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非洲帝國

第二卷 帝國誕生 第五十二章 包圍 文 / 放下屠刀留你全屍

    第五十二章包圍

    接到前線求援的消息之後,身在三姐妹鎮的沃爾斯利上將立刻命令早已整裝待發的英軍出發北上,他在城裡留下了一萬的英軍防守,親率其餘的三萬英軍沿著鐵路線以急行軍的速度增援北面的先鋒部隊。

    按照他的推斷,南非軍隊在西線的兵力不會很多,而自己派出去的先鋒部隊接近兩萬人,再加上兩輛裝甲列車,南非軍隊既然敢於伏擊這支作為誘餌的英軍,沒有足夠的兵力是肯定不行的,南非民團大部分的兵力肯定都用於圍攻這支英軍了,沃爾斯利的這三萬英軍就是要出其不意,以最快速度趕到戰場,才能將這個計劃實行得滴水不漏。

    至於民團部隊會不會在他的援軍到達之前消滅沃爾斯利派出作為誘餌的部隊,他的想法是無須擔心,從在此之前,英軍與民團歷次交手的過程和結果來看,一旦英軍憑借防線和陣地死守,民團部隊往往就暴露出自己攻堅能力不足的弱點來了。

    沃爾斯利的部隊一路北上,雖然上將一再命令士兵們加快行軍速度,但將軍本人不但不焦急,反而對當前的局勢十分樂觀,而且身為一位作風謹慎的將軍,即使這個時候他也沒有忘記派出騎兵偵察部隊在前面開路,同時他還很謹慎地命令斥候仔細打探鐵路兩側有沒有南非軍隊的伏兵。

    沃爾斯利上將滿懷希望,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他試圖通過一場久違了的勝利一舉改變西線的態勢,即使不能給予南非民團重大的殺傷,至少也要遏止住南非方面咄咄逼人的戰略進攻的形勢,鼓舞西線英軍的士氣,大英帝國實在是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他最初的設想不過是通過一場反擊戰贏得一次小小的勝利,但他卻沒想到,只佔便宜不吃虧的南非總參謀部索性把這場戰鬥擴大為西線的一次戰役,迅速地投入了南非在西線所能調動的最大兵力,其軍事組織動員能力都遠遠超過了沃爾斯利上將的預料。

    從這場戰役打響的具體過程來看,我們不得不說,英軍總司令部、情報部在情報的獲得、宏觀調控指揮、軍隊動員等等諸多方面與南非的總參謀部相比,落後了整整一代,當南非向著一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屈指可數的現代化軍隊發展的時候,英軍依然抱殘守缺,還是那支停留在十九世紀初期的近代軍隊,英軍高層對於戰場上的情報重視程度嚴重不足,沒有一個值得信賴的指揮機構,沒有南非那樣迅捷的無線電通信設備,更缺乏針對戰場上局勢變化而迅速大規模調動軍隊的能力。雙方差距如此大,英軍在開戰初期豈有不敗之理?

    比如說這一次,南非能夠在英軍出動之後短短的24小時之內做出有針對性的決策,並迅速將超過十萬的軍隊集結於西線,總參謀部的命令能夠立即傳達到旅級作戰單位,這種能力就是這個時代的英軍絕對做不到的,甚至我們可以負責地說,如果戰場上的電報線遭到破壞,即使這時的世界陸軍最強國——德**隊也做不到這一點。

    僅僅說到這種能力,南非軍隊已經躋身世界最前列了。

    沃爾斯利上將躊躇滿志地向北進軍的同時,北面作為誘餌的那支英軍正處於水深火熱的境地,圍攻他們的南非民團數量遠遠超過預料,幾乎是被圍英軍的兩倍以上,而且不幸的是,作為先頭部隊的一個旅在伏擊一開始的時候就被打殘,僅僅逃回了一千多人。

    萬惡的南非民團還俘獲了那輛本來是英軍用來開路的裝甲列車,然後他們又很無恥地利用這輛裝甲列車對付被包圍的英軍。

    本來有民團士兵提議說,把這輛被俘獲的列車全速開動起來,去撞英國人手中那一輛列車一定會非常「壯觀」,但鄭博考慮之後,否決了這個提議,首先這個實行起來可行性不大,另外這輛裝甲列車留著也許會有用,於是鄭博很保守地僅僅是使用裝甲列車上的火炮和機槍,而不是讓列車去做『自殺』式攻擊。

    四面八方的民團部隊的對於英軍來說並不是最大的威脅,那輛裝甲列車才是真正的雪上加霜,英軍士兵們憑藉著匆匆構築的陣地努力抵擋著南非民團的圍攻,盼望著沃爾斯利的援軍能夠快些到來。

    鄭博同樣也在等待著沃爾斯利的出現,他的民團對於這些負隅頑抗的英軍,的確是有些難以下手,如果真的要把這支英軍吃掉,民團肯定要付出不少犧牲,但他還不得不把這齣戲演下去,所以他幾乎是和被圍的英軍一樣盼望著英國援軍快些到來。

    雙方都沒有等許久,民團們伏擊的地點在裡士滿以北並沒有多遠,13號,也就是伏擊開始的同一天下午,沃爾斯利上將親率的援軍便趕到了戰場。

    他派出開路的英國騎兵斥候速度過快,幾乎衝到包圍英軍的民團陣地之上,發覺英國人出現的民團紛紛用子彈表示自己的意外,那些斥候很快就沿著原路跑回,向沃爾斯利上將報告。

    得知目的地不遠的沃爾斯利精神振奮,英軍也加快了速度,同時擔任前鋒的騎兵們向鐵路兩翼散開,探知民團部隊的分佈,緊隨其後的是左右各兩個旅八千人的英軍部隊,沃爾斯利上將命令援軍向兩翼包抄,對南非的部隊來一個反包圍。

    鄭博對此早有準備,發現英國騎兵的民團部隊迅速向鄭博報告了英軍出現的情報,鄭博在得知援軍出現之後的第一時間,便命令包圍圈南邊的民團立刻離開自己的陣地向兩翼散開,不要被沃爾斯利的援軍包了餃子。

    民團士兵們都是騎兵,速度上要比沃爾斯利以步兵為主的英國士兵快得多,他們紛紛從陣地上站起,將步槍往肩上一背,然後牽過自己的坐騎,翻身上馬,前後不到十幾分鐘的時間,這個陣地上的兩個民團五千多人的南非人就悄然撤退。

    沃爾斯利上將的第一步計劃便撲了個空,當包抄過去的英軍從兩側接近南非人的包圍圈時才失望地發現,民團的士兵們跑得比兔子還快,已經離開了自己的陣地。

    得知這一切的沃爾斯利上將不僅僅是失望,甚至有些憤怒和無奈,英軍以步兵為主的現狀決定了他們在面對民團部隊的時候有一個先天不足:腿短,在搶佔有利地形和位置的時候有著先天劣勢。

    民團部隊在南非荒野上來去如風,靠著兩條腿前進的英軍無論如何追不上民團,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沃爾斯利上將才不得不採用了沿著鐵路行進、設下誘餌引蛇出洞、然後包圍消滅的計策,不然英軍到哪裡能夠找到一個可以將民團包圍的機會呢?

    但是沒想到民團就像泥鰍一樣滑溜!沃爾斯利上將這次勢在必得的反擊,稍有疏忽,就被南非的民團發覺,讓他們跑掉了!

    沃爾斯利上將一邊沮喪地命令騎兵繼續偵查兩翼的情況,一面命令英軍進入早已撤得一人不剩的南非民團陣地,從後方向被圍的英軍靠攏。

    被圍的英軍部隊先是發現南邊包圍圈的南非民團的槍炮聲忽然之間就安靜了下去,接著就有士兵報告說那個方向的南非民團急急忙忙地撤出了陣地,正在奇怪之間,發現另一支部隊進入了民團放棄的陣地,而這支新出現的部隊正是苦苦等待的沃爾斯利的援軍。

    被包圍的英軍頓時發出了震天的歡呼聲,只不過被包圍了短短的大半天,英軍的日子卻並不好過,民團的兵力超過英軍太多,英軍唯一可以倚仗的那輛裝甲列車還被已落入敵手的另一輛裝甲列車牽制,看到援軍出現,英國人的這種反應實在是正常不過了。

    一場包圍戰可能就這樣演變為擊潰戰了,沃爾斯利上將心中默默想著,不過也罷,雖然這樣的擊潰戰可能無法消滅大量的南非軍隊、甚至連個俘虜都抓不到——民團的騎兵跑的可是很快的——但至少,把南非人打得落荒而逃也算是勝利,起碼能夠鼓舞一下士氣。

    沃爾斯利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正在一步步走進總參謀部精心編織的陷阱,這也難怪,從12日早上作為誘餌的英軍出發到13日晚上此時,時間還不到48小時,誰會想到,這麼短的時間裡,南非就調集了超過十萬的部隊圍攻沃爾斯利的部隊呢?

    沃爾斯利的援軍沿著鐵路繼續北上,在被圍英軍的歡呼聲中進入了他們的陣地,兩隻英軍勝利會師,時近傍晚,沃爾斯利上將與被圍英軍的指揮官見面,並且從他手中接過了指揮權,兩隻英軍合為一支,同歸沃爾斯利上將麾下。

    將軍觀察了一下周圍的形勢,又和幾名副官分析了一下從斥候那裡得到的情報,三面的南非軍隊總計約為三四萬人,三個方向的民團部隊人數幾乎差不多,上將認為下一步英軍應該向北猛攻,擊退那個方向的民團,一來解除被圍的處境,掃清道路,二來可以繼續北上,增援裡士滿被圍的英軍。

    就在這個時候,派出去的一名斥候氣喘吁吁地回來報告,因為事態緊急,他幾乎是一直騎馬到上將面前才滾鞍下馬的:「將軍!南方發現大量南非部隊,他們從我軍後方包圍過來,現在已經堵住了我們的退路。」

    沃爾斯利上將的眉頭一皺,這是什麼意思?為何這些南非民團剛剛讓開戰地,現在又去而復返?他一下子冒出一個不詳的預感,但是卻依然神色冷靜地問道:「敵人有多少人,是剛剛撤出陣地的那些南非人嗎?」

    「發現敵軍之後我就立刻跑過來報告了,敵人的人數還不清楚。」斥候有些躊躇地說,至於是否是剛剛撤出陣地的南非人,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南非民團是自發組織的部隊,有軍旗,但沒有統一的著裝,如果不是親口問問民團士兵,天曉得是哪支民團。

    沃爾斯利想了想:「我親自去看看。」他表面鎮定,但心裡可是焦急萬分,他已經意識到了,南非軍隊可能是將計就計,反倒將自己包圍了。

    因為英國的援軍數量眾多,此時民團部隊放棄的陣地依然掌握在英國人手裡,這是讓沃爾斯利上將唯一安心的。

    他親臨這塊陣地,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下南方的民團,他的心一下子涼了,放眼望去,堵住英軍歸途的民團部隊少說也有三四萬,剛剛他在英軍陣地上觀察到的北西東三面的南非民團數量也有三四萬,圍住英軍的南非軍隊竟然有七八萬之多!

    西線竟然有這麼多的南非軍隊,英軍高層對南非軍隊數量的估計到底還是錯的,而且就連與南非民團交手過的科利將軍也沒有搞清敵人的數量!沃爾斯利意識到這一切的時候,已經太晚了,他的心深深地沉了下去。

    14日傍晚,沃爾斯利上將親率三萬英軍支援被圍的兩萬英軍,在三姐妹鎮以北遭到兩倍以上兵力的南非民團包圍,此外還有兩萬民團部隊正日夜兼程從中線的霍夫梅爾向三姐妹鎮以北趕來。

    以此事件為標誌,後世稱之為裡士滿戰役的西線大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同一時間,金伯利的羅德斯也在自己的書桌前開槍自盡,在完全消除了金伯利的威脅之後,林傑的民團也可以騰出手來調往三姐妹鎮前線了。

    英國人的厄運還遠遠沒有結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