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非洲帝國

第一卷 帝國前傳 第七十四章 瓜分非洲 文 / 放下屠刀留你全屍

    第七十四章瓜分非洲

    在南非向北擴張殖民地的同時,歐洲各國也在加快他們在非洲大陸的殖民擴張活動,柏林會議之後不久,葡萄牙人控制了津巴布韋東面的莫桑比克和博茨瓦納西北方向的安哥拉,將這兩塊地方正式劃為自己的殖民地。

    德國則在納米比亞和坦噶尼喀沿海登陸,從這裡出發不斷蠶食著內陸。

    比利時和法國則在剛果河口一南一北設置了兩個殖民城市—布拉柴維爾和金沙薩,以剛果河為界向內陸展開了競賽般的擴張活動,因為柏林會議僅僅劃分了沿海各個殖民地的勢力範圍,對於廣大的內陸地區則是依照誰先有效佔領誰先獲得的原則,這方面國小力薄的比利時明顯不如法國人,當法國人穿過茂密的熱帶叢林沿剛果河將觸手伸到了剛果盆地的時候,比利時才將有效控制區域推進到金沙薩以東200千米的地方。

    而法國佬們不但在非洲得意,在東方他們也獲得了出乎意料的戰果。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為談判代表,與法國政府代表、駐華公使巴德諾在天津開始談判中法正式條約。6月9日,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即後世所說的《中法新約》。從此法國人控制了越南,並且長驅直入雲南、廣西和廣州灣,並使之一度變成法國的勢力範圍。

    《中法新約》就這樣在如歷史上一樣的背景之下簽訂了,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李慕菲也曾透過各種方式(如南非駐法國大使)向滿清國內和在巴黎的談判人員傳遞了一些信息,指出滿清完全可以將談判條件設定得更加有利一些,但卻沒有任何回音,在滿清的官方說法中,南非的華人是不存在的,既然不存在怎麼會提出什麼建議呢?

    李慕菲原本希望自己的到來能夠給中法戰爭帶來一點蝴蝶效應,但如今發現這不過是一個美妙的幻想,滿清那些官僚的思維是不可理喻的,也不能對他們報以任何不切實際的期望。

    而條約簽訂之後,感覺最鬱悶的或許就是南非華人了,他們原本指望拿了錢的法國人最好能夠不顧生死一直打到北京城下,把滿人大官們殺個屁滾尿流,將慈禧和光緒從統治者的寶座上趕下來,沒想到法國人只不過是在海上和越南境內和滿清打了幾次不痛不癢的小仗,被打得灰頭土臉的反倒是法國人,連內閣都倒台了,而且他們才不過死了幾百人而已,就當成多大的損失,哭著喊著要不玩了。

    這還不算,在南非華人還沒弄明白怎麼一回事的時候,雙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簽訂了一個合約,倒好像是兩國聯合起來算計南非那幾百萬英鎊的巨款,而且華人們怎麼尋思怎麼不對味,越南怎麼被法國人佔了去,這可自古就是華人們的勢力範圍啊!鬧了半天吃虧最大的既不是滿人,也不是法國人,而是我們漢人!

    一些有識之士終於想起了,在議會通過對法國貸款草案之後,遠在柏林的副使李慕菲用電報在《南非日報》一版上面發的一篇文章,文章中他明確反對向法國貸款,並且舉出了種種惡果,其中之一就是失去越南,只可惜當時狂熱的氣氛下,這篇文章並不受歡迎,也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如今,人們想起李慕菲的話,才覺得神童的話還是有道理的。

    尤其是在李慕菲提出觀點之時就在旁邊的沈知明,更是對李慕菲敬佩非常。

    南非的人民不滿,政府便對法國施加了壓力,此時的南非已非一年前那樣的可以忽略的小國了,法國在殖民地問題上不得不考慮南非的意見和支持,何況法國人還欠著南非50萬英鎊的貸款,法國政府認為現在還不是得罪南非的時候,於是給予了南非商人在越南和中國南方與法國人一樣的貿易權力。

    得到名義上的實惠的南非華人面子得到了滿足,也便息事寧人了,其實華人的貿易船隊很少能夠遠達越南和滿清,這個權力並沒有多大價值,唯一的效果就是,南非運送滿清移民的船隻可以光明正大地進入滿清南部諸省購買活人了。

    不過在諸多強國對非洲殖民的狂潮中,進展最快的毫無疑問還是南非。

    在對北方非洲內陸的土地進行殖民活動時,南非有著歐洲列強所無法相比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她有一千四百萬人口,在人力資源上比比利時葡萄牙荷蘭等國要雄厚許多,同時她在1885年之後所獲得的殖民地與國力相比小得多,可以將她相對龐大的力量集中用於建設殖民地,這一點又比英法俄等國要強得多。

    更重要的是南非的本土與殖民地緊緊相連,建設殖民地便是建設本土,當從比勒陀利亞延伸而出的鐵路連接上了南非的殖民地,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便可以日夜不停地運向那些開拓中的土地,這也正是為什麼美國和俄國在吞併了附近廣大的土地之後都能很快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本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李慕菲心中,凡是具備這樣條件的國家,都具有成為未來強權的大國相,美國向西擴張,俄國向東擴張,而南非就是向北擴張。

    在看到北恩的貝勒開拓公司取得了超過自己想像的成績之後,沈知恆非常高興,他從此以後,便將布爾人的武裝警察力量放到自己心中更次要的位置上了。出於從李家手中奪權的目的,同時也為了更好地開展南非的殖民活動,他將開拓公司改組為非洲開拓公司,並且給予公司在除南非本土(南非省、津巴布韋省、博茨瓦納省)之外進行殖民活動的權力。

    為此,他特意與李家進行了新的協商,希望能從李家手中得到更多的保安隊加入這家公司,互懷鬼胎的雙方一拍即合,沈知恆是為了將保安隊控制在政府手中,李家則是為了將開拓公司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就像一場角力,看誰的手腕更高,誰就能達到目的,正所謂: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公司改組之後,不但控制著津巴布韋省的殖民建設活動(這些活動隨著津巴布韋的本土化也在漸漸地淡出,直到南非政府將該省的全部權力收回),同時還掌握著加蓬和幾內亞兩塊殖民地的建設。

    與南非在博茨瓦納和津巴布韋的進展神速不同,加蓬和幾內亞兩地的殖民活動嚴重滯後,在這兩塊殖民地的建設上南非失去了最大的優勢,只能使用華人的船隊向這兩處移民,而在開拓公司成立之前,這兩塊殖民地上的南非殖民管理機構甚至缺乏保護自己的武裝力量。

    不過在開拓公司成立之後,這個以軍校生為高層管理機構的公司很快顯示出他們軍人一般雷厲風行的手段和效率,兩個新的軍團很快地建立起來,一個以陳明雨為指揮官,另一個以趙敢為指揮官。

    陳明雨軍團被派往幾內亞,在鞏固那裡的南非殖民地的同時,向內陸的馬裡地區進行擴張活動。

    趙敢軍團則被派往加蓬,給他的指令是盡可能快地將加蓬的殖民地向東北方向的中非擴張,要趕在法國人之前將那裡變為南非的殖民地。法國人此時將擴張的重心放在了東面的剛果河流域,忙於與比利時人的殖民競賽,這是最好的時機,可以趁他們無暇兼顧的時候控制中非。

    為了在西方列強瓜分非洲的狂潮中分得一杯羹,南非政府和李慕菲都下足了本錢,這兩個軍團不但人數達到了5000人,是王鐵、孫斌軍團的兩倍,而且裝備和待遇都是最好的,這樣一支力量比英法德等國在非洲的任何一個殖民軍團都要強大得多。

    在將兩塊海外殖民地交給了兩支強大的殖民軍團之後,開拓公司的管理者們,將目光投向了津巴布韋北面,贊比西河對岸那片肥沃而神秘的土地—-這片土地在公司的正式文件中以贊比西河的名字命名為贊比亞。

    在李慕菲的心目中,贊比亞的意義要遠遠超過津巴布韋和博茨瓦納,因為那裡有戰爭所需的重要資源—銅礦。

    銅或許是戰爭中僅次於鐵的第二重要的金屬了,炮彈和子彈的彈殼都是要用銅來製造,而前世的一段經歷更是讓李慕菲下定決心一定要將贊比亞的銅礦控制在手中。

    李慕菲在大學軍訓的時候曾經無意中發現用磁鐵可以將打靶時偷偷留下的彈殼吸起來,他雖然不是軍迷,但彈殼是銅做的這個常識還是明白的,見到這現象覺得非常奇怪,就去詢問排長,那個戰士的回答讓李慕菲既無奈又感慨:為了節省資源,除了早期的一些彈殼之外,中國的子彈都是採用覆銅鋼的彈殼,因為中國缺銅,而且銅質彈殼回收不易。

    那個戰士還告訴李慕菲,從性能上來說當然還是銅質彈殼更好,世界上頭號軍事強國美國就是用的銅質彈殼,不但是因為美國人財大氣粗,而且美國還是世界銅礦儲量最多的國家。

    這段經歷給李慕菲的印象相當深刻,也因此當他後來上專業課時聽到老師說贊比亞的銅礦儲量極為豐富,就暗暗地把這個國家惦記上了。沒想到自己竟然穿越了,當初學的知識還真的不白學。

    如果吞併了贊比亞,那麼南非本土幾乎具備了持久戰爭所需的一切資源,南非本土盛產黃金鑽石錳鋁石棉錫,博茨瓦納和津巴布韋有豐富的煤和鐵,而贊比亞則是銅礦之國。

    而農業方面,贊比亞的面積幾乎有博茨瓦納和津巴布韋加起來那麼大,國土的50%被森林覆蓋,流經南部的贊比西河又是非洲南部水量最大的河流,贊比亞的物產極為豐富,可以說這是一塊寶地,將這裡控制在南非的手中,那麼即使戰爭爆發,南非也絲毫不畏懼英國人的封鎖。

    更為重要的是,贊比亞北面便是剛果河流域,從比利時人控制的金沙薩到基巴拉山有1600多千米,中間還是密佈的河網和非洲最茂密的原始森林,極難翻越,而從比勒陀利亞到此地的距離是1500多千米,只需要穿越津巴布韋和贊比亞兩個地區,大部分是熱帶草原,再考慮到兩國之間在人口和國力方面的巨大差異,南非絕對可以在比利時人之前控制剛果河流域東南區域。

    李慕菲這樣想,沈知恆也同樣這樣想,所以在吞併了博茨瓦納和津巴布韋之後,南非就開始著手吞併贊比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