大規模空降部隊的壯觀場面。肯尼將軍擔心「只拿五個美元月薪的日本飛行員會把你穿個窟窿」,但是這位四星將軍根本不理會這個擔心,他所操心的只是他可能會暈機以至「在小伙子們面前丟臉。」

    總司令並沒有暈機,因而也能夠視察「一切都進行得如同時鐘般正確無誤」的空投行動。兩天之內他的傘兵部隊就已經攻佔了納德扎布的簡易機場,並立即從那兒出動飛機前去轟炸萊城。

    九月十九日,美國和澳大利亞軍隊開始收攏萊城的包圍圈,在薩拉莫阿陷落前二天,日本司令部企圖彌補他們的失誤,召數千名部隊以強行軍回防萊城,但是此刻為時已晚,六天以後萊城就被攻克,迫使九千餘名殘敵踏上唯一的逃生之路——需歷盡艱辛翻山越嶺才能通達新幾內亞的北海岸。

    麥克阿瑟利用進攻氣勢正盛之機,加緊步伐,提前發動了「硬幣」行動中的下一步行動——進攻位於胡翁半島頂端的芬什哈芬港。

    九月二十二日澳大利亞第九師的第二十二步兵營登上了岸,原先預計只會遭到數百名守軍輕微抵抗竟變成了五千多名日本人的頑強反擊。經驗豐富的澳大利亞部隊施盡了渾身解數才於十月二日佔領了港口,並即時派來援軍軛守,因為此前收到了情報:日軍第二十師團正傾全力而出,沿新幾內亞北海岸進犯。

    盟軍已經控制了胡翁半島從而有了入侵新不列顛的出發基地,其速度之快使在島另一頭的拉包爾日本司令部吃驚非小。位於東南三百英里的所羅門群島的最後一個島嶼布干維爾的駐軍,現在成了介於日本在南太平洋的這個主要基地與另一翼美國進攻部隊之間的唯一日本部隊。日本大本營又一次推翻了自己的成命,命令今村把他所有的後備力量轉而堅守最後的堡壘島嶼布干維爾。

    聯合艦隊受命配合行動,但是古賀海軍上將正在準備對付美軍對中太平祥弧形防線上島嶼的進攻,已經把他艦隊的大部從特魯克島前移到埃尼威托克島,他命令大部分艦載空中力量回到拉包爾,從而重蹈了山本初期的戰略錯誤的覆轍。後勤問題和距離太遠注定了他們無法趕及遏制美軍對布干維爾所發動的初期進攻。當他們真的投入戰鬥,許多飛機必將無謂地損失,從而使日本又一次失去更多的艦載空中打擊力量。

    有一百五十英里長的提琴狀的布干維爾島是所羅門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是哈爾西的部隊已經爬了上去的以使拉包爾失去作用的戰略階梯上的最後一級。這一次哈爾西很清楚不可能有迂迴,這將是一場硬仗。其中有兩座是活火山的叢林覆蓋的山地的地理特徵對守衛者十分有利:那兒的海灘非常狹窄,但是又必須在這兒登上大部隊,這是要與估計有三萬五千人之眾的敵人爭奪這個島所必不可少的。

    日本人在布干維爾駐紮有精銳的帝國陸軍第六師團(它曾殘忍地血洗南京),守衛著島上的六個飛機場,四個在南岸的布因,兩個在北岸的布喀和布寧,這是他們想堅守的明顯跡象。在美軍佔領了附近的韋拉拉維拉島以後,驅逐艦隊截住了「東京快車」中的一支夜航艦隊,但是在與這些為二十艘運兵船護航的日本驅逐艦的交戰中損失了「勇士號」。

    「硬幣」行動計劃的完成期限是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哈爾西和他的計劃人員在尋找一個在布干維爾建立一個立足點的計劃,以使敵人機場失去作用而又避免正面進攻布因和布喀所必然出現的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最後他們決定選擇一段防守較弱的海岸,建立一個機場並設法守住它。得到空中偵察證實的海岸觀察員的情報表明,唯一適當的登陸灘頭是在布干維爾「琴身」腰部南緣的奧古斯塔女皇灣的附近。不利的因素是托羅基納角周圍唯一的一塊平地卻是一片澤國,不適宜修建簡易機場。

    在設想要在那兒建立機場對於海軍修建大隊來說困難究竟有多大的問題上爭論了很長時間之後,哈爾西突然宣佈:

    「就定於托羅基納,現在就請你們上馬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