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混在五代當軍閥

大道小說網 黑暗下的忠誠--莊宗時代的名將(中) 文 / 卿士

    下面再回到梁陣營,算起來這個時期最好謀的名將,應該非劉?莫屬。

    此人自幼就喜愛研究兵略、閱讀史傳,養成了凡事好謀的習慣,雖不免有些過分,不過卻還是堪稱名將。

    903年2月,朱溫與李茂貞爭奪唐昭宗,率大軍包圍鳳翔,李茂貞與內官韓全誨矯詔要求天下藩鎮支援。王師範接到詔書後悲憤的落下眼淚,就派手下心腹乘虛襲取朱溫管轄的州郡。結果其他部隊都沒得逞,只有劉?的部隊攻陷了兗州。

    原來,劉?並沒有猛打猛衝,而是先派細作扮作賣油郎,探查了兗州城內的虛實及地形,發現城中有一處排水口可以潛入,就帶著五百步兵趁夜銜枚而入,守軍看到來者精銳,相繼束手就擒,劉?於是不聲不響的佔領了全城。

    佔領兗州城時,葛從周的家屬也在城中,劉?以禮相待,甚至升堂拜見葛母。等到葛從周來攻城,劉?便派人抬轎請葛母登城。葛母對葛從周說;「劉將軍待我無微不至,不次於你,全家人也都很好。劉將軍與你只是各為其主,你要明白呀。」葛從周聽後很受感動,自然手下有所留情。

    事後,劉?又將老弱病殘放出了城,並且嚴禁擾民,使得雖然被圍,城內卻秩序井然。

    但汴軍圍攻日久,城內得不到外援,人心還是開始離散。一天,節度副使王彥溫逃跑,參加守城的居民也要一起逃,守軍禁止不住。劉?就派人對王彥溫說;「請副使少帶些人,不是隨員不要帶。」又當眾宣佈;「凡是隨員一概放行,擅自離開者一律斬首。」眾人聽到後,就不再敢逃跑了。敵軍聽到風聲,果然懷疑王彥溫有詐,便把他殺死在城下,因此人心重新穩固。

    後來王師範日益衰落,葛從周就藉機勸劉?投降,劉?卻拒絕說;「等到我家主公歸降,我即將城池歸還。」如此一直等到10月14日王師範投降,劉?這才出城投降。朱溫很欣賞他的氣節,稱他有李英公之風。英公李世績是唐初的大功臣,在翟讓死後跟隨李密,後來李密降唐,他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被李淵稱為「純臣」。

    等到要去晉見朱溫,葛從周為他準備了行裝和馬,劉?卻說;「還沒受到梁王的寬恕,便穿華服乘高馬,實在是不敢從命呀。」就只穿著簡樸的衣服,騎著驢出發了。到了大梁,朱溫派人賜給他冠帶,劉?卻又說;「我身為負罪之人,還是綁著晉見吧。」朱溫於是更加禮遇他,特地設宴接風,席間劉?表示自己酒量小,朱溫卻不無讚賞的說;「能取得兗州,量又何其之大呀!」

    正是由於劉?身上的謙謙君子之風,使朱溫這個草寇出身的人不得不對他另眼相看,半是出於對其品格的信任,半是出於附庸風雅,使他對劉?這個人表現出格外的禮遇和器重。因此劉?在梁陣營中地位上升得較快,甚至朱溫因為怕失去他,有一次還寧肯放棄陣地,也要將劉?調到安全地區。

    909年6月底,劉知俊引岐軍佔據長安,又分兵扼守黃河和潼關。潼關自古就是一道險要,是足以阻擋百萬大軍的關隘。7月初,劉?抵達潼關以東,碰巧俘獲了劉知俊設下的伏兵三十人,就將計就計脅迫他們作前導來到潼關下,關軍以為是自己人就開了關,結果梁軍趁機一擁而入,輕易就把潼關奪了下來。進而劉?又與楊師厚一道收復了長安。此後,由於西部邊境尚不穩定,劉?便在此練兵撫眾,獨當一面。這個人不僅朱溫器重他,就是接下去的朱友?和梁末帝也對他委以重任,與楊師厚一內一外儼然兩大重臣,甚至在他回家守孝的時候,都堅持要他處理朝政。

    914年8月,晉軍進攻河朔,劉?奉詔與魏博節度使楊師厚將其擊退。10月,徐州節度使蔣殷反叛,劉?又與鄆州主將牛存節率兵征討。吳王楊溥派大將朱瑾支援蔣殷,也被劉?擊敗。第二年3月,蔣殷在城破前舉族**,劉?從火中搶出屍體,砍下了他的首級。

    就在這時,魏博節度使楊師厚死了。處於黃河北岸的魏博地區是進攻晉的前哨,也是軍力頗強的重鎮。當年楊師厚在侵奪魏博後,就浮現出一些難以約束的憂患,因此梁廷在楊師厚死後,很希望藉機削弱那裡的力量,就下令將魏博分成相、魏兩鎮,並派劉?領兵六萬渡過黃河,借口討伐鎮、定,對魏博軍加以脅迫。不久銀槍效節軍果然叛亂,囚禁了節度使賀德倫。但此時梁廷還沒認定魏博會倒向晉,所以只是暗中備戰,明裡卻還在談判。結果不出兩個月晉軍就到了,於是梁廷要收復魏博,就必須與魏晉的聯軍作戰了。

    劉?此時已帶領一萬精兵從洹水移師到魏縣,與李存勖隔河對峙,但雙方誰也沒有主動進攻。相持到8月,劉?發現李存勖很喜歡親自偵察,就在河邊灌木叢中埋伏了五千人,終於有一天把李存勖逮到了。李存勖身邊只有一百來個騎兵跟隨,他跨馬高呼著左衝右突,卻始終衝不出團團包圍。前面提到過的夏魯奇在此戰中表現很傑出,從下午搏鬥到傍晚,坐騎死了七匹,殺死百餘人,遍體鱗傷。此人不能算名將,但生擒過王彥章,還能跟單廷?、元行欽這類勇將戰個平手,而元行欽除了弓術外,又與名將兼明宗李嗣源屬於一個重量級。後來東川董璋反叛,夏魯奇被圍困,看到彈盡糧絕救兵還不到,就自刎而死,也算後唐的一位忠良。言歸正傳,到了傍晚李存審的救兵趕到,李存勖才算逃過一劫。李存勖氣喘吁吁的對隨從們說;「差點兒被敵人笑話了。」隨從們卻異口同聲回答道;「剛剛足以讓敵人見識大王的英武啦!」

    劉?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料定晉軍集結在魏州,晉陽必然空虛,就率軍由黃澤嶺直取太原。臨行前擔心晉軍追擊,還把旗幟綁在草人上,讓驢馱著沿寨牆走動,使晉軍數日之後才察覺,隨即急忙派騎兵追趕。

    本來劉?的計劃是有機會成功的,至少也能在晉的內地掀起一陣恐慌,甚至迫使晉回師。但當時正值盛夏,黃澤嶺下起了連陰雨,浮起的爛泥有一尺多深,士卒攀扶著籐蔓,冒雨在爛泥與峭壁間強行軍,一個個瀉肚爛腳,失足墜崖的有二三成。等部隊到達樂平,糧草已經耗盡,而且守軍已有防備,追兵也正趕來,陷入了腹背受敵的險境。將士們非常害怕,劉?就激勵他們說;「如今離家千里,深入敵境,腹背受敵,山谷又高大險峻,我們如同落在井裡,能去哪裡呢!唯有拚命一戰或許有生路,假如失敗也算以死報君了。」魏州的臨清是晉軍囤糧的地方,劉?於是轉而奔赴,想斷晉軍糧草,卻被周德威先期而至,只得又轉往莘縣,經過堂邑時設伏擊敗周德威的追兵,遂駐紮在莘縣。

    作為主將卻沒有充分考慮季節的影響,不知是單純的失策,抑或出於行動意義的誘惑。不過轉戰千里連遭挫敗而未發生兵變,並且在部隊疲憊已極的情況下,安然穿越敵境回到本土,也堪稱一代名將了。不知鄧艾比之如何?

    劉?到了莘縣後,梁末帝為振奮士氣,屢次送書催他進軍,都被他找理由回絕。最後梁末帝怒氣沖沖的責問;「將軍蓄米,是要混飽肚子,還是要破賊呢?」就派去一個中使督促他作戰。劉?不但在上得不到理解,就是帳下眾將也希望他出戰。劉?無奈之下召集眾將在軍門集合,每人發給一罐水,讓他們喝下,看到眾將不解,才嚴肅的喝道;「喝一罐都這樣難,何況滔滔河水呢!」眾將這才恍然大悟。但不出戰上面不答應,9月初,劉?只好帶了一萬兵進攻鎮、定軍的營壘,結果被李存審和李建及打了回來,損失了幾千人,梁末帝這才不催了。

    公平的說,劉?也並非全都正確,關鍵是此人用兵靈活有餘而剛硬不足,又沒有很強硬的戰將輔助,因而碰到硬仗就要退避三舍。就像司馬懿遇到諸葛亮,只有避其鋒芒的份兒。事實將會證明,晉軍的的確確是他的剋星。

    第二年3月底,劉?得知李存勖回了晉陽,認為時機已到,便傾巢出動襲擊魏州。臨行前梁末帝囑咐道;「如今擊退敵軍之事全托付將軍了,社稷存亡,系此一舉,將軍要努力而為!」劉?也希望這樣,但他卻沒料到這是李存勖使計。當劉?率大軍來到故園城以東時,李存勖的大軍赫然出現在他面前,劉?驚叫一聲;「李存勖!」急忙指揮大軍徐徐後撤,李存勖也率大軍步步進逼。等相持到城西,李存審的追兵也趕到了,於是李存勖在西北李存審在東南,各自布成方陣,將劉?大軍的圓陣夾在中間。一場屠殺開始了,梁軍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雙方激戰了很久,晉軍最終將梁軍擊潰。梁軍的騎兵還有機會逃走,留下七萬步兵像羊群擁擠著逃竄。有的士卒被逼急了爬上樹,多得連樹幹都被壓斷了,倖存的擁到河邊,不是被殺就是淹死,幾乎全殲。

    這次慘敗對劉?的觸動很大,以致影響了他日後與晉軍作戰的信心。這個人取勝一向依靠智謀,但他的智謀在晉軍面前卻一敗再敗,反而受制於人,這使他一蹶不振,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患了恐晉症」。從此他與西、南方向的敵軍作戰尚能有所施展,一旦面對北方,則還未交手氣勢就先矮一頭。

    920年5月初,強佔同州的河中節度使朱友謙投靠晉。梁末帝大怒,7月中,派劉?討伐。劉?一開始還很威風,但等3個月後晉軍來支援,立刻大驚失色,不久打了這輩子最後一場仗,也是最後一場敗仗。

    劉?本來命不該絕,只因跟所討伐的朱友謙是親家,就在進入陝州時派人勸他投降,雖遭到拒絕,卻因此耽誤了一個多月。尹皓和段凝一向嫉妒劉?,便藉機指責他故意拖延時間,等待朱友謙援兵到達。梁末帝開始還半信半疑,但等得知劉?打了敗仗,一氣之下也就不管有無根據了,匆匆將他召到洛陽,密旨河南尹逼他飲鴆而死,死時六十四歲。

    莊宗李存勖一生有兩次差點兒被梁軍暗算,一次是被劉?,另一次是被謝彥章。謝彥章是常勝將軍葛從周的養子,自小就受葛從周熏陶,對兵法黯熟於胸。成年後,又在朱溫身邊作騎將,練就了指揮騎兵的能力。梁軍有不少將領善於指揮騎兵,但統帥力不過三千,只有謝彥章因為自幼研習兵法,有指揮千軍萬馬的帥才。

    918年2月7日,李存勖率軍來到朝城。當日天氣嚴寒,他看到河冰已經堅固,就指揮大軍越河,攻下了對岸的楊劉城。

    楊劉是晉軍南下的跳板,控制了楊劉晉軍就在黃河南岸取得了據點,因此梁末帝非常著急,4月初,派謝彥章領軍數萬收復楊劉。李存勖聽說後親自從魏州趕來督戰。謝彥章見此情況,知道憑自己無法擊敗晉軍,就一面加固營壘,一面決開黃河封鎖楊劉。滔滔河水洶湧而過,退去後在兩軍之間的低窪處形成了一片瀉湖。

    如此僵持了半年,但隨著夏季的來臨,瀉湖的水位逐漸低落,加上黃河適逢枯水期,謝彥章還是不得不準備迎接進攻了。

    8月2日,李存勖見湖水只及膝蓋,就親率親軍為先鋒,對梁軍發動了進攻。謝彥章指揮大軍在對岸列陣迎戰,擊退多次衝鋒,終於迫使晉軍撤退,進而乘勝追擊。不料剛追到湖中心,李存勖卻突然下令晉軍掉頭進攻,梁軍大驚之下倉促應戰,很快就被殺得向岸邊逃竄。晉軍趁勢緊追不捨,梁軍大敗,死傷不計其數,湖水都染成了紅色,謝彥章僅以身免。

    過了兩個月,李存勖在魏州集結了河北諸州10餘萬大軍後,朔黃河而上駐紮在麻家渡,謝彥章與賀瑰就在濮州的行台村與其對壘,相持百餘天。

    前面已經說過,李存勖喜歡親自在敵營周圍活動,這回也不例外,而且四次面臨危險都執意不改。李存審為此總是哭著阻擋他出營,他便趁李存審不在時偷偷溜出去。這次輪到謝彥章給他設伏了。當李存勖率領十餘個騎兵馳上一座河堤時,五千精兵一哄而起,將李存勖圍了數十圈。李存勖奮力突圍,外面的幾百騎兵也向內衝擊,經過一番血戰才好不容易逃脫。梁軍一路追趕,直到遇見李存審的救兵才撤退。

    謝彥章讀的書多,因此喜歡結交儒士,在軍中也常常穿著儒服,風度翩翩,但臨敵之時又很有將帥的威嚴,指揮騎兵行動疾若風雨,騎兵都願意聽他調遣。就是晉軍望見他的隊伍,也不由得讚歎;「這一定是兩京太傅的隊伍。」當時有「賀瑰能將步兵,彥章能領騎兵。」的佳話。

    這個「能將步兵」的賀瑰也比較有意思。此人本是朱瑾的部下,被朱溫擊敗時登上一個土坡高呼;「我是鄆州都將賀瑰,願降,不要殺我!」於是朱溫斬了其他人,唯獨把他留了下來。這個人帶兵還算有些能力,在胡柳坡之戰的最初,尚可與晉軍戰成平手,後來騎兵都逃走了,他還率領步兵一直堅持,如果不是晉軍中有幾位大將力主一鼓作氣,憑著他的堅韌,完全可以將結局改寫成平手。

    但此人好嫉妒,不高興謝彥章與自己齊名,就怎麼看他都不順眼。一次與謝彥章一起外出考察,賀瑰指著一塊地說;「此地周圍臨山,中央卻很平坦,是個紮營的好地方。」不久晉軍駐紮了進去,賀瑰便懷疑是謝彥章暗通晉軍。而且賀瑰主張速戰,常勸謝彥章說:「主上將軍隊交給我們,是以社稷相托。如今強寇進逼國門,避而不戰怎麼可以呢!」謝彥章卻回答;「強寇勢大,利在速戰。如今我們深溝高壘,扼守津要,他們豈敢深入!如果輕率出戰,萬一有失會壞了大事的。」這就更加深了賀瑰的猜忌。結果私怨引發公怨,就在12月初以謀叛的罪名,與人合謀殺掉了謝彥章和另兩位騎兵長官。可惜堂堂一位梁國第二代名將,就這麼草草的被自己人除掉了。

    李嗣昭是李克用之弟李克柔的養子,本姓韓,書上說他身材不高大,卻精悍又有膽略,氣質超群。但個人認為此人作戰水平不算高,只是自897年少年初陣一舉擊退陝軍,解河中之圍開始,先後擊敗丁會、攻佔潞州、支援邢州、進攻?州、雲州平叛、迫降丁會、擊敗劉?,也算取得了赫赫戰功。之所以將他列入名將,除了戰功尚屬可堪外,更是考慮其堅毅和赤誠。

    堅毅是信念與勇氣的結合,面對危險臨危不懼,是取得勝利的必須條件。

    898年10月,李嗣昭和周德威率步騎兩萬出青山口進攻邢、?兩州,24日,在進攻邢州時被葛從周擊敗。當撤回青山口時,葛從周已經封鎖了那裡。步兵見此情形不戰自潰。正當李嗣昭拚命制止時,李嗣源領著號稱「橫衝都」的五百騎兵趕到了。李嗣源一看這種情況,就對他說;「步兵潰散了,如果我們這樣落荒而逃,未免太狼狽。看我為公決一死戰,就是戰死,也比成為階下囚強。」李嗣昭正一籌莫展,連忙說;「好,我作卿的助手。」李嗣源就指揮部下下馬解鞍,操起武器在旁邊的高坡列陣。就在梁軍不知他要幹什麼的時候,只聽李嗣源一聲高呼;「我王命我降服葛司徒,不干其他人的事!」隨即率五百橫衝都如猛虎般撲向梁陣。李嗣昭趁勢揮軍跟進,合力將梁軍擊退。

    901年3月23日,朱溫兵出六路大舉攻晉,1個月後主力的氏叔琮軍勢如破竹到達洞渦驛,4天後葛從周別將率領的兗、鄆軍也會同成德軍趕到,一時間晉陽周圍汴軍雲集。李克用尚且急得寢食不安,李嗣昭卻與李嗣源在城牆上鑿暗門,堅持每晚外出偷襲,頑強的削弱汴軍鬥志。一個月後汴軍撤退,他又與周德威率精騎五千追擊,殺死許多汴兵,繳獲的裝備輜重以萬計。

    過了一年,李嗣昭率軍進攻晉、絳兩州,3月30日被氏叔琮夜襲攻破營壘,斬首萬餘人,其後氏叔琮又先後擊敗周德威和李存信,於4月25日再次包圍晉陽。當時晉軍全被打散,晉陽陷入孤立,面對氏叔琮的猛攻,李克用情急之下竟召集眾將想要退守雲州。會上李存信說了一通大道理來支持撤退。李嗣昭雖說不上多少道理,仍勸阻說;「王不要這樣想,兒等尚在,必定能守住。」見兩人僵持不下,李克用只好回房去問自家夫人,結果在劉夫人陳述利害之下,李克用終於採納了李嗣昭的意見。就這樣,李嗣昭再次展開夜襲,堅持疲憊汴軍。而汴軍在圍攻了6天後也因晉軍重新集結加之疾病流行撤軍。

    在此要提提氏叔琮。此人是騎兵伍長出身,因作戰勇猛在軍校中首屈一指被提拔為將領。李嗣昭進攻晉州時,他派出二名貌似沙陀人的勇士混入晉軍,各擒一人歸去,李嗣昭發現後懷疑有伏兵,就退到了蒲縣。之後汴軍數萬援軍趕到,正要休整,他卻說;「如果這樣賊軍肯定會逃走,逃走了還有什麼功勞!」於是趁夜偷襲晉軍營壘,獲得大勝。隨後他再次包圍晉陽,驚得李克用好幾年不再敢挑戰朱溫。到了撤退時,他吸取上次的教訓,在石會關的山岡上留下幾匹馬和幾桿旌旗,使李嗣昭和周德威懷疑有伏兵而放棄追擊。這個人除了會打仗,也懂得養士愛民,這點倒是與李嗣昭相似,在五代屬於比較難得的品質。可惜後來受朱溫密旨參與軾殺了唐昭宗,繼而被滅口。

    言歸正傳,到了919年1月的胡柳坡之戰,在李存勖猶豫之際提出必須一鼓作氣才能鞏固勝利的,也有李嗣昭。當時李嗣昭對李存勖說;「賊寇沒有營壘,離開臨濮又很遠,天色已晚,士卒都有撤退的念頭,只要以精騎騷擾,使其不得休息,然後追擊,必然可破。我軍若收兵,賊寇回到臨濮,改日整軍再戰,勝負就不好說了。」李存勖這才恍悟道;「不是兄這番話,我差點兒壞了大事!」只是李嗣昭的戰術還是不免保守,李建及可不願接受,便發生了前面李建及的一幕。

    雖然以上事跡中李嗣昭並未表現出多高的作戰水平,但憑他在危急時識得大體,且能以堅毅一搏,絕對堪稱勇將中的出眾者了。而說到李嗣昭的赤誠,有個小例子可見一斑。據說李嗣昭曾經喜歡喝兩口,經李克用稍稍告誡,竟終生滴酒不沾。是不是很過分呀?但足見此人對李克用的敬愛,對李家的忠誠。

    907年7月,當梁軍圍攻潞州,李嗣昭被夾寨圍困在潞州城時,剛剛稱帝的朱溫對他百般利誘,他都只是燒書斬使,堅決不肯投降。城中累月被圍,糧草困乏,李嗣昭寧肯自己和部隊吃得很差,也要保證救濟居民。一次為了振奮軍民的決心,李嗣昭邀眾將在城樓上喝酒,不想被流矢射中了腳,他只是忍痛悄悄將箭拔掉,又繼續痛飲,眾人全無察覺。直至李存勖攻破夾寨,李嗣昭堅守了近一年。而當解圍後李嗣昭得知李克用的死訊,竟哭得幾乎昏厥。

    到了921年12月,契丹借口援鎮進攻定州,李存勖率軍救援,於第二年2月16日進攻望都。李存勖率領的一千騎兵由於孤軍深入,被奚族部落的五千騎兵包圍,從下午激戰到傍晚,連續突擊了四次都無法突圍。李嗣昭得知後,哭喊著帶領三百騎兵殺入重圍,進出幾十次,終於驅散敵軍救出了李存勖。

    與堅毅相應的踏實,與赤誠相應的仁善,也使李嗣昭具有較強的行政能力。當初潞州城被梁軍圍攻一年,軍民死了大半,滿目瘡痍,他施行善政,只用了一、二年就使城池恢復原貌。後來他又曾接替周德威管理幽州,總共只上任了幾個月,離任時百姓竟哭泣著阻擋,只好趁夜離開。

    李嗣昭的作戰水平不算很高,然而憑著堅毅和赤誠,卻能成為深得李克用父子信賴的大將。以致李克用臨終前還不忘叮囑李存勖務必救他出潞州。以致920年6月他從德勝回潞州鎮上時,李存勖特意在戚城為他餞行,分手時又離席拜送,像對待親兄弟一樣。這些知遇對李嗣昭而言無疑是極大的肯定和鼓舞,而他也唯有以鞠躬盡瘁加以報答。

    922年4月25日,閻寶兵敗鎮州,退守趙州,李存勖命李嗣昭接替閻寶的職務。5月23日,鎮州軍一千人到九門接收糧草,李嗣昭就在故營設伏將之全殲。當時李嗣昭發現還有五個敵兵躲在牆壁的廢墟中頑抗,就縱馬繞過去射殺,不想卻被敵箭射中腦袋。此時正好箭囊空了,他就拔下箭反射回去,一箭將敵兵射死,隨即自己也跌下馬,傷口血流不止。傍晚回到營寨後,李嗣昭還不忘穩定軍心,只是秘密將兵權轉交給任圜,不久就死去了。

    算起來已經介紹六位名將了,事跡卻基本停留在梁晉之爭上,其實在五代之初,西邊諸鎮也是相當有實力的,而在為朱溫平定西邊的諸將中,康懷貞的作為首屈一指。

    康懷貞原名懷英,為了避諱末帝,才改名懷貞,是一位與晉軍交手很少,而以長期縱橫西邊揚威的名將。此人起初憑著驍勇在朱瑾手下作軍校,897年3月,朱溫命葛從周進攻兗州,康懷貞就趁朱瑾外出徵集糧餉的機會,開城投降了葛從周。

    第二年8月,氏叔琮討伐山南東道,康懷貞以副將身份率一軍從征,負責進攻其中的鄧州。所謂「一軍」大約二千五百人,而鄧州有包括南陽、新野在內的七個縣,湊出幾千軍隊並不困難,且處於防守的有利地位,但康懷貞僅憑孤軍便於9月10日將之攻陷。900年,康懷貞又跟隨張存敬出征河朔,將燕軍擊敗於易水。

    901年12月底,朱溫率軍到鳳翔爭奪唐昭宗,李茂貞派大將符道昭領兵萬餘在武功攔截,康懷貞身為前鋒,一馬當先大破岐軍,俘虜甲士六千,奪馬兩千。第二天朱溫趕到,環顧左右得意的說道;「此邑名作武功,如今首破逆黨,當真是武功哇。」隨後召來康懷貞,大加表彰賞賜,從此十分重用他。

    第二年5月,符道昭屯兵虢縣的漢谷,朱溫派康懷貞率數千騎兵迎戰。符道昭是員騎將,尤其善於佈陣,在當時也算出名的勇將,只是此人喜歡跳槽,炒過三位主公,最後投靠朱溫,戰死在夾寨。他建立營壘的地方,前臨大河後倚峻嶺,非常險要,但當得知康懷貞兵少後,便率領甲士萬人過河主動出擊。康懷貞就利用符道昭的輕敵心理,在夜幕掩護下先派一千騎兵佯攻其營壘,待引誘岐軍大舉追擊後,出伏兵將之擊敗。

    到了10月11日,李茂貞夜襲攻佔奉天,朱溫率大軍前去討伐,康懷貞被安排在岐軍東北紮營。一天夜裡,岐軍大舉進攻康懷貞的營壘,康懷貞擔心夜晚告急引起諸軍慌亂,就在不明敵情的條件下,毅然以兩千餘人對抗,從半夜激戰到黎明,身上受傷十餘處,終於迫使數萬之眾的岐軍撤退。

    康懷貞在西邊酣戰之際,也是氏叔琮第二次圍攻晉陽之時,氏叔琮的進攻使李克用幾年不敢南下,而康懷貞的勇名也令敵軍聞風喪膽。902年9月,?坊節度使李茂勳屯軍三原,支援鳳翔,朱溫派康懷貞迎戰,李茂勳聞風而逃。到了903年5月底,吳王楊行密派兵數萬進攻宿州,得知康懷貞率騎兵趕到宿州,竟也不戰而逃。於是康懷貞與氏叔琮一西一北,構成了葛從周之後、劉?和楊師厚之前,梁陣營的兩大活躍將領。

    906年11月初,康懷貞聯合劉知俊以五千兵在美原擊敗楊崇本率領的六萬?、鳳大軍,取得斬首二萬,奪馬三千,俘虜偏裨將百人的輝煌戰績。可惜此戰經過書中並無詳述,因此今人也只能去憑空想像那高超的作戰和英勇的身姿了。隨後兩人乘勝攻下?、延等五州。經此一敗,加之幾年來的損失,西邊諸鎮再無力對朱溫構成威脅,而在整個平定西軍的戰爭中,康懷貞的戰功堪稱首屈一指。

    西邊即定,康懷貞隨即投入了與晉的戰爭。

    907年6月29日,康懷貞奉命率大軍討伐潞州。臨行前,朱溫對康懷貞說;「卿位居上將,勇冠三軍,一向破敵摧鋒,義無反顧,至於高爵厚祿,我亦無負於卿。忠臣報答主公的,只有一死之心,韓信曾說過『漢王載我以車,衣我以衣,食我以食,食人之祿,死人之憂』。我每次想到這句話,誠感韓信真是忠烈的大丈夫!想那丁會受我恩惠不可謂不多,高官厚祿,裂土分疆,就是木石偶人,也應感恩待德了,不料他卻反咬一口,倒戈他人,假如有天道明神,豈能容許這樣!但凡寡恩薄義之事,忠良是不會做的。我今舉國力委託於卿,卿當盡心竭力。何況晉軍新得上黨,眾心未定,以十萬之師,一舉可克。我將置高台美酒,等待卿歌舞凱旋。」王者即是用言辭脅迫的行家,他們能將**傳達給對方,並使對方視其為自身價值所在,朱溫這番殷切激昂、又有些油滑的叮囑無疑具有這種效果。康懷貞聽了這番話後,自然也瞭解輕重,於是惶惶辭行。

    7月,梁軍來到潞州,康懷貞揮軍晝夜猛攻,半個月內使盡各種辦法,卻始終無法攻克。康懷貞沒法子,只得築壘鑿塹,將潞州城包圍起來,防止內外晉軍聯繫。朱溫嫌他慢,就派李思安接替他,只讓他作行營都虞候。這一降倒也好,否則李存勖攻破夾寨的責任,就難說是不是要落到他頭上了。

    909年6月21日,劉知俊反叛,12月進攻靈州。此人曾與康懷貞合力在美原擊敗西軍,書上說他披甲跨馬,揮舞利劍衝鋒陷陣,勇冠眾將。康懷貞率軍救援,一路攻無不克,佔領寧、?二州,又攻陷慶州南城。第二年2月初,得知梁軍的前鋒已經推進到涇州境內,劉知俊趕忙放棄靈州,回軍救援。朱溫得知靈州解圍,就急召康懷貞回師三原。劉知俊正愁如何取勝,便藉機繞到?州三水的長城嶺據險設伏,於是發生了前面王彥章的一幕。

    這次慘敗後,康懷貞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其後的912年11月,他與忠武節度使牛存節合兵五萬進攻河中,被晉軍擊敗於胡壁。不久,李存勖親自從澤潞趕到,又在解縣將他打敗,損失上千人,被迫退回陝州。此後康懷貞作為永平軍節度使一直坐鎮西邊,沒有再參與重大行動,幾年後死於鎮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