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孫策

第二卷 一統江東 第十七章 培英書院 文 / 凝楓

    第十七章培英書院

    「因為還有一個人我們得帶走。」

    「誰?」

    「之前在劉繇軍中救走我的壯士!」

    「他在哪裡?」

    「就在前面的小山洞裡面!自從逃出了劉繇軍,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們就逃到這地方來了!一直都不敢外出,所以和外面都有點斷了聯繫了。說實話,我還不知道主公你已經有了自己的基地了!」桓階一邊說著,一邊領路。

    孫策等人一起跟著去過去,找了半天,結果楞是沒有找到人!

    「會不會他有事走了?」呂蒙見大家都找了半天了沒有找到,就直接問了起來。

    「不會,可能是他怕陌生,躲藏起來了。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不打擾他了!」桓階向孫策等人說完後,然後就朝著山洞等地大聲呼喊起來:「謝謝你救了我,還有這段時間的照顧!現在我要去豫章了,你如果以後碰到什麼事情就來豫章找我。後會有期!」

    桓階說完後就和孫策上路了。孫策覺得這個沒有見面的壯士挺奇怪的,但是桓階沒有說,自己也就不再問了。然後就一起上路,路上孫策大概向桓階介紹了培英書院,想讓桓階也先進書院幫忙。

    「培英書院,這名字好!一聽就知道就為了培養英才的書院!想本朝初期洛陽的太學,有240房,1850室,桓帝時太學生至少有30000人。然而經過兩次黨人事變,前幾年董卓又燒燬洛陽,如今太學生已經稀疏了。主公能創辦書院,培養人才,這是造福萬世的恩舉!」桓階一聽到書院的名字就非常的激動。

    「唉,本朝這種私人傳授學業的,動輒聚集門徒數百或逾千,可是講授的題材極為窄狹,通常既不出人文,而尤專重傳統政治思想。在『學而優則仕』的條件下,這些學生除了當官之外,缺少發展抱負的門徑。有時讀書也確是陞官發財的階梯,做得好的數代公卿,創立門弟。比如如今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兄弟不正是靠其七世祖袁良以學《易經》起家,在西漢時曾為太子舍人,他將學術傳於孫子袁安。而後,袁安舉孝廉,為郡太守、為司空、為司徒。自此,沒有一個袁家子孫不是本朝顯官。袁紹自己曾任虎賁中郎將和司隸校尉,如今又是冀州牧,袁術也一樣,如今掌握豫州和揚州兩地。袁氏四氏三公,門生故吏更是遍佈天下。

    只是這種機緣難得,有的則跌跺仕途,有的為人賓客,還有很多自負清高,在讀聖賢書之餘,養成一種仗義輕生的風氣,不僅自己被窄狹的倫理觀念所支配,還要強迫他人一齊以個人道德代替社會秩序,這許多條件都構成黨禍的根源。伯緒公,我們的書院可不是這樣的,我孫策也不想這樣,我創辦的書院一定要目的分明,注重能力與實力,專門培養這個亂世中的英雄的!而你伯緒公就是其中一個培養人才的老師!這可是個偉大的事業!」

    孫策有些感慨的說著,讓桓階聽得也是感動,恨不得馬上飛到書院當中。

    幾日後,孫策等人終於回到豫章。

    又過了幾日,龐統帶著龐德公、廖九公和黃承彥以及廖、黃的家人一起搬遷到了豫章郡鄱陽城居住,大家終於準備開始進駐培英書院了。

    培英書院被孫策定義為軍事學院,主要培養軍事和政治人才,至於普通百姓、學子的教育被孫策安排在下一步,準備到時候成立江東書院,因為目前人才實在太匱乏了,難於安排,只能先一步一個腳印來,孫策也直接把桓階介紹給三位師傅,以後桓階配合三人工作,而黃、龐、廖三人則表示可以接受。

    當孫策利用時間把《孫子兵法》、《吳子兵法》、《鬼谷子》、《司馬法》、《尉繚子》、《三略》和《六韜》七本兵法書默寫出來後,直接把他們裝訂為教材,取名《武經七書》,交由黃、龐、廖三人,結果黃、龐兩人大為驚訝,因為有些書已經失傳很久了。

    「徒兒,你老實告訴我,你的《三略》和《六韜》是哪裡來的?」

    「師傅,這個是我祖上傳下來的《孫子兵法》後面的附錄,我孫家祖宗遺訓每代人都必須收集並且記錄前朝比較有名的兵法,然後附錄在自家兵法後面,以供下一代人參考。」孫策早就知道當自己兵法書寫出來後的轟動,於是就來了個歸結為先人的功勞。

    「難怪你孫家能迅速崛起,有此七本書,可以天下無敵!大家可還記得本朝初的留侯張良公,他乃是先祖徒弟,當年先祖傳他《三略》和《六韜》,而他也僅憑這兩本兵書就幫高祖打下了江山,而後就隱居起來。我乃是黃石公的後代,家傳正是《三略》。只是徒兒你這本《三略》好像比我家的還齊全,難道是添加了你孫家前輩的心血。」黃承彥如獲至寶一樣的翻看著這本《三略》。

    「師傅,對,這些都乃是我孫家先人的心血,每一個人的理解都會被下一個接受兵法書的人繼承和發揚,這裡面也有我個人的一些理解和註釋。」

    其實這些書都乃是後世人編撰的,而孫策只不過是把它們翻版過來,提前了一千多年使用。在宋朝的時候,為適應軍事、教學、考選武舉的需要,宋神宗組織人才總結前人的所有兵法戰略書,終於刊行了一部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它由《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七部著名兵書彙編而成,共25卷,被奉為武學經典,統稱《武經七書》。然而在此,孫策只是改變了其中的《李衛公問對》一書,添加了《鬼谷子》一書,因為《李衛公問對》乃是唐朝太宗李世民與名將衛國公李靖談兵議政的談話記錄,還沒有發生,不適合拿出來,但是有些還是可以借鑒使用的,孫策就把這些可以用的分析剽竊成為自己整理的心得了,直接把這七本書編撰在一起,取名《武經七書》。

    「徒兒,你這個家傳的《武經七書》很厲害嗎?怎麼黃窮酸激動成這個樣子?你看龐老仙也楞在那裡?」廖九公武藝不錯,然而對於這些兵法戰略、陰謀陽謀什麼的,還是一竅不通,甚至連大字都不識幾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