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混在五代當軍閥

大道小說網 黑暗下的忠誠--莊宗時代的名將(上) 文 / 卿士

    五代是了聊無生趣的,它繼承了唐末的衰落,又開啟了北宋的積弱,經過一百數十年的方鎮割據,得以支配舞台的唯有軍閥,於是乎暴君昏君迭出,注定了其基調的黑暗與倒退,也正因此,五代便失去了太多人文價值,從而無法令人神往。受其牽連,五代的名將也就很少有人關注了。

    只不過,再黑暗的時代也有名將的光輝,何況從軍事角度來說,這個時代的許多戰例尚且堪稱經典呢。近日拜讀五代史,頗有感觸,加之受到田中芳樹的《中國武將列傳》啟發,筆者就來妄加評介一下活躍於五代的名將們吧。

    所謂莊宗時代的名將,準確的說是指活躍於公元908年至923年這段時期的名將,也即是從李存勖即位至李存妹梁、正式成為後唐皇帝這段時期。為何要選擇這段時期呢?因為其一,這是五代的開端,大凡亂世,初期的武將總似乎更優秀些;其二,這段時期也確實名將薈萃,創造了不少經典戰例;其三,《中國武將列傳》中入選的兩位五代名將都活躍於這個時期。

    但個人認為田中的選擇還是較為日本化,比如那個王彥章,實際並不算很有代表性,即使單從梁陣營來說也如此,但就因為勇猛超群,便佔了一位。所以我想,要是按照這個標準評選武將,則名額還是太有限,不如擴大到10人才算基本夠用。

    選擇如下:

    梁陣營:王彥章、劉?、謝彥章、康懷貞、楊師厚

    唐陣營:李建及、周德威、李嗣昭、李存審、郭崇韜

    下面就開始一一介紹。需要說明的是,年號和農曆的規則很複雜,為了便於讀者理解,文中在涉及時間之處,統一換算為公歷。

    [轉自鐵血社區bbs.tiexue.|com|/]

    首先說說王彥章。這個人在田中的《中國武將列傳》中是與周德威並列的五代名將,但個人只將之劃入一代猛將,有點類似典韋那類。此人出戰時必帶兩支鐵槍,都有百斤重,單從重量判斷穿透力就相當不俗,不過他並不是雙槍將,其中一支是掛在鞍橋上備用的,因為在戰鬥中所向無前,所以又被稱為「王鐵槍」。王鐵槍參戰不少,但多是作為副將活躍,因此通常名不見經傳,只有四件事是比較出名的。

    第一件發生在他應募當兵的時候。當時應募的有數百人,大家要選出一位長官,他便以一個毛頭小子的身份自薦作長官。眾人都很生氣,紛紛責問說;「你王彥章算老幾,剛從鄉下出來,就想爬到我們頭上,實在太不自量了!」這個王彥章也不廢話,逕直跑到主將身邊指著數百人宣佈道;「我生就的雄壯之氣,自忖你們是比不了的,所以自薦作長官。既然你們嘰嘰喳喳,看來是想分個勝負啦!大凡健兒開口便言死,但今日死就免了,只與你們比比赤腳在蒺藜地中走上三五趟,你們敢不敢?」?疝際且恢致氛,有四根刺,放在地上總有一根可以豎起來,踩上去腳都要戳穿了。眾人都以為他是虛張聲勢,沒想到王彥章真的走了幾趟,把他們嚇得腿都軟了。這件事傳到朱溫耳朵裡,於是把他招為親軍,後來又升為親軍長官。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此人的確是個不要命的人物,而且很有幾分傲氣。

    第二件發生在909年底。當時劉知俊反叛,帶著岐軍進攻靈州,朱溫派康懷貞去救援。康懷貞也是一位名將,他採取圍魏救趙的辦法進攻劉知俊的歸路,劉知俊見狀只得解圍。這時候是第二年的2月初,正趕上朱溫催促康懷貞回師,梁軍急急忙忙的撤軍,劉知俊就在中途給他來了個據險邀擊,眼看全軍覆沒的時候,王彥章率領部下殺出一條血路,才算把康懷貞等救出來。這還不算完,劉知俊一看沒能全殲,又到昇平的山口設伏,阻截北轉的敗軍。康懷貞再次中計,還是多虧了王彥章才得以身免,與此對比,沒有王彥章保護的另外兩路人馬就全軍覆沒了。這個康懷貞也是勇將出身,但沒有王彥章都逃不出來,可見此人的武力是如何的超群了。

    第三件其實是個大敗仗,卻陰錯陽差的殺了大將周德威。919年1月,李存勖趁賀瑰殺了謝彥章,梁軍內亂的機會,直插梁國都城大梁。27日,賀瑰追趕到胡柳坡,雙方數萬大軍展開激戰,結果王彥章的騎兵被擊潰,但他並不是掉頭逃跑,而是掠過晉軍的西陣斜著逃。這一逃不要緊,晉軍的輜重隊正在西陣,還以為梁軍騎兵來進攻,趕忙也向西逃,一下湧向周德威的部隊,把部隊沖了個亂七八糟。當時周德威正在不知跟誰交戰,便和兒子一起死在亂軍中了。

    王彥章是猛將,但也不是只會衝殺,有件事最能體現他的指揮才能。923年,梁軍正與晉軍爭奪黃河的控制權,其中德勝雙城是一大患。當時梁國的名將死得差不多了,只得派王彥章這個猛將掛帥,很有些三國名將張合臨危受命的意思。梁末帝問王彥章多久能攻下來,王彥章回答;「三天。」眾人沒有敢相信的,因為德勝城存在不是一兩天了,憑他一個猛將大約也只能是吹牛,但究竟如何實現只有王彥章自己清楚。7月4日,王彥章趕到了滑州,一面設宴勞軍,另一面暗中派人在楊村渡口作準備。當晚,六百甲士人手一柄大斧,攜帶著工匠和火爐,從楊村乘船順流而下,直撲德勝。此時宴會未散,王彥章借口更衣退席,也率領精兵數千沿黃河南岸奔赴德勝。

    晉軍沒料到梁軍剛換了主將就來進攻,根本就沒進入戰備狀態。王彥章軍水路並進突然而至,甲士們撈起橫江鐵索將其燒斷,緊接著奮力用大斧劈斷浮橋,截斷德勝北城的援軍,同時王彥章指揮精兵猛攻南城,一下就攻了下來,斬首數千。從受命開始,正好3天。王彥章乘勝進攻,潘張、麻家口、景店等寨,都被攻破,梁軍士氣大振。隨後,王彥章又率軍與晉軍爭奪楊劉。這一連串的打擊,使晉軍幾乎喪失戰略主動權,也可謂是梁國滅亡前的絕唱了。而這一系列行動便是王彥章的第四件、也是最具影響力的一件事。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猛將似乎就是蠻沖蠻打的代名詞,但稍稍配合以謀略,猛將雷厲風行的作風便可成為制勝的利劍。

    [轉自鐵血社區bbs.tiexue.|com|/]

    可是就在王彥章有機會改變梁國戰略處境的時候,他卻被剝奪了兵權。原來,當時梁國有趙、張兩族亂政,王彥章對他們深惡痛絕,被任作主將的時候曾對心腹說;「等我立功回軍的那天,就是盡誅奸臣以謝天下的時候。」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趙、張聽說後私下商量,最後認準了一個卑劣的念頭--寧可死在沙陀人的手裡,也不能讓王彥章殺了,於是兵權就到了馬屁精段凝的手中。段凝不會打仗,又刀王彥章的能力,因此不但事事拖後腿,還經常給末帝打小報告,加上趙、張二人總將勝利算在他頭上,終於促使末帝召回了王彥章。後來大梁被攻陷時段凝還領著全國精銳在外發呆,順手一起投降了後唐,又過了幾年被明宗李嗣源所殺。

    過了不久,因為晉軍進攻兗州,梁末帝又重新啟用王彥章,但這次只給他保鑾騎士五百及數千新募的士兵,還派了個監軍看著,純粹是派他送死了。不久王彥章渡過汶水反攻鄆州,被李從珂的騎兵打敗,俘虜三百,斬首二百,只得退守中都。11月14日,李存勖親率大軍南下,王彥章開城突圍,帶著數十騎兵逃走,卻正巧碰上夏魯奇。這個夏魯奇曾跟隨過朱溫,一下就聽出王彥章的聲音,於是大喝一聲;「這就是王鐵槍!」從背後一槊就把他刺下了馬。

    李存郎屯躚逭碌撓旅停親自賜藥為他療傷,又勸他歸降,王彥章回答;「我一介匹夫,蒙梁朝重用提拔,跟隨皇帝與你打了十五年的仗;今日兵敗力窮,死是應當的,皇帝你縱然可惜我,我又有何面目見人!哪有為臣為將,朝事梁而暮事晉的!能得一死,豈非幸事!」李存勖又派李嗣源去勸說,王彥章就故意叫他的小名以示輕視,把李嗣源氣走了。第二天一早,李存勖繼續進兵大梁,想聽聽王彥章的看法,不料王彥章卻回答;「段凝有精兵六萬,雖然沒啥本事,也不是肯輕易倒戈的,難對付得很呢。」當時段凝是唯一能牽制晉軍南下的力量,但卻並非真能構成威脅的力量,李存勖見他還在為梁國胡說八道,明白他不會投降,只好將他殺掉,死時六十一歲。

    唐陣營也有個與王彥章同類的猛將,就是李建及。此人本姓王,年輕時是李罕之的義子,885年李罕之要到晉陽謁見李克用,挑選一百名勇士作為獻禮,就把李建及也選了進去。李克用把他收入義兒軍,從此改名李建及。這個人極為豪爽,臨陣對敵很有號召力,對部下也非常體恤,得到賞賜寧願自己少拿,也要讓將士滿意。

    大凡以勇猛揚名的武將總有幾樁臨敵奮擊的事跡,李建及自然也不例外。在911年2月3日的柏鄉之戰中,晉軍為了殲滅梁軍,派周德威率騎兵將其引誘到高邑以南的野河。當時梁軍中不乏精銳之師,陣容十分豪華,加上壓抑了多時,戰鬥力和士氣都很旺盛。為了提高勝算,晉軍首先需要1溝軍,於是,兩軍之間相隔的野河,就成為了這場戰鬥勝敗的關鍵。擔任橋樑守備的是鎮、定兩州的軍隊,雖然他們拚死抵抗,但在梁軍精銳的一次次進攻下還是漸漸不支。李存勖於是對李建及說:「如果敵軍過了橋,就無法阻擋了,你有何打算?」李建及便挑選了二百勇士,挺槍高呼著衝上去,協助鎮定軍抵禦進攻,成功的將其始終阻擋在橋外,為勝利創造了前提。

    915年5月,李存勖佔領魏州,李建及被提升為銀槍效節軍的長官。銀槍效節軍是楊師厚設立的數千人的親軍,正是銀槍效節軍的反叛,晉軍才不費一兵一卒獲得了魏博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事後李存勖將銀槍效節軍收編為親軍。這時候與晉軍爭奪魏博的是劉?,此人是位以智謀著稱的名將,在三次極富冒險性的奇襲相繼失敗後,退莘縣一個多月不出戰,忽然有一天發兵一萬進攻鎮、定軍的營寨,軍中頓時大亂,李存審和李建及聞訊趕到,李存審率兩千騎兵側擊,李建及率一千銀槍效節軍助戰,將劉?擊敗,晉軍一直追擊到梁軍營壘,斬俘以千計算。

    [轉自鐵血社區bbs.tiexue.|com|/]

    隨後的兩年中,李建及又先後參加了圍殲劉?近十萬之眾的故元城之戰、擊退契丹軍的幽州之戰、攻陷楊劉城之戰,升為魏博軍的教練使。

    919年1月27日的胡柳坡之戰本身是一場損兵折將的消耗戰。傍晚時,梁軍四、五萬步兵據守在一座土山上,李存勖對眾將士喊道:「今日佔有這座山的便是勝者,我和你們一道把他奪下來。」隨即親率騎兵進攻,李建及與李從珂率領步兵緊隨其後,將梁軍趕下了山。這時候,經過一天的激戰,雙方都已非常疲憊,但梁軍並沒被擊潰,只是逃到土山西側再次列陣。李存勖和眾將都想收兵,只有閻寶和李嗣昭等人不同意,認為必須一鼓作氣才能鞏固勝利。李建及也披甲橫槊騎著戰馬喊道;「賊寇主將已逃,王的騎兵又毫無損傷,打擊這種疲乏之眾,如同摧枯拉朽。王只需登山觀望,看臣為王破賊。」說完就率領銀槍效節軍高呼著衝下土山,大軍也受到感染,一起殺向梁軍,斬殺近三萬人。

    到了919年5月,賀瑰進攻德勝南城,派巨艦10餘艘封鎖河面。這些巨艦用竹索相連,外蒙牛革,橫亙在河面上如同一堵城牆,截斷了北岸的支援。李存勖陳兵北岸卻無法渡江,眼看南城即將陷落,只得在軍門前放上金帛,懸賞能破巨艦的人,但無人敢領賞。李建及就激憤的找到李存勖說;「賀瑰率軍而來,就希望是這樣,如果我軍過不了河,豈不是正合他意。事以至此,建及請求冒死斷了他的念頭。」於是親率三百敢死隊員,全都披甲執斧,乘船進攻巨艦。快靠近時,巨艦上箭矢如雨點般砸來,李建及冒著箭雨指揮各船插入巨艦之間,砍斷竹索,隨後上游如約放下火船,對岸裝滿甲士的巨艦也大聲鼓噪著進攻。梁艦被肢解,加上著火,一經衝擊立時潰散,順水逃竄,將士燒死淹死近半。

    李建及從少年就出入戰陣,以致體無完膚,憑著勇猛獲得很高的聲譽,再加上為人豪爽,深得將士愛戴,因此有些人嫉妒他,就故意誣陷。宦官韋令圖是李建及軍的監軍,經常向李存勖打報告說;「建及把大筆也粕痛筒下,其目的不可不防,不能再讓他指揮親軍。」李存勖雖然不信,但久而久之也不由得猜忌他。李建及性格耿直,知道有人誣陷他也不改變習慣,只是有氣悶在心裡,最後鬱悶而死。920年,死於太原,只有五十七歲。

    接下來要說周德威了。此人在田中的《中國武將列傳》中與王彥章並列為五代名將,這個評價還是比較恰當的。此人身目梧,臉色黝黑,臨陣對敵,凜然間透著肅殺之氣,書上說他笑起來也不改變神色,這點要是不太好想像,不妨回憶一下漫畫中的人物是怎麼笑的。他曾長期在雲中任職,據說望見敵軍的煙塵,便知道其兵力。

    899年4月,叔琮率軍進攻榆次,部隊中有個叫陳章的猛將,被稱為「夜叉」。他對氏叔琮說:「晉軍所依仗的是周陽五,我願意將他擒獲,請賞賜一郡給我。」於是他每逢戰陣,就跨白馬披紅甲表示與眾不同。李克用告誡周德威說:「我聽說陳夜叉要擒你換郡,要提防他。」周德威回答;「陳章說大話,還不知鹿死誰手呢!」改日對陣前,周

    [轉自鐵血社區bbs.tiexue.|com|/]

    德威就告戒部下說;「如果在陣上見到陳夜叉,你們但走無妨。」於是偽裝成士卒率隊去挑戰,陳章單槍匹馬來追擊,他們就假裝逃跑,周德威瞅機會繞到陳章背後,掄起鐵錘就是一下,把他擊落馬下,生擒活捉。這一錘不僅體現了周德威的機智,更戲弄了猛將的自負,可謂很另類的一舉,於是他就出了名。

    其實說大話的還不止陳夜叉一個。912年李存勖進攻幽州的劉守光,5月26日周德威與幽州驍將單廷?的一萬精兵在龍頭崗相遇。單廷?也曾揚言:「今天要生擒周陽五。」等到開戰,他在亂軍之中單槍匹馬直取周德威,周德威先是假裝逃跑,趁單廷?一槍不中的機會,奮力一錘將他打翻下馬,於是單廷?也被活捉。

    值得一提的是,此處已經兩次提到鐵錘,許多人只知道西方騎士有「聖水之仲裁」之類的玩藝,實際上至少在晉軍騎兵中,鐵錘也屬於常備武器,而且還會在後面的文章中出現。無論如何,周德威身為有能力衝鋒陷陣的勇將,卻接連兩次戲弄了為將者的尊嚴,足見此人的頭腦很有些不拘一格。不過上述只能算此人的花絮,反映了一些個性之處。這個人的軍事才能相當高,直到他戰死的一天,晉軍的重要戰役他幾乎一個不落的參加過,雖然不能百戰百勝,但總是盡力而為,不辱使命。

    907年6月29日,康懷貞率軍八萬會同魏博軍進攻潞州,周德威當時駐紮在余吾。看到梁軍打算築壘包圍潞州,便屢屢派遣精騎去襲擾,拖延梁軍的進度。後來朱溫嫌康懷貞動作慢,就派李思安接替他。但這個李思安也沒什麼好辦法,只是進一步加固營壘,搞出個稱為夾寨的東西,以防晉軍內外合流,並調派山東百姓運送軍糧。周德威就派游騎兵頻繁騷擾,搶劫軍糧。於是李思安在東南山口修築直通夾寨的甬道,保護糧道。周德威又與諸將交替進攻甬道,一天數十次的來推牆填塹,搞得梁軍疲於奔命。

    正當周德威與梁軍糾纏的時候,李克用死了。周德威只得班師。當時李存勖剛剛即位,周德威手握重兵,而且是解潞州之圍的關鍵力量,晉陽上下對他很不放心,議論紛紛。這也難怪,五代時期大將擁兵自重甚至倒戈,都不是新鮮事。周德威也瞭解這種顧慮,所以他單騎入謁,伏在靈柩旁泣不成聲,眾人看著都鼻子發酸,也就不再懷疑他的忠心。

    周德威與被圍困在潞州的李嗣昭有私怨,李克用臨終前曾對李存勖說;「進通忠孝,我很喜愛。如今久久不能解圍,莫非是德威不忘舊怨嗎!你替我帶話給他。如果潞州不能解圍,我死不瞑目。」進通是李嗣昭的小名。李存勖將遺言轉告給周德威,周德威聯想到李克用平日對自己的知遇,又聯想到近一年來的徒勞無功,百感交集,淚如泉湧,下定決心要救出李嗣昭。

    [轉自鐵血社區bbs.tiexue.|com|/]

    908年6月2日,晉軍趁著夜幕埋伏在三垂崗下,利用晨霧的掩護直取夾寨。梁軍認為李克用剛死晉軍不會進攻,因此毫無防備,既沒派出偵察隊,許多將士也未起床,再加上大霧瀰漫,等晉軍鼓角大作四面圍攻時,根本來不及組織防禦了。周德威和李嗣源分兵二路,分別從西北角和東北角進攻,一舉攻破,招討使符道昭坐騎失蹄,也被周德威趕上去一槊陣斬。

    到了910年11月,梁軍借口助抗燕,進駐深、冀,等鎮州節度使王?察覺,四個轄地已經淪陷了一半。王?趕忙向晉軍求救,晉軍便在距柏鄉五里的野河北岸與梁軍隔河對峙。晉軍派胡騎挑戰,韓?就率精兵三萬三路追擊。梁軍的鎧甲都是用綢緞包裹的,上面還裝飾著金銀,望上去就像天兵天將,霸氣逼人。列陣等待的晉軍望見後,士氣頓時矮了半頭。周德威看到這種情況,就派李存璋去佈告諸軍道;「你們看到那些賊寇了嗎?那就是汴州天武軍的所謂健兒,其實都是些販夫走卒,徒有其表罷了,縱然穿著精甲,照樣十不當一,捉住倒是挺值錢的。」周德威於是親率精騎攻擊追兵的兩翼,來回衝蕩了四次,俘獲百餘人。梁軍被挫了銳氣,就撤回了河對岸。

    周德威雖然獲勝,但贏得並不輕鬆,因此回營後馬上找到李存勖說;「先按兵不動,等待他們士氣低落下去。」李存勖卻說:「我方會合三鎮之兵,本是烏合之眾,利在速戰速決,卿希望穩重行事,我卻擔心做不到。」周德威又說:「鎮、定之軍長於守城,列陣野戰不是他們的長處。我軍破賊,全依仗騎兵,平原曠野易於施展。

    如果進攻賊營,使他們瞭解到我軍的虛實,勝負就不好預料了。」李存勖聽了不高興,就回了臥帳。周德威不放心,便去找監軍張承業說:「王欲速戰,指揮烏合之眾,想要速敗敵軍,正所謂不量力呀。距離敵軍這麼近,只有一水相隔,敵軍若趁夜渡河,我們全都要被俘虜了。如果退至高邑,引誘敵軍追擊,敵進我退,敵退我進,同時派輕騎兵劫掠他們的糧草輜重,不出一個月,一定可以破敵。」張承業聽得有理,就進帳對李存勖說:「現在豈是王睡覺的時候!周德威經驗豐富,他說的話不可忽視。」李存勖一躍而起說;「我也正在想他的話呢。」恰巧梁兵有來投降的,一問才知梁軍正在趕製浮橋。李存勖不得不佩服周德威的見識,於是下令即日拔營,退守高邑。

    柏鄉存糧不足,梁軍出外徵糧,晉軍便派游騎兵抄襲,迫使梁軍閉寨不出。周德威又派遣胡騎挑戰,梁軍吃一欠長一智,只當是有伏兵不予理睬。人還有存糧可吃,但馬卻只能吃茅草蘆席了,梁的許多戰馬因此餓死,騎兵的戰鬥力受到了削弱。

    第二年2月初,周德威率領三千精騎又去挑戰,困守的梁軍終於按捺不住,傾巢追擊。周德威且戰且退,將梁軍引誘出三十多里,一直追到高邑以南的野河邊,於是發生了上面李建及的一幕。兩軍從上午鏖戰到下午,李存勖等不及了,就對周德威說;「兩軍已經接觸,必然要分個勝負,我軍的興亡在此一舉。我打頭陣,公跟著我進攻。」周德威急忙拉住馬勸阻道:「看梁軍的氣勢,以逸待勞方能克制,硬碰硬的戰勝並不容易。他們離開營寨三十多里,就是攜帶了乾糧,也沒工夫吃,傍晚之後,士卒戰鬥了一天,又累又餓,必然想撤退。到那時我軍派生力軍進攻,必然大勝。但現在就說不定了。」

    [轉自鐵血社區bbs.tiexue.|com|/]

    當時梁軍的魏、滑兩州軍隊列陣在東,宋、汴兩州軍隊列陣在西。到了傍晚,梁軍經過一天的奪橋之戰,已經精疲力竭,晉軍作為防禦方,卻因投入較少得以保存戰力。周德威看到梁軍徐徐撤退,趁機大呼;「梁軍要逃!」晉軍將士隨之高呼著爭相進攻,魏滑軍首先被擊潰。李嗣源見狀奔至西陣大聲宣告道;「東陣已經逃了,你們還要留下來嗎!」梁軍中一陣騷動,隨後一哄而散。李存璋帶領步兵趁機進攻,大呼道;「梁兵也是我國百姓,凡是繳械的不殺。」於是梁?追捉械,響聲震天動地。這一戰共斬首二萬,梁軍精銳的龍驤軍、神捷軍幾乎被全殲,從野河至柏鄉,屍體遍地,王茂章、韓?、李思安帶著數十騎兵逃走。

    周德威不僅善於用兵,也善於使詐。915年8月,劉?偷襲晉的內地,周德威在幽州得知消息,急忙率軍堵截,等快追上時,劉?已經到了南宮。此地在臨清附近,劉?一旦攻下臨清便可將晉軍的屯糧一網打盡,頗有官渡之戰的意味。周德威急中生智,趕忙派游騎兵先行,在臨清周圍擒獲了數十個梁軍偵察兵,砍斷手腕後讓他們回去告訴劉?,「周侍中已佔據臨清啦!」劉?聽到消息大驚,只得按兵不動另謀打算。第二天,周德威卻繞過劉?營壘進入了臨清,挽救了晉軍的行動。

    這個高參式的人物為李存勖的崛起出了不少良策,採納往往可以獲勝,違背則最終連周德威也被葬送了。

    919年1月27日,晉軍抵達胡柳坡。清晨,騎兵報告梁軍到了。李存勖詢問意見,周德威回答;「艨懿執僮犯希?有依托,我軍營柵已固,足以守備,?然深入芯常行動就要謹慎,不能輕舉妄動。這裡距離大梁很近,梁兵擔心家人,個個急切憤怒,不想辦法遏制,恐怕難以對付。王最好按兵不動,德威自率騎兵襲擾,使他們不得休息,到了傍晚營壘未立,趁其疲乏一舉可滅。」李存勖卻說;「當初在河上是恨賊不出,如今賊到了卻不打,還等什麼呢,公有什麼可怕的!」於是率領銀槍效節軍迎戰。周德威沒辦法,只得:「我們死的不是地方呀。」之後就是上面王彥章的一幕了。到了晚上,周德威沒有回來,李存勖明白出了事,悔恨交加,痛哭流涕的對眾將說:「失去我的良將,這都是我的過錯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