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八章 初到紫禁城 文 / 宋隱之
見眾人行禮,楊公公從端盤拿起聖旨,徐徐捲開,拿著那特有的聲音道:「朕膺昊天之眷命,詔曰,朕聞巴蜀之地,鍾靈毓秀,有才能之輩者輩出,今南部縣士子陳堯咨,得獻佳言,助得擊吐蕃之力,其功在社稷。我朝用人之際,朕聞其品行端潔,才學顯揚,,特召其近得天顏,擇日進京,欽此。」
眾人一聽,便是疑惑不已,這如何還無緣無故的就使得官家相召,難不曾這陳三公子名氣如此之大,直達聖聽,這些人皆是長吁短歎一番。
陳堯佐悄悄地輕走過來,低聲含笑道:「三弟果真神奇,連聖上亦是知你之名。如此說來,那王欽若也是不過如此,如今,我三弟也是受的官家聖召,此乃你之福氣。」
陳省華也是滿臉興奮之色,沒想著幼子如此有名,居然能得受天恩眷顧,穎川陳氏復興在望啊。這穎川陳氏,自陳翔分離出之後,卻是在無了消息,陳省華雖職不入流,亦是想著陳氏一族。
楊公公走過來,笑道:「如何。陳公子,咱們擇日啟程吧。」
陳堯咨疑惑道:「這官家為何要召見我一小童呢?」
楊公公笑道:「官家之意,豈是我等能猜測,只要陳公子到了汴京,不就知曉了。公子以為如何?」
陳堯咨笑道:「全憑公公做主罷了。」
…………
…………
提及中國古代最繁華古都,要麼說西安,要麼說北京,金陵、洛陽也是繁花似景。其實最繁華的首都卻是汴梁。但作為首都,汴梁的地理條件是不太理想的。它無險可據,不像長安有黃河與秦嶺做天然的屏障,甚至也不如洛陽,西有函谷,東有虎牢。
開封又被稱為大梁、汴梁、東都、東京、汴京,戰國時期的魏國,又名梁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七個王朝曾先後建國都於開封,故稱「七朝故都」。
開封憑借河湖縱橫、氣候溫和、交通便利之條件,一派繁華,其城垣宏大,文化燦爛,古人曾有「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的詩句。
北宋時期,開封作為都城東京,是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與文化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其宏大的城垣分外城、內城、皇城,三重城郭,三條護城河。城內交通水陸兼容,汴河暢通無阻。佈局而言、打破了封閉性的坊裡制,代之以商住開放的街道形式,實行坊市合一,擴大市民階層,使其人口達到百萬之眾。
趙匡胤認識到這無據可守之險,不止一次地產生過遷都的構想,他想先遷到洛陽,再遷到長安。但趙光義並不認同,反駁說:「安天下在德而不在險,秦據關中,苛政虐民,不二世而亡。」這句話當場令趙匡胤為之語塞,事後他對左右說:「晉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於是,遷都之議被擱置下來。後來為了拱衛京城宋朝不得不著力建設一支具有強大戰鬥力的禁軍,集中駐屯在京畿及要衝之地,龐大的軍費開支給百姓帶來不堪承受的負擔。
陳堯咨一行人沿著汴河,在新城的通津門,陳堯咨等方才下船。這汴京之人,見禁軍開道,均是好奇之色,頓時熙熙攘攘。陳堯咨覺得甚是疑惑,掀開轎簾,只見黑壓壓的人群比肩接踵,皆是好奇的望著他,不禁心裡讚歎,好一派繁華之都。
轎子行在通往皇宮的御街上,看著兩邊無邊繁華的街道,無數店家顧客盈門,商舖林立。開封七十二家正店,更是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更有數百名小姑娘坐在主廊,以待酒客招呼。到了夜間,開封和唐時長安一百零八個坊不一樣,卻是晝夜營業。街頭巷尾以及各家茶樓裡雜劇、清唱、傀儡、說書、雜技、皮影、相撲、諢話、瓦市之內各種藝術形式開始萌芽。
行到皇城,一行人才散去,楊公公領著陳堯咨向著垂拱殿而來。
垂拱殿之內,卻是朝會正議,百官你談我論,吹眉瞪眼。太宗有些喪氣,這修和黨項、大理之事,爭討激烈,呂端為首之系,極力擁護,樞密副使柴禹錫幾人,極為反對,兩派之人,你來我往,交兵數次,皆是無結論,太宗有些忍不住的打了個哈欠,卻又連聲止住。
這時,執事太監躬身走來,在他耳邊細語巧言幾句,太宗頓時眼睛雪亮,一掃之前頹廢之色,朗聲笑道:「幾位愛卿,何須再爭論不休,有一人可為汝等解惑。」
朝中大臣聞此聲,皆是停了下來,呂端出列道:「陛下,既是如此,可請此人上殿。」
太宗含點了點頭,執事太監口中唱名:「陛下有旨,宣成都府士子陳堯咨上殿。」聲聲之語,從垂拱殿傳了出來,楊公公低聲道:「陳公子,官家宣你進去,快隨咱家見駕吧。」
陳堯咨點點頭,整理了衣衫,走進了這氣勢莊嚴輝煌的垂拱殿。這天天色明媚,陽光充足,和媚的陽光從大殿四周的窗戶上灑進來,大臣們聽聞陳堯咨進來,他們和太宗一樣,都順眼瞧了過去。
垂拱殿一片肅靜,待陳堯咨走了進來,但見他身著長衫,神態軒昂自若,盈盈公府步,有一種說不出的飄逸出塵,文武百官莫不驚奇,這十來歲的孩子,居然也能得進垂拱殿。柴禹錫更是不信似地擦了擦自己的老花眼,雙眼瞪的圓大。
看著陳堯咨一派風雅瀟灑,呂端等人心裡不摸讚歎,真乃風流美少年,不覺想起,其能獻策大敗吐蕃,實乃英雄年少。
陳堯咨走到殿前,朗聲道:「草民成都府陳堯咨,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宗見其真十來歲模樣,心裡亦是驚訝不已,但見其進退有度,風雅從容,內心大喜,此人果然不愧能退萬眾之敵的人物,隨即笑道:「平身吧。」
陳堯咨站起,道:「謝陛下。」做完這些禮節,不禁額頭微微發汗,心想,要不是楊公公的提前教授於他,今日可就要在這百官面前出這洋相了。
太宗朗聲,饒有興趣的道:「果真英俊瀟灑少年,陳堯咨,據傳你可是有『神童』之稱,才過王欽若,還在望江樓之比試勝出,可是如此啊?」
陳堯咨含笑答道:「陛下,草民雖是有些天賦,卻知學無止境之理,從未敢自言『神童』,陛下嚴重了。「
太宗道:「如此看來,你才過王欽若,可是真實。」
陳瑤字回道:「文人之間,切磋亦是常事,怎能以一場比試而言勝負之說。」
太宗笑道:「勝而不驕,殊為可嘉。那你可是讀過什麼書啊。」
陳堯咨笑道:「草民不才,才得學《四書》之言,又從師學古文之意。」
太宗本是喜愛文學之人,即使帶兵打仗,也是書案在側,從未有過停放。聽聞陳堯咨才華橫溢之說,便有心一試,笑道:「即使如此年幼,便學習《四書》,不知你是否真有才學,可願意一試。」
陳堯咨笑道:「既是陛下興致正濃,草民當相敬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