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太極高手都市行

大道小說網 第九十二章狼群 文 / 羊三皮

    第九十二章狼群

    時值深秋,無邊無際,浩浩蕩蕩的金色蘆葦包圍著湖的四周,河水任意流淌在荒野和沙丘之間的低窪處,形成了無數個迷宮般的湖,深淺、大小不一。湖裡大群的野魚、草魚、鯉魚在游戈,不時激起一尾尾驚浪湖面上生活著大量侯鳥,有野鴨、白鷺、鶴等。

    幾人徒步其中,不時有鳥群被驚飛。大大小小的湖面似無數個綠寶石撒落在荒野與沙丘之間,魚兒在千里璧波競泳躍,鳥兒在萬里長空競自由。金色的蘆葦浩浩蕩蕩像億萬個小火炬迎風怒燃,而隨風飄來的葦花又如漫天飛舞的雪花。挺立在沙丘上的梭梭林傲視著暴風寒霜如同千萬個衛士守護陣地。火紅的紅柳像一堆堆烈火點燃在沙丘之間。好一派金秋美景!

    雷正、哈雷、道奇幾人見如此美景,紛紛取景留影,順勢留給楊仁和宋美玉一點私人空間。兩人沿著小路走到水邊,宋美玉笑道:「真想不到,在這邊陲小城還有這樣的水景,不亞於江南水鄉啊!」。

    楊仁說:「聽老張頭說,這湖叫無名湖,只是瑪納斯湖的一個小子湖而已,要到正宗的瑪納斯湖風景區,還要走兩三個小時的路哦!」宋美玉更是驚歎不已,見這湖水清透,可見水底的沙子。就突發興趣說:「這水好清啊!我在這裡洗洗腳,在沙灘上走一下,可以麼?」楊仁笑道:「你洗吧,這裡有沒有人管。就是怕現在的湖水有些涼啊!」

    宋美玉除下鞋襪。踏入水裡,碧綠地清水從她白如凝脂的腳背上沒過,只覺一陣清涼。然後像在海邊的沙灘上一樣行走起來。楊仁見她這樣一來,自己倒也不好站在一旁,也除下鞋襪,同樣的在淺水裡散起步,同時兩人也交談起來。

    宋美玉說:「明珠給我曾經打過一次電話。我當時告訴她說,你第二天就要被保出來了。那知道你在裡面出了事。沒有出來。明珠肯定以為我騙了她,再也沒有打過電話來了。哎,她還在被通緝,也不知道她現在到那裡去了。」

    楊仁說:「你不用擔心,她現在肯定很安全。因為還有人來劫囚車來救我,既然不是你家裡做的,那絕對是明珠和三姑她們安排人幹的。」宋美玉聽還有人來劫囚車。「啊」的一聲都楞了。連忙問楊仁是怎麼回事情。

    聽完楊仁所說地劫囚車事件,宋美玉雖然知道明珠是有華青幫的背景,但不禁感慨萬分。說:「沒有想到明珠還有這大地膽量,看來她對你還真是一往情深啊!」楊仁聽她的口氣倒像是有幾分羨慕一般,也就以關心地口氣問她:「你和那個杜博士現在怎麼樣了?還偷偷地去看他嗎?」

    這一說,宋美玉頓時是停住了腳步,抬頭看著一會遠處的湖景,才緩緩地回頭看著楊仁說:「他從電視上看到我們銀行開業的事之後。沒有過幾天,就申請調到昆明花卉基地去了」。這時,淡淡的日光照射在她米黃風衣之上,一個美麗無倫的背影中,卻流露著儘是無限的溫柔,無限地淒苦。

    楊仁那裡知道會是這樣。在這美目注視之下,不敢正視,連忙轉換話題說:「那雷正在你那裡怎麼樣?沒有給你添麻煩吧?……」難過的時候總是覺得度日如年,歡聚的時刻則總是過得飛快,這可能也是相對論的一種體現吧!楊仁和大家圍繞著這湖邊觀賞一圈,不知不覺轉眼就到了四五點鐘了。老張頭估計是惦記著他的「二鍋頭」。就催著大家要往回趕了。

    等到沙灣縣城都是五六點鐘了,因為楊仁九點鐘還要收監,所以眾人就匆匆喝了幾杯離別酒,吃了頓離別飯。隨後,兩人牽出存在賓館裡的馬。帶好宋美玉送的東西和「二鍋頭」。與眾人在華燈初上之時依依惜別。

    楊仁還真沒有想到離別是如此傷感。這一走之後就又要相隔千里之外,自己的上訴還入石沉大海。沒有音訊。人生無常,不知下次再見又是何時?又在何方?與眾人分別之後,一路之上只是打馬前奔,不在言語。老張頭對這種傷離別,可能是見得多了,自己地二鍋頭又到手了,今天還又洗了個鴛鴦浴。心裡爽得很,就哼著小調不緊不慢的跟在後面。

    回到羊圈號裡,還只八點多鐘,老張頭又給楊仁紋了半個小時的身,楊仁才回監睡覺。楊仁是零星犯,早就搬出了外籍號。雖說是管得沒有以前那麼嚴了,但是宋美玉送的東西還是不能帶進來的,只能存放在羊圈號。

    今天到了晚上,楊仁倒是一時之間睡不著了。一是還有些傷感。二是因為雷正偷偷告訴楊仁,明珠給他打過幾次電話。說她在深山裡陪著三姑。很安全,要楊仁不要擔心。最關鍵的是明珠說會一直等他。讓楊仁有機會出來後,還是到上回說地位置去找她。看來明珠說話還是很小心,估計是怕雷正的電話被監聽。

    但是,這些話並沒有讓楊仁受到鼓舞,倒讓楊仁產生了精神壓力。自己這上訴要是有希望還好說一點,萬一不成,不是耽誤了明珠的錦繡前程。雖說楊仁知道明珠對自己是一往情深,但是自己也不能這樣自私。所以楊仁對雷正說,要是明珠再打電話來就勸說她,要她不要再等自己。

    第二天,早晨一放羊出去,便覺得比前幾天寒冷多了,聽說這兩天寒潮就要來了。中午小泥巴騎馬過來說,明天他們全家人就要下到定居點去了。今天他老爸出去聯繫拖他們家氈房的汽車去了。要楊仁晚上早點過去吃飯,哈庫大爺說是這要分離了。至少是明年才得相見,要與楊仁好好喝一頓。

    楊仁沒有想到這離別酒還是連著來地,所以旁晚時分,就比平時早了點的,把羊趕了回去。不過楊仁還是惦記著他的那匹**,今天那**還是在那老位置遠遠的蹲著。一見楊仁過來,可能是昨天沒有見。那狼居然還抱了一聲長嘯。楊仁趕快一摸,今天中午沒有到小泥巴家裡混飯吃。還沒有肉乾來餵它。只好伸出雙手對它表示歉意,那匹**也並不在意,又靜靜的蹲著,看著楊仁的大部隊緩緩而過。

    回到羊圈號,楊仁見老張頭正在下廚。就把老張頭拉到一旁說,要他與自己一起去喝酒。因為象楊仁這才來不久地收監犯,晚上出去都要有人同行地。老張頭一聽有喝酒這等好事。馬上就把下廚做飯的光榮任務交給了另一個外宿犯,自己與楊仁打馬就往小泥巴他們家出發。

    小泥巴他們家離羊圈號倒是不遠,不過這不遠只是用新疆地標準來衡量的。兩人騎馬都用了半個多小時才到。這時,天已經是濛濛黑了下來。遠遠地就望見他們家氈房前,是火光閃耀。老張頭收鼻一聞,連聲說:「烤全羊,是在烤全羊。你聞香味都飄過來了。」話語之間,那哈啦子都快流出來。

    這烤全羊是新疆尤其是維吾爾族最有名的菜餚之一。烤全羊。那是新疆可與北京烤鴨、廣州脆皮乳豬相媲美的一大名饌。是在逢年過節、慶祝壽辰、喜事來臨時用來招待尊貴的客人的珍饈佳餚。

    新疆羊肉質地鮮嫩無膻味,在國際國內肉食市場上享有盛譽。用上好的兩歲羊,宰殺剝皮,用一頭穿有大鐵釘地木棍,將羊從頭至尾穿上,羊脖子卡在鐵釘上。再用蛋黃、鹽水、薑黃、孜然粉、胡椒粉、上白麵粉等調成糊。全羊抹上調好的糊汁進行烤制。烤好之後全羊外表金黃油亮。外部肉焦黃發脆,內部肉綿軟鮮嫩,羊肉味清香撲鼻,別具一格。

    兩人來到氈房前,翻身下馬。這時哈庫大爺全家已經迎了過來。看見他們只有兩人就問:「小泥巴和他姐姐古麗絲去接你們去了,你們在路上沒有碰見他們嗎?」楊仁說:「沒有啊,一路過來,沒有看見有人啊!」然後又擔心的問:「該不會有什麼事吧?」

    哈庫大爺沉聲的說:「他們帶了獵槍出去了的,應該不會有什麼事,可能是走錯過了」。話是這樣說。哈庫大爺心裡也沒有底。老張頭見狀。就寬他的心說:「不要緊,我們這裡離監獄不遠。狼群聞得到人的氣味,知道這裡人多,一般都不會過來的。」

    哈庫大爺知道他說地在理,心理才稍微踏實了一點。只要不遇到狼群,單獨的什麼野獸,小泥巴和古麗絲有獵槍也能對付。眾人在不安之中又等了半個小時,還不見兩人的影蹤。看著烤好的全羊吱吱冒油,肉香撲鼻。眾人也都是沒有了味口。

    這時,小泥巴的母親忍不住就開始嘮叨起來:「這個古麗絲,跟她說楊兄弟馬上就來了,她還非要和小泥巴一起去迎接。到這時候都不回來,害得大家都為他們擔心。」楊仁聽小泥巴說過她姐姐在石河子讀護士學校,可能是很驚奇楊仁是怎麼樣治療好他爸爸的腿,才跑去迎接楊仁地。

    這時,天已經全黑下來,滿天的星星都掛上了天空,一輪圓月緩緩升起。老張頭又說:「哎呀,這月圓之夜,狼群可就與尋常不同,興許會有變化。兩人萬一遇上狼群就壞了,要趕快去找他們。」在這裡,有句話叫:「寧遇虎豹,不遇狼群。」狼群才是真正的荒原大漠之王。

    眾人一聽,連忙就帶好武器分幾路,向楊仁他們來的方向去尋找。哈庫大爺家還有兩把獵槍,幾把長刀。楊仁自然是把獵槍和長刀讓給了小泥巴的爸爸、老張頭、哈庫大爺他們三人,自己則是提了一把菜刀就出發了。

    楊仁騎馬一路跑出幾里,也沒有看見有兩人的影蹤。見不遠之處有一山頭,就拍馬上去,登高望遠,四處張望。由於是圓月之夜,能見度尚可,倒還是能朦朦朧朧看得見遠處。楊仁四處張望了一圈,也沒有什麼發現,四周是一片寂靜。偶爾會有一兩聲野獸的嚎叫。

    突然,楊仁發現遠處似乎有火光一閃。這也是楊仁眼力好,也能發現。換著是老張頭他們,那是絕對發現不了的。但是相距太遠,楊仁也不能肯定。於是就快馬加鞭,往那方向又跑了幾里路,再登上一山頭一看,果然是有火光。

    雖然不能肯定是不是小泥巴和古麗絲兩人,但是也要過去看個分明,心裡才踏實。這大漠之上,天寬地闊,看近實遠。又快馬加鞭的跑了上十里,才到那火光附近。就聽有狼在嚎嘯。楊仁來不及多想,就運功高喊:「小泥巴。」

    這一嗓子是有如驚雷在夜空炸響,頓時狼嚎之聲消失得無影無蹤。緊接著就聽遠處小樹叢裡,傳來小泥巴微弱而興奮的聲音:「我在這裡。」楊仁連忙縱馬想過去,那知這馬似乎是也聞到了狼地氣息,不肯再往前走。

    楊仁抽了它兩下,也沒有用。無奈之下,就只好飛身下馬,提著一把菜刀,向兩三百米外地小樹叢裡那火光之處跑去。這時,就聽著林子裡的風輕輕在響,秋蟲在鳴叫,月光之下,一對對綠瑩瑩地眼珠子在放著飢餓的光芒!狼群,真的是狼群。這老張頭真是一烏鴉嘴,小泥巴和古麗絲還真是遇到了狼群。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