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自名青陽無上身 文 / 人弗
二二虹橋。接引而卜,入得雲間。自有朵朵祥雲接引,州伊咒凌靈這般凡間女子,沒有絲毫修為,依然可以騰雲駕霧。
穿過層層山門虛境,峰巒交錯,山界驟然一換,自半空有無數絢光雲霞浮現,峰頂之上,虛浮一處山門,似被清氣托起,白玉金精,上書「玉瓊」兩個古篆大字。
入得仙家山門,其中有仙禽靈獸無數,雲做土石,虹霞做橋,接連天地,撲面儘是香氣濃濃,往來無數男女,或駕飛劍,或靈獸帶步,或騰祥雲。
凌靈呆呆的看著眼前的一切。喃喃自語說道:「這就是仙界嗎?」
林玄應看著這廣闊不知幾萬里的仙家之地,心中暗暗讚歎:「玉瓊不愧是隱世之門,這萬里無邊之地,比我之仙府,有過之而無不及,不愧是萬年流傳的仙門之地。」
看著凌靈呆呆的看著四方,林玄應微笑說道:「於世間人來說,此地說為仙山,也並無不可。」
凌靈張口欲問,但卻沒有問出口。
她此時才知道,自己從前所憧憬的仙家聖地,與自己所想,簡直是天壤之別。
林玄應見她如此,心中一笑,說道:「有何疑問?」
凌靈見林玄應開口,略有不好意思的問道:「凌靈只是奇怪,這太華山明明不過是一座不起眼的山,怎麼又會有如此廣袤的地方
林玄應聞言,哈哈大笑一聲,凌靈遙以為林玄應再笑她,心中羞怒道:「我知道我少見多怪,也不用笑成這樣話一說完,猛覺不妥,但話一出口,卻是再無法收回。
「糟了!我這樣跟仙長說話,仙長一怒之下,恐怕!」
凌靈心中擔憂,林玄應卻絲毫沒有在意,開口解釋說道:「仙門之地,乃是人間少有的洞天福地,世間真正的修行之所,大多會被修行以仙家之術隱與方寸之間。」
林玄應微笑的說道:「人眼能夠看透的東西,又有多少?」
凌靈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接引祥雲飛行的度非常之快,不過片刻,便已繞過無數群山,隱隱一處洞天福地浮現。
目極遠眺,千里之內,殿宇林立,其中正北四方有紫金巨柱,托起一座巨殿,高約四十餘丈,極其宏偉,青石玉頂之中雲霧繚繞,殿下玉、階上萬,殿前一水清潭,有仙鶴舞戲,青鳥啼鳴,真是人間仙境,仙家福地。
林玄應玉凌靈二人接近巨殿之峰,已有一個青衣道服的女子等候多時。
「弟子道玲,等候林真人多時。」
那玉瓊女子作揖,行的竟是晚輩之禮。
「林真人?」林玄應對這個稱呼大感興趣,說道:「道友,因何對我行如此之禮?」
林玄應的疑問,讓道玲一笑,說道:「仙門之中,達者為先。真人修為深不可測,我自然行晚輩之禮。」
林玄應念頭一動,釋然道:「看來我之來歷,仙門之主恐怕是早已知曉。」
道玲微笑道:「門主早已恭候多時,林真人,請隨我來吧
道玲在前引路,林玄應和凌靈跟在後面。
凌靈心中略有緊張,環顧皿望,就好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
「奇怪,這裡怎麼好像沒有什麼人似的,還真是清淨。」凌靈奇怪的嘀咕著。
林玄應似乎看出她心中所想,微笑說道:「仙門乃是修行之地,自然不會像凡間一樣,到處都是人。況且能夠進仙山修行的人,是需要莫大福緣的。千百萬世間人,又有幾人能夠進入修行之門?。
凌靈茫然說道:「福緣?那我的福緣呢?」
林玄應哈哈大笑一聲,說道:「就連四顆凶星入命之命宮,都能安然至如今,你的福緣,可謂世間之異了。萬物否極泰來,命裡至凶則吉生,你算是世間一個特倒了。」
林玄應所說沒錯,以凌靈的窮凶命格,如今竟然能夠安然至此,更有厚福之相,不得不收這個是一個世間的特例。
這也是林玄應將凌靈帶在身邊的原因之一。
道玲引領著兩人至仙殿之前,停住腳步,回說道:「林真人請自入殿中
林玄應點點頭,微笑說道:「還請姑娘幫我照顧。」看了凌靈一眼。
道玲笑著說道:「林真人放心笑對凌靈說道:「道友且雖我來,玉瓊之地雖算不得什麼福地。但也有幾處美景
凌靈被她一句道友喚的漲紅了半邊臉,不知該說些什麼。
林玄應輕聲說道:「去吧。」
有了林玄應認可一聲,凌靈心中一鬆,這才跟著道玲前去。
林玄應見兩個人離去,這才進入了仙門大殿。
仙門大殿,其中並非凡俗世間那般,有磚瓦青石,而是一如仙府一樣,完全霞光氣海流動其中。
令林玄應讚歎的是,他在宇縫之中,由笙盈打開天道之門時所見氤氳道氣,竟似源源不絕的充盈整個仙殿。
「玉瓊仙門果然不愧是隱門第一,這氤氳道氣修行之人能得一分,都算福緣,而這其中竟是源源不絕,難不成此地與天道有些許聯
林玄應讚歎之餘,心中猜測。
突然,氤氳道氣漸漸散離,猛然一個沛然純霞之光飛射而來。赫然是一柄並無真形的仙門之劍。
林玄應有所感,卻是不閃不避,任由整仙劍擊在身上。
似受仙劍之威所感,林玄應身上的六妹仙衣頓時浮現出白色仙光,露出真相,似萬碧之光,又如雲衣千里。
「六妹仙衣,道友果然是那爛陀寺的傳人。」
上空之中淡淡傳來一個蒼老的女聲。
林玄應眼中所見,赫然是一尊法相莊嚴,手持拂塵仙劍,坐下青牛帶足的女道法身。
林玄應身形一晃,本體消失,百丈福德法身現出。
「萬劫不滅,萬法不沾,輪迴之尊,萬生禮讚。如此福德之身,這是令人讚歎。」
女道由幕讚歎。對著林玄應欣然作揖。
林玄應所化福德法身,雖是寶相莊嚴。但卻是一個開口憨笑,體胖腰寬的法身,一開口,便是哈哈笑聲,世人若見,就算凡人,也會掃去心中無限苦,散一切憂。
「道友既曉福德身,果然是世間高人。」
林玄應由衷說道:「我觀道友之境,已成仙位,因何滯留人間,何不去六天修行,與人間恐怕有損修為。」
林玄應已經看出,這女道所現法身,是無根法身。所謂無根法身,便是修成化像之境以上,凝成法身,確在一百五十天身壽之時,沒有脫,而心壽則延長千載。
讓林玄應不解的是,這玉瓊仙門之主,與其他沒有脫之人不同,她雖然身手壽已盡,只能以法身存活與世間,但顯然她早已修行至仙位。只要她願意,隨時都可以去往天道,也就是六天之界。
六天之界乃是六道頂峰。凌駕於人間,仙家所居之地。
前文已經說過,修行之路,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世間修行,法身是枝,而肉身是根,肉身消亡,則法身便無法再修,隨著日積月累,時間流逝的損耗,便會慢慢損耗,雖終境界道退,入輪迴重修。
雖然在常人看來,法身之人擁有無窮壽命,但於修行中人來看,依舊是不得脫,不過是在人世間芶延殘喘罷毛
但若是修行至仙位,能夠去往六天之界的高人,則與人間法身高人,大有不同。六天之界乃是天道根本,最接近天輪之處,自有無窮玄妙,妙不可言。
法身於人間沒有了肉身,便不可在修,但入得六天之界後,可以借由天道之氣,塑成仙軀,借此繼續修行。
所以這便是林玄應奇怪之處,這仙門門主滯留人間,不去六天之界,等於是自毀修行,與『自殺』沒有什麼兩樣。
「修行,修行,到了你我這般境界,道場不過是表象,去往哪裡修行還不一樣?不得脫天境,何處又不是人間?」
仙門之主回答的模稜兩可,顯然無意在此分說。
林玄應自明其意,便也不再作答,靜默如是。
一佛一道,兩尊法身,就這樣如此對視。
一尊是仙風道骨,出尖離世,毫無人間煙火之氣的仙身。
一尊則是笑口常開,似這天地六方,寰宇萬千,都可去得的世間萬象身。
兩相比較,高下立判。
「無量道尊。道友此福德身,果然是奪天地之造化,如此法身,恐怕在太虛之光出,天地混沌開來,乃是先天第一尊。不,就算是太虛之前,無量之中,也未見如此,真是奪天地之造化!」
女道由衷讚歎,自歎不如。
林玄應聞言,卻是收回了法身。而女道也是散去了千丈法身,變成一個身穿普通道衣的女相。
「貧道玄真,見過道友。」
女道開口自報道號,確是另有他意。
林玄應心中微微鬆了一口氣,與玄真女道竟是頗有默契。不,應說兩人都是明鏡之人,正所謂真人面前不說假話,世間之人拐彎抹角的行為,在真人面前,都是枉用。
林玄應說道:「在下棄陽!」
林玄應自稱青陽,確是大有深意。
青陽乃是林玄應修成福德身之後,真人之號,如此非是凡者身林玄應,非是道者昊明道者註:昊明道者,乃是林玄應所修丹爐經之中,所承道境一門修行門派的遺澤,應尊道號,不過林玄應當日在菩提山中以斬神之法,斬掉元神,成為了身外之身。便等於將此間一切斬去。至於原因,隱而不表,抱歉。,也並非佛者信法註:林玄應雖未入佛門,更無剃度,但他與那爛陀寺有受業之因果,並且林玄應如今修行輪迴經,本就是佛祖親傳之法,是為法子。故而有佛者身……
而是凌駕於凡,道,佛,三身之上,欲求越天之上,無量秘境的脫無上身,是為青陽!
「開天穹之青光,普照無量之太華!好一個青陽真人。」
玄真女道讚歎。
真人之相,一個自號,便可表明心境。
玄真之號,是為問道之玄,換樸歸真,是有歸元之意。便是意止於天道之下,並無脫之意。
說到此地,各個看官或許會有不解。前言所說脫,便是為打破天地雙輪,成就大自在,修行之人莫不以此為所求。
但實施上越境脫,不為天地所容,是為逆天之舉。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就會看透許多東西,不僅包括自身千百世的輪迴往事,也包括自己前身後世的因果福報。
這裡要詳說一下福德。
福德兩字,其實是有兩種含義。
福是福德;德是功德。
兩者看似相近,但卻完全不同。
福德是指你今世所享之福,比如說有人生來家庭殷實,成年之時娶妻生子,建功立業,晚年兒孫滿堂,百年之後壽終正寢。這便是福德。
再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有兩個窮苦兄弟,老大和老二,在俘爾的一個機會下,突然得來一筆橫財,同樣的數目,同樣的外來之才,老大得之,安然享受,借此安享一輩子殷實生活。而老二得之,卻不過半日,便被一群賊匪盯上,被人奪了錢財不說,更因此葬送了性命。
常人看來,或許會說這就是命。
沒錯,這便是命,但歸根結底,卻是老二福薄,他前世所作所為,並沒有給他後世積累足夠的福德,所以這筆橫財,他福薄擔當不起。而老大則是福厚,能夠擔當。
而功德,與福德便是天壤之別。
想積功德,便不是常人所想,行善積德,便是做的功德。你日行一善,所積是福德,不是功德。
功德所積,是需要你能渡人開悟,或是建佛廟,建道觀,修渡人教化之所,譬如儒門教化世間知禮,讓世人享萬世福,解終生惑,才是功德。
而你所積功德,便是你修行之福緣,決定你今世修行的成就高低。
有高僧所言:修廟供僧者,渡化眾生,來世回家,開花見母;行善積德者,陪福享福,來世做人,享世間快樂;為惡無善者,消福消德,來世做畜生,受萬載苦難,不得脫。
所以想要修行,求取脫之人,便需要修功德,而若欲為人者,得享人間安樂,便行善積德,可修福德。
多言一句,想修功德,在於本心,不是玄意為之而能為,也並非說是你有錢人拿錢建廟,便能修有功德,而窮苦人沒錢出資建廟,就注定無法修功德。
舉一個例子,從前有一個皇帝,乃是佛教徒,他決定要修功德,而且要修大功德。於是他下旨要全國各地,大興土木,廣建寺院,興盛佛教。
有一日,皇帝將一個德高望重的大和尚請來,說道:「大師。你看聯大興佛教,建了如此多的寺院,你看當有多大功德?」
那高僧聞言,雙手合十,說道:「一份也無!」
皇帝聞言,皺眉說道:「大師此言何意?」
高僧說道:「功德由心願,全自本心,非是刻意為之。皇上由願,興盛佛門,為渡化眾生,脫離苦海,如此自然是天大的功德。但心在皇上一念動,問功德幾何,便是生了功力心。如此功德便一分也無,最多只是福德。
高僧所言很明白,功德不只在你所做。更在你所願。就算你渡人積功,但只要一念不純,功德便立即消散。
所以修行中人到了如此境界之時,便能夠看透百世之中,自己所作所為,便能知曉自己的功德有幾分,今世成就有幾何。
玄真女道道號,有歸元之意,自在天道之下,便是她今世福德極限,若想再上修行,便要今世繼續累修功德。
再註:世人認為,修行脫人間,去往仙境,西方極樂,成仙得道,成佛作祖,便是解脫。其實不然,到了那個境界,一樣要再修功德,一樣要修。不然你不積功德,犯下錯誤,一樣要倒退經濟,重歸輪迴。
而林玄應如今所成福德之身,乃是古往今來,奪天地福緣之造化。如果說世間福緣十分,這尊福德之身,便佔了兩分,故而林玄應當的起這青陽二字,也是他欲天境,去往無量境的根本所在。
各位看官這裡應是不解,林玄應何德何能,竟然能夠修成福德身,此原因後文再表,暫且不提。
林玄應微笑說道:「真人面前不做假,道友應是知道我的來歷。」
玄真點頭說道:「貧道自然知道道友來歷,不過此事事關重大,不僅關係到我玉瓊,更危及到吾道門,贖貧道不能應承。」
林玄應聞言,眉頭一皺。說道:「我自問自修成福德之身,之前一切混亂不解之事,也已看的分明。笙盈姑娘與我有宿世之緣,自十世前她修回天道。今世因犯錯而下紅塵,卻是因這一縷緣分未消。如今我已明悟前生後世,知她此世下來乃是帶有使命,但我又怎忍心見她受那六萬年之苦?」
林玄應修成福德法身,前生後世,自然看的分明,雖然百世之前的一切,依然是看不分明,但他與笙盈之間的百世之緣,卻早已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