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非洲帝國

第一卷 帝國前傳 第五十八章 卡爾的觀點 文 / 放下屠刀留你全屍

    第五十八章卡爾的觀點

    李慕菲這次去瑞士本來盤算得挺好,有兩個目的,一是去考察一下聞名於世的瑞士軍刀,下一筆訂單為自己心目中未來的南非國防軍購置標準刀具,可惜在德國一打聽,沒人知道什麼叫瑞士軍刀,只是告訴李慕菲,德國的刀具就很出色,尤其是德國北部的索林根(solingen)從中世紀開始就以製造刀劍著稱。沒辦法,這個目的是無法實現了,李慕菲只有記住這個德國地名,等以後有機會再去這座城市考察訂購刀具了。

    第二個目的則是考察並投資瑞士的鐘錶業,同時看看那裡為什麼能夠以精密製造聞名於世,若是可能考慮一下把瑞士鐘錶製造業搬到南非去。這個目的純屬他個人的愛好,前世的李慕菲不喜歡車不喜歡球就是喜歡手錶,當然屬於光看不買那種。

    可惜他並不是發燒友,只記得住世界十大名表的名字,至於建廠日期可不記得。

    這時候沒什麼互聯網,南非人對什麼百達翡麗、江詩丹頓、卡地亞、勞力士之類的牌子可毫無概念,來到德國,也沒幾個知道的,李慕菲直到走到離瑞士如此之近的奧伯恩多夫,才沮喪地感覺到,眼下所謂的十大名表這個說法可能還沒有出現呢。

    李慕菲的猜測並沒有錯,後世的所謂十大名表中除了歐米茄、芝柏、百達翡麗少數幾款之外,大多數的牌子根本沒有後來那麼出名,至於大名鼎鼎的勞力士更是還沒有出生呢。

    而把鐘錶製造業轉移到南非卻也無疑於癡人說夢,這種行業沒有幾十年的製造傳統是不可能積累下足夠的技術和經驗的。

    如此一來,兩大計劃全部泡湯了,成為李慕菲此次旅程最大的怨念,只是想到好不容易來到德國南部,不去下咫尺之外的瑞士,感覺有些可惜,所以李慕菲才登上了去往瑞士的火車。

    既然愛麗絲想要遊覽一番,那麼在瑞士玩玩也未嘗不可。

    「說到瑞士,我倒想起了比利時。」卡爾突然冒出這麼一句。

    幾個人的注意力立刻都被吸引了,「這兩個國家有什麼關係嗎?」愛麗絲好奇地問。

    「那倒是沒有,不過這兩個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瑞士人說四種語言,不過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民族,比利時只說兩種語言,彼此之間卻好似世仇一樣。」

    「完全贊同,我也去過比利時,有趣的是比利時的兩個民族其實就是一個民族,只不過說的話不一樣而已。」保羅說道:「這個國家如果不是兩大族群之間的矛盾不斷的話,肯定是會得到比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的。」

    「在這一點上,我非常佩服你們德意志民族的團結。」李慕菲由衷地說道。

    卡爾意味深長地笑了笑:「我卻覺得,你們中國人更加團結。」

    李慕菲有些摸不著頭腦,這話從何說起?中國人的漢奸之多不是都成了土特產了嗎?在外國的華人受欺負時從來也不知道抱成團。「你怎麼會這麼想?」李慕菲問道。

    「你看,你們中國人從來都認為自己是一個民族,不管彼此之間說的語言有多麼不同。我曾聽你說一個四川人聽不懂廣東人的話,在我看來這就是兩個民族了,你們中國那麼大,地方那麼多,那就是幾十個上百個不同的民族。」

    聽到卡爾這麼說,李慕菲立刻想到了漢語的功勞,毫無疑問,如果不是漢語這種表意文字先天上的優勢,漢族很可能早就像歐洲諸多民族一樣分裂了,聯繫到南非目前還沒有一種官方認證的通用語,李慕菲不由覺得該是時候建議父親和陳羽青在語言的統一和普及上下下功夫了。

    「我對你們的歷史瞭解不多,可也知道在你們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中,一直都認為自己是一個民族,一直盼望著天下統一,而且你們確實也做的不錯,在很久以前,我們歐洲人提到中國人的資料中關於你們的記載幾乎都是一個統一的王朝,直到現在也是這樣。

    「可你看看德意志民族,自從這個概念出現後就一直是分裂,分裂,分裂!」卡爾痛心地說:「三十年戰爭中,歐洲諸強國在德意志的土地上驅使著德意志的士兵,屠殺著德意志的人民,那些德意志士兵他們在燒殺掠奪自己同族的人時毫不手軟,甚至能將一座城鎮毀滅成白地!」

    「在歌德之前,德意志民族是庸俗的軟弱的充滿妥協精神的群體,歌德曾說過:『一想到德意志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傷,他們作為個人,個個可貴,作為整體,卻又那麼可憐。』。即使是在德意志帝國已經建立起來的現在,德意志民族依然分裂成兩大塊:德國,奧地利。」

    歌德的這句話,李慕菲第一次聽說,頓時產生了深深的共鳴,這和形容海外華人的那句「一個人是條龍,一群人是條蟲」多麼相似啊!

    沒錯,德國人的團結的面貌是在一戰中甚至一戰之後才出現,在此之前,德國就是一個混亂分裂的典型,就好比如果你對一個戰國時期的日本人說你們日本人真團結,他會以為你在諷刺他一樣。

    「還有荷蘭人,他們說的其實就是德語的一種方言而已,當然這話我不能在一個荷蘭人面前說,」

    卡爾笑了一下,表情又嚴肅起來:「就我個人來說,我是沒有什麼民族主義傾向的,但如果德意志民族能像中國人那樣統一起來的話,將會是一個包括德國、奧地利、荷蘭,甚至包括比利時和瑞士一部分的超級大國。」

    「可是就目前而言,德國境內的德意志民族其團結程度是空前的。」李慕菲反駁道。

    「的確是空前的,」卡爾點了點頭:「但是那是和過去近千年的分裂狀況相比,你似乎對德國國內種種思潮暗流視若無睹,沒有看到除了擁護皇帝的人之外,還有民主派、自由派、所謂的革命者、立憲派、馬克思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如果這些思想放任自流的話,很有可能威脅到帝國的統治。」

    李慕菲這下子啞口無言了,想不到卡爾這個自己一直以為是政治盲的人,對於德國現狀的認識如此敏銳清晰,對歷史所知不多的李慕菲也知道一戰中的德國根本沒有輸在戰場上,戰爭結束時沒有被敵人佔領一寸土地,甚至還佔領了敵人大片土地。

    德國是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國內起義而造成君主統治的垮台,最後黯然投降的,正是因為這一點,希特勒才一直宣揚德國在一戰中是被國內的猶太人背後捅刀子才失敗的。

    從這一點看來,這個表明上看來集權程度空前絕後的,被人冠以軍國主義的帝國,其政權的穩固程度,軍隊的戰鬥意志甚至還不如一戰中的俄國。

    要知道俄國可是被稱作「歐洲各民族的監獄」,對各民族的壓迫是歐洲之冠,頗有當年蒙古人的風格—-事實上,李慕菲一直認為俄羅斯就是蒙古的衣缽傳人—-一戰中,俄國連遭大敗,最慘的時候,有許多士兵上前線時手中沒有槍,要等到身邊的人被打死才能從死人手上接收槍支。

    就是這樣一個統治殘暴、領土龐大、國內矛盾眾多的多民族國家,可在革命者推翻了沙皇之後依然繼續作戰。德國人竟然只比俄國多撐了一年,而且革命成功之後組成的新政府立刻宣佈投降,對戰爭的承受能力極度脆弱,這其中固然有德國人對於英法等國能給予一個寬大處理的天真期待,但也可見,這個年代的德國人還遠遠沒有第三帝國時期那麼的團結。

    李慕菲這下對卡爾有點刮目相看了,聯繫到他對於奧匈帝國中肯的評價,不得不承認這個傢伙雖然很少對政治發表意見,在李慕菲看來是最不關心政治最不愛德國和奧地利的德意志人,但一旦發表自己的看法,還是很有道理的。

    不過即使這樣,李慕菲依然不能認同卡爾的說法,在李慕菲看來,那是卡爾對中國歷史所知不多,尤其是這個年代,抗日戰爭還沒有爆發,卡爾恐怕根本就想像不到,倭寇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掠奪的時候,還有那麼多中國人助紂為虐,甘為漢奸。

    李慕菲記得德國在一戰之後曾被沒收了所有戰艦,德國水兵們被協約國們勒令將戰艦開到了斯卡帕灣,幾個一戰中獲勝的強國正在商量怎麼分贓的時候,極有骨氣的德國人竟然在那裡搞了一個彩虹行動,一夜之間將戰艦全部自沉,那些曾叱詫風雲的巨艦片刻之間便化作廢鐵,氣急敗壞的英國人僅僅來得及救起了幾艘而已。

    如果抗日戰爭時,一些中國人能夠像那些德國水兵一般有骨氣,中國大地上少一些漢奸的話,抗日戰爭也不會贏得如此艱難了。

    李慕菲傷心地想著,看來防止漢奸的大量出現也是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李慕菲並不能保證此時的南非在戰爭爆發之後就不會出現漢奸。

    比如說眼下,如果英國人對南非有所預謀的話,甚至已經開始了對南非的滲透了,搞不好有很多高官都被英國人離間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