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非洲帝國

第一卷 帝國前傳 第六章 穿越了也不清閒 文 / 放下屠刀留你全屍

    第六章穿越了也不清閒()

    陳羽青肚子裡確實有點墨水,也不負南非華人中流傳之名,他對於儒家、法家、墨家、道家諸家思想都深有所得,《易經》、《論語》、《中庸》、《韓非》《墨子》《史記》《資治通鑒》《詩經》等等諸多典籍也都仔細研讀過,但凡所學甚多甚雜都懂得博采眾長的道理,若是獨尊儒術的明朝,文人士子雖多有涉獵也免不得被朱熹那一套所束縛,畢竟考科舉寫八股可是要按他老人家的劃下的道道去寫,但南非一沒有科舉二自開國便已「棄儒」,民間思想可謂百家齊放,雖然混亂但也活躍,陳羽青更是眼界開闊之人,所以他教《大學》《中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倡西學而又不失中華傳統,務求先將一個自己認為正確合理的世界觀灌輸給學生,然後再用各種書上的事例證明填充自己的觀點。

    他教書倒也有趣,先講一個書上的小故事,勾起孩子們的興趣,由此引發哲理,再引出相應的書中的所謂聖人之言,在講解古文的同時,教學生句讀,然後再用許多小故事完善自己的觀點。

    他知識淵博,這些故事古文都是信手拈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思想十分現代,若是他認為過於荒謬的,哪怕是聖人所說,也一概跳過不提。

    他遇到李慕菲這個現代人轉生的神童真可說是一拍即合,一則陳羽青思想現代,二則整個南非也比滿清先進得多,以至於除了極少數觀點,李慕菲覺得他有些落伍不予置評之外,大多數觀點竟然與李慕菲不謀而合,而且不知不覺之間,李慕菲也學會了這些古文。

    陳羽青對於這個學生也是十分滿意,一教就會,一點就通,理解力記憶力高得令人吃驚,就練識字和書法都比一般的學生快得多,這其實很好理解,李慕菲畢竟有前世的基礎在那裡,簡體字和繁體字又不是日文和英文那樣毫無共同之處,毛筆書法和鋼筆書法也同樣可以觸類旁通。

    而德語的教學進度稍慢,李慕菲前世英文雖然不錯,但德語和英文之間的差別可比簡體字和繁體字大多了,但他仗著有一點西文基礎和大人的理解力再加上孩子那牢固的記憶,還有李府的語言環境(南非的上層華人大多會荷蘭語和一點德語),還是表現得比一般孩子出色多了。

    在陳羽青看來,更難得的是李慕菲謙虛聽話,古人眼中一個人的品德要比才能重要得多,南非華人這裡也不例外,可以說李慕菲這方面除了缺少一些禮儀的教育之外沒什麼可挑剔了。

    正因為如此,陳羽青索性與李永瑜約定了三年之期,要在三年之內將李慕菲教得德才兼備,漢語德語能做文章,剩下的就看李慕菲的自學了,為什麼要定三年之約呢,說來也挺有意思,陳羽青雖然遠在南非,畢竟自覺是個文人士子,但凡文人也總有點窮酸氣,陳羽青也不能免俗,雖然鄙夷清朝,但對其繼承自明朝的科舉還是十分嚮往的,若認真說來說不定有考個舉人乃至進士的念頭,而科舉是三年一屆,所以他也搞了個三年之約。

    而和李慕菲一起玩耍的幾個孩子也都是大有來頭,這些孩子本來是父母送來和神童一起玩耍以近朱者赤的,聽說陳羽青要做李慕菲的老師,這些家長更不打算把孩子帶走了,偏偏這幾個家長還都得罪不起,有李家族長,有總統張陽,有陳羽青本家長輩,所以索性把這幾個孩子收到一起,搞個課堂,還真成了有模有樣的私塾了。

    雖然李永瑜心中這幾個孩子都是陪太子讀書,主角還是李慕菲,但畢竟那幾個孩子也是拜過師的,糊弄不得,若是上了幾年學什麼也沒學到,陳羽青也丟了面子不是,所以陳羽青基本上還是一視同仁的。

    不過各人智力不同年紀不同品性不同,也學習也分出了高下,第一自然是李慕菲,而且第二和他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第二卻是李家族長的孩子,李慕菲的堂兄李慕白,當然這和他年紀稍大也有一定關係。

    教了數月之後,陳羽青和李永瑜一商量,索性在李府不遠處買下一所大宅子,明白地開起了私塾,掛了個牌子叫陳氏書院,不過這私塾可是不對外招生的。他的學生都是各大世家的公子,沒幾日這個書院就被各家贈送的藏書塞得滿滿的,倒真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書院。

    李永瑜並不是老哥一個,他還有一個弟弟叫李永瑾,他這當哥哥的只有一個兒子,還只有幾歲大,這弟弟一家卻是枝繁葉茂,有3個兒子3個女兒,最大的都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而且看李永瑾那意思還想再要,多虧李慕菲爭氣,不然李永瑜面對老弟還真有點抬不起頭來。

    他們兩人可謂兄弟情深,因為這個李家是從李慕菲曾爺爺那輩從福建李家分出來的,爺爺那輩又只有一人,可以現在說這個家族的頂樑柱就只有這兄弟二人了,若是不團結起來,那能在比勒陀利亞上層華人圈子站住腳跟?恐怕早就和其他一些分出來的家族一樣淪落為農民和跑外洋的小商人了。

    可這李永瑾自打李慕菲生下來就沒見過面,倒不是這個二叔不近人情,實在是脫不開身,李永瑾是個跑外洋貿易的,手下有一隻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商船隊,長年累月地在海上飄泊,賺得雖然多,可不得不忍受這骨肉分離的痛苦,每次商船隊難得回南非一次,在共和國最重要的大港也是唯一真正掌握在華人手中的共和港停留幾日就得再度揚帆遠航,頂多見見老婆孩子,而李永瑜身為政府官員,全家都住在比勒陀利亞,李永瑾根本就沒時間跑到首都去看望哥哥,所以幾年下來,雖然知道李慕菲神童的名氣,卻一直沒時間看看這個寶貝侄子。

    數年來,李慕菲日夜不敢懈怠,他生怕時間一長會忘記原來所學,除了保證自己這個孩童的身體必要的睡眠之外,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於學習和整理自己在未來(過去?)學到的知識,為了防止被人看出異常,他在漢語拼音的基礎上自創了一套速記符號,又跟父親要了一間屋子,嚴禁閒人進入,四壁擺放書籍,自己的記錄便夾雜其中,這樣即使無意中被人發現,也只會以為那是西洋某國的文字。

    李永瑜知道自己這個兒子一向有異常人,說句不好聽的,恐怕自己將來要父以子貴,所以對於李慕菲是有求必應。

    眾多記錄之中,在李慕菲看來,眼下最值錢莫過於一副自己手繪的南非礦產地圖,他穿越之前畢竟是搞這個的,南非這個礦產大國一些著名的礦產位置他記得清清楚楚,個別極為重要的大礦甚至精確到了經緯度,不僅如此,蘭德金礦他甚至曾經去過,雖然說不上一草一木都記在心中,但至少能輕鬆地找到。這樣一個地圖可以說價值超過人類歷史上任何一份藏寶圖,因為僅僅蘭德金礦就佔據世界黃金儲量的40%以上!

    而李慕菲掌握的許多知識已經模糊不清了,很多時候親身試驗一下是幫助回憶的最好辦法,所以他在自己的書房外面的花園深處設立了一個小小的實驗室,經常在裡面做一些試驗。

    李永瑜對此幾乎不管,除了那些他認為是太多危險的試驗之外,給予李慕菲最大的行動自由,而且要什麼材料,二話不說就幫忙解決,實在是幫了李慕菲大忙,不過說實話,李永瑜更多的是出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的考慮,而不是真的指望李慕菲能有什麼成果。

    這一天,李慕菲正在翻閱從陳羽青那裡搞到的幾本歐洲化學和物理方面的論文集,他現在已經不敢像剛剛穿越之初那樣自信「老子天下無敵」,把自己當作先知了,畢竟19世紀末20世紀初正是人類許多最偉大的發明發現湧現的時代,偉人智者層出不窮,或許李慕菲知道的多一些先進一些,但要說到單論某個學科的專精程度,他比之這個時代的許多了不起的科學家差得遠了,畢竟每一個新觀點的出現都不是憑空的,在此之前已經有無數人奠定了它的基石,所差的只是捅破那層窗戶紙而已,而李慕菲超出這些科學家的也不過就是這麼一層窗戶紙的厚度而已,舉個例子,牛頓和萊布尼茨被認為是微積分的奠基人,但事實上,許多數學家都對微積分的創立有過重大的貢獻,牛頓那句「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並非謙虛。

    就好比面前的這幾部論文集吧,李慕菲憑借自己20年來所受的現代教育,依然沮喪地發現,其中有許多論文過於艱深,自己還真就看不懂。不過這不是說李慕菲就一無是處了,至少在其中一本德文化學論文集上,他看到了門捷列夫剛剛發表的元素週期表,憑借他的知識,李慕菲自然可以輕鬆填滿補全這張還很原始的表格,不過他想了想還是放棄了,這麼做確實挺沒意思的,門捷列夫可是花了20多年才發現這麼一張表格啊。

    他正在胡思亂想之際,忽然聽到父親在喊他的小名,一般而言,李永瑜很少在他看書的時候打擾他,看來這回是出了什麼大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