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一百九十四章勢均力敵 文 / 醉風吹雲
第一百九十四章勢均力敵
袁紹似乎是對這場戰役志在必得,此刻所派出的兵馬不但有三萬五千餘人,並且率領這些士兵的將領,居然是張郃與高覽。
雖然張郃此行之前,已經有預感這是一場有預謀的,利用主公性格的因素引誘我軍出擊的計策。不過一來他身為武將,本身的計略就不手到袁紹的重視,再來他也是被出計之人許攸給說服了。
當時許攸便是分析了雙方的兵力對比,並且成功地讓張郃相信了,就算這是計策,他所受到的攻擊也不是很強烈。因此張郃雖然心存疑惑,也是領命和高覽一起出兵。
在夜晚悄然出營之後,張郃也是率領大軍饒了一個大圈子,目的就是不想讓我知道他的行蹤。不過他沒想到的是,他的行蹤一直都是有鬼影營的人跟隨,並且時刻都好有最新消息送到張遼手上。
雖然是經過了長途跋涉,不過張郃還是首先抵達了費亭附近,把這兩萬大軍南下的路線給封死。而在抵達地點之後,張郃在看查過地形之後,才是發現這裡的地形實在不適合埋伏,於是索性大軍擺開陣勢,攔在路中。
其實張郃大軍的動向早就傳給了張遼與兩萬郡兵的臨時首領:葉棋。在派出這支部隊之時,龐統便已經交代過葉棋,如遇袁軍阻攔,便往後退,並且在戰鬥之時暫由張遼指揮。
而這時葉棋也是完全按照龐統的指示來做,在剛一探明張郃大軍之時,便是帶領大軍急速後撤。
面對急退的敵軍,此時的張郃並沒有進行追擊,只是讓大軍起程,緩緩向前壓去,並不讓可能的伏擊出現。
就在葉棋遇上張遼。並且請示開始要怎麼做之時,張郃大軍才行了一小段距離。在得知對方的張郃是如此謹慎之時,張遼也是覺得很難辦。因為原先的計策就是利用郡兵誘惑,把袁軍吸引至埋伏點進行攻擊。不想那張郃如此謹慎,使得原本地的計策完全不能實施。不過一計不成,一計有起,於是張遼把他帶來的兩萬大軍先隱藏在樹林之中,在明處。仍然只有那兩萬郡兵。
因為張郃行軍緩慢,每一處可疑的地方他都會探查一翻,因此他並沒有發現張遼的兩萬大軍已經來到。不過在張郃心中,始終都堅信著此次行動並不會那麼簡單,因此他都是保持著一定的警惕。
正當張郃趕上葉棋的兩萬兵馬之時,時間已經是將近晚上了。此時張郃並沒有因為又一次見到敵人而進攻。在壓下了高覽的進攻請求之後,他也是開始探查四周地地形。很快,張郃便是把目光看向了東面不遠處的一處樹林起來。他憑藉著多年領兵的經驗。就是能感覺到樹林中有古怪。因為那片樹林太靜了,完全沒有鳥獸出來,而這樣的原因,無非就是林中有大量兵馬。
於是張郃也對身旁的高覽說道:「那片樹林定有伏軍,如我軍冒然進攻。將遭攔腰而解矣。」
在張郃說完之後,高覽也是看向了那片樹林。經過張郃的提醒,同樣是領軍經驗很豐富的高覽也是看出問題,於是便對張郃說道:「如非俊義提醒。恐遭大敗矣。」說完,還是搖了搖頭。
既然邊上樹林中可能有伏兵,張郃也是不敢在此地久呆,立刻是捨棄對手,後撤五里。而到了晚上,張郃也是很謹慎地在一片高地上建立起營寨,讓張遼沒有任何可乘之機。
張郃的猜想並沒錯,張遼與他那兩萬兵馬確實埋伏在那片樹林中。而他們等待地便是張郃出手進攻葉棋時。不過張郃的謹慎又一次讓張遼無功而返,並且張郃的晚上立營之時所選的地點,也是讓張遼打消了襲營的念頭。
此時張遼也知道,他這路兵馬就是要擊潰張郃這一路兵馬,為主公正面進攻提供幫助。而像現在這樣,用計算計對方地時候,顯然就是比雙方的耐心。不過這是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張遼此時缺的就是時間。因此張遼在與高順商議之後。最終決定第二日以正面抗擊袁軍。並且張遼還把他目前地處境用快馬送給了此時還在營中坐鎮的徐庶。
在經過了平靜的一個晚上之後,第二天一早。兩人終於是要迎來正面的對決了。
說來也巧,此次雙方的主將與副將都是同姓。在雙方都打出大旗之後,都是覺得很巧合。我軍這邊是張遼與高順,而袁軍是張郃與高覽。此時張遼居右而高順居左,而袁軍那恰恰相反,張郃左而高覽又,如此一來他們四人也是對在了一起。
此時張遼所帶的便是兩萬訓練有素的士兵,因為他要擔當主力,在擊潰張郃之後在反身幫助只領郡兵的高順。
此時張郃也是知道對方地想法,不過對方人數眾多,一時之間並不能完全擊潰,因此張郃也是想憑借自己的武勇把對方大將擊殺。於是他一人獨自前往搦戰。
張遼也是有同樣的想法,因此在見到對方武將出陣之時,便是躍馬而出。到此時,雙方才是見到對方的樣貌。因為張遼此刻的特徵實在是明顯,因此張郃很快便是認出,自己所面對的武將居然就是上次大戰中與文丑打平的武將,因此在心中不由地打消了原先的想法。
不過張郃還是在嘴上說道:「來將是何人,為何扮成呂布模樣?」
「原溫侯部下,雁門張遼。不知閣下為何人?」張遼並沒有被張郃激怒,只是平靜地反問道。
「河間張郃。」說完便是挺槍先攻。
在知道自己地對手是與問丑齊名地河間四名將之一,張遼也是不敢怠慢,提起十二分精神應對著。
歷史上兩人同為五子良將,均是有不凡的戰績,而兩人地物理自然是相差不遠。如若在平時,他們當然可以平心大戰。不過此時的形勢卻不允許他們這樣。
此時張郃大軍並不能夠在此地就呆,一方面是因為糧草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則是怕對方回抽調兵力圍困自己,因此他也是要速戰速決。而張遼自然不必說,他可不能在此地耽擱太久而影響正面戰場。不過此時他們都是全力在進攻著,根本就沒辦法下達命令。
場中兩人著急,而兩邊的高順與高覽也是著急。而高覽顯然是知道自己應該幹些什麼。在見到張郃久戰不下之後,高覽也是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因此他也是率領一萬五千大軍向高順攻去。
此時的高順雖然著急,不過也不能幹些什麼。他身後的軍隊中,除了隱藏之中的陷陣營攻擊力超強之外,那兩萬郡兵的能力自然不能值得依靠。因此高順此時想要速戰速決,不過也是有心無力。而在高覽發動進攻之後,他也是只能被動防禦,並且還不能主動調動張遼的進攻部隊,因此大戰局中呈現一面倒的局勢。不過即便如此,還有一支部隊卻是無人能擋,那就是陷陣營。
此時高順的八百陷陣,正是分成兩隊,分別在兩名副官的帶領下四處衝殺。雖然兩隊士兵每隊僅有四百餘人,在這萬人交戰的戰局中只是一小部分。不過就是這八百人卻是成了左右這場戰鬥的關鍵。
在高覽被高順拖住之後,那八百陷陣真是如入無人之境一般。手持刀盾,身披精甲,此時的他們就像是兩輛坦克,在亂軍之中橫衝直撞。每過之處,無不是袁軍傷亡慘重而被困的郡兵被救下。而後被救之人也是越來越多,跟隨在這兩把尖到身後的郡兵也是越來越多,使這股戰車更加強大。
也正是因為陷陣營的表現,極大地鼓舞了。並且這樣一來,郡兵因訓練不足而產生的巨大傷亡被遏制了。戰場局勢正是由初期的巨大劣勢轉換成現在的均勢。
高順與高覽出一經開戰,這邊兩人的比鬥也是放慢了下來,因為他們都是需要關注另一邊戰場的動態。雖然具體情況他們並不知道,不過大體上的勢均力敵還是能看出來的。因此兩人不約而同地分開,指揮手下大軍轉入進攻。
不過即便是這樣,雙方也沒有得出什麼結果。同樣是各自軍隊中訓練有素的士兵,大致相當的人數,再加上張遼與張郃得當的指揮,因此戰局也是陷入一片膠著狀態。
即便是如此,他們二人也是沒有什麼辦法。因為戰局進行到現在,要不就是需要有一名武將帶領士兵們殺敵,要麼就需要有一支像陷陣營的士兵,能夠在這混戰之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再要不然,就是需要意外的發生了。
不過此時,上面三種情況都是沒有發生。張遼與張郃正是互相纏鬥,根本分不開身。而特殊兵種,陷陣營在另一戰場,而袁紹的鐵甲衛,還在他身邊守護袁紹呢,更不可能來,因此也不可能。最後的意外的發生幾率就更小了。
因此兩個戰場也是在如此情形之下混戰至精疲力竭,各自收兵。只是張遼軍憑藉著良好的體力,取得的戰果比張郃大而已。不過在清點損傷之後,雙方才是知道這種損失太慘重了:雙方各是死傷一萬餘人,輕傷者更是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