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五章 進攻袁術 文 / 醉風吹雲
第一百二十五章進攻袁術
來倒議事廳內,見眾將已經就位,於是我走上主位後說道:「如今曹操與呂布大軍已經開戰,此時正是出兵之時,望眾將努力,擊敗逆賊袁術。」
眾將聽後,齊聲應道:「是!」
而後我又說道:「如今之勢,備欲從廣陵出發,直取壽春,誰願為先鋒?」
話音剛落,張飛與太史慈兩人便站出來說道:「我(末將)願往。」而其餘眾將,也只能懊惱自己的反應慢了一拍,沒有搶先出聲。
見他們二人一起出來,我自然是想讓太史慈出馬。逼近就以張飛的個性,我還是有點不放心。於是我說道:「上回迎戰袁術,乃是是翼德為先鋒,此次便由子義為先鋒。」
張飛聽完後,只好無奈地退回去。而太史慈自然是高興地領命,隨後才退回去。
任命完先鋒,自然是任命留守之將。因為李通大傷初癒,我也不希望他參加此次戰役,因此便令他留守彭城。而其餘之人,便是常年在江南抵禦山越騷擾的將領臧霸和戴乾,讓他們好好休息一下,隨後我便下達了正式命令。
「眾將聽令。」我下令道:「李通、戴乾與臧霸三位將軍留守彭城,其餘眾將,則隨備征討逆賊袁術。而彭城諸事,在備走後,皆由陳群、荀諶、顧雍、李正等人商議。」
命令即下,接著便是誓師出兵。隨後十萬大軍開拔至廣陵郡,由淮水南岸向壽春攻去。
行軍路上,我也收到了許多情報。不過從情報上分析,袁術應該為了他登基,已經準備了很久。單從呂布那七萬大軍,便可阻擋曹操的那十二萬大軍,並且兩軍還互有攻守便可以看出,袁術已經是早有預謀的。
不過從情報上看,雖然呂布偶爾還能夠反擊一下,不過基本上是曹操在進攻。不過這裡畢竟是袁術的地盤,對於這裡的地形是相當地熟悉。因此雖然曹操想要速戰速決,不過呂布就是不於之決戰,往往是以一個拖字為主。如果曹操冒進了,便來一個突擊,反攻曹操。因此北線戰役倒還激烈,不過就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分湖勝負。
而南線戰場之上,由於凌操的游擊戰與丁奉的沿江騷擾,在那防守的紀靈那真是苦不堪言。本身就對徐州軍有恐懼的他,便沒有分兵的打算,因為他怕徐州軍會趁機消滅他所分出的兵馬。不過從兩地而來的求救戰報,也不得不令他下定決心。因此他在請示了袁術之後,便把沿江各城的糧草以及財物全部向內陸轉移,自己一心一意對付凌操的萬餘兵馬。不過他的苦難日子很快就到頭了,因為孫策已經出兵了。
當時的孫策,見我大軍已經出發,便也不再停留,立刻率領大軍向袁術攻來。因為當時周瑜一接到廬江的戰事情報之時,便已擔心袁術會增兵廬江,力圖迅速消滅凌操大軍。不過這時正好我已經在彭城誓師出發,袁術並沒有增兵防守,而是把大軍調集到東面進行防禦。
不過當時孫策本可在緩一段時間再行出發,畢竟我軍之戰鬥力,根本就是袁術手下沒法比的。在沒有良將指揮的情況之下,失敗那是必然結果。而東面失敗,袁術就一定會把紀靈調回防守。到時候再出發,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
不過深知徐州軍實力的孫策,自然是不會讓這樣的事發展。因為依照徐州軍的戰鬥力,很可能會不給紀靈回援的時間。而進攻路線又是在淮河以南,這樣沒有防守的壽春將直接暴露在徐州軍面前。到時候或許都不需要他出兵,徐州軍便已經拿下壽春,取得最大的戰果。因此孫策在得到我從廣陵郡出發之後,便立即率大軍啟程,並且宣佈袁術為亂賊。
這麼一來,袁術便面臨著四面受敵之境界。不過魯肅還是按照先前的計劃,當他一接到孫策出兵的消息之後,便令凌操把紀靈大軍向西引了一段距離之後,便在一夜晚,用各種船隻把凌操的這萬餘兵馬接過岸來。而第二天,失去了目標之後的紀靈,也只好把阻擊的目標定在了已經離他只有兩天距離的孫策大軍的身上。
對於現在事態的發展,我還是很滿意的,因為基本上是朝我原先預計的方向上發展。曹操在北路被袁術主力阻擊,現在互有攻守,不過曹操還是佔不到任何便宜。
而孫策那則有預想不到的收穫。原本預計是來阻擋我軍的紀靈,因為魯肅的吸引,現在已經前去阻擋孫策大軍。雖然紀靈的能力與孫策根本就沒法比,並且與周瑜並不是在一個檔次上。不過他好歹也是一大戰將,自然是有些實力,阻擋孫策多時應該是可能的。
在行軍路上取得的這些消息,令我心情一片大好。這麼算來,現在阻擋我軍之軍隊將沒有大將指揮,想來擊敗應該不難,看來現在的形勢是一片大好。不過正當大軍將要出廣陵地界的時候,忽然有人來報,言隊前有一儒生欲投軍。
有人來投軍,怎麼現在才來?我心中想道。不過雖然心中是這麼想的,我還是命人把此人帶上來。
對於我見這陌生人,身邊幾將也沒有什麼反對的神情。畢竟已經有魯肅這一個先例了,也不知道現在對方是不是真有才華。如果有,自然是最好成績了;如果只是想要害我,還是需要問一問我身邊這幾名頂級武將再說。
不過當那名儒生進來自報名號之後,我才知道,這回是賺大了。因為此人進來後對我說道:「草民陸遜見過皇叔。」
陸遜,居然是那個火燒連營七百里的陸遜,這怎麼不叫我驚訝。雖然歷史上我們有仇,不過現在卻有很大的不同了,他的才華,雖然不比龍、鳳這樣的超一流謀士,不過那差距也只是很小的一段距離。
不過此時的陸遜,也就十七、八歲這樣,為什麼不好好學習學問,反而來投軍?於是我也把這個問題問於他。
只聽陸遜答道:「遜之叔父正是死於逆賊袁術之手,不不叔父先行把我等送往江東,才逃過一劫。如今劉皇叔欲征逆賊,遜不才,願獻計以定壽春。」
我聽後才知道,原來孫策征討廬江之時,是把陸康給殺了。現在我要征討袁術,陸遜便想手刃仇人。不過他還是太年輕了,現在又是面對仇敵,定然會不冷靜。於是我說道:「袁術逆賊,此次定然被剿滅,汝不必掛心。不過廬江失守,乃是兩年前之事,不知汝都在何處?」
「吾叔把吾與績送過江之後,因江動戰亂,我等輾轉至徐州,最後在皇叔所開之私塾就讀,先今師從於盧公。」陸遜恭謹地說道。
我聽後笑道:「原來為備之師弟,看來汝乃單獨至此,否則吾師定然不會不告知於備。」
聽我說完,陸遜的臉紅了起來,神情也有一些著急,似乎是怕我不讓他道:「既是吾師弟,又與袁術有大仇,汝且暫留軍中,待回彭城之後,再交由吾師發落。」
陸遜聽後大喜,也不管回去之後會不會受到嚴懲,連忙答應下來。不過在他退出營帳之後,我還是派人前去彭城,確認陸遜的身份。而得到的消息也是肯定的,這就讓我起了培養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