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三百六十三節 新時空印度的命運 文 / 黃初

    第三百六十三節新時空印度的命運

    美國在特魯克取得的突破的確動搖了日本帝國的基礎,炸彈和炮彈可能尚未落到本土諸島,但是美國航空母艦襲擊加羅林群島期間擊沉了大批商船,大大增強了美國潛艇戰的效果,那場潛艇戰到一九四四年春天已經切斷了日本帝國的海上生命線。

    尼米茲在這個月裡取得了一系列大勝利,但這使麥克阿瑟擔心,他的西南太平洋部隊如果不加快作戰速度,最後進軍東京時,他將被迫把第五艦隊置於第二位。

    麥克阿瑟為加速新幾內亞戰役作了巨大努力,把他計劃在阿默勒爾蒂群島登陸的日期提前了整整一個月。空中偵察證實了他的參謀們通過竊聽日軍各駐地之間的無線電通訊已經猜測到的情況:洛斯內格羅斯島基地的防守是薄弱的。該島距新幾內亞海岸二百英里,位於阿默勒爾蒂群島中最大島嶼馬努斯島東端,那裡有南太平洋中具有戰略意義的最佳錨地。麥克阿瑟已斷定這是他所需要的基地;第五艦隊可以從這裡出發,去支援從新幾內亞南海岸向北「蛙跳」八百英里到達霍蘭蒂亞的行動。

    在洛斯內格羅斯島登陸的時間改為一九四四年二月二十九日。

    為麥克阿瑟謹慎地稱為「大規模偵察」的這次行動所作的準備工作,在四天內急速完成。他的旗艦「不死鳥號」巡洋艦於二月二十四日向北出發;艦上的全體水手在出發前兩小時得到通知,從布裡斯班的酒巴間來集合的。

    七十二小時後,麥克阿瑟將軍本人在米爾恩灣登上了他的旗艦;當時這支小艦隊正在強大的空軍力量掩護下穿過維蒂亞茲海峽向北進發。第二天,登陸偵察隊發回報告說,洛斯內格羅斯島到處都是日本佬,這個消息使「美國第一騎兵師」的這支一千人的部隊深為憂慮。儘管如此,麥克阿瑟仍然決定照原計劃行動,雖然他已準備好,一旦情況惡化,立刻撤兵。

    二月二十九日早晨,美國人交了好運。這些「騎兵「在軍艦炮火的掩護下,從該島後方而不是從正面的大港口發動攻擊,使日本守軍陣容大亂。剛剛過午,就佔領了島上的小機場,他們傷亡只有數人。儘管下著傾盆大雨,麥克阿瑟不顧有遭到狙擊手襲擊和陷入深泥塘的危險,堅持上岸。他向戰士們祝賀時看到兩個剛被擊斃的日本人。他突然說:

    「我就喜歡看到他們這樣。」

    陪同他的人聽了都很愉快。

    這句話後來又被老麥演繹成為「只有死掉的日本人才是好的日本人」。

    只是隨後,美軍就需要進行激烈的戰鬥了,騎兵們要堅守陣地四十八小時,直到援軍到達,那時這次「大規模偵察」將成為一場七天的戰鬥,最終由美國人佔領洛斯內格羅斯島。

    一周以後,一支龐大的部隊穿過海港在馬努斯島登陸。又經過十天戰鬥,敵人在阿默勒爾蒂群島中的這個主要基地完全落入了美國陸軍之手。

    麥克阿瑟的主動操勝博得參謀長聯席會議和報界的讚揚,說它是一個非凡的成績;甚至金海軍上將也稱它為「卓越的策略」。只是這幾位將軍在背後,卻是嘀咕麥克阿瑟就像一個屠夫,為了這麼一場不那麼急迫的勝利,而讓幾千個優秀的美國青年白白喪生了。偏偏美國報界和輿論,卻是對於勝利非常熱衷。除了那些直接死亡親人的家庭外,其他人都對勝利的麥克阿瑟歡呼,致使參謀長聯席會議和金等人,也不得不屈從於輿論。

    只是那些將軍們的內心,對於早日讓中國士兵代替美軍成為進攻日本的主力,已經顯得越來越急切了。

    足立一直在馬當集結他的部隊,準備最後決戰。他現在意識到,如果美軍再次「蛙跳」返回新幾內亞,他就被包圍了。於是他讓他的疲憊的部隊開始沿著海岸叢林向北開拔;他們要跋涉一百五十英里到韋瓦克,以免被切斷退路。

    麥克阿瑟的「卓越策略」無意中引起了同海軍的公開衝突,尼米茲建議,太平洋司令部管區現在應當向西擴展到包括阿默勒爾蒂群島,以便海軍修建大隊能擴大基地設施,供第五艦隊使用。

    麥克阿瑟在寫給馬歇爾的信中憤怒地抗議說,這是對他「個人榮譽」的無理反應;他暗示可能提出辭職,要求盡早有機會向陸軍部長和總統面談這個問題。

    雖然尼米茲也很想讓麥克阿瑟更安分一點,但這也不能以麥克阿瑟這位「戰爭英雄」辭職為結束,所以他只能表示妥協。

    最後達成協議,由哈爾西的南太平洋司令部在洛斯內格羅斯建立基地,從而避免了一場內部互相衝突。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解決潛在糾紛的時機已經成熟。核心問題是向日本的攻勢是從特魯克以南還是從它以北發動。因此,一九四四年三月二日把尼米茲海軍上將和麥克阿瑟將軍召回華盛頓陳述各自的計劃。

    麥克阿瑟像往常一樣表示抱歉他不能離開職守,派他的參謀長去。薩瑟蘭將軍直截了當地堅持進攻新幾內亞,然後於十一月進攻棉蘭老島,他認為這是為進攻日本而在菲律賓建立一個出發點的最快途徑。這同金海軍上將擬定的戰略是矛盾的,金更贊成攻佔中國沿海港口,尤其是現在范哈兒已經包圍廣州的情況下,認為從菲律賓出發沒有優勢。唯一的問題,就是進攻廣州需要冒著更大風險而已。

    參謀長聯席會議迄今避免作出會使陸軍和海軍的戰略完全分裂的許諾,因此,雖然麥克阿瑟的參謀長極力要求解決攻打呂宋的問題時,尼米茲謹慎地避免與他發生公開爭論,但是,他仍然堅持,攻打菲律賓的行動必須和他的預定計劃相吻合。

    他的計劃規定六月攻佔特魯克,九月攻佔馬裡亞納群島,十一月攻佔帕勞群島。他為加速進軍制訂的另一種方案是六月繞過特魯克,在馬裡亞納群島登陸,然後經雅浦島前去攻佔帕勞。他指出,不論是哪一種方案,照麥克阿瑟設想的辦法同時進攻菲律賓南部都有助於他的戰役,因為那樣可以吸引和分散日軍兵力。然而,他小心地解釋說,如果需要第五艦隊——該艦隊的空中掩護將在兩個行動中起重要作用——支持麥克阿瑟建議的對新愛爾蘭的攻擊和在霍蘭蒂亞登陸,他的進軍就可能被拖延到颱風季節。因此,他們一致同意取消攻打卡維恩的行動,因為通過佔領新愛爾蘭尖端以北七十英里的埃米勞島,哈爾西的部隊可以從那裡出發,同樣有效地控制住拉包爾的日軍。

    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二日,參謀長聯席會議發佈了他們對下一輪戰鬥的指示。西南太平洋司令部在霍蘭蒂亞的登陸戰被批准在四月十五日發動,由第五艦隊給予支持。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對馬裡亞納群島的進攻確定在六月十五日,隨後在九月十五日進攻帕勞群島。特魯克將被繞過去;因而第五艦隊將於一九四四年十月去支援麥克阿瑟對棉蘭老的進攻。

    參謀長聯席會議雖然對這一行動之後的方向仍然不願輕易作出決定,但是他們指示尼米茲為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五日進攻廣州或者台灣制訂計劃,指示麥克阿瑟為在同一個月在呂宋登陸作好準備。他們的公報把台灣置於呂宋之前,麥克阿瑟自然不會高興。雖然他至少能開始解放菲律賓的一部分,並可以指望得到第五艦隊的支持,但是參謀長聯席會議又沒有把一切力量集中在他的進攻軸心上。

    正當他們在華盛頓辯論戰略問題時,軍事危機一度險些破壞了所羅門群島戰役的最後行動。日軍將領百武的部下一連三個月在布干維爾島內地的叢林中艱苦奮鬥,為的是把他們的重炮拖到該島的另一側,向美軍陣地發動一次全力以赴的進攻。

    百武在三月九日對他的一萬五千名疲憊不堪的部下說:「我們在把敵人打得焦頭爛額、俯首討饒之前是不能休息的。」

    他集結這支部隊進攻敵人在奧古斯塔女王灣的基地,想為他在瓜達卡納爾島的失敗進行報復。他要求部下以敵人鮮紅的血為第六師團的徽章增輝,但是事實將證明,這些血主要是他們自己的。

    自從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三個陸軍師接替海軍陸戰隊以來,美國人得到了充分的時間來加強自己的防禦圈,修建第三個小機場,以鞏固他們對布干維爾島的控制。日軍在後來的兩周裡為突破美軍陣地所作的多次努力導致了血腥戰鬥,有一千多名美國人在戰鬥中喪生。百武遭到了第二次慘敗,最後在他的部隊被消滅一半時下令撤退了。

    美軍於一九四四年三月二十日攻佔新愛爾蘭附近的埃米魯島,打了一年半的所羅門戰役結束了。

    一周以後,日軍放棄為把美軍趕出奧古斯塔女王島和布干維爾島而進行的努力。在所羅門群島和拉包爾島倖存下來的日本守軍現在被牢牢地控制住了。

    此時廣州的范哈兒,發現他有點無所事事了。

    因為廣州城作為日軍重點據守的地方,有海陸空三軍聯合支持,范哈兒想在不付出巨大代價的情況下,基本不可能輕易攻佔。而廣州附近兩廣一帶的普通城鎮,包括很多沿海的小城小港,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裡,都已經被范哈兒的西南聯盟軍勝利光復了,如今西南聯盟最重要的業務,就是和老蔣國民政府派出的政治訓導員明爭暗鬥光復區域的行政權,而軍事上的行動,因為雷太鵬在越南的戰事並不順利,而不得不暫時停止了。

    范哈兒原來的計劃,以及開羅會議的決定,是準備暹羅、新加坡方向的中英美盟軍部隊一起對越南發起進攻,然後范哈兒在北方的廣西大軍南下,兩相夾擊一起光復越南。

    只是這個世界雖然少了斯大林和丘吉爾的聯合陰謀,丘大胖子在開羅會議結束後,還是再次爽約,將原計劃投入對越南反攻行動的部隊,調到印度去鎮壓印度的民族獨立運動了。

    這卻是因為范哈兒的表現,和歷史狠狠的開了一個玩笑。

    范哈兒從來沒想過,他對盟軍軍事行動的幫助,會給印度的民族獨立運動帶來變化。

    在原本的時空中,因為日軍在東南亞節節勝利,大英帝國的印度殖民地也面臨被日軍攻佔的危險,以至於在日軍散播、挑動印度民族獨立運動時,丘大胖子無奈地宣佈,答應印度在世界大戰後獲得獨立。

    但是這個時空,卻因為印度殖民地並沒有受到日軍兵鋒的直接威脅,而讓印度的民族獨立運動並沒有像原本歷史上那麼強盛。印度人對於英國人的統治已經大多習慣了,沒有外部力量的影響,根本不足以形成太大的規模。

    而就是印度獨立運動那麼一軟弱,丘大胖子驕傲的白人至上情節,就讓他決定不承諾給印度獨立了。

    所以當東南亞戰爭盟軍節節勝利的時候,印度的那些民族獨立分子就發現,英國殖民者對他們的態度也是越來越嚴厲了。

    這形成了一個很不好的結果。

    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仍舊主張民族獨立的印度人,本身就是比較激進和堅決的,對於英國人的強硬,怎麼可能繼續乖乖忍讓。他們一邊四處奔走活動,繼續爭取印度的民族獨立,另一面卻是悄悄的做起了第二手準備。

    和歷史上因為英國承諾允許獨立後,讓印度民族獨立運動開始平復的現象不同,這一次,就在開羅會議三巨頭髮布關於戰後亞洲事務的開羅宣言,其中只談對日處理,而對會場外四處奔走遊說的印度民族獨立分子沒有一詞一句回應後,印度的那些激進分子,立刻作出了堅決的反應。

    1944年元旦,當孟買殖民當局舉行慶祝盟軍在東南亞不斷取得勝利的集會上,幾十枚炸彈被投進了貴族席位的英國殖民統治者周圍。

    爆炸聲結束後,十幾名英國高級貴族和將領死亡,百餘人重要人士重傷。

    而就在同一天,印度其他各地也爆發了多起針對英國殖民統治者的襲擊,隨後不久,就在英國人還妄想利用殖民警察逮捕那些「恐怖分子」的時候,一次席捲全印度的民族獨立大起義就爆發。起義者在某些特殊目的人士指點下,有預謀的聚集在一起,趁英國人沒有防備,奇襲攻佔了德裡,隨後依此為基地,對全印度的人發出號召,要求推翻英國人的殖民統治,一時間,響應如雲。

    雖然期間也有像甘地這樣的超級溫和派,主張放下武力,通過談判繼續贏得獨立,但是印度的武裝獨立運動,還是不可避免的開始活動開來。

    印度獨立大起義爆發後,丘吉爾大為重視,第一時間就通知盟國重慶聯絡辦事處,表示將調集東南亞的部隊返回印度,進行武裝鎮壓,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充足的兵力去參加反攻越南的行動了。

    這樣一來,僅憑雷太鵬手中的一個軍和另有進攻目標的美軍,當然不可能拿下日本人經營了兩年多的越南了。即便范哈兒已經在廣西做好了夾擊的準備,在這樣現實的情況下,也不得不暫停南下的打算。

    不過范哈兒本人雖然無所事事,但對於眼下的大局,卻還是非常關注的。

    尤其是對於這個時空的印度,范哈兒更是格外關注。

    和後世普遍認為的中印在解放前沒什麼交集不同,范哈兒仔細觀察,發現這個時間段的中國和印度,關係還是比較密切的。

    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來往和關係都很不錯。民間有泰戈爾等與徐志摩等文人之間的友情,而高層之間,像老蔣就曾經在大戰期間幾次訪問過印度,還當著英國殖民者的面,和印度的部分民族獨立運動領導會晤談話,和另外一些印度高層也保持了長期的官方聯絡。

    所以當印度爆發民族獨立運動後,也並不像史書上表達的假象一樣,中國人絲毫沒有反應。

    實際上,不管是這個時空還是原本的時空,當印度爆發民族大起義的時空,中國國內有很多人都對印度民族獨立運動表示同情和支持,尤其是部分民主人士,更是紛紛在報紙上刊登文章或者直接致電印度殖民當局,聲援印度的這種民族獨立運動。

    因為這時的中國人,對於亞洲精神和國際正義,還是很有一種亞洲傳統領導者胸懷的。認為對印度和其他受奴役亞洲同胞,有著一種不可推卸的幫助責任。作為亞洲少數幾個保持了獨立的國家,絕不應該坐視其他亞洲同胞無辜受西方殖民者戕害。

    他們不僅本人在書面上行動,甚至還對政府和主要領導者發出呼籲,要求對發生在印度的事情主持公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范哈兒作為「自由之都」重慶的背後最高統治者,當然不可能聽後無所表示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