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70章 一統九州(中) 文 / 不游泳之魚
對於島津家的臣服協議,政良自然是嗤之以鼻的。
以島津家、伊東家聯軍此時被圍困的情形,只要政良按兵不動圍困著他們,他們早晚都會成為羅氏家魚肉,屆時那裡還輪到他們談什麼臣服條件?就連他們的小命都要掌握在羅氏家的手中了。
當然,如此一來,那麼就將導致羅氏家日後進攻島津家的領地之時,將會遇到極大的反抗了。不過政良相信,以羅氏家所掌握的近十二個國土(包含島嶼)的領地勢力,定然會最終徹底征服島津家的領地的,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導致消耗不少的資源,也將導致被拖延不短的時間以及造成不少的傷亡,但總比接受島津家此時提出的臣服條件要好阿。
總之,無論如何,對於南九州地區,政良都是要徹底掌握的,絕對不能夠允許像島津家提出的所謂外樣同盟這樣的盟友存在。畢竟所謂的同盟,實際上是建立在的雙方的勢力的基礎上的,一旦羅氏家的勢力有所損傷,政良絕對敢保證,島津家到時候就會像一隻白眼狼一樣在後面咬上羅氏家幾口的。
在政良接下來的計劃當中,整個九州地區都將是羅氏家下一步計劃的後方根基,是絕對不允許任何的不穩定因素存在的,所以無論如何,政良都不會接受島津家此前\提出的臣服協議。
當然,所謂談判嘛,總是需要雙發提出各自的要求,然後再相互討價還價的。反正急的一方是島津家。而羅氏家有的是時間。那就一邊談判。一邊拖延吧,看你島津家能夠談判到什麼時候。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政良也懶得面見伊集院忠朗了,直接就派出了羅氏家的幾個家臣,輪番去跟伊集院忠朗慢慢談判。而隨著時間的拖延,島津家一方也意識到他們必須要做出一些讓步了,但在此之前,他們先行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要求羅氏家能夠邀請幕府的人員前來作為雙方談判的中間人,以確保日後雙方能夠遵守協議。
畢竟有了幕府的介入,就能確保這個協議將會被公開了。一旦一方違反協議,不但對自家名聲造成影響,導致其他大名豪強不敢隨便相信你的家族了(至於與你結盟就更加小心謹慎了),對這一方領地內部的統治也會產生不良影響(比如有些死板的家臣會有意見,招募家臣浪人甚至是領民時也會受到影響等等)。最為嚴重的是,還給了其他大名豪強入侵你的大義借口。所以若非必要,一般情況下還是不要隨便在有幕府介入的情況下違反協議的為好。
當然,在島津家一方提出這個要求後。政良又馬上意識到了島津家的另外一個意圖了,那就企圖借助幕府向羅氏家施加壓力了。對此。政良卻是再一次嗤之以鼻了。
島津家與伊東家兩家此前的確花了不少力氣與幕府朝廷等建立了不錯的關係,但是相比起羅氏家而言,那就差得遠了。要知道此時羅氏家還是幕府與朝廷日常生活的金主阿。
更何況此前幕府與朝廷已經因為毛利家向羅氏家求和的事情(實際上當時政良也不想耗費一、兩年的時間來與毛利家在安藝國毛利家老巢的山區周旋),已經令羅氏家給了他們一次面子了,要是這一次又來要求羅氏家給面子,那麼幕府與朝廷就真的是傻瓜了。所以屆時,幕府與朝廷絕對只會做一個見證人,其他事情啥也不會管的。
更加巧合的是,此時權大納言中御門宣胤的兒子中御門宣秀也正好在羅氏家豐後國的岐埠城中遊玩。至於中御門宣秀為何在這個時候來到羅氏家?這自然不是為了參加羅氏家與島津家的談判了,他此次前來的真正目的,實際上是為了向政良催婚阿。
早在數年之前,中御門家就與羅氏家達成了聯姻協議,而且中御門宣秀早就在當時就將她的女兒丟在了羅氏家了,這樣做,一是害怕羅氏家不認賬,二是正好讓羅氏家幫忙養育一下女兒,也好為家裡省下一點開支。
只是當時中御門宣秀的女兒實在還年幼,雖然此時戰國普遍存在為了政治或者生活需要而娶幼女的情況,但政良畢竟來自後世阿,而且這個時代的女人壽命普遍只有三十來歲,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她們過早成婚以及生育孩子了。為此,為了保障領地女性的比列以及人口的生育健康,政良可是在羅氏家法度中專門規定了女子需要十五歲以後才能成婚生育的(當然,統治者例外)。雖然十五歲的年紀實際上還是很年輕的,但畢竟這個戰國就是這樣的背景阿,要是再將年齡年限加大,估計將會引發領地內部的暴動了。
再加上他自身也已經有不少的女人了,所以也就沒有將心思放在這裡了,將這個小女孩養在家中甚至放到了羅氏學府女子學院後,久而久之就真的將這個小女孩忘記了。但政良忘記了,而中御門一家卻一直沒有忘記阿,在看到女兒越長越大,羅氏家又越來越強大(尤其是因為女兒與羅氏家的關係而在這些年裡得到了不少羅氏家的救濟後),而羅氏家家督政良卻一直未將中御門宣秀的女兒納為側室的情況下,作為父親的中御門宣秀就親自來催婚了。
對於中御門宣秀的催婚,政良倒是沒有什麼抗拒之意,雖說是政治聯姻,但政良畢竟也是男人嘛,再加上中御門宣秀的女兒此時長得也不錯而且也完全超過了羅氏家法度規定的成婚年齡了,自然就不會拒絕了。只不過這一段時間正好是羅氏家的南九州攻略的重要時期,政良自然就沒有時間來迎娶側室了。但中御門宣秀還真的害怕政良又推延了,所以乾脆賴在羅氏家中。等著政良有空後就親自操辦女兒桂姬的婚事了。
無奈之下。政良只好將中御門宣秀打發到領地中遊玩了。而既然是遊玩。中御門宣秀自然是首先前往羅氏家領地聞名不已的岸岳山城、學府城、岐埠城三大羅氏家家督居城了。
這三座城砦分別在不同時期曾經作為政良的居城(後來也被政良指定為羅氏家日後的三大居城了),而且也是羅氏家領地中人口最多、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
其中,作為羅氏家首座居城的肥前國岸岳上城(位於羅氏家西部地區),以其為中心的附近區域矗立了諸如紡織工坊、雪鹽工坊、海水曬鹽鹽場、制糖工坊、造紙印刷工坊、造船工坊、水泥工坊、木器工坊、陶瓷工坊等羅氏家各種工坊產業,是羅氏家的技術中心。
此外,在那裡還有諸如羅氏家兵器工坊(專門負責諸如鐵炮、大筒、刀槍、鎧甲等兵器防具的鍛造,已經形成流水線鍛造工藝)、新兵訓練營(羅氏家絕大部分預備役常備新兵以及羅氏學府學員軍事訓練考核都在這裡進行)、忍軍黑鷹居裡(情報閣老巢)、英雄墓地(每年都組織大量各地童子軍前來拜祭)、羅氏家宗廟忠孝寺(既是宗寺又是藥園、政治監獄)、唐津灣水軍學院訓練基地、羅氏家故居等,是羅氏家的軍事教育中心。
與岸岳山城的技術、軍事教育中心相比。作為羅氏家首席居城的肥前國學府城(位於羅氏家中部地區),則是承擔了政治、文化、經濟、交通中心的作用。
這座巨城裡,除了以作為羅氏家家督日常居城而著名外,還以羅氏家所有年輕人所夢想前往的羅氏學府而著名。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羅氏學府已經成為了羅氏家的人才搖籃,所有的羅氏家家臣都在這個學府裡學習過,而且每一年這裡都會為羅氏家培養出被政良所親自設計的各種學科、政治信念、忠於羅氏家思想的熏陶的人才,並且在內政閣、軍事閣、情報閣等機構的聯合協商下,安排進入羅氏家的各地,成為羅氏家發展的基石。隨著在現實中的不斷鍛煉,這些人也將成為羅氏家未來發展的領潮人與支柱。
當然。若想進入該學府,也並非那麼容易的,除非是經過政良的親自批准,否則一般的人要進入這裡學習,首先就要通過目前已經遍佈羅氏家領地各處的村子或者町子學院(這些學院是當地以學童為主的學校機構,老師一般由畢業自羅氏學府的學員擔任。這些老師也是羅氏家的家臣之一,而且並非將會一直擔任老師,而是在表現優秀後,很可能會被調往擔任諸如內政閣家臣、軍事閣家臣等職位,所以到各地做老師也是羅氏學府學員畢業後接受畢業初期考核的最為喜歡選擇的職位之一)當中的考核,在經過考核後(相當於小學升中學的畢業考試,其中考試內容必然會包含羅氏家簡體漢字與普通話的考試內容的),才能進入羅氏學府中學習的。
但即便如此,依然還吸引著羅氏家領地內所有年輕人拚命地學習,爭取進入該學府(學府是不限制學員名額的,有多少附合要求的學員,就會吸納多少的人)。而隨著羅氏家領地的不斷擴張,每一年符合考核要求進入學府的學員也越來越多(畢竟領地擴張,人口基數自然就增大,隨著羅氏家各種法度在新領地的推展,符合學府考核要求的學員自然就越多),為了適應要求,羅氏學府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原本只佔據了學府城城下町四分之一區域(學府位於城下町的西北面,靠近北面的學府城本城一側),如今隨著不斷擴張,逐漸往西面擴建以後,此時已經幾乎佔據了城下町一半的面積了。
總之,經過十數年以來的發展,此時在羅氏家領地內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基礎教育、選撥考核的教育體系,與此同時,領地教育體系又與領地的發展形成了良性循環,正是由於從領地的教育體系中培育出了大量的人才,才令到羅氏家在每一次大戰結束後得以快速地補充諸如士兵、家臣等各種人才缺口,也正是這些人才,才令到每一次大戰當中。羅氏家諸如快速接收新佔據領地等後勤事務得以快速、順利地進行。
當然。學府城城下町當中除了羅氏學府以後。在城下町的東北面則是也是規模正在不斷地往東北方向擴建的羅氏家家臣住宅區域,隨著羅氏家家臣的不斷增多,這裡擴建的速度將會更加快(按照羅氏家法度的規定,家臣的家眷必須安置在這裡居住的,所以幾乎所有的羅氏家家臣在這裡都有一套房子。至於他們的領地,則是委託自己的族人或者家臣在羅氏家內政閣的監視下進行負責長期駐守打理,甚至乾脆委託內政閣打理,反正按照羅氏家法度。他對自己的領地實際上也只有一定比例的稅收權,其餘諸如軍事權、內政權等都是羅氏家各機構把持的)。
而在城下町的西南面,這一處區域則是羅氏家外交奉行所以及各商屋的集中地了,由於旁邊的羅氏學府的不斷擴建,在該外交與商業區域北面與西面的空間都被羅氏學府所佔據後,這個區域也只能往南面擴建了。這裡的建築當中,以羅氏屋的總部最為高大而且面積龐大,同樣也是學府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同時,這裡也有著不少戰國各地甚至是明國的特色建築,遠方又面臨波光明媚的有明海。從而吸引了羅氏家各地甚至是戰國各地的文人來此,諸如能劇、和歌、戲曲(明國移民所帶來的)等都在這裡不斷的上演。從而形成了有一種「百家爭鳴」的氛圍。
由於這裡是羅氏家政治、文化中心,自然就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定居了(雖然此時內政閣已經開始戶籍管理制度,但由於剛剛開始推行,所以還未能徹底將所有領民都規矩地限制在其戶籍的所在地,而且考慮到需要將學府城擴建成戰國的巨城,所以內政閣對於已經在羅氏家領地中生活定居多年的領民在申請前往羅氏學府定居後,一般都會欣然同意的,尤其是明國領民的申請就更加容易被批准),所以作為城下町東南區域的領民聚居區域,同樣也是在不斷地擴建當中。總之,每一次政良出外返回學府城後,都會發現城下町的變化極大,頗有一種日新月異的感覺。
同樣的,在內政閣這些年以來的刻意佈置下,學府城成為了羅氏家領地的交通中心以及樞紐。只要從學府城出發,沿著羅氏家那如網狀般密佈的行軍大道,就絕對能夠抵達羅氏家任何一處有領民居住的地方,而且越靠近學府城,那裡的行軍大道就越寬廣、越平整。
相比起岸岳山城與學府城如此明顯的職能特點,位於羅氏家東部、豐後國境內的岐埠城,其職能就有點不明顯了,但隨著內政閣刻意引導大量的商品彙集到這裡(這一點中,羅氏屋給了羅氏家內政閣極大的配合),從而吸引了大量的羅氏家內部商人前往這裡購買商品,這裡也逐漸成為了羅氏家領地內部的商品集散中心。事實上,經過這些年以來的發展,岸岳山城、學府城、岐埠城已經從西往東,通過羅氏家的行軍大道,連接成了一條貫穿羅氏家東西的經濟中心線路了。
既然岸岳山城、學府城、岐埠城都如此有特點,而且又是此時羅氏家所有領地當中人口最多、最繁榮的三處地方,暫時決定呆在羅氏家的中御門宣秀自然是都要前往遊玩一番了。
而在分別遊玩完岸岳山城、學府城後,在不久前中御門宣秀剛好來到了最後一站的岐埠城,而現在島津家要求幕府參與其中,正準備在岐埠城好吃好住(其在羅氏家期間,吃喝玩樂等日常消耗都是由羅氏家公方閣所負責的)一番的中御門宣秀,卻萬萬沒有想到正好被政良直接抓了壯丁了。經過在崎嶇山道中的顛簸後,最終來到了萬地谷羅氏家圍困著島津家、伊東家聯軍的陣地當中。
本來還因為遊玩被打斷並且又經過了一番舟車勞頓而一肚子火的中御門宣秀,在得知羅氏家與島津家需要進行決定島津家生死的談判後,就不敢隨便抱怨了。畢竟羅氏家一直都是他中御門宣秀一家的金主,而且不久後就相互是親家了,跟幕府以及朝廷的關係更加是沒得說,至於島津家甚至是伊東家方面,此前這兩家前往京都與幕府、朝廷搞關係的時候,他中御門宣秀一家可是收了不少這兩家的好處,而且他本人也作為朝廷使者親自去過薩摩國以及日向國,與島津貴久與伊東義佑也見過面的。
(感謝「bigfacecat1」的月票支持;感謝「leely」的打賞支持。這一周爭取一下,看看能不能令本書突破三百萬字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