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非洲帝國

第二卷 帝國誕生 第四十四章 增兵 文 / 放下屠刀留你全屍

    第四十四章增兵

    「先生們,過去一周內發生的事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在緊急召開的內閣特別會議上,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一臉憔悴地說,得知德班被攻佔、科利將軍大敗之後的數十個小時裡,他一刻也未合眼,環顧一下在場的諸位,除他之外,國防大臣、外交大臣和殖民大臣為首的官員們也是神情委頓,英軍在南非的失敗對英國平民是震撼的話,對這些相關責任人來說就是煎熬了。

    索爾茲伯裡更是首當其衝,這場已經被英**史學家們稱之為「黑暗的一星期」的失敗,主要的責任人應當是無能的軍方,但是作為大英帝國的最高決策人,首相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場大敗已經注定成為其首相任期內不可磨滅的一個污點。

    想起某年某月之後,英國的孩子們在學歷史的時候會在教科書發現這樣的一句:「在索爾茲伯裡任首相期間,為了保護英國僑民的利益,大英帝國發動了對南非的殖民戰爭,開戰之後短短一星期之內,英軍在東西兩線都遭受了巨大的失敗,損兵折將兩萬人,德班港也被佔領,史稱『黑暗的一星期』」索爾茲伯裡的臉部肌肉就不由自主地痙攣起來。

    在索爾茲伯裡眼中,征服南非不過是一場速戰速決的殖民戰爭,英國人在南非周圍集結了十五萬以上的兵力,這樣龐大的兵力,應該是英帝國為一次殖民戰爭投入的軍隊上限了,卻依然敗得這麼慘,首相大人心中,不由得萌生了停止戰爭的想法,也許這場戰爭根本就不該發動?

    就連維多利亞女王和愛德華王儲得知這個消息也震驚不已,所幸女王陛下依然堅決地支持首相發動的這場戰爭,索爾茲伯裡想起了自己面見女王的一幕,當自己忐忑不安地報告了目前的局勢和英軍的失敗之後,女王的眼睛睜得大大的,手緊緊摀住自己的胸口,彷彿喘不過氣來一樣,嚇得身邊的內侍們急忙叫來了醫生,索爾茲伯裡這才想起雖然女王身體還算健康,但畢竟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好在,維多利亞很快就緩過氣來,恢復了威嚴的神情。

    醞釀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女王陛下有些激動地對首相說:「伯爵閣下,一場小小的失敗根本無法阻止大英帝國達到她的目的,同樣的事情,我們在埃及緬甸都遇到過,然而最終,他們都不可避免地屈服了,這次小挫折根本無法動搖你的決心,對不對?我的首相大人?」

    「是的,女王陛下!」索爾茲伯裡聽出了維多利亞女王話中對自己的支持,有了這個,事情就好辦多了,他立刻覺得自己又恢復了信心,曾經升起的停戰的念頭又被他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我堅決地支持你,去吧,伯爵閣下,去做你覺得應該做的事情。」

    正是得到女王的暗示,索爾茲伯裡在內閣會議上,對南非的立場是毫不動搖的:「先生們,我想向大家透露一點,女王陛下和我,對於這場戰爭的態度都是一致的:我們會打下去,直到征服南非為止。」他環視了一周在場的眾人。

    這個暗示很明顯,女王陛下雖然並沒有實權,但是一般而言,當她難得一見地表達自己的立場之時,英國的大臣們都會尊重女王的意見,這次也不例外,更何況,兩萬人的損失,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大到可以震動朝野,卻又小得不會讓這些冷血的政治家放棄自己的目的,要知道,與蘭德金礦的巨大財富相比,這不過是微不足道的犧牲。

    「接下來,我想詢問一下大家對這場戰事的意見,」索爾茲伯裡目光炯炯地注視著眾人:「是否有人反對我們將戰事進行下去?」

    數位大臣們有的正襟危坐注視著桌上的茶杯,不發一言,有的目光微動和自己的左右交換了一下意見,最終大家沒有一個人吭聲,默認了繼續戰爭的主張。

    首相大人點了點頭,毫無疑問,在殖民問題上,英國人們的態度永遠是出奇的一致,無論是首相的反對者和支持者都是不折不扣的殖民主義者:「很好,既然大家都同意繼續這場戰爭,那麼我想請問一下在場的諸位,如何應對眼前不利的局面?」

    他話音剛落,國防大臣邁克爾.希克斯.比奇爵士便接上了話頭——看樣子他忍了許久了:「毋庸置疑,我們在南非失敗的最大原因是——兵力不足,」

    現場一片被壓抑的嘩然,兵力不足?十五萬大軍陳兵南非,國防部長卻依然說兵力不足?在幾年前英國征服埃及的戰爭中也未動用如此眾多的軍隊啊!還有面對同樣是華人為主的滿清王朝,英國人不過出動了數萬人的軍隊就打得他們割地賠款,華人的戰鬥力低下的印象在英國人眼中已是根深蒂固。

    他們卻完全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埃及是落後的半殖民地國家,資源貧乏,此時人口只有670萬,而南非卻是發展程度相當之高的文明國家,人口更是前者的兩倍不止。

    而滿清人口雖多,但在韃子數百年的愚昧統治之後,其落後程度猶勝埃及,竊據中原王位的滿清貴族更是不敢放手讓漢人老百姓抗擊侵略者,生怕覺醒的漢人們連滿清一起推翻了,這樣的情形之下,英國殖民者派出軍隊登陸中國沿海侵掠一番,就嚇得滿清貴族割地賠款,務求息事寧人,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當然面對這些事實的時候,英國的大人物們就出現了選擇性失明,在他們心目中,南非依然是二十多年前那個窮苦落後混跡於一群黑人部落王國之間的殖民地。

    見到大家驚訝的反應,比奇爵士毫不奇怪,他有些壓抑地說:「不得不承認,此前我們對前線的嚴峻形勢估計不足,我們曾經認為南非沒有正規軍,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徵集起一支正規軍隊,而民團部隊的數量也不多,戰鬥力可以忽略不計,事實證明我們錯了,南非民團不但數量眾多,戰鬥力也不容小覷。東線一帶,布勒將軍重兵防守的堅固據點德班港被民團部隊攻佔便說明了其民團部隊的戰鬥力,」

    (因為對南非情報的極度匱乏,直到現在,英國方面還不知道國防軍的存在。)

    「而要在東線保持對當地近三萬英軍的壓倒優勢,沒有六七萬南非民團是不可能的。」國防大臣拋出了一個結論,在場的人又是一陣驚訝。

    「西線方面,根據已經被撤銷一切軍職的科利將軍在軍事法庭上的陳述,此地的南非軍隊在包圍了西維多利亞和裡士滿之後依然有餘力與三姐妹鎮增援的英軍對峙,初步判斷這一線的南非民團數量應該在八萬以上,加上中線和南非共和國部署在北部幾個殖民地的民團,我們認為南非方面總計有十六萬以上的民團部隊。」

    比奇面無表情地說:「因此我軍高層的看法是,十五萬英軍,要想維持在南非周圍的守勢尚有餘力,但是要完成佔領南非的目標就根本不可能了。」

    「所以,眼下,我們應該採取的最重要行動就是增兵?」一直聚精會神聆聽著國防大臣意見的索爾茲伯裡伯爵問道。

    「是的,這是軍方的意見,情報部修改了原先的判斷,認為南非的戰事至少需要二十五萬以上的英軍部隊。」國防大臣神色嚴肅地點了點頭,答道。

    諸人再次被國防大臣的結論震驚,內閣會議上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首相大人輕輕拍了拍手,讓大家停止交頭接耳,等到眾人的目光重新轉移到他身上之後,他說道:「大家都聽清了比奇爵士的建議了吧?我想請問一下財政大臣,我國的財政狀況如何,能否支撐二十五萬軍隊的遠征?」

    財政大臣蘭道夫.丘吉爾答道:「目前我國的財政狀況良好,此外這場戰爭還得到了得比爾斯公司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資助,二十五萬的軍隊的後勤保障和軍費支出,完全不成問題,但是如果戰事進一步擴大,甚至持續一年以上,我們的財政就有吃緊之虞。」

    索爾茲伯裡伯爵轉向了國防大臣:「那麼軍方認為二十五萬大軍能夠在一年之內征服南非嗎?」

    比奇爵士點了點頭:「這不成問題,二十五萬英軍應當可以對南非的軍隊形成壓倒優勢,再加上我們強大的海軍,征服南非是一件十拿九穩的事情。」

    「那麼請大家就增兵一事,舉!」首相大人提議道。

    幾分鐘之後,大英帝國的決策人員做出了向開普殖民地再增兵十萬的決定——

    隨後的戰事證明,英國人再次低估了南非的強大實力,遠在一萬千米之外的英國大人物們根本不瞭解南非這片大地上正在發生著什麼,英軍高層和情報部那些尸位素餐的傢伙更是自以為是得讓人發笑,他們僅僅是坐在辦公室裡,看著地圖,又想當然地盤算了一番,就做出了僅僅需要二十五萬英軍就可以佔領南非全境這個判斷。

    如果有人把這句話對陷入重重包圍的伊安上校和懷特將軍說一遍的,一定會贏得他們憤怒的痛罵。

    就連幾日後抵達開普敦的南非遠征軍總司令沃爾斯利上將也對這個判斷表達了自己的驚訝與憤怒。

    說起來,沃爾斯利上將應該是這場戰爭初期最無辜和鬱悶的一個人了,開戰之後,載著他和本土調來的援軍的艦隊還在漫長的旅程上航行,南非這邊就接二連三地慘敗,而所有這一切災難,即使跟他毫無關係,也要由他負起相應的責任。

    德班投降之後,沃爾斯利抵達南非之前,這短短幾天,英軍在南非處境繼續惡化:雷風行的軍團在納塔爾殖民地橫掃殘餘英軍,金伯利和彼得馬裡茨堡在南非軍隊的猛攻之下搖搖欲墜。

    沃爾斯利抵達開普敦之後,恰好被革除一切軍職的科利將軍要搭船回國,沃爾斯利上將急忙與科利進行了一次談話,雖然科利將軍因為西線的戰敗而成為英軍上下的恥辱,但是他畢竟是目前所有與南非軍隊交手而活著回來的唯一英軍將領——其他的不是被圍就是被俘,慘一點的就是陣亡,從科利那裡應該可以得到比較真實的南非軍隊的描述。

    結束了與科利將軍的談話之後,沃爾斯利上將面色凝重地走出了房門,據將軍的副官回憶說,當時沃爾斯利曾私下表達了對科利將軍的同情:「科利或許衝動了一點,但是無論換做是誰,在那個場合之下都難免兵敗的下場,而且正是因為科利的衝動,做出了歪打正著的決定,使得開普敦的英軍能夠及時調往北面的三姐妹鎮,在那裡穩住防線,如果按照陸軍最初的設想,將開普敦的軍隊運向中線和東線,那麼不但中線和東線的局勢毫無希望,就連西線也將陷入災難之中,南非的軍隊將會如入無人之境地進逼至開普敦城下。」

    沃爾斯利將軍的這段話在幾十年之後被公佈出來,歷史學家們借此為科利將軍平反,改變了一直以來認為科利將軍是西線慘敗的罪魁禍首的結論,轉而認為其不過是英**方高層為了轉移國內的輿論壓力而推出來的替罪羊,事實正是如此,「黑暗的一星期」不該由哪個特定的英軍將領負責,而該由整個無能而故步自封的英軍高層負責。

    這次會見之後,沃爾斯利將軍立刻向英軍高層和首相反映,提出自己的觀點,要征服南非,需要動用總計六十萬的軍隊,這個駭人聽聞的數字立刻被英軍高層駁回,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句質問:「太可笑了,你覺得這會是另一場克里米亞戰爭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