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非洲帝國

第一卷 帝國前傳 第七十一章 征服津巴布韋 文 / 放下屠刀留你全屍

    第七十一章征服津巴布韋

    說實話,十多天推進了200千米對於王鐵和手下的這支武裝來說並不是什麼可資驕傲的戰績,如此緩慢的進軍速度主要的原因卻並不是來自於恩的貝勒人的抵抗,而是可惡的氣候,眼下正值雨季,急劇而降的雨水,將這一帶原本平坦廣闊乾旱的熱帶草原變為一片泥沼,變化之大會讓初到南非的人瞠目結舌,糟糕的環境讓軍團的行軍速度嚴重降低。

    不過幾名黃埔畢業生組成的公司軍事決策層早就預料到了這種狀況,事實上,趕在三月份進軍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在四五月間進入恩德貝勒人領地,那時將是這片土地上最宜人的時期,夏季降雨地區的雨季剛剛結束,冬季降雨地區的降雨還未真正開始,夏日炎熱的氣候已經減弱,風力比全年其它時期都溫和,到時候,良好的天氣將有助於殖民軍團充分發揮自己的戰鬥力。

    但孫斌、王鐵等人犯了一個無奈的錯誤,正如他們所師從的德軍總參謀長老毛奇在普法戰爭中一樣,他們高估了自己的對手,沒有想到黑人們的抵抗是如此無力。

    在吞併博茨瓦納之前,南非只能從王鐵主攻的方向侵略恩的貝勒人領土,所以這裡一向是黑人面對南非抵抗最激烈的方向,但即使如此,王鐵和他的軍團依然沒有感覺到什麼阻力,按照這個進度,也許不到四月,王鐵就將完成全部的作戰計劃。事先安排的進攻時間完全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王鐵不由得產生了牛刀殺雞的感覺。

    即使在對手如此弱小的情況下,王鐵依然不敢掉以輕心,兩千五百人的隊伍沿著當地人踩出的土路,在開闊的草原地帶,謹慎小心地向前推進,恩的貝勒人能夠做到的抵抗僅僅是騷擾而已,幾十人上百人手持長矛棍棒的進攻在殖民軍團面前往往僅僅不到幾分鐘便被粉碎,南非華人毫髮無傷,而恩的貝勒人則血流成河,這不是戰鬥,簡直就是屠殺。

    王鐵是個民族主義者,他一向反對將黑人與華人相提並論,甚至非常支持布爾人將黑人趕入荒蕪偏遠地區的做法,但他首先是一個正直的人,看到這樣的屠殺他難免生出一絲同情,因此對於途經的黑人村莊,無論是紹納人還是恩的貝勒人的,他都絕不允許自己的士兵去騷擾甚至搶劫屠殺,一是沒有那個必要,南非政府有充足的國力為這次征服活動提供完善的後勤,他手下的士兵從沒有斷過補給,二是在軍校的時候,德國人的軍官團就這樣教過他:

    要有榮譽感,我們是軍人不是土匪!要牢記:

    南非士兵為爭取勝利而戰鬥時,必須遵守英勇作戰的規則。殘酷與無意義的破壞都與他的身份不稱。

    平民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士兵不准掠奪和任意破壞。

    王鐵是個極有遠見的人,他在某些問題上甚至看得和李慕菲一樣遠,他深知,要保住華人在這片大陸上的主導地位,華人的數量即使不能保持優勢至少也要能壓制黑人,為此除了不斷從滿清移民,還要控制黑人的數量,不過那是征服這片土地之後的事情,那時候是屠殺還是像美國人一樣將他們趕到保留地去都不是王鐵所能考慮的事情了,在此之前,王鐵只希望自己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沾染太多平民的鮮血。

    出於純粹高尚的動機而對黑人們小小的憐憫想不到卻給王鐵軍團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回報。他們這些士兵贏得了占此地人口絕大多數的黑人—紹納人的好感。

    紹納人是一個歷史悠久曾創造過輝煌歷史的民族,他們佔此地人口的五分之四以上,王鐵有時會在這片土地上看到草叢和稀疏樹林中掩蓋著的廢棄石城,其年代足有上千年之久,這些荒廢的城池曾經讓到過此地的西方殖民者們大惑不解,他們根本不相信黑人也能夠創造出如此久遠的文化,甚至開始在聖經中尋找答案,認為這是某一個腓尼基人分支來到這裡建立的國家。

    但其實這些逝去的文明都是紹納人的遺跡,他們也曾有過光輝的歲月,最強大時,他們的國家貿易往來甚至遠達印度洋沿岸,雖然這輝煌與華夏文明相比微不足道,在黑非洲這片土地上也是顯赫一時,但正如任何古老的文明一樣,他們也衰敗了,來自南方祖魯人的分支—恩的貝勒人征服了他們,這個只佔此地人口五分之一的少數民族卻統治著人數眾多的紹納人,紹納人的國家就此滅亡,文化也被毀滅,如今,只有荒草中散落的古代城池訴說著紹納人曾經的輝煌。

    在王鐵軍團進入這裡之後,紹納人對於這些與自己當前統治者—恩的貝勒人交戰的軍人的態度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從一開始的排斥到冷漠中立,再到後來的歡迎,一些天真的紹納人甚至以為這些殖民者與歐洲人不同,可以借助南非華人們的力量重新獲得獨立,也因此許多當地紹納人站出來為軍團充當嚮導,這也為王鐵軍團的推進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然而恩的貝勒人並非任人宰割,在比勒陀利亞東北近700千米、進入恩的貝勒人領地230多千米的地方,王鐵終於遇到了目前為止最頑強的抵抗。

    此處是草原丘陵地帶忽然聳起的一片山脈,呈不規則的長條形,最為明顯的是,一道狹長的河谷將山脈當中分開,谷地約有5,6千米長,幾乎是筆直的南北走向,當地人的土路便沿著河谷延伸,而西邊的山脈中另有一道與河谷平行,但地勢較高更為狹長的山脊,這條山脊長達八千米以上。

    按嚮導的說法,翻過這道山,便進入了一個巨大的盆地,盆地北方有一處湖泊,穿過盆地便是一馬平川的廣闊原野,也進入了恩的貝勒人統治的心臟地帶。

    在山腳下,王鐵止住了部隊的前進,拿起李校長為每個畢業學員配發的卡爾蔡司8x30望遠鏡觀察起面前的這座山。

    無論是從地勢還是從嚮導嘴中所說的戰略位置來看,這座山無疑都是一個阻擊侵略的最好地點,甚至可以說是恩的貝勒人的最後機會,王鐵不得不謹慎從事。

    果然不出王鐵所料,他發現了西邊山上有黑人埋伏的蛛絲馬跡,這座山樹木並不茂盛,無疑這是黑人們計劃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東邊的山由於地勢較為陡峭,黑人們並沒有埋伏。

    王鐵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他仔細觀察了一下周圍的地勢,然後下令,一部分人悄悄地沿著那條狹長的山脊上山,從西邊和北面包圍山頂埋伏的黑人,另一部分人搶佔南邊的幾個山頭,因為黑人沒有望遠鏡,目光根本看不到這麼遠,所以王鐵佔了很大的便宜,這一切部署都是在黑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完成的。

    眼見包圍的部隊開始了行動,王鐵命令剩下的部隊開進河谷南端,吸引恩的貝勒人的注意。

    王鐵軍團在河谷這裡停留了很久,一方面為大戰做一下休整和準備,另一方面吸引黑人的目光,靜待包抄部隊到達位置。

    兩個小時之後,王鐵見時間差不多了,而山上的黑人們也開始煩躁不安起來,若再等下去,他們極有可能衝下山來,那時辛辛苦苦布好的包圍圈就有可能發揮不了作用,於是下令,軍團保持警惕,隨時處於戰鬥狀態,沿河道進入峽谷,向北進軍。

    在進入峽谷二千米左右,恩的貝勒人終於行動了,隨著富有黑人特色的皮鼓敲出激昂的節奏,埋伏多時的黑人們高舉著長矛棍棒斧頭,拿著長圓形的木盾,一邊投擲著石頭和弓箭,一邊高聲嘶吼著衝下山來。

    早有準備的軍團士兵們,有條不紊地分成一個個小隊,原本拖得很長的首尾不能相顧的一字長隊立刻變成了一個個如刺蝟般難以下手的圓形防禦陣,憑藉著樹叢岩石和輜重車構成的工事固守著。

    這一招是早期布爾人移民比勒陀利亞時常常使用的手段,只不過布爾人用的是牛拉的房車,而軍團的士兵們使用的是輜重車而已,雖然簡陋,但效果很好,黑人們的石頭和弓箭根本沒法對躲在後面的士兵造成有效傷害。

    這支黑人武裝明顯是恩的貝勒人的「正規軍」,他們之中甚至有一些人拿著金屬長劍和盾牌,數千的黑人一衝而下,夾雜著震耳的喊殺聲,的確是聲勢浩大。

    而南非一方在完成了佈置之後,訓練有素的士兵們只是緊緊握住手中的步槍,伏下身子一言不發,兩方一動一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當黑人們衝進了南非軍團的射程之後,隨著一枚紅色的信號彈出現在天空,華人們開火了,一瞬間的槍林彈雨便對黑人們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剛剛還在揮舞長矛的黑人們轉眼之間便倒地不起。這樣的戰鬥是不會有什麼懸念的,如此眾多的南非士兵,根本不是任何黑人力量能夠硬撼得動的。

    在射擊了兩輪之後,死傷遍地,血流成河,衝下山去的黑人們便魂飛魄散了,不知是誰第一個哭喊著逃命,他們丟下了武器,屁滾尿流地跑回山上的樹叢之間,要遠遠地逃離戰場。

    只可惜這也是個不能實現的夢想了,從西南北三個方向包抄而來的軍團士兵用猛烈的火力迎頭痛擊,包圍圈在漸漸縮小,圈內黑人的哭喊聲和慘叫聲也漸漸減弱。很快,這數千人的武裝便不復存在了。

    王鐵目不轉瞬地望著山上的方向,他要強迫自己的心如同自己的名字一般硬和冷。

    —-

    在翻過了這道山之後,後面那廣闊的盆地終於出現在了王鐵的面前,他用望遠鏡觀察著盆地中間,那裡出人意料地有著大片的荒廢城池,是王鐵見過的紹納人遺跡中,最為巨大的。叢林野草掩映下的一圈城牆,雖然年代久遠,但卻矗立不倒。

    而盆地北面是一片湖泊,過了這片寧靜的湖水,軍團便可以將恩的貝勒人的王國真正地征服,王鐵這才想起開拓公司對於這片土地還沒有一個正式的稱呼,於是叫來依舊被剛剛的大屠殺嚇得心驚肉跳的嚮導,問道:「你們怎麼稱呼這片土地?」

    驚魂未定的紹納人以為王鐵是在詢問下面那座石頭城的名字,於是答道:「津巴布韋(zimbabwe),津巴布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