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十九路軍戰記

第一卷 第兩百七十九章 穩固後方 文 / 尼莫

    第兩百七十九章穩固後方

    1940年9月27太陽,在希特勒的一再堅持下,德、意、太陽三國簽訂了意在恫嚇米國,阻止其援助被侵略國家的軍事同盟條約,條約中用十分露骨的字眼警告米國:「如果締約國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歐洲戰爭或中太陽衝突中的一國攻擊時,應以一切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相援助。」

    希特勒一直堅定地認為德國與米國免不了有一場較量,但是他清醒地意識到,隨著戰爭的殘酷進行,交戰雙方在人力物力上大大消耗,遠在太平洋西海岸的資本主義暴發戶米國,其雄厚的經濟實力,令人望而生畏,阻止米國過早參戰是希特勒全球戰略的一貫原則。希特勒戰略的秘訣是:遠和近攻,並且一次只攻一個,這樣就能夠避免德國陷入其一直害怕的兩線作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給德國政府和軍界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因此,收拾愛管閒事的山姆大叔大叔只有等完全平定了波蘭、收拾完歐洲大陸的宿敵俄國、法國,再擺平英國之後才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希特勒在通過軸心**事同盟條約來恫嚇米國,阻止其在幕後煽風點火,偷偷摸摸支持中、英等國的同時,利用米國國內盛行的孤立主義情緒和反對戰爭的民間呼聲,通過駐美大使,使用賄賂國會議員,津貼作家等手段,來支持米國孤立主義者,使米國在戰爭中繼續保持中立。

    米國總統羅斯福敏銳地從軸心國的軍事同盟條約的宣言中意識到了對米國的威脅,趕緊向米國人民發出警報,稱:「米國文明從來沒有遭到過現在這樣的危險。」

    羅斯福認為米國已無法避免一戰,米國現在面臨的已經不是參不參戰的問題,而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參戰才最有利的問題,他認為正在進行著的世界大戰,好比一場足球比賽,現在場上衝殺的第一梯隊有

    俄國人、神州人和英國人。米國要大力支持他們更加英勇地同對手衝殺,同時還要做好一切準備,隨時加入比賽,射入制勝的一球。

    在羅斯福的大力干預下,米國國會在軸心**事同盟條約簽署不久就批准了對華借款法案,向神州政府貸款一億美元以支持神州政府抗戰;向神州出售較為先進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同意神州政府從米國僱傭飛機駕駛員。與此同時,米國政府開始削減向島國出口的廢舊鋼鐵和航空燃油的額度,為這個瘋狂轉動的戰爭機器減速。

    10月8太陽,邱吉爾政府宣佈重開封閉三個月之久的滇緬公路,並批准對華貸款一千萬英鎊。

    隨著米國和英國對神州抗戰支持的態度逐漸明朗,蔣委員認為中太陽戰爭與世界大戰終於聯繫在一起,很快就會改變神州孤軍奮戰的局面,於是向國內外莊嚴宣佈,困難再大也將毫不動搖地抗戰到底,中、太陽戰爭只有通過戰爭的勝利才能得以解決。因此,即使是最體面的和平條件,神州也斷然拒絕,島國把戰爭強加在神州頭上,神州就只有反侵略直至最後勝利。

    通過廣播聽完了蔣委員代表國民政府所做出的宣告之後,孫百里不由感到有些困惑:抗戰已經打了三年多了,為什麼我們的委員長大人還是沒有從依賴英美支援的迷夢中醒來?世界上有哪一個民族、哪一個國家會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全部壓在其他國家的幫助上?即便真的能夠在他們的幫助下擊敗島國,又能夠取得真正的民族獨立嗎?雖然給了大筆貸款,可是一旦沿海全部港口都被封鎖,這些錢到哪裡去購買物資,如何運送到遙遠的後方去?

    孫百里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在蔣委員的內心深處其實和汪精衛的看法是一致的:神州是沒有能力獨自打敗島國的!所不同的是一個主動去和敵人合作,一個把希望寄托在遠隔重洋的米國人、英國人身上。

    「道不同,不相為謀!」孫百里決定暫時不去考慮這個問題,專心思考收復汕頭之後連帶出的問題——如何進行沿海防禦?

    從抗戰爆發到現在,十九路軍和中央軍在沿海港口的防守上採取的基本上都是同樣的策略——在太陽軍艦炮範圍內之配備相當少的兵力,主要是監視敵軍動靜,為後方部隊的調動爭取時間,然後在內陸地區配置重兵,扼守戰略要點,進行後退決戰。這種戰術的優點是避開太陽軍強大的海軍火力,並掌握戰略上的主動,選擇相對有利的地點進行決戰,其缺點也相當明顯,等於把沿海地區的控制權拱手讓給敵人,勢必使當地民眾飽受太陽軍的摧殘,經濟也會遭到徹底的破壞。而以太陽軍的頑強意志和強大的海空火力,可以非常輕易地把每個佔領的地區變成堅固的堡壘。以**大部分部隊的裝備來看,幾乎沒有幾個具有從太陽軍手中奪取據點的能力,一旦太陽軍全面封鎖沿海地區,大後方必將陷入一場災難!

    思考再三之後,孫百里決定改變以往的做法,在沿海地區全面構築以土堡這種價廉物美的堡壘為主體的堅固海防要塞,阻止敵人搶灘登陸;在要塞的側後配備相當數量的大口徑遠程火炮和防空武器,具備獨立作戰能力;為擔負沿海防禦的步兵師配備一個坦克連,以增強反登陸能力,給每個步兵營的機槍連配備四挺高射機槍,給全部的輕機槍配備對空腳架和瞄準鏡,全面增強野戰部隊的防空能力。

    在兵力的配備上,仍然按照前松後緊的原則,不過,後退決戰的方針改成主動出擊——一旦太陽軍搶灘登陸成功,隨即主動強大的預備隊進行反擊,最低限度也要把敵人壓縮在海灘上,使其無法建立牢固的陣地。

    在汕頭戰役中還暴露出地面防空薄弱的弊端,不能有力地支援飛機性能和數量遠遜於對手的空軍部隊。孫百里決定全面增加對粵北、江西等地的防空武器配備,在各要害城市建立隸屬於地方部隊的防空部隊,使太陽軍再也不能肆無忌憚地進行空襲。

    在十九路軍緊鑼密鼓地加強防務,整訓部隊的時候,華北太陽軍則集中五個師團的兵力,對太行山的八路軍根據地進行了瘋狂掃蕩,經過長達三個月之久的兇猛進攻,根據地的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一,人口也減少40%之多,剛剛經歷過百團大戰的八路軍在太陽軍的持續打擊和全面封鎖下,損失慘重,很長時間都沒有恢復元氣。

    華北派遣軍達到戰略目的之後,又從第21軍抽調第38師團北上,使兵力達到七個師團,準備向中央軍盤踞在黃河以北的最後據點——中條山敵後根據地進攻,徹底肅清華北佔領區,把這裡發展成牢固的後方,以前線作戰。

    中條山背靠黃河天險,橫亙於山西省南部,東接莽莽太行山脈,西連巍巍稷山,長三百餘里,寬一百餘里,是屏障河南、陝西,阻擋太陽軍進軍西北的戰略要地。1938年秋季,冀察戰區總司令衛立煌將軍率部進入中條山區,將該山分為東西中三段,分別由所部三個集團軍把守:東段,絳縣至橫嶺關,由劉茂恩的第14集團軍駐守;中段,聞喜、夏縣一帶,由曾萬鐘的第五集團軍駐守;西段,平陸一帶,由孫蔚如的第四集團軍駐守。

    衛立煌率領全軍二十六萬人馬,依托中條山山勢構築堅固陣地,經過兩年多的苦心經營,把諾大個中條山變成一座堅固的城堡。太陽軍曾先後八次大舉進攻中條山,企圖打開這道黃河北岸的防線,向黃河以南進犯。不過,太陽軍的八次進攻都碰了個鼻青臉腫,慘敗而回,因此衛立煌自豪地把中條山稱為神州的「馬奇諾防線。」但是,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的衛立煌沒有能夠很好地利用太陽軍潰敗帶來的機會,大力拓展根據地,反而更加起勁地加固工事,準備把這裡營造成堅不可摧的堡壘,坐等太陽軍來。

    島國華北派遣軍司令部認為,中條山衛立煌指揮的二十六個師的神州軍隊,是擾亂華北地區,尤其是山西的主要根源,是華北太陽軍的心腹之患,必須予以剪除!

    太陽軍準備就緒之後,立即兵分九路,在一百多架轟炸機的支援下,向中條山發動規模空前的攻勢!

    敵機一群群地飛臨中條山上空投彈;太陽軍地面部隊在大批坦克、戰車和騎兵的支援下,潮水般地朝守軍陣地撲來,很快突破了前沿陣地,將守軍分割包圍。一路太陽軍迂迴中條山側後黃河岸邊,佔領了平陸等處的黃河渡口,切斷了中條山守軍的退路。

    中條山守軍同敵人展開了空前悲壯的殊死搏鬥——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神州軍隊死傷竟達四萬人之多!各集團軍總司令以下各級將官,都持槍在第一線戰壕工事裡同敵血戰,卻無法遏制太陽軍的兇猛進攻,經過二十多天的激烈戰鬥,中條山守軍除了少部分突圍到黃河南岸,大部壯烈殉國!太陽軍在攻佔夏縣、聞喜等地後,又兵分三路向南橫掃,直逼黃河岸邊,企圖強渡黃河,攻佔漏池,截斷隴海路,威脅洛陽、潼關,第一和第二戰區緊急出動數萬大軍猛烈反擊,才暫時遏制了太陽軍的攻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