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三百六十二節 痛並快樂的進攻 文 / 黃初

    第三百六十二節痛並快樂的進攻

    從1943年開始,美國洛克伍德海軍少將先後撤換了將近三分之一的潛艇艇長。但比較年輕而積極主動的指揮官們擊沉敵艦的比率,仍然與他們發射魚雷的數量不一致,顯然是因為他們的魚雷存在嚴重缺點。

    美國雖然擁有龐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但並不等於能夠確保產品全部是高效新銳的。

    洛克伍德命令在夏威夷進行了一系列徹底的試驗,向峭壁標靶發射魚雷,結果發現魚雷的磁性和接觸起爆器不可靠。毫無疑問,同樣是潛艇戰,德國的狼群戰術能讓美英在大西洋頭痛不已,而美軍對日的潛艇戰卻收效甚微,原因就處在美軍的潛艇武器身上。

    在隨後年初在華盛頓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洛克伍德發牢騷說:

    「如果軍械局不能向我們提供打中就炸的魚雷或比玩具槍大的槍炮,那麼,看在上帝面上,讓艦船局設計一種有鉤的篙吧,我們好用這種篙把目標艦的裝甲板扯下來。」

    儘管說了這樣刻薄的話並不斷地催貨,但直到一九四三年九月第一批新型「馬克十八式」魚雷才交到他的太平洋潛艇部隊手裡,又過了幾個月才終於解決了初期遇到的這個問題。

    一九四三年盟軍擊沉的日本商船將近一百五十萬噸,但是他們的造船廠提供的油輪數有了淨增長。一九四四年初,美國的潛艇戰終於開始見效了。洛克伍德模仿德國鄧尼茨海軍少將的潛艇戰術,組織了靠無線電情報指揮的潛艇小隊,在呂宋海峽附近襲擊過往船隊——敵人的許多條航線都經過這裡。

    珍珠港的小艦隊被調到前線,從中途島的前進基地,然後從攻佔的那些小島出發作戰。太平洋艦隊的潛艇和麥克阿瑟的海軍司令的潛艇(他的小艦隊在布裡斯班由小詹姆斯?法伊夫海軍少將予以整頓)的成功率開始急劇上升。

    無線電情報和破譯電碼工作在幫助美國潛艇巡邏隊集中力量打擊日本日益減少的商船方面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w?j?霍姆斯領導的設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無線電小組將仔細分析敵人船隊的信號和關於它們所在位置的報告,每天中午用無線電發出消息。

    隨著日軍損失的增加,東京的海軍參謀本部試圖加強反潛措施。他們在前一年秋季已在沖繩建立了由神代海軍中將領導的「大護航司令部」。分配給他幾艘護航航空母艦、一個空軍大隊和一些驅逐艦,但是這支部隊在聲納探測和護航任務方面都沒有經過充分的訓練,而且規模太小,建立得太遲。

    日軍缺乏武器和護衛艦,也沒有進行充分的訓練,因而為他們的船隊提供的掩護只不過是象徵性的。他們的船隊在一九四四年春天擴大了幾倍,因為要向受到威脅的島嶼防禦圈緊急運送部隊和補給品。日本人拼湊起來的缺乏護航力量和紀律鬆散的商船隊簡直是烏合之眾,使美國潛艇艇長們更容易取得成功。

    一九四四年一月,擊沉日軍船隻達到二十九萬四千九百零二噸——是整個戰爭中最高的月擊沉數,也是對東京的明確警告:對他們的島嶼防線和船隊的攻擊正在加速。

    與此同時,直接的攻堅戰也在不斷取得勝利。

    十二月二十六日,「靈巧作戰計劃」開始實施,美國兌現了開羅會議中決定進攻新不列顛和新幾內亞的諾言。

    在新不列顛和新幾內亞的叢林裡,一天的降雨量是十六英吋。事實證明,新不列顛的「綠色地獄」的條件比在所羅門群島中任何一個島嶼上遇到的都不知艱苦多少倍。然而,美軍繼續戰鬥,終於取得了勝利,代價死亡人數遠超歷史上的水平。

    因為歷史的巨大誤差,山本五十六死後日軍提前進行的堡壘堅守策略,讓美軍在雨林的戰鬥中吃盡了苦頭。

    這竟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陸戰隊的最後一次叢林戰,因為隨著1944年上半年中國戰場出現重大突破,美國後來乾脆放棄了繼續的叢林攻擊作戰。

    新不列顛西端的格洛斯特角基地封鎖了拉包爾的十三萬五千名日軍的退路,使他們成了甕中之鱉。內地山高林密無法逾越;他們也不能從海路逃走,因為從新格洛斯特起飛的美國戰鬥機控制了天空。當海軍陸戰隊在新不列顛登陸時,瓦齊將軍的澳大利亞第七師已經在一百英里寬的維蒂亞茲海峽對面的新幾內亞一側從萊城攻上了菲尼斯特雷山脈的叢林稠密的山谷。他們的目的是橫插到胡翁半島北海岸,把在該港口九月份被攻佔時通過那條艱難的道路逃掉的日軍隔離起來。

    沿著深谷和陡峭的菲尼斯特雷山脊進行的艱苦戰鬥和以前沿歐文?斯坦利山脈展開的戰鬥很相似。這些澳大利亞兵為了控制他們恰當地稱為「亂石峰」的一座山的海拔六千英尺的山口,進行了兩周的血腥肉搏戰。

    在澳大利亞人還在菲尼斯特雷山脈的山峰上作戰時,麥克阿瑟開始實施他的下一步計劃,以便防止胡翁半島上的日軍向北撤退到馬當,去增援足立將軍的一萬人的守軍。一九四四年一月二日,美國陸軍第三十二師的兩個營在賽多港附近登陸,充當路障。

    麥克阿瑟借助繳獲的日軍軍電碼本(這些電碼本使他的無線電情報人員能拼湊出敵軍的意圖)迅速地制訂了計劃,通過派遣兩棲部隊分散登陸攻佔薄弱據點的辦法,分段攻擊新幾內亞北部沿海的日軍戰線。這種戰術能孤立敵軍一心想守住的象馬當那樣的據點,使它們不起作用。尼米茲海軍上將制訂海軍中太平洋戰役下階段計劃時,也利用了破譯敵軍情報的有利條件。

    「先生們,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誇賈林島,」尼米茲在他於十二月十四日在珍珠港召集的會議上這樣宣佈。

    但第五艦隊的高級將領們聽了他的話個個面露難色,在令人恐怖的塔拉瓦戰鬥之後,本來已經決定首先佔領防守薄弱的外圍島嶼,然後再進攻誇賈林島和埃尼威托克島上的主要基地。而現在隨著中國戰區前景看好,勝利有了新的途徑,海軍都非常不樂意進行這種不按計劃的冒險行動。

    當時,美國艦隊總司令獲得的無線電情報表明,這恰恰是日本人預料會出現的情況,內線各島嶼的日軍被抽調出來增援沃吉島和馬洛拉普島的守軍。

    美軍現在內定的計劃,是用馬金島和塔拉瓦島機場起飛的轟炸機襲擊這兩個島嶼,而攻擊部隊將直接插到馬紹爾群島的心臟地帶,首先在羅伊-那慕爾島和誇賈林島登陸。這兩個島嶼位於環抱著世界最大環礁湖的五十英里寬的三角形誇賈林環礁群兩個相對的角上。攻佔這兩個島嶼之後,部隊將立即進攻埃尼威托克島。

    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制訂的越過馬紹爾群島東部諸島發動進攻的「燧發槍」計劃,在一九四四年一月三日的舊金山會議上得到了金海軍上將的讚許。他在這次會議上還敦促尼米茲加緊向馬裡亞納群島推進,這一行動將滿足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需要——獲得「超級堡壘」可以起飛轟炸東京的基地,並切斷通往加羅林群島的空中和海上補給通道。

    「燧發槍」計劃認為,沒有必要佔領長期以來被稱為帝國海軍的「太平洋直布羅陀」的特魯克。參加了會議的哈爾西海軍中將獲准繞過新愛爾蘭防守森嚴的卡維恩基地,佔領布干維爾附近沒有防禦力量的格林島,孤立拉包爾,以完成他的所羅門群島戰役。繞過敵軍堅固據點的戰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第五艦隊能否迅速擴充航空母艦部隊,因為這種部隊可以廣泛出擊,使被孤立的日軍基地無法參戰。

    但參謀長聯席會議此前綜合考慮了麥克阿瑟和陳納德等人的意見後,還是更傾向於利用中國戰區的陸基轟炸方案。

    海軍的這些提議加劇了太平洋司令部同西南太平洋司令部之間的爭論,爭論的焦點除了陸地還是海洋的問題,還有哪個司令部應當指揮對日本的最後攻勢的問題。

    參謀長聯席會議指示尼米茲首先考慮如何孤立特魯克和繞過卡維恩基地,麥克阿瑟認為,這是不重視他的戰役。他希望攻佔拉包爾,以便第五艦隊以該地為基地來支援他打算發動的對菲律賓的進攻。他作出的反應是再次激烈地批評了「海軍陰謀集團」;他認為這是試圖阻止他指揮太平洋戰爭的陰謀。

    麥克阿瑟要求陸軍部長特使奧斯本將軍向總統轉達他的意見,他對奧斯本說:

    「海軍的這些正面攻擊,如塔拉瓦之戰,使美國人遭到了災難性的大屠殺,作了無謂的犧牲。」

    他堅持認為,海軍沒有理解太平洋戰略,並保證說,如果讓他全面指揮對日作戰,這場戰爭再過一年多一點時間就能結束。

    參謀長聯席會議對麥克阿瑟的論點報以極其冷淡的態度,他們還不準備採取通過單一的道路進攻東京的方針。

    但是肯尼將軍和薩瑟蘭將軍在尼米茲於一月二十七日在珍珠港召集的會議上,重申了繼續支持中國大陸方案,同時也不放棄經菲律賓單線推進的主張。這樣一來,表面上看來已經說服了這位太平洋艦隊總司令。他的參謀班子的研究報告已經表明,計劃中對馬裡亞納群島的進攻——奪取有重兵防守的關島、提尼安島和塞班島——可能比塔拉瓦之戰還要殘酷。

    第七艦隊司令金凱德海軍少將也證實,海軍的普遍看法是,一談到馬裡亞納群島就不寒而慄。

    此後,尼米茲同意支持為修正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指示和麥克阿瑟關於單線推進戰略的要求所作的努力。

    西南太平洋總司令熱情地向哈爾西許下諾言:

    「如果你跟我來,我將使你成為納爾遜做夢也不敢想像的偉人!」

    他確信自己的計劃能被接受。

    麥克阿瑟認為,很大一部分海軍將交給他指揮。

    然而,剛剛從華盛頓返回的哈爾西海軍中將知道,金決不會同意放棄對他的航空母艦特遣隊的指揮權。他回答說,他對此邀請感到榮幸,但是沒有資格擔此重任。

    哈爾西的判斷是正確的,繞過馬裡亞納群島,集中力量攻打菲律賓的戰略在華盛頓遭到金海軍上將的強烈反對,他說這個建議是「荒謬的」。他得到了阿諾德將軍的支持,因為阿諾德更傾向於利用中國大陸的沿海省份,作為他的b-29轟炸機襲擊日本時的主要基地。至於大洋上的島嶼,想想那天海一色的海面就會讓陸航飛行員感覺恐怖了。

    當關於太平洋戰略的這場舌戰在華盛頓激烈進行的時候,「燧發槍作戰計劃」已經開始實施。經過兩次推遲之後,最後確定一九四四年一月的最後一天為進攻發起日。

    「燧發槍作戰計劃」最初階段的迅速獲勝,使斯普魯恩斯有可能接受尼米茲的建議,緊接著實施該作戰計劃的第二階段,第五艦隊不再回珍珠港。他們現在的有利條件,是可以繳獲所有日軍基地的最新海圖。

    一九四四年二月十四日,特納和他的司令官們聚集在兩棲部隊的新旗艦「洛基山號」上,為進攻西北三百六十英里的埃尼威托克島制訂最後的計劃。米徹爾的特遣艦隊奉命前去攻打西面約八百英里的特魯克,以便把日本在加羅林群島的這個中太平洋要塞孤立起來,使之不能參加整個戰役。

    這次襲擊將是定於二月十八日在埃尼威托克登陸的前奏,美國飛機於二月十七日隆隆飛抵特魯克壯觀的錨地上空,但是使飛行員們感到失望的是,那裡連日本海軍艦艇的影子也沒有。古賀幾天前在聽到美國第五艦隊到達馬紹爾群島的報告時便逃到比較安全的帕勞群島去了。美國人對特魯克連續襲擊了兩天一夜,摧毀敵機二百七十五架和二十多萬噸輔助敵艦。由於襲擊了特魯克,美國海軍在進攻馬裡亞納群島和日本的內層防禦圈之前,不必先進攻加羅林群島了。

    在圍困特魯克使其不再是有效的海軍基地的同時,特納的部隊正在進攻埃尼威托克島。海軍陸戰隊和第二十七步兵師的聯合後備隊在一天之內就攻克了恩格比島;在那裡繳獲的日軍文件表明,與美國先前獲得的情報相反,日軍在環礁湖對面的帕裡島和埃尼威托克島上駐紮了強大的守軍。這一發現使美軍緊急修改了第二天的攻擊計劃,從原定的用少量部隊在兩個島上同時登陸,改變為把全部後備隊調上去,在海軍猛烈轟擊之後用強大的兵力先後在這兩個島上登陸。然而,第二十七步兵師的紐約國民警衛隊用了兩天半時間才征服埃尼威托克島,而海軍陸戰隊只用了不到一天時間就粉碎了附近的帕裡島上的一切抵禦。

    代價是美軍付出了上萬人的傷亡,當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收到報告時,真是痛並快樂著的感覺。

    戰事的順利固然開心,但要是一路都這麼損失下去,估計打敗日本以後,美國也要倒下了。

    這樣一來,他們對於中國戰場的指望,對於范哈兒和老蔣也就變得愈加重視起來。

    美軍對馬紹爾群島的猛烈攻擊粉碎了日軍外層防禦圈,為向一千英里以外的馬裡亞納群島挺進開闢了道路。特魯克——太平洋的直布羅陀——被圍困起來,外圍島嶼上的其他日本駐軍同外界的聯繫也被切斷了。

    美軍的進攻勢如破竹,即便損失慘重,卻接連攻克了吉爾伯特群島和馬紹爾群島,使日本大本營大為震驚,因為它原來指望曠日持久的戰鬥將使美軍進軍速度緩慢,因為他們要衝破重重島嶼屏障殺出道路。東京現在發現,從新幾內亞到帕勞群島和馬裡亞納群島的堡壘島嶼內層防線不能更好地抵抗美軍日益強大的力量,感到驚恐。美國航空母艦在二月第三周對關島、塞班島和提尼安島的攻擊使守軍損失了二百多架飛機。「近戰能手」康諾利海軍少將準確地估價說:

    「馬紹爾群島之戰真正敲碎了日本的外殼。這一仗在他們的外層防線上打開了相當大的缺口,足以立即加以利用。這使他們來不及加強貫穿整個馬裡亞納群島的內層防線。」

    這次失敗使日本陸軍和海軍參謀人員之間舊日的敵對重又抬頭;他們為選擇保衛帝國的上策相持不下。

    山本曾想通過「海軍的決戰」決定太平洋戰爭勝負的夢想,雖然在中途島已使他遭受災難,但是他的繼承人對此並未放棄。由於不斷建造新的航空母艦,聯合艦隊仍然是一支不可輕視的強大力量,但是它不大可能像東條首相對日本國民保證的那樣,成為能夠消滅對手並保衛日本的「大東亞無敵艦隊」。美國太平洋艦隊前一年大大擴充了實力,目前已佔據絕對優勢。然而,日本海軍參謀本部仍然確信,他們可以引誘美國第五艦隊同日軍決戰;他們將利用島嶼基地作為「不沉的航空母艦」,來打擊進入內層防禦圈的美國特遣艦隊。

    帝國陸軍參謀本部反擊說,既然海軍沒有能守住外層島嶼防禦圈,這說明靠他們的計劃守衛不了被東條稱為「最後的防線」的馬裡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和帕勞群島。一些將軍甚至建議主動撤退,集中兵力堅守菲律賓和福摩薩,在那裡進行陸上決戰。

    為了解決僵持的戰略分歧和對軍事領導人施展權威,東條英機以特魯克遭到襲擊為借口解除了海軍參謀長南雲海軍中將的職務。東條派馴服的島田繁太郎海軍大將接替了他。東條還解除了杉山元元帥的職務,由他自己擔任陸軍參謀總長。這是朝著首相獨裁邁出的重要一步,雖然政府的宣傳堅持說,這些變動是在「天皇直接指導」下進行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