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一百九十五章戰後謀劃 文 / 醉風吹雲
第一百九十五章戰後謀劃
張遼與張郃初次交鋒,雙方便以平局收場。不過這損失也是夠慘重的,一戰下來,雙方都是損失了四分之一的部隊,戰鬥力都是大減。
經過了這一戰之後,雙方都是對對方有了一定的瞭解。在他們看來,對方都是那種穩重的武將,戰場指揮也是不相上下,因此想要以兵團作戰來取得勝利這是很困難的。而且此時士兵傷亡教大,並且人人帶傷,已經不可能再繼續作戰了。因此這時候的張郃已經是萌生退意了,因此張郃找上了高覽商議。
高覽聽後,雖然心中確實有不甘心,不過事實如此,如果他們繼續在此地呆下去,很有可能被敵軍別處調來的軍隊給包圍。憑他們現在的狀態,如果被包圍,想要突圍那將成為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不過高覽還是提出了一個很現實,不過又很難解決的問題。
只聽高覽問道:「如要撤退,軍中那些受傷頗重者要如何處理?」
張郃聽後,一時之間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在思考了一會兒後,他說道:「重傷者不可隨軍而走,就把他們留在營地中。那劉備以仁義自居,想來不會為難這些傷者的。」
此時高覽也知道這是無奈之舉,大軍後撤最需要的就是速度,如果此時再帶上這些行動不便的重傷士兵,那麼行軍速度必然會大打折扣,這樣一來,全軍都會有危險。因此高覽也只能同意了。
見高覽同意,張郃便說道:「既然如此,便去準備吧!」
當天夜晚,張郃與高覽便是率領著剩餘的兩萬餘人悄悄地撤出了營寨,在出了張遼的視野範圍之後,也是沿著最近的道路向本營飛奔而回。
因為大戰剛過。張遼全身心得在防備張郃趁夜偷襲,探哨大都集中在營地四周,因此監視張郃的探哨就顯得相對少了。也正因為如此,在張遼後撤之時把這些探哨解決掉之後就沒有其餘的人了,所以張遼也是不知道張郃在夜間已經逃離此地。而當他得到消息之時,已經是第二天清晨了。
第二天一早,當新的一批偵察人員來到張郃大營外之時,卻看到此時寨內是冷冷清清。並無半點聲息。見到如此情況,他們一面差人回報張遼,另一方面也是在進一步查看營寨,看看倒底有人沒。
當張遼策馬趕至此地之時,那些偵察人員已經是把大營大致看了個遍,此時正在想張遼匯報著。
這座大營在他們來之前已經成了空營,不過營中還有數千名重傷地士兵以及我軍十幾名被五花大綁的探哨,並且還有一封書信。張遼在看完這封信之後。才是知道張郃為什麼這樣了。
丟棄自己的部下獨自逃命,這也是張郃不願意做的,不過形勢如此,他也是沒辦法。因此張郃便是親自帶領軍中的好手,把那些探哨活抓了。並與那些傷兵安置在一起,希望張遼能夠放過這些傷兵,並且給他們治療。而這封書信,還表達了一個意思就是。在此戰過後,他會來贖人。
張遼看完信後,便是把信傳給了剛剛率領大軍趕來的高順,便下令道:「此地清理過後,全軍開拔回營。」
這時又有軍士問:「這些傷兵怎麼辦?」
「自然是帶回治療。」說完便是返身而走。
剛走沒多遠,看完信的高順也是追上來問道:「真要為這些傷員治療?」
張遼聽後也是苦笑道:「不得不如此,那張郃正是利用主公之仁義,定要救耳。如今還是盡快趕回大營治療這些傷者為好。」
高順聽後。也是點點頭道:「想那張郃也是無奈之舉,不知此人會來贖人否。」
「如此正可知其品性,如來,則我等正可勸主公收為己用。」張遼說道。
很快,在處理完各種事宜之後,張遼也是踏上了返回營地的路程。而那兩萬郡兵,因為傷亡慘重,故而並沒有前去蛭縣。而是與張遼一道返回大營。
這邊因為硬拚了一場。傷亡慘重之後草草收場,而我與袁紹地主戰場可就沒那麼簡單了。
在第一天的戰鬥之中。因為我與袁紹都是對自己的部下極有信心,因此在主戰場之上都顯得比較鎮靜,而在戰場之上,袁紹因為見我只是派出關羽前去阻擊,以為我是要放棄那兩萬餘人了,因此也沒有在兵力大體相同之時再與我拼消耗,而我自然也不會主動去找袁紹開戰。因此除了關羽那場阻擊戰和陣中趙雲與文醜的單挑之外,雙方便是沒有再起戰端。
而此戰的最後結果也是以我小勝而告終。雖然是以一萬對上三萬,不過受過龐統刺激的關羽也是爆發出了全部能量,一人一騎在袁紹軍中肆無忌憚地砍殺著,任何敢於擋在他面前的敵人,都是成為了青龍偃月刀的刀下亡魂。而恰恰在此時,袁紹軍中又沒有能夠阻擋關羽地角色存在,因此關羽也是帶領一萬士兵以攻代守,生生把袁紹軍給壓了回去。
在關羽的出擊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時,在陣中趙雲與文醜的比鬥也是進行到了尾聲。文丑與趙雲本就有差距存在,雖然短時間內不能分出勝負,不過在百招之後,兩人的優勢對比就十分明顯了。
兩人雖然同是用槍之人,不過所走地路線卻是兩個極端:趙雲以快為主而文丑以力為主。雖然文醜的每一槍都是給趙雲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使得趙雲數次不得不硬接文丑之槍而破壞了自己的節奏。不過力最終還是沒能敵過快,文丑最終還是在趙雲地朵朵槍花中,因為閃避不及而掛了采。若不是韓猛的及時一箭,讓趙雲擋箭而沒有進攻文丑,否則文丑很可能因此重傷。
見自己的愛將受傷,袁紹也是立即鳴金把文丑招回。並且當時關羽也是把那三萬人馬趕回了袁紹本陣,因此袁紹也就是下令撤退。
不過在第二天夜晚,我們是分別收到了戰報。接到戰報的我也是感到很失望,逼近策劃良久的計謀,最終落了個兩敗俱傷,任誰心裡都不會好過。
「看來兵力劣勢確實是存在的。」我在心中想道。「袁紹一個襲擊就能派出近四萬餘人,這對我來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並且領兵者乃是張郃,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想讓張遼獲勝也確實很困難。不過當張遼呈上張郃地手書時,我的精神也是為之一振。在我看來,這封書信可是大有文章可做。
連我都看出來了,那龐統等人自然不會不知道。不過還是張遼首先說道:「既然張郃將軍如此說,主公大可治療士兵,以便來日交還士兵。」
我聽後也是說道:「這是自然,都乃大漢子民,備焉能坐視不理,文遠儘管放心。」我說道。
此時,徐庶和龐統已經把書信內容瀏覽了一遍,道:「此信之中並無約定時日,主公大可遣人前去詢問。」
聽到徐庶之言,我便知道徐庶開始算計起張郃這個袁紹手下的大將了。於是我說道:「如此,備明日便遣人前去商議。」說完,我便對張遼說道:「文遠,那些傷員暫安置在汝軍中,定要好生照料。」
張遼聽後,也是領命下去了。道:「想那張郃乃袁紹手下大將,且有如此愛兵,主公正可招之。況且此時正乃絕佳良機,如成則去袁紹一臂膀,不成也可令主、臣二人心疑,主公定要把握。」
我聽後也是問道:「兩位軍師可有良計否?」
聽了我的詢問,而人皆是對視一笑,了出來:「那張郃謹慎,留得此信,大有可能會想到我軍以此離間,因此主公遣使前去之時,大可不必攜帶書信,就與之商討俘虜一事,而後原路返回便可,不必驚擾袁紹。」
我聽後,怎麼會想到徐庶說的居然是這樣,這不是和沒說一樣麼?按照我說想的,便是攜帶一封塗了字跡的書信給張郃,讓他是有口也難辯。不想讓徐庶一說,這樣反而不好,那麼什麼才好?於是我便用疑惑的目光看向他。
徐庶見我疑惑,了幾句,而我聽完之後,立刻是豁然開朗。仔細想了想,於是我大笑道:「妙、妙。」於是我立刻下令前去聯繫。
在我設計之時,袁紹卻在軍中發火,而且此次比任何一次都大。正可謂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本來是信心滿滿,想來個大勝打壓下對手地囂張氣焰,不想現在卻落了個兩敗俱傷。於是領軍地張郃與高覽,連帶著出計的許攸都成了袁紹洩憤地對象。最終三人都是被降了一職,暫代原職。
袁紹如此舉動,眾人已經是見怪不怪了,當年在河北之時也是經常這樣。不過這對於許攸來說,是不能接受的,眼看著大功沒了,反而還要降職,因此他是把所有的罪過都落在了張郃身上。
屢次計謀不成功,這叫袁紹怎麼能再相信這些謀士。因此在袁紹發洩完畢之後,也是便下令大軍隨時做好進攻的準備。在計謀不管用的時候,袁紹現在只能是相信自己的兵力了,於是他便想從正面擊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