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天工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二三零回 內閣 文 / 半埂草

    第二三零回內閣

    朱延禧目光微微一凝。崔景榮、趙彥等人也眉頭緊鎖,若有所思地望著李彥,承認,李彥說得這話確實不錯,唯有朝廷上下一心,方能扭轉大明今時今日的頹勢。

    雖然遼東戰局逐漸好轉,津灤、山東、江南等地工商貿易發展繁榮,大明所面臨的財政危機,因為政治危機而變得更加糟糕,絲毫沒有良好改觀的跡象。

    作為久經官場的朝廷重臣,崔景榮等人也清楚此次政變以後,朝廷的權力必將重新洗牌,李彥話中的意思也很清楚:魏忠賢可以不追求,甚至安享死後尊榮,但是清洗閹黨,肯定是必然的,這也是歷次朝爭當中,必然會出現的。

    至於李彥所說的眾志成城,顯然是美好的願望,做官做到他們這種程度,除了給家族和團體爭取利益。對於身後事,乃至歷史的地位,也都會考慮,若是能成為中興名臣,顯然是大家都願意的。

    李彥說完這些話,將眾人的表情看在眼裡,描繪一個美好的願景並不難,難的是得到大家的認同,並且是內心的真正認同,並將這個願景置於其它因素之上。

    李彥始終認為,偌大的官場,不缺少具有上進心的官員,之所以未能表現出來,一則是有著上進心的官員,也並不是聖人,他們同樣有私利,有**,私利與**面前,如何平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取捨以及衝動,很少有人能做得十全十美。

    其二就是制度和環境,其實都可以概括為「規則」,前者是硬規則。後者是軟規則,軟規則依靠習慣、風俗、道德等進行約束,縱觀人類歷史,硬規則不硬的情況,軟規則總是會慢慢腐化、變質。

    而此時的大明帝國,硬規則的破壞,軟規則的變質,顯然已經達到一個很糟糕的程度。

    駱養性坐鎮五軍都督府指揮各營的軍事行動,事實上按照之前制訂的計劃,復遼軍各部都在按部就班,好像訓練演習一樣,一個個實現先前制訂的目標,雖然中間也曾出現過一些意外,基本上都得到了控制,總體進程,甚至要比最樂觀的預計還要順利。

    復遼軍畢竟是一支按照後世經驗,經過嚴格訓練以及戰場錘煉出來的強兵,其紀律性,以及強悍的作戰能力,遠非京城這些傳統的軍隊可比。

    事實上,當駱養性離開皇宮的時候,整個京城差不多已經完全為復遼軍所控制,包括錦衣衛控制的北鎮撫大牢,也給順利拿下。

    錦衣衛大牢是這次行動的一個重點,由鞏永固親自帶著兩個旗,也就是兩百多人發起攻擊,復遼軍的戰鬥方式是錦衣衛那些留守士兵所不熟悉的,手雷爆炸物、火銃、快速的衝擊,以及迅猛的近身格鬥。都讓他們猝不及防,無心應戰。

    就單兵近身格鬥來說,有的明軍精銳未必會差很多,然而復遼軍很少會給他們一對一的戰鬥機會,雖然總兵力不多,但是他們總是能夠利用迅猛的衝擊,衝開明軍的陣列,使其防守陣勢變得支離破碎,並形成局部上的兵力優勢。

    事實上,很多時候並不需要這樣麻煩,因為當復遼軍開始發起衝鋒的時候,明軍往往已經崩潰。

    拿下鎮撫司大牢以後,鞏永固一邊安排兵力轉用,一邊尋找楊漣等人,並核實詔獄中的其他人,辨明身份,以便處理。

    自從魏忠賢出任東廠提督太監,趕走駱思恭、劉僑等人,扶植田爾耕、許顯純等閹黨死忠,北鎮撫司已經成為魏忠賢打擊異己的工具,這裡面關著的人,很多都是遭到閹黨迫害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雖然不能全信,有時候也能利用一下。

    鞏永固並沒有花費太多的時候,就找到了關在特殊房間裡面的楊漣等人,因為他們幾個每天都給許顯純變著花樣折磨,鞏永固看到他們的時候,也覺得慘不忍睹。

    鞏永固久經沙場,而且和駱養性從前一樣,喜歡衝在前面,如今也算是一員宿將。戰場上怎樣的血腥都曾經看到過。即便如此,他也覺得楊漣等人的情狀太過淒慘了一些。

    然而,楊漣等人依然保持著神志的清醒,當鞏永固告訴他們,魏忠賢已死,請各位大人出去療傷的時候,楊漣、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魏大中等人全都不願,他們希望能夠見到皇上。

    本來,按照之前的計劃,也是要在攻破錦衣衛以後,迅速送楊漣等人前往皇宮,以在皇上面前揭穿魏忠賢的真面目,鞏永固雖然不忍,倒也硬下心腸,讓人安排護送幾個人前往皇宮。

    復遼軍已經控制了京城,前往皇宮自然一路順暢,不過照顧到楊漣等人的傷勢,速度就慢了一點,等到了宮裡,正好是朱由校下旨厚葬魏忠賢,不願打理國事,進了裡間,李彥和幾位重臣說話的時候。

    看到楊漣等人,孫承宗以及幾位並非東林派的官員都是悚然動容,朱延禧憤然說道:「此等賊子,當真目無王法。」

    此刻,楊漣等人見不見天啟,對李彥已經沒有太大影響,不過最終他還是在門外稟奏了一聲,朱由校對在萬曆、泰昌、天啟之間兩次繼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楊漣、左光斗顯然有著不錯的印象,很快走了出來。

    在看到楊漣等人的慘狀以後,忍不住滴下眼淚,溫聲撫慰楊漣等人好好養傷休息。

    楊漣能夠在魏忠賢權勢方張的時候,即上疏指斥其二十四大罪,性情最為暴烈,當即拖著殘軀趴在地上,請求皇上嚴懲魏閹極其黨羽。

    楊漣的執著。向來出名,左光斗、周朝瑞等人,也皆是剛烈之輩,此刻魏忠賢、客氏已死,朱由校傷心絕望之餘,卻也不忍加罪於死人身上。

    李彥雖然手握重拳,不過一直沒有進入朝堂,他的官職和權力都是在遼東打出來,這還是第一次親眼目睹朝堂上發生的爭辯。

    楊漣等人堅持。孫承宗等人不發一言,李彥想從中調和,剛說了兩句,就讓楊漣給罵了回去,到了最後,朱由校索性哭著躲房間裡去,讓孫承宗看著辦。

    楊漣他們就要孫承宗表明態度,孫承宗苦笑著看了看李彥:「李大人,此事終究要讓含冤受辱的大臣和百姓信服才是。」

    李彥看了一眼楊漣等人,微微點了點頭:「這是自然,我等等會再向皇上稟明,楊、左諸位大人但請放心,魏忠賢已然伏法,閹黨也容不得他們逍遙,諸位還是回去好好養傷,早日出來理事,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還要有賴各位大人的才幹。」

    李彥模稜兩可地給了楊漣等人回復,不等他們抗議,就讓下面的兵士護送他們離開,轉身對孫承宗等人微微笑道:「諸位大人,天亮了,咱們也該做事了。當務之急,是讓京城的局勢盡快穩定下來。」

    孫承宗、崔景榮等人都點了點頭,眼下最重要的事情,確實就是穩定局勢,然後才是權力格局的洗牌。

    能夠做到現在的位置,孫承宗等人無一不是天縱之才,崔景榮、趙彥也曾經為方面官員,他們處理政務的手段和能力,是李彥遠不能比的。

    很快,一道道的指令發佈出去,京城戒嚴、部分衙門官吏照常理事,以皇上名義發出佈告,除佈告上的官員之外,一切正常,道明只懲首惡。

    看著孫承宗等人嫻熟地處理這些日常性的事情,李彥就知道今後的朝廷依然離不開他們,而在中樞,復遼系缺乏能夠說得上話的成員,甚至連這樣的盟友也比較難找。

    這些事情處理起來也比較快,而且朱由校不管事,李彥又實際控制了皇宮內外,只要他們幾個人商議通過,就能用印直接發下去。

    李彥這時候又發現一個問題,基本上大事小事,很多事情都需要用到皇帝的大印才算有效,由此可見皇帝手中的權力是如何的巨大,也就能理解為何魏忠賢得到皇帝的寵信,就能將曾經眾正盈朝的東林打到絕境。

    如今,只要李彥他們這幾個人達成一致,就能直接用印發佈,也等於大權在握。

    李彥、內閣大學士朱延禧、大學士孫承宗、吏部尚書崔景榮、兵部尚書趙彥,這五個人組成了臨時內閣。

    一道道的指令發出去,消息也不斷反饋過來,包有才搜集信息的才華毋庸置疑,李彥也不瞞著孫承宗他們,直接給他們看了,其精細程度,讓孫承宗他們驚訝不已,也意識到李彥對於京城的控制,已然非常嚴密。

    事實上,因為李彥手上拿了玉璽,臨時內閣所作出的決定,都需要取得他的同意,當然,因為在穩定局勢這一點上,大家的態度相同,所以並沒有出現太大分歧,即便有,也給暫時擱置起來。

    「諸位大人,雖然說行文已經下去,現今局勢,卻不能不使百官驚懼,還是盡早確定閣部人選為好,」吏部尚書崔景榮抬頭看了李彥一眼,這句話雖然是對大家說的,但他心裡也清楚,此事乃當下頭等大事,甚至要比清算閹黨更加重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