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非洲帝國

第一卷 帝國前傳 第三章 有關祖國未來的夜談 文 / 放下屠刀留你全屍

    第三章有關祖國未來的夜談()

    神童的名氣一傳開,左鄰右舍和熟人便搶著把自己的孩子抱來和「神童」一起玩,好像這樣就能沾染仙氣,讓自己的孩子也聰明起來似的。

    大多數的請求,李永瑜都婉言拒絕了,只有少數幾個人的孩子:比如現任總統張陽那2歲大的孫子,李家族長5歲大的曾孫,趙田起剛剛滿月的兒子有幸與神童一起玩耍,李慕菲心裡明白,「老奸巨滑」的父親這是在搞政治投資呢,別看這幾個小屁孩不起眼,家裡可都是權大勢大,現在和他們混個青梅竹馬,可能是沒什麼用,二十年之後,這幾個人的能量該有多大?正所謂放長線釣大魚。

    可惜李永瑜的這番盤算注定落空了,李慕菲本人當然明白,如果能像裡那樣,把這幾個孩子收為小弟,那麼十幾年之後當上總統的道路就已經鋪平了一半,但是這幾個孩子在李慕菲看來就是小屁孩,自己的遠大理想他們恐怕再過十年才能明白,現在和他們拉關係那不是對牛彈琴嗎,恐怕長大了,他們也記不得嬰兒時代認下的這個大哥了。再說還有小學中學呢,日子還長,現在急著做這些,為時尚早。

    沒幾日,他就嘟著嘴,擺出一副受了委屈的樣子來到父親的書房:「爸爸,我不要和他們一起玩了。」

    李永瑜放下手中的鋼筆,轉過身來,笑瞇瞇地問李慕菲:「怎麼了?非非?」40多歲有第一個兒子,在現代社會都算得上是老來得子,更何況那個年代,所以李永瑜不由得表現出了所有男人在這種情況下的必然反應:對李慕菲是寵溺非常,所幸,李慕菲前世收到的良好教育已經足夠,不然恐怕又一個嶄新的紈褲子弟要誕生了。

    每次父母叫自己小名的時候,李慕菲都是一陣不爽,聽起來跟狒狒實在是太相近了!想不到轉世之後自己仍然為這個而困擾。

    『他們欺負你嗎?『看到兒子臉上不快的表情,李永瑜奇怪地問。

    李慕菲心中暗想,想欺負我,等他們下輩子吧,心裡這麼想,可嘴上還是不得不裝作小孩的樣子道:「沒有,可是他們太笨了,跟他們說話都聽不懂。」

    「聽不懂?」李永瑜更加奇怪了,「你和他們說了什麼?」

    「喏,就是這個。」李慕菲從身後拿出那本早就準備好的少兒讀物《我愛南非》,遞給了父親。

    李永瑜翻開一看,大吃一驚,這本書倒不是什麼艱深的著作,只是一本大概介紹了一下南非的地理人文和歷史的益智讀物,可關鍵是這本書是給69歲的兒童準備的,而自己的兒子還不到2歲啊。

    這本書是李慕菲媽媽為他準備的啟蒙讀物之一,當時考慮到孩子幾年之後才能看懂所以放在書架上了,沒想到還是被李慕菲翻出來了,更沒想到李慕菲竟然跳過那些低幼讀物直接看起這本「大部頭」。

    李慕菲找這本書也是費盡心機,幾乎翻遍了書架才找到這麼一本適合孩子的,李永瑜那架子上除了幾本這樣的啟蒙讀物就全是類似《資治通鑒》《史記》這樣的文言文,或者《君主論》這樣雖然是白話文但看起來比文言文還艱深的政治書籍,此外還有一些德語和荷蘭語的著作比如《浮士德》,更令李慕菲感到一絲親切的是書架上竟然有一本中德文對照版的《神聖家族》!

    李永瑜大致看了一下《我愛南非》就激動得不能自已,雖然書上所有的文字都有注音,自己的孩子又有神童之名,可兒子的表現還是讓他大出意料。不過為了證實一下,他還是很穩重地翻到其中一頁,指著彩色插圖下面那行字:「非非,這裡寫的是什麼,給爸爸念一念好嗎?」

    李慕菲用裝出來的奶聲奶氣的腔調念道:「黑人是這片土地上原來的居住者,可是他們非常懶惰,野蠻而且落後,所以我們的祖先接收了南非的土地,僱傭黑人在上面耕作,南非大地才被開發,第一次成為適宜人類居住的土地」類似這樣的歧視黑人的文字在這本書中隨處可見,令李慕菲不由得感到一絲不安。

    不需要再念了,李永瑜興奮地抱住自己的兒子,親了幾口:「兒子,你太能幹了!」快50的人,高興起來卻跟跟十幾歲的孩子一樣,這也難怪,無論在哪個時空,華人的父母都是最望子成龍的人,自己兩歲的兒子有了小學生的智力,那簡直就是所有父母心中的夢想。

    當天晚上,一場家庭常委會就在李永瑜和他老婆的床頭召開了,討論的議題是應當立即為李慕菲找一個啟蒙教師或者說家庭教師,這種事,按理說,李永瑜一個人就可以拍板了,可一則兩人非常恩愛,至少也得通報自己的老婆一聲不是?二則,李永瑜也確實找不到什麼好的人選,所以找老婆商量商量。

    先是把孩子上午的表現和妻子一說,李永瑜的老婆王氏也是欣喜若狂,可接著李永瑜的話就扯遠了:「

    我南非華人的教育,正介於西方和東方之間,就好比這鬆散的共和國政府一樣,沒有一個完善的體制,非常混亂啊!

    「一方面佔人口大多數的中下階層的華人仍然被儒家思想所深深影響著,因此民間存在著大量的私塾,教師的成分非常複雜,極少數是從清國移民南非的秀才舉人,或者是落第或者是牽扯到文字獄中不得以逃到南非,除了這些有真才實學的以外,大多數水平不高。

    「另一部分是本地華人『自學成才』開的私塾,水平同樣良莠不齊,因為缺乏一個官方的類似科舉的認證標準,所以學生進這些傳授儒家文化的私塾就好比瞎貓抓死耗子,運氣好了,找到一個良師,運氣不好就是誤人子弟,而且即使是良師,教育出來的學生也沒多大出息,因為儒家思想那一套在南非和西方幾乎是沒多大用。

    「另一方面是人口雖少,但卻掌握了華人社會真正權力的上層華人,這些華人大多數跟隨著我福建李家一起拋棄了儒家思想轉而信奉基督教,他們的孩子都在教會學校接受華人神父相對私塾來說更加正規的教育,教育的內容不僅僅包括了基督教文化,同時還有一些中華傳統文化,而布爾人的子女同樣在這些學校接受教育。

    「這些孩子相對私塾的學生來說無論眼界還是能力都要強上很多,當然他們也有不足之處,對於科學知識的掌握仍然不足,要至少去過歐洲一次才能有大出息!可惜能有條件這麼做的可謂鳳毛麟角。」

    「要你說自己兒子,你怎麼扯那麼遠,自打你當上農業部部長就這個毛病。」王氏也是有家教的女子,知道夫唱婦隨這個道理,可李永瑜這一扯實在是太天南海北了,這麼說今天晚上也說不到正題啊,所以王氏也終於忍不住了。

    「你聽我說完啊,我這可不是信馬由韁地說,馬上就到正題了。」李永瑜歎了一口氣,心說,這女人就是頭髮長見識短,王氏也算難得了,可眼光比之男人還是多有不如啊。

    「上層華人中還有以浙江沈家為首的一部分人,這沈家可謂書香門第,相比之下,祖上就出過一個秀才的李家雖然家大業大,也不過是個海盜出身,也因此來到這南非之後,沈家的家教甚嚴,求得就是要比南非的這些海盜高出一等,沈家的子弟不許信奉基督教,雖然也去教會學校一起學習,但去學校之前要在沈家自己開的私塾中至少學習數年的四書五經。」

    李永瑜是去過歐洲的,是有見識的,不然也不會得到張陽的賞識,他接著說道:「論起對子女的教育,整個南非獨數沈家,別的世家確實比不了,李家也不例外。

    李慕菲這麼爭氣,神童啊!我就想,你沈家不是要自己給自己孩子開私塾請教師嗎?我家雖然是李家的一個旁支,人口少了點,可家業不亞於你,又不是沒這個財力,我也請!」

    王氏這才明白,李永瑜這一大堆彎彎繞說來說去是什麼意思。

    不過李永瑜這麼一段長篇大論下來確實有點效果,王氏是沒什麼長遠眼光,可這眼前的事實她可看得清,當下就附和道:「為了咱兒子,這教師多少錢都得請!」

    李永瑜又歎了口氣,說道:「關鍵就是這點啊,現在有錢也未必能請到!

    「這教師的人選確實不好找,沈家那私塾其實都是自己家人當的老師,南非華人什麼都不缺,就是缺這有真才實學的文人士子,這很自然,在清朝,文化人那都是做官的料,誰沒事跑南非這鳥不拉蛋的地方來開荒?要說南非也算不上鳥不拉蛋,可和天朝上國風調雨順的江南一比,這四個字也還真差不多。

    「南非的華人眼下已經有將近1000萬,除了最早和李家一起移民南非的十五世家,以及沈家這樣後來移民南非的七大世家之外,剩下的華人無非是通過三個途徑來到南非的。

    「一是東南亞的華人,安南、旅宋、東印度群島都有為數眾多的華人,他們在當地過得並不順心,東印度的華人相對條件還好點,畢竟荷蘭人和我們還算有點合作關係,可即使這樣,華人在那裡還是被土著人欺負,至於旅宋,那是西班牙人的地盤,那些人禽獸不如,我聽說那裡的華人動不動就被屠殺。南非的華人至少當家做主了,所以很多東南亞的華人呆不下去了就跑到南非來,這一部分華人從十八世紀末開始,幾乎每年都有近萬人。可他們祖上就是廣東一帶的貧民,到了東南亞更加不可能有什麼良好教育,這一部分人中要找出什麼私塾先生,那簡直就是日頭打西邊出來了。

    「二是廣東福建沿海一帶被運到南非的華人『豬仔』,這都是窮得活不下去了,或者被人抓走的,出身比東南亞的華人還要一窮二白,這些人雖然也不少,每年來南非的總有一萬人上下,可想找出個文化人,那更不可能了!

    「三是浙江、山東、福建等沿海各地,移民到南非的,這些人一部分是鬧饑荒無處可去,才跑到這裡來,另一部分,是犯了事逃到這裡來的,也只有這些人和南非的二十二個華人世家中才能找到好的先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