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非洲帝國

第二卷 帝國誕生 第十一章 談判破裂 文 / 放下屠刀留你全屍

    第十一章談判破裂

    羅士敏的電報如他預料的那樣在大英帝國的首都倫敦引起了軒然大波。

    紫霧瀰漫的倫敦,擁擠繁忙的泰晤士河彎彎曲曲流經市中心,河的西岸一二百米的地方有一條幾乎與河平行的街道,這就是鼎鼎大名的唐寧街,街道兩旁密密麻麻地建有許多歷史悠久的著名建築,那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讓人彷彿置身於中世紀。

    在一個拐角處,矗立著一幢高聳的哥特式鐘樓,這座被稱作大本鐘的建築幾乎已經成為倫敦的象徵了,沿著正午時分大本鍾投下的影子看去,就是另一座聞名遐邇的建築—唐寧街10號,英國首相官邸。

    從那古樸的外表看起來,你根本無法意識到這座建築對於英國的重要性,也根本無從得知它的內部已經經過了最為現代化的改裝。

    這座建築僅僅在幾十年前還被擔任首相的人視為「骯髒與殘舊」的破爛房子,許多首相寧可搬往別處辦公也不願意留在這裡,在1847年至1877年的三十年時間裡,首相對唐寧街10號的厭惡發展到了極致:沒有一個人居住在這間房屋。

    從1877年開始,上台的首相們無法忍受這個豬圈的存在,他們在試圖逃離此處未果之後,陸續投入了大筆資金來翻修和重建這座辦公場所,今年(1886)八月剛剛入主此處的英國首相塞西爾更是為唐寧街10號的各個房間配上了電燈,沒錯,英國是與發明電燈的國家南非關係不睦,可這並不影響英國人追求舒適方便的現代生活,要知道,就連英國的精神象徵—女王陛下居住的白金漢宮也在幾年前就用上了電燈這樣劃時代的發明。

    這位首相貴族有個全稱:羅伯特阿瑟塔爾博特加斯科因塞西爾,第三世索爾茲伯裡侯爵,因此人們一般稱呼其為索爾茲伯裡。

    而現在,索爾茲伯裡就在這明亮的燈光下,在享受著南非的發明創造之餘,策劃著對南非的戰爭。

    英國與南非關係一直不好,遠從布爾人統治南非的時期開始,漫長的歲月中,南非人就一次又一次地讓英國佬火冒三丈。

    在南非淘金的英國人地位幾乎只比黑人勞工們高上一點,他們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上交的種種稅款卻一樣不少,外國人聚集居住的金伯利市建設投資幾乎為零,髒亂得如同貧民窟,布爾人當政時期更將他們如同囚犯般看待,在英國區周圍修建了兩座炮台。他們的孩子享受不到南非華人兒童平等的教育環境,要想獲得一個正常的南非公民資格,需要在南非居住並工作十年!

    如果僅僅這些也還罷了,畢竟英國人在鴉片戰爭中狠狠地得罪了華人,對待開普敦的華人以及海上的華人商隊態度也同樣惡劣,英國人在南非的種種境況只能說是他們自找的,但南非境內那豐富的礦產資源卻真正讓約翰牛起了戰爭的念頭。

    英國方面也早就有將戰爭付諸實施的想法,但在過去的歲月中,由於英國忙於其他地區,如埃及緬甸阿富汗的戰事而一直沒能騰出手來對付南非,現在大英帝國的戰事已經塵埃落定,羅士敏總督的電報,帶來了一個絕佳的宣戰的借口。

    索爾茲伯裡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殖民主義者,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他顯然希望在自己的第二個任期內(1886年入主唐寧街的這位先生此前已經當過一任首相了),解決掉如鯁在喉般讓英國不舒服的南非,首相大人喜出望外地召開了內閣會議。

    等到諸位衣冠楚楚的紳士們就坐之後,他首先宣讀了開普總督羅士敏和納塔爾總督基特的電報,介紹了一下南非的局勢變化,和兩位總督不約而同提出的戰爭建議。

    然後他將目光首先投向了國防部長:「我們的軍隊是否可以贏得這場戰爭?」

    「首相大人,您這個問題幾乎是在侮辱我們的軍人。」國防部長與在座的官員們交換了一下眼色,爆發出一陣大笑,英國剛剛在一場與緬甸的殖民地戰爭中實現了他們幾十年的願望—-吞併緬甸,也因此國防部長對於英國的軍隊格外有信心。

    「皇家海軍的強大毋庸置疑,而我們的陸軍也絕對值得信賴,他們與各式各樣的敵人交過手並無一例外獲得過勝利(他是在吹牛),而我們的對手呢?他們除了欺負一下周圍的黑人土著,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嗎?我聽說這個國家沒有軍隊,有的只是武裝警察,他們的武器是不是鞭子和皮靴?」

    這最後一句讓幾個官員哄堂大笑,就連首相也微笑了起來。

    南非雖然已經躋身列強之列,但卻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英國,根深蒂固的藐視尤為嚴重,他們甚至將南非視為未開化的國家,因此對南非軍力更加瞭解的不是國防部長,而是殖民地事務大臣,這位大臣不易察覺地皺了皺眉頭道:「南非的武裝警察裝備其實是很精良的,他們還有幾支殖民軍團,裝備的先進程度也同樣足以和歐洲最精銳的部隊相比,但是,他們的人數太少了。」

    索爾茲伯裡點了點頭,對於殖民地大臣善意的補充表示明白,不過兩個人的觀點也同樣明顯而一致,南非的武裝力量還是無法與英國的軍隊相比的。

    首相接著把目光投向了財政部長蘭道夫丘吉爾,這位年僅35歲便坐上英國政壇第二把交椅的下院領袖有一個後世聞名遐邇的兒子,二十世紀英國最偉大的政治家—-溫斯頓丘吉爾,但有個偉大的兒子並不意味著他也是個目光如炬的偉人。

    他與首相關係一向不好,對方把他視為不肯合作的刺頭,但在這種場合蘭道夫並沒有與首相抬槓,而是立刻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我國的財政狀況良好,足以支持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這一點請首相大人放心,只要將投入作戰的軍隊數目控制在三十萬人以下,國庫可以維持一年這樣的戰爭。唯一可慮的就是戰爭的規模擴大。」

    「這點,我們的丘吉爾先生就不必擔心了,我認為一年時間,三十萬部隊足以佔領這個國家了。」國防大臣立刻接口道。

    殖民地大臣也贊同道:「南非的人口一共才有一千四百多萬,他們能夠徵集多少部隊?更何況他們從沒有經歷過歐洲這樣的現代化戰爭,適齡人口也沒有得到過正規的訓練,不足為慮。我們的陸軍士兵個個精銳,完全可以以少打多。」

    這個時代的英國士兵以英勇善戰著稱,也因此這位大臣能夠說出這麼自豪的話。

    索爾茲伯裡侯爵微笑著補充道:「財政的問題,諸位完全不用擔心,英國礦業巨頭羅德斯,還有歐洲著名的猶太家族羅思柴爾德財團都將全力支持英國對南非的戰爭。即使戰爭的規模超過了我們的預計,也會有人為這筆賬單支付一部分錢的。」

    諸位官員喜形於色地「哦」了一聲,僅僅一個羅德斯就是非同小可了,而這個羅思柴爾德財團更是勢力大得富可敵國,與歐洲諸國的高層人物都有密切的交往。

    「那麼,我們的外交大臣又有什麼看法呢?」首相轉頭問道。

    「這個,」外交部長羅斯伯裡勳爵有些遲疑,他清楚由於咄咄逼人的殖民地政策,最近幾年英國人在國際上有多麼討人厭,這場戰爭一旦爆發,大多數的歐洲國家鐵定是站在南非一方的:「我們恐怕不能說這是一次可以輕易宣戰的殖民戰爭了,因為我們要面對的是一個歐洲諸國都予以承認的文明國家。」

    「文明國家?」國防部長從鼻子裡哼了一聲:「一個非洲大陸上與黑人為伍的文明國家?」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完全可以不予理會其他各國的態度,從法理上來說,南非是我國的一個附庸國而已,而且即使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反對我們的戰爭,他們也無法對南非提供多少幫助,因為南非離歐洲實在是太遠了,唯一可慮的就是德國,但德國的納米比亞人口稀少土地荒蕪,同樣無法對南非提供多少幫助。」羅斯伯裡勳爵正待反唇相譏,首相不耐煩地終止了兩個人的爭吵。

    「那麼,關於是否宣戰的事宜,還有誰要補充?」首相環視了一下坐在內閣會議室那張船型會議桌周圍的人,問道。

    殖民地大臣猶豫了一下,不知道為何,對南非有一定瞭解的他總有種不詳的預感,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我們必須竭力避免與南非的戰爭,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付諸武力,南非是一個文明國家,在宣戰之前,我們應當與他們溝通談判,如果我們的最後通牒不予採納,再採取非常手段。」

    「好的,」首相的臉上掠過了一絲不快:「我們就殖民地大臣的建議做一下表決吧!」

    一直試圖取索爾茲伯裡而代之,處處和他作對的財政部長蘭道夫丘吉爾第一個舉起了手,這讓首相更是對他恨之入骨,殖民地大臣隨後舉起了手,外交大臣猶豫了一下也表示同意,然後是其他幾個部長,最終除了國防部長和首相,大多數的官員都同意了殖民大臣的意見。

    索爾茲伯裡非常失望:「看來,各位紳士都同樣認為這不是一場殖民戰爭了,我會安排使節前往南非協商談判,但與此同時,我希望諸位能夠做好開戰的準備,將我們的軍隊派往南非,我深信,戰爭是避免不了的,那些頑固的南非人是不會屈服的。」

    首相的密電很快通過跨洋電纜傳到了開普總督羅士敏和納塔爾總督基特手中,並將派遣談判特使的任務交給了羅士敏,與遠在倫敦萬里之遙的索爾茲伯裡首相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羅士敏,很快從殖民地官員中選定了一名極端敵視南非政府,極其令人反感的狂熱擴張分子作為特使出使南非。

    僅僅從人選就可以看出英國方面對於此次談判的意圖是什麼,更不要說英國特使帶往南非的談判條款有多麼苛刻了:

    一,南非應當繼續承認兩國在布爾人時期簽訂的條約,放棄建立國防軍的嘗試。

    二,由英國控制南非的外交。

    三,英國的礦產公司可以在南非進行開採銷售等一系列活動,享受與南非公司同等的待遇。

    四,改善金伯利和約翰內斯堡的英國人居住條件,拆除該地區的兩座炮台,給予英國人與華人布爾人世家子弟同等的待遇。

    五,南非的勢力退出贊比西河流域。

    不得不說,身為南非總統的沈知恆以極大的耐心應對著如此荒謬的條款,竭力避免著兩國的戰爭,他選派的特使答覆道,第一條和第三條可以答應,第四條可以同意前一半,而請英國人收回第二條,至於第五條更是荒謬已極,完全違反了柏林會議的先佔先得原則。

    沈知恆的答覆幾乎就是南非的底線,不能夠再予以退讓了,反覆談判之後,雙方的立場毫無改變,談判陷入了僵局。

    在南非,布爾人是最仇視英國人的,而英國人同樣討厭布爾人—-現代英語中依然保留有許多侮辱荷蘭人的單詞,其次是華人平民,他們也討厭英國佬,但卻不至於像布爾人一樣仇視,至於華人的一些大世家因為對英國強大的國力有清醒的認識,卻是既討厭英國人卻又懼怕英國人。

    沈知恆可以忍讓,但南非的人民們可卻不會對英國人有什麼好臉色,當英國人的這份要求被一個義憤填膺的華人外交人員暴露給了比勒陀利亞影響力最大的《南非日報》之後(此次洩密後來被認為是沈知恆有意對南非特使施加壓力),尤其被其中第二條和第五條深深刺激了的南非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英國特使入住的房屋前示威。

    當晚,特使就此事向總統沈知恆提出了質問,傲慢無禮地指責總統沒有負起保護外交使節的責任,其態度之惡劣令沈知恆拍案而去。

    第二日得知此事的華人民眾們頓時彷彿烈火上被潑了汽油一般,原本相對平靜的示威,立刻演化為群情激奮,即使在南非警察的攔阻之下,仍然有不少石塊襲擊了英國特使房屋的玻璃窗,嚇得那個毫無外交經驗卻又狂妄自大的英國人躲進了裡屋。

    遭襲的英國人特使立刻宣稱南非方面沒有談判的誠意,單方面宣佈談判破裂,迫不及待地回到了開普敦。

    英國假惺惺的談判就這樣結束了,首相和總督的目的就是迷惑南非人,並且讓英國人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能夠做戰爭準備,他們認為,羅士敏選擇的這個人無疑基本達到了他們的目的。

    但是,特使這麼誇張的外交表演真正迷惑了所有南非人嗎?

    顯然不是,談判為英國人贏得了一個月時間的同時,也為南非的一個人贏得了寶貴的戰爭準備時間,這個人就是李慕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