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六十六章 戰前抉擇 文 / 醉風吹雲
第六十六章戰前抉擇
我來到議事廳後,眾人見我身邊又跟著一人,都露出詢問的神色。於是我把徐庶介紹給他們認識。
徐庶為人豁達大度,並不恃才傲物,很謙和地與眾人打招呼,這樣一來,眾人對他的印象也十分好。不過徐庶並沒有任何功績,現在並不封給他多大的官職,不過我相信,以他的才能,必然會在我軍中嶄露頭角的。
隨後,由糜竺匯報敵軍情況:現在的情況果然是最差的,三家聯手進攻徐州,而且呂布和曹操居然能夠摒棄前嫌,三家合兵一處,兵發二十萬攻擊徐州。不過糜竺還特別說明:在曹操軍中雖有幾萬身穿袁術軍軍服之兵,卻並非袁術之兵馬,聯軍真正只有呂布的兩萬兵馬與曹操一起來攻擊徐州。而袁術還在壽春城內集結兵馬,不過卻按兵不動,似乎還在準備著自己的登基大業。
聽到是最糟糕的一種情況,我不由地苦笑了下,道:「不知有何法可退敵軍?」
這時,陳登說道:「主公,登想問清楚,曹操大軍中,的確沒有袁術軍在內?」
「正是,雖有幾萬軍士身穿袁術軍服,但竺之手下有一人認識軍中一名部將,發現此人正是穿著袁術軍軍服,而且經那人多方打探,發現曹操軍中有許多人穿上袁術軍軍服,故而竺才確定聯軍中並無袁術軍。」糜竺肯定地說道。
聽完糜竺的情報,陳登說道:「如此便可確定,此乃無中生有之計也,意再調動我軍主力與之決戰。」
「依照軍師說來,曹操此法,先是無中生有,以壯其勢。後調虎離山,攻其不備?如此,曹軍乃餌呼?」關羽聽完陳登的話,連續兩問。
這時,有一聲音說道:「將軍此說,只說對一半。」眾人視之,乃是徐庶也。只聽他繼續說道:「如此看來,曹營之中,兩路軍詐稱三路聯軍,確乃無中生有之計也。不過曹軍乃百戰之師,此次來襲徐州,乃主力耳。而袁術大軍,雖在準備其他事宜,卻集兵於壽春,顯然想要偷襲,不過袁術軍乃戰敗之師,不足為懼,只能算一路奇兵。」
關羽聽到有人說他說錯了,而且還是新來的那個徐庶,正想大怒。不過聽到徐庶後面的解釋還算合理,而且看此人是我親自帶來的,只好把怒火壓下,冷哼一聲。隨著這聲冷哼,場面也隨之冷了下來。
聽完徐庶的分析,也算是把現在的情形表現了出來,至少沒有面對三家士兵,也沒那麼緊張了。不過聽到了關羽的冷哼,我也沒什麼辦法,他的性格就是這樣,現在我軍之中,他只服陳登,還有拿虞翻沒辦法外,對其他文官都是冷著一張臉,就連跟我最久的簡雍也不例外。還真是拿他沒什麼辦法,只好對徐庶歉意地笑了下。
來,我軍又要面對兩線作戰之境地,不知眾人有何法破之?」
陳登說道:「主公,如此正可分而破之。」
「正是,主公可帶大軍前去阻擊曹操大軍,依照兩軍之實力,應是平局。而後再暗派一軍,防備壽春出兵。如此便可輕易擋之。」荀諶接口道。
或許是文人間的默契吧,也可能是見我要提拔徐庶,更有可能是要考教徐庶,二人都沒有說如何抵擋袁術軍。
只聽徐庶說道:「庶先前聽聞主公大軍二破袁術軍,想必袁術軍中之軍士仍然回懼怕我軍。如只需防備,遣一善守之將便可;如欲一戰而破之,則需一大將領兵前往,袁軍必為膽寒,或許自退,或許潰敗。此兩種情況皆有可能一戰而定其局勢。請主公擇之。」
聽完徐庶的話,又見陳登和荀諶沒有反對,顯然是同意了這個方案,讓我從中選擇一個來執行。不過確實很難抉擇啊:阻和退,都是能夠解除袁術威脅的方法,不過所用之策卻大為不同。
如果只是要阻擊,那麼派遣軍中防守經驗最出眾的李通前去就行了。相信以李通的能力,並不需要分出很多兵力便可成功地擋袁術軍於徐州之外,對我軍迎戰曹操軍有很大的益處。不過這樣一來,就要防備袁術在那沒有戰績時分並支援曹操,這樣主戰場將面臨著十分巨大的劣勢。雖然這種情況很難想像,不過三家既已結盟,相互支援也並不是不可能。
而用退的方案,在我心中是最為理想的,因為在我心中就有一名絕加人選可以派往那裡,而此人就是張遼。一來他的才能我是最為放心的,因為歷史上的種種戰績都表名了他確實是一名大將之才。二來當時我與他約定,不讓他與呂布交鋒。現呂布與曹操共行一路,前去迎敵顯然不能帶他,這樣正好充分利用人手。
不過想法雖然好,不過實行起來確有一點阻力:首先就是張遼是降將,雖然我對他的忠心沒有懷疑,不過不代表我手下眾將有不懷疑的。而且他在軍中並無戰功如此便帶大軍前去阻敵,難免眾將之見會生出不愉快。
不過我再算算我和曹操的兵力對比:經過這幾日的集結,彭城也能發出近二十萬大軍,除去前去阻擋袁術的大軍,還能夠和曹操抗衡。不過將才就有點難辦了。就是因為那兒多了個呂布,現在我必須把手下武力排前的幾個人都帶去方能打成平手:呂布、典韋、許褚,還有夏侯兄弟,這些人都需要我手下那關羽、張飛、太史慈、甘寧和項成來抵擋。少了一人,都將會給我方這的高端武力對拼造成弱點,從而導致士氣的下降。這樣一來,還是需要張遼前去阻擋袁術。
這些念頭都是在腦中一閃而逝,回過神後見眾將還在等我抉擇,於是我說道:「張遼高順何在?」
兩人顯然是沒有料到最先點到之人會是他們,都愣了一會兒後,才出列說道:「末將在。」
「備當初答應汝二人,不令汝等與呂布作戰。如今呂布在曹操一路,備便不令汝等前去迎戰。不過聯軍勢大,備欲令汝二人前去迎戰袁術軍,可有把握?」我說道。
剛一說完,關羽等人便急了,正欲說話,不過被我抬手制止了。過了一會兒,只聽張遼說道:「可是主公,我等乃降將……」
還沒說完,便被我打斷了:「文遠不必如此說,熟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若不是已有約定在先,備還欲令汝二人隨備前去迎戰曹操。如今文遠只需說,願還是不願去?」
張遼聽後,立即說道:「末將願往。」
「如此甚好,只是袁術前來,必定不少於十萬之兵,不知文遠需多少人馬?」我又問道。
張遼頓了下後道:「遼只需三萬便可擊破袁軍,如不能破,提頭來見。」
「好!」我讚道:「吾便與汝三萬兵馬,不過能破則破,不能破則拖,切記不可令其支援曹操大軍。」過了一會兒,我想到了一點,於是走上前去,解下身邊雌雄雙劍之雌劍,交給張遼道:「吾知汝只才,不過在軍中並無聲望,或許有人不服於汝。兩軍交戰,最忌此事,如有不服者,可用此劍斬之。」
此時的張遼才知道我對他是完全信任的,於是下跪接劍道:「末將定不辱使命。」
隨後我說道:「其餘眾將,隨我前去迎擊曹操大軍。」
眾將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