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非洲帝國

第二卷 帝國誕生 第五十三章 戰局突變 文 / 放下屠刀留你全屍

    第五十三章戰局突變

    金伯利的勝利在軍事上的意義並不是非常重要,畢竟以羅德斯為代表的一小撮英國武裝人員根本翻不起什麼大風浪,但在政治上卻是意義重大。

    作為南非共和國領土上最大的英國人聚集點,金伯利不但集中了南非國內的大部分的英國人,而且這座城市的的一部分區域幾乎被得比爾斯公司劃為私人區域,雖然城市和礦山的另一大半仍然屬於南非,屬於華人的盤古礦業公司,但金伯利的華人市民們只要抬起頭來就能夠清清楚楚地看到得比爾斯那霸氣十足的公司總部,如同佔領軍的堡壘一樣俯視這座城市。

    在自己的國土上竟然有這樣一個異類,對於大多數南非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情,而具有民族主義傾向的一些報紙更是將得比爾斯的總部與西方列強在上海的租界相提並論。

    曾經飛揚跋扈的羅德斯也通過南非的報紙,察覺到了金伯利市民之間孕育的不滿情緒,在戰爭爆發前的一段日子已經變得非常低調,但這根本無法改變南非華人和布爾人對於金伯利的這座英國公司的厭惡。

    更何況,大家一致認為得比爾斯公司是背後推動英國人侵略南非的罪魁禍首之一(事實也正是如此),因而得比爾斯總部就變成了南非人心目中的「巴士底獄」,必須要攻佔而後快。

    這一次,林傑的民團付出了七百餘人的傷亡之後,終於拿下了這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據點,這個傷亡數字相對於南非此前的歷次戰鬥傷亡來說,是比較大的,但是南非人民一致認為,這樣的犧牲是必要的,軍事上的好處是此處一萬餘人的民團部隊可以調往南方支援裡士滿一線,而政治上的意義格外重大,以南非日報為首,南非幾家影響力頗大的報紙都使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報道金伯利的勝利。

    最有意思的是布隆方丹的一家小報《橙報》竟然騰出了整整兩個版面的篇幅,製作了一期名為《鑽石之夢》的專題,專門介紹羅德斯的發家歷史,他是怎樣從一個經營抽水工程的小業主起家,利用金伯利礦業飛速發展的難得機遇,巧取豪奪、縱橫捭闔,將觸手伸向了採礦業本身,繼而發展為除盤古礦業之外第二大礦業公司;又是怎樣與羅斯柴爾德家族聯合,通過他們的資金援助一舉吞併其餘的兩家小型礦業公司,成為與盤古礦業分庭抗禮的大公司,最終又是怎樣錯判了形勢,落得個『自殺』身亡的下場。

    這個專題製作的圖文並茂,深入淺出,而且爆出許多猛料來,天曉得這家報社的編輯從哪裡搞到這些消息的,將羅德斯的一生寫得如同評書和傳奇般有趣,充分滿足了一些人獵奇的心理,一下子吸引了許多讀者,橙報這期的銷量大增,一時洛陽紙貴,報社也躋身為南非國內幾家大報之一。

    在這場戰爭中,南非的幾大報紙都發展出了自己的風格,比如比勒陀利亞的南非日報,銷量最大,面向的讀者也最廣,觀點偏向民族主義,立場比較公正,內容相對嚴肅,是一家綜合性報紙。

    金呂市的新城日報,有李家的背景,面向的讀者群主要是工程師、科學家等知識分子,關注科技新發展新動態。

    布隆方丹的橙報有布爾人的背景,內容比較通俗,喜歡炒作一些奇聞異事之類的,算是娛樂性的報紙。

    共和港的《士林》則是一家文摘性的報紙,收錄了國內外的大事要事,也經常有一些無事的文人在這家報紙上發發隨筆散文什麼的,這家報社對滿清國內的事情最為關注,此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南非國內一些觀點不同的文人經常在這家報紙上打筆仗,非常熱鬧。

    這家報紙最初是在陳羽青的支持下,由第一批南非本土大學畢業生們以教化民眾提倡文學創造為目的創辦的,此時的影響還不算大,但是通過幾個事件很快地名聲大噪起來,一個是南非戰爭後期,陳羽青和許多南非文化界的知名文人發起的推廣白話文運動,另一個是戰爭結束之後,南非政府推行的標準話和簡體字運動。

    這些運動都是通過在士林上的一篇文章,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和爭論,最終達成共識,成為南非社會上的一種思潮,因為這個原因,士林這份報紙在知識分子之中的地位非常高。

    最後還有一家南非國內的知名報紙,只不過此時還沒有創建:戰爭結束之後,約翰內斯堡成為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一家名為商報的報紙也應運而生,成為南非著名的經濟商貿方面的報紙。

    13日傍晚,亨伯特率領著自己麾下的民團從西維多利亞趕到了三姐妹鎮以北,因為他在前些日子所立下的功績,他也在這次包圍戰中得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任務:負責收緊口袋的三萬民團歸其指揮。

    他和他的民團靜靜地等待著沃爾斯利和他的部隊進入口袋,當英軍按照計劃那樣上鉤了之後,亨伯特命令自己的部隊從鐵路兩側的藏身之處現身,截斷沃爾斯利的退路。

    傍晚時分,計劃中包圍英軍的九萬民團部隊已經全部抵達,亨伯特的三萬民團堵在南邊,北面西面和東面每個方向兩萬人,分為兩道防線,兩萬從霍夫梅爾趕來的援軍也已經抵達此處,因為還未從長途行軍的疲憊中恢復,所以這兩萬民團暫時作為預備隊部署在東西兩側,另外還有一萬援軍正從金伯利趕來。

    天快黑的時候,亨伯特的民團部隊已經按照計劃收住了口袋,正在英軍陣地南邊對面構築自己的陣地。

    原本安靜的對面英軍陣地上卻忽然傳來了一陣陣騷動,英軍開始將正對南非民團的陣地上的沙袋等撤去,還未等陣地前沿的華人民團們搞清英國佬們到底在幹什麼,鐵路線上便傳來了一陣熟悉的聲音,英國的裝甲列車在步兵的簇擁下,氣勢洶洶地向著南非部隊的戰線進發。

    這樣突如其來的進攻讓在場的民團戰士們大吃一驚,原本為了對付步兵而設置的防線在裝甲列車面前不堪一擊,轟隆隆的列車喘著粗氣直衝過來,車上的速射炮瘋狂地噴射著火舌,為了活命的英軍士兵也發揮出了120%的戰鬥力,幾門大口徑火炮也不停地轟響,在民團的陣地炸起一個個煙柱。

    得到急報的亨伯特連忙趕到陣地前沿,他正好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大群大群的英國步兵在裝甲列車的火力支援下,用猛烈的炮火打得民團戰士們抬不起頭來。槍林彈雨之下,民團戰士們躲在匆忙之間堆砌的凌亂的沙袋掩體之後,趴在在還未挖好的淺淺的戰壕之中,傷亡在不停地增加。

    亨伯特是一位很有經驗的指揮官,他來到現場之後立刻試圖穩住局面,但收效甚微,沃爾斯利上將可能是集中了所有他能調動的部隊來進攻亨伯特的防線,在這個方向上形成了優勢兵力,短短片刻功夫,他們就不可阻擋地將戰線向南方推進了一大段距離。

    民團部隊在防禦上的弱點在裝甲列車和英軍步兵的進攻面前暴露無疑。如果是國防軍來防守,局面一定不會這麼嚴峻。

    英軍士兵們小心翼翼地推開了民團戰士們堆放在鐵路上的沙袋,為裝甲列車掃清道理,那輛龐然大物輕而易舉地撕破了尚未成形的工事,緩慢然而堅定不移地直插民團陣地中心,向著南非部隊的防線深處前進。

    亨伯特很是驚訝,英國人的裝甲列車不是被北面民團部隊俘獲的那輛列車纏住了嗎?怎麼會出現在南線?而且英軍的進攻怎麼這麼猛烈?

    沃爾斯利上將的反應迅速得令人難以置信,亨伯特的民團堵住他的後路還不到二十分鐘,他就做出了用絕對優勢兵力向南突圍的正確決定,這位名將的聲譽果然不是空穴來風。

    但他沒時間考慮這些問題了,當務之急是擋住英國人的進攻,可這個任務談何容易?民團部隊本就缺乏重型火力,也缺乏頑強的戰鬥意志,面對著英軍的裝甲列車,他們幾乎拿不出什麼有效的應對手段,更何況亨伯特的民團剛剛進入陣地,防線尚未構築完善,用什麼來阻擋裝甲列車的前進?

    亨伯特急忙命令後方的民團士兵破壞鐵路——現在也只能這麼做了,但是這樣只能拖延一時,根本無法擋住英軍逃命的道路,只要英軍衝破亨伯特民團的防線,便是天高任鳥飛了,而靠著裝甲列車的火力支援,這一點不難做到。

    他焦急地轉了幾個圈子,也實在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只好一面親臨前線指揮調度,一面給總參謀部發去電報,請示對策。

    民團的傷亡在直線上升,對於亨伯特來說,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國防軍可以承受相當數量的傷亡,但是民團部隊如果面臨著敵人的猛攻,並且傷亡達到了一定程度,那些自行其是的民團士兵很可能會退出自己的位置,現在只能希望總參謀部快些做出決定。

    電波以光的速度傳達到總參謀部,這個時候,李慕菲已經離開了總參謀部,楚清臣本來也該回到自己的宿舍,可他太忠於職責了,此時只是披著軍大衣,躺在沙發上小睡了一會,這樣的事情他幹過很多次,此外他還經常忙到一天只吃一到兩頓飯。戰爭期間,他這種廢寢忘食的行為不止一次地被李慕菲批評過,可卻從來沒改過,以至於戰爭結束之後,才非常後悔地發現自己得了胃病。

    不過這麼做也有好處,就是當通訊室的士兵接到前線的報告之後,總參謀部第一個得知這個消息的往往都是楚清臣,這次也不例外,接到這樣一個最新情報之後,楚清臣立刻召集了參謀部內的參謀們商討對策。

    「沃爾斯利上將不愧是英軍名將,反應非常迅速,亨伯特的民團剛剛出現在他的後方,他就猜出了我們的真實意圖,而且沒有任何猶豫,當機立斷地決定從南邊突圍,這是我們沒想到的,我們在這個問題上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楚清臣首先做了自我批評,他們低估了沃爾斯利上將的指揮能力和反應能力,也高估了民團部隊的戰鬥能力。

    「亨伯特在電報上這樣說,他的民團很有可能無法完成既定的任務,如果要求他的民團不計代價地執行命令,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民團付出巨大的犧牲,卻依然無法阻擋沃爾斯利部隊的突圍。」楚清臣環視了一下桌子旁的諸位參謀,眼光在旁邊的一張空椅子上停留了一下——那是李慕菲的椅子,在總參謀部,國防委員長列席這種會議已經成為一種慣例了。

    桌子旁的眾人沉默了片刻,一位參謀發言道:「總參謀長,我並不認同他的說法,他的兵力足有三萬,被圍的英軍數量頂多只有五萬,阻擋不住很正常,但如果說連拖延英軍幾個小時都做不到的話,那就未免令人難以置信了。」

    「是啊,」另一位參謀附和道:「我也是這樣想的,無論情況如何緊急,以三萬兵力拖延五萬敵軍,敵人的進攻再猛烈,三個小時左右也還是可以做到的,而三小時之內,我們從其他方向調集過來的援軍就可以進入他的陣地支援亨伯特的民團了。」

    「那麼,大家的意見是命令亨伯特不惜一切代價拖延住英軍至少三個小時?」楚清臣想了想,這個決定完全合情合理,他摸了摸下巴,叫來了通信兵,命令他將參謀部的決定發給亨伯特。

    後世的人研究這一段戰史的時候認為,南非總參謀部的這個決定並沒有太大的錯誤,但出乎意料的是,民團部隊的特立獨行卻完全改變了總參謀部的初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