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天工

第二卷 創鎖記 第三十二回 流言蜚語 文 / 半埂草

    第三十二回流言蜚語

    要建房子,必須先選地皮,原來土屋周圍的空地不多,不符合李彥的要求,他看來看去,最後決定將房子建在那幾十畝旱地中,靠近衛河的一塊高地上,大概有七八畝的樣子。

    高地上原來種著玉米,已經差不多收完,李彥便安排人平整土地,為了加快進度,在落霜前完工,又招募了一些人手,將長工隊伍擴大到二十幾人,加上泥水匠和木工,忙得熱火朝天。

    他還開出優厚價格,收購需要的材料,不僅商販趨之若鶩,許多村民也將家中零星的材料拿出來轉賣,只要是能用的,李彥都會收下。

    「李家的娃子,又發傻了呢!」拿到銀錢的村民,有的還主動幫忙,有的反而站在路旁,看著熱火朝天的工地,酸澀地譏諷道。

    「折騰吧,看他老母留下的家財,幾時被敗光,」幾個村民聚到一起,說著說著就將李彥往日做過的「傻事」翻了出來,什麼拿水田換鹽地、捆菘菜葉子、給韭菜搭草棚、讓長工吃肉,以及不務正業,和幾個年輕人舞槍弄棒,當然也少不了在村外造房子。

    「整天游手好閒,與幾個年輕的娃子舞槍弄棒,還要天天吃肉,這樣下去,有多少家財不敗掉?」

    「聽說李家的娃子前兩天又做了件蠢事,要出高價購買待收的菘菜,條件是要將菜葉紮起來,」有人輕蔑地笑著搖了搖頭,顯得非常得意。

    「還有呢,這傻蛋居然還要高價收購最後一茬韭菜,就算是割了韭葉的韭菜根也要,難道真是有錢沒處花了?」有人則提到另外一樁奇事。

    「將菘菜捆起來,那還能長大?給韭菜搭個草棚子,難道就不怕冷了?年輕人吶,就是瞎胡鬧!」

    「你說傻蛋這麼做,到底是想幹什麼?」

    「傻了唄!」正巧走到路旁的嚴明抽了抽酒糟鼻,上次強逼退婚,想要打這幾十畝的心思,卻鬧了個灰頭土臉,讓這老酒鬼一直耿耿於懷。

    嚴明五十多歲,常年釀酒、販酒,甚至身上也有一股酒糟的味道,今天似乎還喝了酒,搖搖晃晃地就向工地上走去。

    李彥在工地上忙了半天,好不容易抽空和家丁一起吃點東西,隱約也知道自己的名聲似乎越來越差,他抬頭看了看不遠處指指點點的村民:「包有才,最近村裡都有些什麼流言?」

    「少爺,」包有才將尚未嚼爛的肉塊吞進肚裡,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說實話,有些事情他也很不明白:「村裡人都說……說用水田換旱地不划算,產量低,而且種出來的東西都不能吃。」

    「你們也知道,蕃薯是可以吃的,」李彥看出包有才的懷疑,索性解釋道。

    包有才連忙點了點頭:「我們知道,可其他人不知道,他們都覺得蕃薯產量不高,又不能吃,甚至還有人說用來餵豬都不好……」

    蕃薯由徐光啟從閩、廣一帶引種,試圖在北方進行推廣,不過人們囿於傳統習慣,思想保守,並不相信他說的話,甚至遭人嘲笑,李彥遇到的也是同樣情況。

    特別是蕃薯在鹽鹼地上的產量並沒有說服力,如果用升斗計量,甚至不比其它作物多,因而嘲諷他將水田換成旱地的人就更多。

    徐光啟也是首次嘗試在北方種植蕃薯,對於這個產量也感到非常失望:「鹽地裡的蕃薯畝產不足二百斤,與沙土、山嶺中的產量相比,差得多了,看來蕃薯也不宜在鹽地上種植。」

    徐光啟聽了徐管事的報告,正準備出門,突然想起那個要了五十畝鹽地的少年:「前兩天轉讓出去的幾十畝地,那個少年可去收了?」

    「收了,聽說雇了十幾個長工,天天吃肉和白面饅頭,」徐管事說到那個傳言很多的少年,不由露出譏誚的笑容。

    徐光啟愣了愣,他對農事清楚得很,聞言有些驚訝:「如此,他收得幾千斤蕃薯,再無人要的話,豈不是要虧錢?」

    「少年人不懂事,哪有長工天天吃肉的,照他這樣的搞法,便是五十畝上好的水田,也要入不敷出,」徐管事略帶諷意地笑道。

    徐光啟微微歎了氣,坐上馬車後,又掀開簾子對站在門口的徐管事道:「你去與那少年說,蕃薯可生吃,也可蒸或煮,雖然味道未必中口,卻非無用。」

    徐管事躬身答應,心中卻不以為然,同樣的話他曾對許多農戶說過,但誰都不願相信,即便是嘗過煮地瓜的味道,也覺得不如黍麥,不願接受。

    看來,李家的長工以後要改吃肉為吃蕃薯了,不知道能不能習慣,徐管事站在門口,看著漸漸遠去的馬車,滿心嘲諷地想道。

    徐光啟的馬車駛進天津城後,逕直去了城內最好的酒樓聞香閣,今日晚宴的主人是天津衛夏、溫、梁、崔等幾大家族,主客卻不是他,而是剛從京城趕來的錦衣衛都指揮使、左都督駱思恭。

    駱思恭又專門發帖請了天津道賈之鳳、天津三衛的指揮使,以及即將奉旨入京的徐光啟,名曰齊心協力,盡快偵破天津衛飛賊案件。

    有明一代,文武殊途,文官對特務機構錦衣衛更加沒有好感,駱思恭卻是異類,與文臣的關係還算不錯,特別在「爭國本」、「梃擊案」中,因傾向於太子而得到文臣們的好感,加上飛賊一案鬧得沸沸揚揚,因而徐光啟、賈之鳳等文官也欣然前往。

    這頓飯是為前來查案的駱思恭接風,宴席也有個名字,叫「金風宴」,主菜很特別,據說是三道正德皇帝御口欽封的「黃金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