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一十章 大軍進城下 文 / 無赦
張帥以太平天國最高首領的身份,沿路「警蹕」,自城外緩轡徐行,望著護城河對岸洞開的永定門、高聳巍峨的城牆一路迤儷而來。早就守在城門兩邊的太平軍將士立在大道兩旁迎接。從永定門外的大街開始,到進城後的前門大街,已經由軍民們匆匆地打掃乾淨,街道上早就以紅氈鋪地,街道兩旁的香案也擺出來了。
張帥由著身邊的各軍諸王、文臣武將和左右親隨的陪同下,威武地走進永定門。早就在城中維持城中局面的扶王陳得才、侍王汪海洋等人的得力大將藍春祥等人率領幾十員在黎明時已經進城的各軍師帥、旅帥,還有歸降的清廷中央各衙門六品以上文官,都在城門裡邊迎接義王大駕。依照孫我如和胡永祥在御前擬定的義王入城儀注,按照戰爭中勝利入城規矩,戰勝方最高統帥不乘輦駕,不用鹵簿,戎衣綸巾,騎馬入城,而迎駕的文武官員、各軍將士或騎在馬上、或肅立街道兩旁,而不用俯伏街邊。因為由城中前來迎接的多是太平天國的武將,所以按照唐宋以來習慣,文東武西,文臣立在街東,武將們立在街西。街東的文臣是先按衙門次序,再按品級次序,即按照俗話所說「按部就班」的傳統規矩依次排開;武將們按照檢點、軍帥、師帥、旅帥、卒長等官階為序,肅立在大街西邊。看見義王的御林親衛儀仗走過,高挑的黃傘來到眼前。藍春祥率著一批人趕快撩開袍襟、單膝點地,聲若洪鐘地說道:「臣殿前右一檢點藍春祥,率領城中聖兵各將及『從龍』(滿輕歸降者,稱之為『從龍』)各文武百官,恭迎義王大駕!」
張帥輕聲說:「藍檢點,起來吧!天國聖兵諸將等速速隨本王一起進宮!」
藍春祥又聲音洪亮地應道:「臣遵旨!」隨即,藍春祥等人走到了街心。走在張帥馬地兩側,隨著張帥的戰馬緩慢地前進著。
張帥從歸降的滿清大臣們面前走過時。尤其是看見了地位高的六政府尚書、侍郎,忍不住拱手還禮。但忽然想起來昨夜孫我如和胡永祥曾一再向他說明,一國之主首次進入陷落的敵國皇城時不可向歸降的臣下還禮,他才不拱手了,僅僅用笑容回答群臣。
迎接義王大駕的兩行「從龍」前清文臣武將之後,接著是五百多名跪在地上迎駕地人。他們早已在此等候多時了,一望見代表著太平天國王駕的杏黃傘就趕快跪下。俯伏地上。張帥看見這一群跪在地上迎駕地人都是玄色衣衫,頭帶宮帽,但同歸降的清朝的文官冠服似乎略有不同,最特別的是這些人的下巴和嘴唇上都是光光的,沒有鬍鬚。他忽地想起,這些正是大開了城門迎接聖兵入城的永定門守城地太監們,忽見歸降的前清九門提督恆順從地上抬起頭來,聲音琅琅地說道:「降臣恆順啟奏義王鈞聽:前朝司禮監太監總管李明玉恭率十二監二十四衙門大小掌事內臣。內務府總管洛克揚阿恭率內務府各級掌事內臣,另外有在阜成門、右安門各地降順之監軍內臣,共五百一十二員,前來跪迎義王王駕!」
張帥一聽恆順說到這跪著迎駕的都是清朝的太監,還有內務府一眾人等,趕緊駐馬問道:「哦?看來這些都是內臣了!誰是李明玉?誰又是洛克揚阿?」
跪在人群中的李明玉和洛克揚阿趕緊起身。提了袍襟快步奔到近前,不敢抬起頭來,只是低聲惶恐地說:「回稟義王!臣是李明玉(洛克揚阿)。」
張帥看了看頗為年輕的李明玉,有些奇怪地問道:「李明玉,你是司禮監太監總管?按你的年齡來看說這職位不低了。昨夜未與清妖頭慈禧、同治一起奔逃,也算是誠心歸順我天國了!對了!李明玉,你是服侍哪個宮的?」
這李明玉正是同治身邊地紅人。慈禧寵愛安德海,同治小皇帝偏愛李明玉。同治小皇帝雖然年幼,未能掌權,但曾目睹慈禧與安德海的齷齪之事。小小年紀便對安德海痛恨。自然是不屑與之為伍,另找了個親信小太監隨身侍奉。這親信小太監正是李明玉。李明玉一聽這太平天國的頭領問到自己。登時嚇了一跳。其實,他雖然跪在這裡,心裡仍是忐忑不安。他知道,自己是皇帝的親信太監,這些太平軍肯定少不了要追問皇帝的下落。昨夜裡眼見太平軍攻勢兇猛,他知道即便出城也是凶多吉少,所以他就趁兩宮皇太后和小皇上他們一起逃出宮去時的混亂,暗暗藏了起來。如今聽得張帥發問,趕緊跪地道:「回稟義王!奴才是養心殿東暖閣地司禮監!」
張帥知道養心殿東暖閣是小皇帝的寢宮,自然對這個李明玉的身份更顯的驚奇,他看著謙恭的李明玉,看口問道:「李明玉,你既為清廷皇帝貼身近臣,也算得上是同治的一個心腹。昨夜同治外逃,你為何不與之同行?」
「奴才自知天命歸於義王,哪裡還敢逆天而行?昨夜奴才在養心殿,不在清廷皇帝駕前。只聽說宮中很亂,兩宮及小光上欲出逃懷柔,但奴才深知即便是逃出皇城,亦無法逃拖追兵,所以奴才當時並未與之同行!」
「懷柔?李明玉,你說慈禧他們逃出宮去,是要前往懷柔?還有,昨日宮內逃出去時,他們身邊總共有多少人?」張帥聽了李明玉的話,驚奇地道。
李明玉回答道:「回稟義王,正是如此!懷柔屯兵以待,只要小皇帝能逃出去,便可由懷柔而至關外。昨夜逃出者為數不多,多是皇族親眷!不過。卻有一個重要內臣同行。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共有七人,有一人體弱多病,長期請假在家。六名秉筆大監有五人今日隨奴才來跪迎王駕,只有一個安德海近日常在慈禧太后身邊,頗受寵信,今日未來迎接義王王駕,聽說昨日夜間前他跟隨慈禧佛爺逃出宮了。」
張帥點點頭不再詢問。說道:「啟駕!新歸降地內臣們,有職掌的隨在後邊。無職掌地都回轉華英殿去,聽候發落!」
傳宣宮接著高聲傳呼:「啟駕!」
倘若為著趕快進入紫禁城,最近地道路是走大清門進入**,再經**進人紫禁城。是新皇帝一不能走後門,二不能走偏門,必須走皇城的向正南地大門,即當時的大清門。今日地中華門。從永定門到**經過的路線,是孫、胡等人和一群文臣議定了地。沿途「警蹕」,每隔不遠的距離就有兵丁佈崗,氣氛肅穆,只欠來不及用黃沙鋪路。
張帥由文武百官和御營親軍前後扈從,進永定門後一直向北走,然後從前門大街向北,轉上大清門。所經之處。熱鬧非凡;沿街兩旁,人頭攢動,百姓們多在門外擺一香案,案上有黃紙牌位,上寫「太平天國義王萬歲,萬萬歲」。門頭上貼有黃紙或紅紙。上寫「順民」二字。
張帥騎在高大的玉獅子上,神態莊嚴,時時在心中提醒自己是太平天國最高統帥身份,非同往日。他左手輕提杏黃絲韁,右手下垂,坐直身子,眼睛炯炯前視,不肯隨便亂看。然而在這種冷靜的外表遮掩下,他的心中十分激動,不停地想著些什麼。竟忽然想起來現代生活的情形。也回憶起來到這個時代後許多艱難的往事,不由得在心中感歎說:「果然邁出了定鼎中原地第二部了!!」
百姓們男女老幼在城中數里外的大街路兩旁迎接。有的提著開水,有的提著小米粥,有的燃放鞭炮,人們對太平軍一點不害怕,常常提著盛小米粥的黑瓦罐,擠到他們的馬頭旁邊,拉著馬韁,要他喝一碗熱乎乎的小米粥再往前走。人們向他控訴清廷黑暗無道,官兵地殘害,地方官吏的暴虐。百姓一邊控訴一邊流淚,一邊叫道:「義王啊,你是我們老百姓的救星!」張帥有時一邊同百姓招呼,一邊滾著眼淚。進到北京城內,不管經過哪條街道,老百姓都是夾道歡迎,燃放鞭炮。張帥在馬上不住地點頭微笑,還對父老們拱手還禮……
有些老百姓抬著宰好的牛、羊,迎接到北京城正北的大清門,甚至有人迎接到永定門,向張帥控訴清軍駐軍的種種罪惡。言說著當四面太平軍率領前隊人馬直逼外城各門時,清軍兵勇在城上尚未退走,而北京城中居民不怕清軍包袱,僅僅是數百米之隔,外城百姓和地方紳士不怕清軍報復,夾道歡迎,燃放鞭炮不絕……
此刻進入北京地時候,不知有多麼熱鬧,盛況一定比遠比月餘之前攻取襄樊之時熱鬧十倍,鞭炮的紙花在大街堆積半尺。四下裡歡聲雷動,在如雷的歡呼聲中,張帥縱馬漸漸走到了大清門之下。
大清門的守門兵將在清朝原是神機營兵勇,從今天早晨起換成了太平天國的御營親衛。他們一齊跪在地上迎駕,不敢抬頭。張帥走過下馬碑,在兩個巨大的石獅子前邊駐馬。而隨駕的兵將們都在下馬碑前下馬。大清門位於皇城**之南、內城正陽門之北,城市中軸線上。是明清兩代皇城正門**的外門,又稱「皇城第一門」,始建於明永樂時期,初稱「大明門」,清順治元年改名「大清門」。門南側左右有石獅、下馬碑各一;門前為正方形深廣數百步小廣場,周繞石欄,是為「天街」,俗稱「棋盤街」,以形似棋盤之故,中間御路似中國象棋盤上的「楚河漢界」;門北側左右各有東西向廊房110間,稱「千步廊」,又東、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間,皆連簷通脊。張帥仰頭看城門樓飛簷重脊,鴟吻高聳,十分壯觀。城門三闕,中間有石刻匾額「大清門」;中間闕門兩邊掛的對聯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張帥低聲將對聯念了一遍。又念了後邊地一行落款:「臣解縉奉敕恭書」,不覺稱讚說:「好大地氣派!能夠想出這樣對聯,不愧是有名的才子!」隨即他又將對聯看了看,每個字有一尺二寸見方,工整有力,書法也使他十分讚賞。他向身邊地胡永祥問道:「永祥,這解縉可是明朝有名的神童才子。解學士距今四百多年,這對聯是他親筆寫的麼?」
胡永祥被這一突然的問題難住了。但他畢竟是一個雜學知識豐富又熟悉各朝歷史掌故地人,:「義王穎悟過人,有此一問,實出愚臣意料之外。解學士大約於永樂十年左右下獄,死於獄中,妻子宗族充軍遼東。成祖於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看來解學士並未來過北京。必是他奉旨為南京宮城門書寫這一對聯。雖用的是古人詩句,但用得十分恰切,所以永樂皇帝大為稱讚。不久解學士獲罪,這對聯在他下獄後必然也毀了。後來成祖晏駕,仁宗繼位,知道解縉無罪,下詔將解縉妻子宗族自遼東放歸。仁宗在位不足一年。這一對聯必是在仁宗之後,到了明朝中葉。仿製解學士原來書寫地對聯,懸在此處。臣讀書甚少,只能作此猜想,請義王恕臣無知妄言。」
張帥笑了笑,說道:「永祥何必過謙呢!說到歷史掌故,本王萬不及你其一!待我朝穩固江山之後。這掌史之職定然非你莫屬!這解學士此聯寫的大有氣度,如此文才之人,竟然也被下獄至死,看來這為君的應當時時以寬容為懷、切不可妄殺大臣,毀傷人才。」
胡永祥被張帥感動了,低聲地道:「義王宅心仁厚,實乃我天國萬民之福!永祥能遇義王,實是不世運緣!」
張帥看了看胡永祥,沒有說話,半晌才緩緩地說道:「永祥。但凡人才。定是國之棟樑!本王立國之後,定然會謹記於此。對了!這對聯不要更換。算是給本王留下些念頭。只是……這門上的匾要換成『光華』三個字。以示我天朝光復中華之事!」
胡永祥趕緊答道說:「是!義王,臣等很快就換。」
旁邊跟上的孫我如接著說:「義王,這大清門之前,是皇城**,門前乃是皇帝御道,平日緊閉。現在特為義王將中間一門打開,待會請王駕騎馬從中間闕門進去。不過,在入這「大清門」之前,應以歷朝為例,箭射城頭,以拔除清朝的不祥之氣。」
張帥點點頭。歷史上是有這麼一說,周時武王伐紂,曾以鉞擊朝歌城頭,順滅大明之時,亦是有李自成箭射承天門(**)之說。他身旁的劉植早就準備妥當,當下趕快從背上取下勁弓,又從箭橐中取出一支去了箭蔟地雕翎箭,雙手捧呈張帥。張帥雙臂用力,張弓引箭。只聽弓弦一響,箭似流星,一箭正射中「大清門」牌上中間空處,即「大」字的下邊,「清」字的上邊。文武群臣和護駕親軍們立刻歡呼起來。
張帥策馬立在門下,心中感慨萬千:從前,他在十萬大軍中率將士衝鋒陷陣,儘管是馬蹄動地,殺聲震天,箭如飛蝗,血流成河,他卻以叱吒風雲的氣概臨之,習以為常,心不驚,氣不喘,鎮靜如常,但此刻的勝利竟使他十分激動,心中禁不住怦怦地猛跳起來……
張帥從中間門洞向北望望,並不馬上進去,又回頭仰望永定門的背面,只覺得無處不巍峨壯觀,確實使他感到震驚,不禁在心中讚歎:「果然是北京城!果然是數朝古都!端的氣勢非常,遠比21世紀參觀故宮時來的震撼多了!」正在他沉浸在雄偉、巍峨、氣勢雄渾地北京城給自己帶來的震撼之中時,幾個親信大臣上前請行,張帥從沉思中醒來,輕輕一抖馬韁,走進中間闕門。跟在身邊的文臣武將門盡力地要避開最中間用漢白玉鋪的御道。眾臣之外,全部護衛親軍都從左右闕門進去。
張帥騎馬走進皇城以後,半年來要改換新天、掃滅殘清的夢想今日實現,不由得暗自歎息這世事無常。想到半年之前自己率了殘兵從常州血戰突圍時的慘淡,想到危機四伏地天京城中,自己一人與洪秀全舉國之力鬥智鬥勇,想到轉戰萬里的金戈鐵馬,一時情難自已。
大清門內有東西相對的兩排廊房,屋脊相連,各有一百多間,稱做千步廊。兩排廊房的前邊是寬闊的石鋪道路,廊房的背後便是皇城的紅牆。中央各部衙門,都在這紅牆外邊。走在千步廊中間的御道上,張帥望著天下聞名的**愈走愈近,他早已在現代旅遊時見過的一對漢白玉華表,金水河橋上地白玉欄板,都在他地眼前不遠。只是,此刻他深深地體會到了現在與純粹攬勝時的不同感受。**前邊是神聖禁地,如今已經屬於太平天國,已經屬於他這個天平天國最高行政長官。馬上他就要騎馬走進承天門了!馬上,他就要在萬眾注目之下踏上新天國地歷史舞台了!!!!
【……第二百一十章大軍進城(下)——網文字更新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