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非洲帝國

第一卷 帝國前傳 第三十四章 光怪陸離的荷蘭 文 / 放下屠刀留你全屍

    第三十四章光怪陸離的荷蘭

    瑪瑞克聽了李慕菲的回答,搖了搖頭,強忍住了笑意,不過嘴上還掛著一絲笑容答道:「肯定不是韭菜了!李,你怎麼光想到吃的了。」

    「她們就是荷蘭的國花—-鬱金香啊!」瑪瑞克還想賣關子,不過看到貝爾沃夫有些不耐煩了,於是老老實實地回答道。

    鬱金香?李慕菲恍然大悟,難怪看著這麼面熟,這種花李慕菲還是經常看到的,只不過那都是花朵怒放的樣子,眼下這鬱金香花朵謝了之後剩下的桿子看起來真的是非常陌生,就好像那些電影明星卸了裝一樣。

    「李,你們現在來得真不是時候,如果是三五月間來的話,你會看到荷蘭滿山遍野都是盛開怒放的鬱金香,紅的,黃的,白的,紫的,運氣好還能看見黑色的,美麗極了,那時的荷蘭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瑪瑞克自豪地介紹著自己的家鄉。

    火車在阿姆斯特丹中央站停了下來,這裡就是阿姆斯特丹的市中心了,出了火車站大樓,面前是一條兩旁遍佈著旅店餐館的街道,這條街道叫做水壩大街,看起來擁擠繁鬧,豪不起眼,卻幾乎是阿姆斯特丹最重要的街道,因為沿著街道一直走下去,沒走幾步便會來到一座廣場,這座廣場便是阿姆斯特丹的發祥地—水壩廣場。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名字含義是阿姆斯托河(amstel)上的水壩(dam),而所謂的阿姆斯托河就在水壩廣場的旁邊,幾乎不需要人來解釋,李慕菲就明白了這座城市的歷史淵源。

    廣場上矗立著一幢孤獨而巨大的建築—-荷蘭的皇宮,可惜這座皇宮空有其名,因為皇室成員根本就不住在這裡,甚至他們也不住在阿姆斯特丹。

    只需要看一眼廣場上那來來往往吵雜喧鬧的人群,再看看那幢所謂的皇宮,竟然連個圍牆或者欄杆都沒有,直接將一樓的窗戶展示給廣場上的觀眾,李慕菲就明白了荷蘭王室為什麼不住在這裡了,任何人恐怕都無法忍受這種毫無**的居住環境,更何況一個王室,阿姆斯特丹實在是太小、太擁擠了。

    站在廣場上,帶路的瑪瑞克小姐轉了個身,面對著李慕菲,甜甜地一笑,宣佈道:「歡迎來到紙醉金迷的阿姆斯特丹!」

    她說得一點也沒錯,初夏的阿姆斯特丹明媚誘人,如瑪瑞克小姐的微笑,泛著古意的街道一邊是整潔漂亮的小樓,一幢接著一幢,彷彿孩子的玩具房屋,又像精緻花哨的糖果盒,褐色或橙色的牆壁,白色的窗框,尖尖的屋頂,街的另一邊卻是波光粼粼的運河,停著許多白色的高高矮矮的船隻,飄落的葉子在水上拖出一圈圈的漣漪,這座城市美得像是置身於一個童話。

    不過空氣中,卻有著某種李慕菲不熟悉的香味兒,說香味也不盡然,李慕菲分明聞出危險和不詳的味道。

    「瑪瑞克小姐,空氣中是什麼香味啊?聞起來好奇怪啊!」李慕菲問道。

    瑪瑞克小姐很神秘地笑了笑,淡藍色的眼睛盯著李慕菲,問道:「是我直接告訴你,還是領著你去看看?」

    李慕菲剛想說眼見為實,但隨即想到這裡是阿姆斯特丹!是以紅燈區和開放著稱的歐洲性都!在21世紀,這個國家又引領了新潮流,成為同性戀的天堂,安樂死的聖地,在正經人眼中,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地方?

    難怪瑪瑞克自己都用那麼不以為然的口吻,用紙醉金迷這個詞來形容這座城市。

    看看瑪瑞克那不懷好意的笑容,她有可能是要給哪家妓院拉幾個顧客,甚至她自己想對貝爾沃夫來個霸王硬上弓也未可知,李慕菲背後掠過一絲寒意,好像一個冰塊從那裡滾過,當然不是恐懼,而是某種怪怪的害怕。

    想到這裡,李慕菲急忙搖了搖頭,道:「你就說吧,是什麼啊?」

    瑪瑞克抹著淡淡口紅的嘴唇用低低的聲音拼出了大麻這個詞,李慕菲很奇怪地問道:「這不是毒品嗎?為什麼在阿姆斯特丹的大街小巷都散發著這種味道呢?」

    瑪瑞克又忍不住笑了,說:「李,每個國家都不一樣,大麻在別的國家那裡或許是禁品,但是在阿姆斯特丹這裡不過是一種麻藥、鎮靜劑,甚至是一種合法的飲料!還有大麻棒棒糖,很適合你,你要不要來一點?」她挑逗地問道。

    「瑪瑞克小姐,你們國家的法律雖然寬鬆,可對一個未成年人兜售大麻,仍然是犯法的吧?」李慕菲知道她在開玩笑,笑著答道。

    瑪瑞克聳了聳肩:「雖然和你相處時間不長,可我覺得你精明得根本不像一個孩子。」

    —-

    李慕菲在瑪瑞克的帶路下,遊覽了阿姆斯特丹幾個重要的景點,下午時分,幾個人在灑滿陽光的街邊找了一家咖啡館,一邊在陽傘下品著咖啡,一邊聊著。

    荷蘭和德國的距離在中國人看來幾乎只有「一牆之隔」,他們的親緣關係恐怕也不比廣東人和山西人更遠,這點從德語和荷蘭語的眾多相似之處就看得出來,可兩個國家的民族特性卻差了十萬八千里。

    像是這種悠閒的喝午後咖啡的民族,難怪會在一戰和二戰之中都試圖保持中立,他們不會喜歡打仗,可惜這個世界總是有那麼多強權迫不及待地想要控制別人征服別人,比如眼下的英國,不久之後的德國,許多年後的美國,在李慕菲看來希特勒和布什沒什麼本質的區別,只不過所打的旗號不同,殺得人數目也不同罷了。

    在荷蘭度過了難得一段的悠閒美好時光之後,李慕菲登上了駛往柏林的列車,揮手告別了微笑著的瑪瑞克。

    火車向東駛了沒多遠,便出了荷蘭的邊境,進入了德意志帝國的境內,彷彿是聽到了故土的呼喚,一向嚴肅克制的貝爾沃夫也不由得情緒略有些激動。

    從車窗望出去,李慕菲看見了德國整潔的城市、鄉村、原野,有時候能看到陡峭的山上那高聳著的城堡,見證著德意志逝去的那個群雄割據的年代。

    火車在漢諾威停了一下,這裡是柏林和阿姆斯特丹之間最重要城市,也幾乎恰好位於旅程的一半,很可惜,李慕菲只來得及下到站台上看了看。

    此次漫長旅程的目的地柏林終於到了,火車隨著一聲汽笛緩緩地停下,幾個前來接站的華人早已出現在了李慕菲的窗外,一臉激動地舉著牌子,上面寫著金城李家四個漢字。

    南非與德國的關係是最近幾年才打得火熱,不像荷蘭與南非那樣有幾百年的友好歷史,而在與德國關係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無疑是金城李家,也因此南非駐德國大使館幾乎算得上是李家的天下了,大使本人就是李家的人,李慕菲這個李家現在的少爺、未來的家主也因此受到了比在荷蘭規格高得多的接待。

    李慕菲早就選好了就讀的大學—-這個年代聞名遐邇的柏林大學。

    這所大學的正式叫法是弗裡特裡希;威廉大學,是以建立時的普魯士國王名字命名,而人們一般通俗地稱她為柏林大學。

    在李慕菲那個年代,柏林大學的名氣遠沒有哈佛、斯坦福、劍橋等大學那麼出名,這是因為,二戰之後,隨著柏林的肢解,柏林大學也分成了兩所大學,東德的學校繼承了柏林大學的校園和大部分師生,改名柏林洪堡大學,為了追求學術自由,原柏林大學的部分師生出走西德,建立了柏林自由大學,戰爭造成的傷害和師生的流失嚴重損害了這所大學,讓她從世界超一流學府沉淪為一所排名英美大學之後的學校。

    但在1886年,她可是赫赫有名的「現代大學之母」,她樹立了現代大學的完美典範,可以說是這個年代世界學術的中心,許多國家大學效仿的楷模,她所提倡的「學術自由」思想影響了後面幾乎所有的大學,在學校中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研究方向和課程,上課的氣氛也十分開放輕鬆而活躍,教授們對遲到或早退的學生並不干預,一堂課結束了,學生們不是對教授的精彩講課報以熱烈的掌聲,而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咚咚咚」地敲桌子來表達對教授們辛苦勞動的感謝之情。

    (當然,所謂的學術自由思想至少沒有影響到中國的大學,在中國大學中,遲到或早退,有時會引來「教授」的臭罵,「教授」還會關起門來點名,而且「教授」還會理直氣壯地宣稱他在捍衛師道的尊嚴,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的不叫大學,叫公塾更加貼切。)

    李慕菲對於這所大學並非一無所知,小的時候,他曾經非常崇拜愛因斯坦,也看過愛因斯坦的個人傳記,知道愛因斯坦曾經在這所學校任教過,而據李慕菲所知,另兩個幾乎和愛因斯坦齊名的偉大人物—卡爾.馬克思和弗裡德裡希.恩格斯也曾經在這所學校裡就讀。

    進入愛因斯坦當老師的學校,和馬克思當同學,想一想就興奮,然而可惜的是,這兩個人之中後者剛剛去世,而前者才七歲大。

    不過現在學校裡依然名師薈萃,英才雲集,教授之中,李慕菲最熟悉的是普朗克,同樣有點遺憾的是,李慕菲還不打算選修他的課,更不打算成為一個物理學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