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非洲帝國

第二卷 帝國誕生 第二十章 鄧迪之戰 文 / 放下屠刀留你全屍

    第二十章鄧迪之戰

    英國人在戰爭爆發頭幾日的表現,總是令許多後世的英國歷史學家在研究這一段戰爭史的時候,感到扼腕歎息甚至迷惑不解,在韓天宇的軍隊悄悄佔領了塔拉納山,並將民團中所有的大炮拖上了山頂的平台之時,鄧迪城中的英軍對於即將到來的厄運依然一無所知。

    哈塔克少將為人死板而保守,既然負責納塔爾殖民地軍事的布勒將軍的命令是在開普敦的援軍到來之前保持守勢,哈塔克少將認為,只要英國人不主動出擊,以南非華人領導人一向對英國人妥協退讓的態度來推斷,南非的軍隊並不會主動進攻英國人的殖民地,英國人根本不相信南非人會主動發動這麼大規模的進攻,更沒有想到開戰第一天,南非的軍隊就能集結到金斯利這座小城,並推進到鄧迪城下。

    他們哪裡知道自從最後通牒發出了之後,南非的人民就有了背水一戰的覺悟和算算總賬的決心,而新近掌握南非軍事大權的李慕菲更是早就決定了戰爭中南非的採取的態度—-進攻!他們實在是大大低估了李慕菲的戰爭準備和南非鐵路公司的運輸能力。

    因此,哈塔克少將並沒有對東北方向進行必要的偵察,也沒有及時佔領城東的制高點,他認為時間還早得很,眼下根本沒有這個必要。

    登上山頂的韓天宇欣喜若狂地發現自己完全掌握了這場戰鬥的主動權,但當他拿著望遠鏡觀察完鄧迪城內毫無警惕乃至四處閒逛的英國士兵,看了一下天色之後,卻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很是尷尬的境地,現在離天黑不到三個小時,實在是所謂的雞肋時間。

    不發動進攻的話,韓天宇將不得不無所事事地等待12個小時才能在第二日清晨發動軍事行動,借助清晨的薄霧的掩護對剛剛睡醒的英國人發動突然襲擊的確是個聽起來美妙無比的主意,但韓天宇知道那意味著自己的進軍要晚上一天,俗話說,兵貴神速,對於南非總參謀部在東線定下的20日之內奪取德班港的計劃,一天也是不能浪費的。

    如果發動進攻的話,韓天宇是沒有把握在三個小時之內便殲滅這股敵軍的,而天黑下來之後與英軍在黑漆漆的鄧迪城中展開巷戰,無疑是以騎兵為主不擅長近戰的南非民團的噩夢。

    此時,韓天宇手中的六個民團二萬人的兵力只有來自伯利恆的兩個民團和來自哈里史密斯的兩個民團到達了塔拉納山,除了部署在山頂的炮兵和必要的防護兵力之外,大多數兵力悄悄地分散在兩翼,此外還有來自法蘭克福的兩個民團逶迤在胡克山至塔拉納山之間的道路上,短時間內無法到達作戰位置,這就讓韓天宇手中可資利用的兵力減少了三分之一,雖然四個民團也足以對萊迪史密斯城內的英軍形成壓倒優勢,但任何一個合格而穩重的指揮官都不得不考慮40公里的行軍對部隊體力和士氣造成的影響。

    民團的組織結構較為鬆散,他們有著民主的傳統和自由的風氣,這些特點在南非獨立戰爭中期不止一次地令南非總參謀部的參謀部頭疼不已,但在戰爭初期也帶來了良好的一面:與接受傳統軍事教育的英**官不同,出身平民的南非華人和布爾人沒有森嚴的上下級界限,善於總結戰鬥中的教訓,在民團成員和指揮官之間互相交流經驗,提出建議,隨時改進自己的戰術。

    韓天宇在於麾下的幾個指揮官們進行了簡短而又深入的交流之後,民團戰士之中普遍蔓延著的樂觀情緒和昂揚的鬥志也感染了他,韓天宇略微巡視了進入作戰預定地點的幾個營的士兵,發現自己所顧忌的體力和士氣的下降並不嚴重,相反,很快就要投入戰鬥的激動讓這些士兵繃緊了神經,個個都是一副滅此而朝食的心情。

    在與黑人的戰鬥中富有經驗的韓天宇深知,一鼓作氣的道理,如果要等待12個小時再發動攻勢,這些戰士憋足了的氣勢就有可能洩掉。

    「韓將軍!您還等什麼呢?快下令進攻吧!山下城中的英軍毫無戒備,我們的大炮只要轟下去就能打散他們,如此天賜良機,失掉就不能再得了!」一個民團指揮官焦急地催促著,也只有民團中開放的風氣才能允許下級這樣對上級說話。

    韓天宇並非猶豫不決的人,也絕不是容易被下屬所左右的人,但此時他覺得有時候戰鬥就是要靠一股氣勢,瞻前顧後的反倒會害了軍隊!他於是下令,不等待後繼部隊的到達,立刻發動總攻!

    命令甫一下達,山頂上數十門克虜伯75毫米野戰炮便轟隆隆地發言了,由於佔據了有利地勢,居高臨下,75毫米大炮的威力和射程又超過了鄧迪城中英軍裝備的15磅火炮,猝不及防的英軍在前幾輪炮擊中就遭到了極其慘重的損失。

    身在指揮所的哈塔克少將聽到炮聲的第一個反應幾乎是呆若木雞,常年的軍旅生涯讓他一聽便知道這絕不是英軍的火炮聲音,那麼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鄧迪遭到了南非軍隊的襲擊!

    在外面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和英軍士兵的慘叫聲中,他下意識地看了看手錶,**!他心裡不由得罵了一句,這才下午三點多鐘,離英國和南非相互宣戰不過過去了不到7個小時!南非人來得真快!

    他沒有時間去考慮諸如這支軍隊的來歷和人數等具體問題,當先首要之事是建立對自己軍隊的指揮。

    指揮所這麼明顯的目標毫無疑問是民團炮兵部隊首先的攻擊目標,哈塔克少將能夠感覺到房屋在炮火中顫抖,那屋頂上的灰塵被震得紛紛落下,屋裡一片烏煙瘴氣,不遠處似乎有哪所房屋被不幸命中了,傳來房倒屋塌的聲音。

    幸運的是,少將本人至少還安然無恙。

    「休利爾中校!休利爾中校!」他拍打著身上的灰土,喊著自己副官的名字衝出了指揮所,炮聲隆隆,他聲嘶力竭的喊聲顯得那麼微弱渺小,這個該死的混蛋,為什麼不在指揮所?現在是戰爭時期,他不知道嗎?哈塔克憤怒地想著。

    所幸,休利爾中校只是去上了次廁所而已,他狼狽無比地出現在少將面前:「是的!少將!」在剛剛的炮擊中,這位中校明顯遭到了炮火的殺傷,左邊的胳膊無力地垂下,面色蒼白,紅色的制服上濕了一片,可能是被崩飛的彈片劃中了。

    沒等少將對當前的局勢做出任何評價和指示,對於鄧迪英軍來說最大的災難降臨了,一發炮彈正好落入指揮所的院子中,爆炸的氣浪將休利爾中校掀飛,等渾身多處受傷的他神志清醒的時候,發現哈塔爾少將已經被彈片割破了頸動脈,崩飛的金屬碎片和石子嵌滿了傷口附近,鮮血像噴泉一樣噴射而出,場面慘不忍睹。

    缺乏救護知識的中校根本不知道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只是徒勞地按住傷口,試圖阻止血液的繼續湧出,鄧迪英軍的最高指揮官很快便在隆隆的炮火聲中停止了呼吸。

    失去統帥的英軍依然表現出了極高的戰術修養和素質,這個年代的英軍是一群被「驢子領導的獅子」,高級將領大多保守呆板而故步自封,但中下級軍官卻勇猛善戰、英勇大膽,即使在逆境之中也不會喪失進攻的銳氣,正如皇家海軍奉為圭皋的納爾遜精神一樣。

    鄧迪的英軍在遭受慘重的打擊之後並沒有就此潰散,而是在中下級軍官的指揮下勉強集合了隊形,並且嘗試著對山上的南非軍隊發動反擊。

    可惜再勇猛的戰士也無法挽救兩軍在戰術理念和思想上相差懸殊的代差,英軍依然沿用著拿破侖戰爭時期那落後的密集隊形以形成最密集火力的戰鬥風格,最可怕的是,此時的英軍依然沿用近百年前的那套紅色艷麗無比的軍服,這樣的服裝在那個年代無疑是鼓舞士氣振奮軍心的極佳手段,但在如今這個年代卻是災難性的錯誤。

    當身穿鮮紅色制服的英國士兵在晚風中集合,排成整齊的隊列時,沒有統一制服但著裝卻基本以善於隱蔽的色調為主的民團士兵早已經瞄準了這些活靶子,他們在和平時期就大多是出色的獵人,深知獵取獵物一定要隱蔽的道理,隱藏在匆匆挖就的戰壕或者石頭灌木草叢之後,靜靜等待英國人的進攻。

    英國方面,臨危不亂的西蒙斯中校表現極為出色,在如此的突然襲擊中依然發揮起軍官的作用,很快判明了南非民團的方向,他深知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消滅南非方面的火炮,要麼品嚐慘敗乃至全軍覆滅的苦果,他咬著牙,在民團炮火的猛烈轟擊下,硬是集結起了2000多人的步兵。

    「為了女王陛下!為了大英帝國!」他高呼著,眼見著密集的隊形之中不時有人被落下的炮彈炸得粉身碎骨,他心急如焚,沒待隊形整齊便下達了進攻的命令,只要衝上山頭,那些炮兵就不是英國步兵的對手!

    可惜,他錯誤地判定了局勢,東面是四個民團超過一萬人的兵力,雖然有一些部署在炮兵陣地兩翼,但正面的兵力依然不是他這區區兩千人能夠撼動的,原本以為空無一人的山前忽然冒出了許多南非戰士,他們等待著開槍已經等了很久了,密集的火力和精準的槍法立刻將西蒙斯中校的部隊打退了下去,中校本人被一名南非的神槍手擊中左肩墜下馬去,幸好他還沒有生命危險。

    步兵退回城內之後,接替西蒙斯中校指揮的哈雷少校又對鄧迪北面和南面做了試探性的進攻,除了損失掉幾十名士兵的性命之後沒有任何進展,但也得到了一個寶貴的情報,南非已經從東北南三面包圍了鄧迪,現在唯一沒有發現南非士兵的就是鄧迪的西面。

    圍三闋一正是韓天宇定下的計劃,全殲鄧迪的英軍無疑是個美妙的想法,但韓天宇並不希望自己的士兵付出不必要的犧牲,如果是在南非內陸開闊的原野上,韓天宇肯定會毫不猶疑地將這一個旅的英軍一口吞掉,但眼下,是一座英軍經營了許久的據點,民團的戰士並不擅長肉搏戰。

    而且韓天宇的任務是包圍並牽制鄧迪和萊迪史密斯的英軍,只要在此處吸引了英軍的視線,讓他們無法騰出手去救援德班港就完成了戰略目的,因此,韓天宇更希望這支英軍撤離此處,與萊迪史密斯的英軍集合。

    在大致判明了南非的兵力部署之後,幾位英**官商討了一下,決定與其留在此處遭受南非軍隊無休止的炮轟最終全軍覆沒,不如向西突圍,那裡的萊迪史密斯要比鄧迪堅固得多,也駐紮有三個旅的英軍,一位果敢英勇的英**官湯姆中校立刻自告奮勇,率領著他手下同樣勇猛無畏的500名騎兵擔任了突圍的任務。

    衝出城外的湯姆驚喜地發現,城東沒有一個南非士兵,他立刻將這個消息傳給了城內的英軍。

    炮擊鄧迪兩個小時,並且打退了數次英軍的進攻,韓天宇終於欣慰地發現,疲憊不堪損失慘重的英國人從他留下的缺口中撤退了,在用一次齊射最後歡送了英軍一次之後,伯利恆的一個民團立刻進入了這座已經殘破不堪的據點,英軍撤退得太過匆忙,甚至為南非軍隊丟下了3門15磅火炮以及配套的彈藥。

    當天傍晚天黑之前,鄧迪完全被南非軍隊所佔領,韓天宇的民團士兵在鄧迪城內一座兩層小樓頂上升起了南非共和國的橙黃兩色旗,慶祝著這場來得如此輕易而迅速的勝利,兩萬名戰士的歡呼聲此起彼伏響徹原野。

    戰事如此的順利完全超出了韓天宇的預料,他命令一支騎兵追蹤撤退的英軍,又部署了完善的警備措施,下令城內的軍隊休整一夜,第二日向萊迪史密斯進軍。

    鄧迪一戰是南非民團在獨立戰爭中的第一次亮相,英國人損兵折將,死亡631人,外加一名少將,傷者不計其數,大半個旅的兵力被打殘,還有300多來不及撤退的英國士兵被俘虜。南非方面卻只犧牲了十二名戰士,戰爭結果相差之懸殊令人咂舌。

    這次戰鬥雖然意義重大,但本身在後世軍事史上的影響不大,南非方面佔據了太多的有利方面,在此後的軍旅生涯中戰功赫赫的韓天宇很少提及這次不公平不光明正大的勝利,但這場戰鬥,無疑預示著英軍在與南非軍隊此後的交手中所必然遭受的結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