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贗品

第十三卷 進取之道 第六章 規模生產 文 / 叨狼

    第六章規模生產

    走進場地之後,我才發現手下人幹活兒的效率還真不低。

    整個場地超過了五十畝,已經全部搭起了架子,頂上以蘆棚遮蔽陽光,下面再加上布幔,使光線不得進入,而溫度又比較高一些,每隔一段距離,便有火盆,可以用來提升夜間的溫度,確實很適合培養黴菌,大缸密集低排放在一起,中間卻留下了加水和運輸的空道,絲毫不顯得凌亂。

    一眼望過去,大概有上千口缸的培養液,著實壯觀!

    「這些就是用來製藥的大缸?」儘管王小姐博覽群書,天生聰慧,也沒有料到我會搞出這麼大的場面來,她一直以為我只是弄了幾間房子來製藥而已,此時看到之後,不由得有些驚呆了。

    「是啊——」我淡淡地回答道,「治療一個病人一日所需要的數量,一般是十口大缸,若是時間長一些的話,可能這些都加起來也不夠用。」

    王小姐走到近處看了看,發現大缸裡面都是青色的液體,表面上漂浮著的各種綠毛顯得比較噁心,於是好奇地問道,「難道大人就是這些東西救了我?」

    我點頭回答道,「不錯,正是這些東西!不要小看這些綠毛,他們對於治療戰場上因為刀傷而化膿的傷情非常有效,可以挽救不少人的性命,即便在平時,用於治療傷寒什麼的也非常趁手,幾乎是立竿見影,只是生產起來比較緩慢一些,一大缸的培養液一次只能養出少許,而投入的人力物力卻令人感到吃不消。」

    這也是令我感到比較頭疼的一件事情,發現了好東西,卻因為現實條件所限制而無法大規模應用,就如同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在面對一群被割傷手腕血管的人,卻沒有止血的東西,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一個個死去一般難受。

    王小姐詳細地看了我們生產青霉的過程之後,便有了計議,說自己有辦法改善產量低下佔用資源過多的現狀,問我是否願意採納她的建議。

    「這當然是好事,我有什麼理由不答應呢?」我笑著回答道。

    其實對於抗生素的應用,我心中是有些惴惴不安的,這東西是雙刃劍,運氣好了可以治病救人,運氣差了立刻會要人命,若不是看在王石雷一副心痛欲死的份兒上,說什麼我也不敢用這些綠毛來入藥。

    不說別的,用如此簡陋的方式培養出來的東西,很有可能就是各種菌類的混合體,那東西的毒性非常大,如果隨意使用,患者基本上是九死一生。在黴菌到抗生素的生產過程中還有一些相當重要的提純去雜再加工的步驟,以降低毒性和增強能效,可惜這些東西我就不得而知了,這一次僥倖沒事兒,確實是老天庇護了!

    只是沒有想到王石雷的這位堂姐老婆居然對這東西很感興趣,於是我便將其中的原理向她詳加說明,並說明了其中的危險性,我建議王小姐可以先仔細培養這些青霉,然後蒸餾提純製成粉末後,利用兔子之類的小動物先作病理實驗,等到技術成熟以後再應用到情況比較嚴重的且自願充當試藥者的病人身上。

    交待完之後,我頓時感到一陣輕鬆,自己動手操作確實不如看別人幹活兒爽快。

    又過了幾日,我終於拿出了強力彈簧弩的設計方案,這東西還真費腦筋,若不是以前曾經因為愛好親自動手仿製過,自己憑空想像還真的很費勁兒,光是那些小機關就令人頭痛不已,更不用說比例上面的安排了。

    眾所周知,對於弓箭的射程來說,步兵比騎兵的射程要遠一些,因為受馬上條件所限制,騎兵不可能射得更遠,但是騎兵也有一個特點是步兵無法企及的,就是他的靈活機動。不論是黨項人也好,還是契丹人也好,這些生長在馬背上的民族都擅長騎射,這是我們中原民族所無法比擬的先天優勢,所以,要想在馬背上勝過他們,就只有從武器裝備上多下功夫了。

    我選擇的弩,是屬於偏心輪弩,可以三箭齊發,也可以在裡面填裝鋼珠傷人,前面包括了腳蹬、緊固螺栓、弓翼和偏心輪等,後面則是道軌、彈管、裝彈拉栓、落彈拉栓、保險鈕和標尺,下面的基座完全是純鋼打造,非常堅固。

    這種弩大小適中,可以背在騎兵的背後,預先裝填弩箭或鋼珠,使用的時候可以單手操作,只要打開保險鈕就可以發射,非常方便,最重要的是它的射程不受環境的影響,而且遠比騎兵使用的弓箭要遠很多,裝填鋼珠甚至是石子都可以致人於死地,百步之內,可以射穿重裝騎兵的胸甲,堪稱是黨項騎兵的剋星。

    可惜的是這種東西不僅需要優質的鋼材,也需要經驗豐富的老手來打製,因此工程的進展不會有很快,但是拿到手的樣品的效果卻使我感到非常滿意,憑著良好的感覺,用來射一些遠處的野雞野兔簡直是彈無虛發。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發射彈丸,或者是小石子,取材比較廣泛,不必擔心箭只不夠使用。

    後來在眾人的建議下,又將這種弩改進了一下,使得各部分可以分散組合,降低了加工時的難度,採用流水線作業來生產,結果效率大大提高了,只是調試的時候略微麻煩一些,經常要改來改去,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了。

    這種弩箭一生產出來後,我就先用它裝備了一個騎兵小隊,大概五百多人的樣子,不停地操練他們,使之熟悉單手弩的各種性能和使用的特點,十來天下來後,這些人一個個都成了馬背上的用弩高手,紛紛稱讚說這弩實在太方便太好使了!

    為了提高弩箭的精確打擊能力,我決定在上面加裝瞄準鏡。

    「什麼?六哥你要將千里鏡裝在手弩上面?」對於手弩非常喜愛的七郎聽到了我的想法後,覺得非常新鮮。

    對於千里鏡這種東西,七郎是非常熟悉的,當時我就曾經靠自製的千里鏡觀察過敵情,那情景對於七郎來說記憶猶新,確實是好東西,因此當我提出了在手弩上面加裝千里鏡的時候,七郎只是驚訝了一下後立刻表示堅決擁護。在練習了幾天手弩的使用以後,他已經把這東西當成是寶貝了,整天弩不離手,另周圍的人都感到有些膽戰心驚,不知道這位七爺什麼時候就會突然射出一支弩箭來。

    不過這話說說容易,要實現起來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玻璃的製造工藝。

    當初在蘇州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掌握了製造玻璃的初步方法,並且生產了一些玻璃工藝品,用來套取富人們的銀子,效果也不錯,可那些玻璃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說色彩不純,裡面有氣泡什麼的,拿去觀賞自然是賞心悅目,可是拿來製造鏡片就有些力有不逮了,因此要想製造使用玻璃鏡片的千里鏡,就必須先解決玻璃製造中的技術問題。

    好在人多力量大,三個臭皮匠賽過豬哥亮,中國人的智慧永遠是閃閃發光的。經過玻璃作坊同仁們的艱苦努力之後,我們已經能夠製造出色彩比較純淨的玻璃了,氣泡問題也得到了妥善解決。

    有了精鋼就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我只是稍微提點了他們一下,改變鋼材中的含碳量可以調節鋼材的軟硬程度,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他們就造出了形形色色的高碳鋼低碳鋼,並且以這些特性不同的鋼材為基礎,分別做出了包括兵器、日用品和簡單車床。

    天啊!看著一群身著古代服飾的農民工們坐在車床旁邊聚精會神的在手搖砂輪上磨製玻璃鏡片的景象,我頓時有些犯暈了,很有一些時空錯亂的怪異感覺。

    基礎工業的發展,帶動了各種上層產業的迅猛變革,我們很快就在西北擁有了一家相當超前的大型鋼鐵工廠,有了鋼材打底,工廠建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各種工具都已經金屬化,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後來我驚奇地發現連駱冰兒負責的印刷廠也開始使用鋼構造的各種機器設備了,其設計之精巧令我也為之歎服。

    「也許用不了多久,這個地區就會提前進入工業時代吧?」我有些神思渺渺地站在綏德城外的一處礦山上幻想道。

    「大人——有朝廷的急件——」王石雷在遠處喊道。

    「就來了——」我應了一聲,牽著雪驥緩緩地走了下去。

    看完之後才知道,原來是朝廷準備派人來檢查春播的情況,以觀察我是不是忠實地完成了這個屯田的重要任務。

    「嗯,這倒是個問題,馬虎不得。」我雖然不知道朝廷會派誰來視察西北屯田事務,但是來人的地位肯定是要在我之上的,否則怎麼可能有權威性,因此心中就開始籌劃應當如何應付的問題。

    考慮了一番後,我命鋼鐵廠趕製了一批上好的農具,又徵調了大量的耕牛,開始佈置開荒事宜,地點就選在黃河東岸的一大片無人耕作的淤泥灘上。當初這裡曾經被河水淹沒過,後來恢復正常以後,土地變得非常適合種植莊稼,只是由於黨項人的不住侵擾而無人敢於在這裡開發罷了,此番李繼遷遠遁西方,正好留給我為大軍屯田之用。

    在種植的種類上,我主要選擇了豆子、苜蓿和麥子等,可惜的是土豆之類的農作物還沒有傳到國內,否則這東西倒是好對付,產量也高,左思又想,我又讓人種了些南瓜什麼的既可以當糧食又可以當菜吃。

    果然在屯田的時候,便有很多的是非,大多數的退役士兵們根本就不知道應當如何耕作,如何管理,朝廷派來的那些個農業專家經常忙得找不到東南西北,整天就在新開墾出來的土地上面轉悠,好在要用的器具和牲畜都齊全,士兵們又好指揮,總算沒有出了什麼大岔子。

    有過了一個月後,我的手弩騎兵大隊終於完成了組建,足足上萬名的騎兵,也就是我在西北所有的騎兵家底兒,都裝備了新式手弩,比之弓箭騎兵的射程何止多了一倍?在嚴格的訓練之下,騎兵們都可以熟練地在馬背上完成用單手單腳為手弩上弦的操作,另一隻手用來控馬,速度絲毫不受影響,再配合上高強度的鋼刀,幾乎可以說是無往而不利了。

    目前唯一所欠缺的,就是一場實戰的鍛煉,畢竟士兵們只有在血與火的考驗中才能變得成熟,將領也是一樣,一將功成萬骨枯嘛。

    接下來我就給鋼鐵工廠下了幾個任務,第一,就是招收工人,原先的幾百工人已經升格作為工頭兒了,每個人負責引導幾十個新手菜鳥,將工廠的規模擴大到萬人左右,這還不算上那些運輸礦石和負責搬運鋼錠的人手,只不過這樣一來,工廠的開支也大大地增加了,每個月的花銷已經突破了白銀二十萬兩,並且隨著生產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還有上升的趨勢。

    第二,就是研究冷鍛造技術,爭取製造出一批性能優良份量輕便的鎖子甲來。鎖子甲的製作向來是黨項人所擅長的,從不外洩,可惜我們在戰爭中俘虜了不少的黨項人士兵和工匠,已經知道了他們製作的大致方法,再加上我們的鋼材遠勝於他們,自然是可以製造出防禦力更強的鎖子甲來的,而我的思路就是超越手工鍛造時代,利用機器鍛壓來加工鎖子甲。

    第三,就是要製造一些可以為我們盡快帶來盈利的東西,以換取大量的銀兩維持工廠的日常運作。在這個問題上,我也設計了一些方案出來,就是要大力發展民用事業,將優質的農具和日用品製造出來,一方面可以獲得不菲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中原的農業生產能力,也算是我的拳拳報國之心了。

    人力的問題,相對來說比較好解決,因為戰爭的緣故,西北很多人都無家可歸了,原來的田園已經荒蕪了,看到鋼鐵廠的待遇良好後紛紛選擇了加入,另外也有一些退役的官兵們不願意屯田,也選擇了收入待遇良好的鋼鐵廠,這些人的加入,將軍隊中的一些良好習慣帶進了工廠,使得我想到了應該用規範化的方式來管理工廠,確實是一個意外之得。

    鍛造技術卻不是那麼容易改進的,研究了很久,也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機械加工上,此時要搞出一個萬噸水壓機來別說你們不相信,就是我也不敢相信是真的。不過利用水利製造的半自動鍛壓設備倒是省去了工人們的很大體力,這卻要感謝駱冰兒的聰明才智了。

    在盈利項目上,我只提供了幾個最簡單的東西給大家思考,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軸承,有了這個不起眼的小東西,車子可以跑得更輕便,也不用擔心木製的輪軸會經常因為過度疲勞使用而突然斷裂。另外就是鋼廠的廢物的利用,可以將質量不好的鐵水用來製造爐子,並且將鋼渣製成耐火磚作為爐芯,再製造出蜂窩煤來,恰好就解決了城市居民購買大量柴禾的麻煩,也使得大家在冬天寒冷的時候不必為薪炭價格太高而發愁,畢竟煤炭這東西的成本低不說,燃燒值也要高許多,此爐一經推出,立刻得到了不少人的歡迎,訂單基本上已經排到了年底,若是不提高生產能力的話,怕是應付不過來了。

    「大人,一切事情都在朝對我們有利的方向發展啊!」看著各部門送過來的報告單,王石雷非常高興地對我說道。

    自從他的堂姐病好之後,兩個人立刻成了親,閨房魚水其樂融融,生活一和諧,工作起來也格外賣力,對我的崇拜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若說以前跟在我手下是因為覺得我有前途是棵可以遮蔭的大樹的話,那麼現在對我基本上就是迷信了,只要我提出一個設想,王石雷就要不假思索低去將它給實現出來,哪怕是在別人看起來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這樣一來,我們倒變成一個無往不利的奇妙組合了。

    鋼鐵廠、玻璃廠、以及印刷廠這西北三大產業支柱的拳頭產品風靡全國各地之後,更多的商人開始自發低組隊來到西北,尋找淘金的機會,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股股不算小的勢力,為了互相照應,原始的行會開始形成了。

    「大人——延安知府送來的公文上說,城中行商數量劇增,由於原籍不同,糾合成不少幫會,經常有衝突發生,石知府請問大人,官府應當持什麼態度?」

    嗯?我心中一怔,沒想到西北現在已經成了商人們眼中的淘金寶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