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白眼狼

正文 第144章 培養信仰 文 / 我是鍵盤傳說

    「梁先生,梁先生!」徐彥卓的喊聲終於把梁啟超驚醒了。「徐公子,你猜的一點都不錯。不過,你是怎麼知道的?」梁啟超覺得太不可思議了。「梁先生,我怎麼知道的並不重要,你是不是覺的組建政黨是目前中國最重要的事情?」「難道不是嗎?」「組建政黨對中國未來的發展的確很重要,但還不是最重要的。梁先生,你是國之精英,應該最大限度把精力和才智放在最重要的地方!」徐彥卓繼續故弄玄虛。「徐公子,您的意思是現在還有比組建政黨、真正實現民主更重要的事情?」徐彥卓點點頭:「打個比方吧!組建政黨好比穿衣,不穿衣服確實不,讓別人瞧不起,甚至還有在冬日凍死的可能性。梁先生,對一個人來說,您覺得是不是還有比穿衣服更緊迫的事情?」梁啟超點點頭:「有,比如說填飽肚子,再比如說防止意外確保安全!」徐彥卓笑了笑:「梁先生,你說的一點都沒錯。我的比方可能不恰當,但是,目前我們必須把一件事情擺在當務之急的位置上。」「徐公子,您說,我洗耳恭聽!」「梁先生,短短不到百年時間,中國已經被迫簽訂了幾十個不平等條約。內容主要包括割地、賠款、開放商埠、關稅、最惠國待遇、對華投資等等。各個列強國家早已經從侵略中國中嘗到了不少甜頭,他們難道會因為中國由滿清變成了民國而突然改了性子嗎?不會,就好比是狼絕不會因為羊換了身裝束而放過他。只有羊真正變成了虎獅,狼才會落荒而逃!」梁啟超若有所思。「梁先生,看看我們的現狀吧!藩屬國朝鮮、琉球被日本侵佔,越南成了法國殖民地。台灣被割讓給了日本,東北三省也在日本虎視眈眈之中。沙俄對蒙古、新疆磨刀霍霍。英國在慫恿****。除此之外,英、法、美、德、俄、日、比、意、奧等9國在上海、廈門、天津、鎮江、漢口、九江、廣州、杭州、蘇州、重慶等10個城市中開闢了專管租界。」梁啟超還是不明白徐彥卓的意思:「徐公子,你想說明什麼?可否直言!」「梁先生。中國已經羸弱至此。假如,有一天日本或俄國侵略我們的國家,讓我們都做亡國之奴,您覺得政黨能挽救得了國家的危亡?」「不。政黨不行,這時候只能靠軍隊!」梁啟超道。「沒錯!無論我們的社會多麼混亂,有一種人決不能亂,那就是軍人。他們是社會的中堅,代表整個民族的素質,支撐民族的危亡。軍隊不僅應該是國土的保衛者,更是民族血脈與化傳承的保衛者,是民族的守護神。如果有一天,中華民族處於危難之際,代表民族脊樑與中堅的軍人應該挺起腰桿。力挽狂瀾。他們將代表整個民族的精華,他們應該是民族力量與精神的最高體現。」說到這裡,徐彥卓沉默了。「可是,徐公子,你怎麼知道日本和俄國會侵略中國呢?」「梁先生。你在日本生活了十幾年,據你對這個民族的瞭解,難道沒有這樣的可能性嗎?」梁啟超思考了一會,也沉默了。徐彥卓接著說道:「然而,非常可惜,中國目前的軍隊,不僅裝備非常落後。更重要的是缺乏信仰!正因為他們缺乏一種精神、一種信念,所以他們無法承擔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這一點在將來反抗敵人的侵略中,將是致命的!所以……」梁啟超抬起頭:「你的意思是讓我去給軍隊培養信仰?」徐彥卓搖搖頭:「現在的軍隊根子已經爛了,去培養信仰已經晚了!」梁啟超看著徐彥卓,等待著下。「我已經著手組建新的軍隊了。雖然是初創階段,力量也比較弱小,但絕對是朝氣蓬勃和充滿希望的!為了不讓他們步入舊軍隊的後塵,我希望梁先生和我一起做挽救民族危亡的先知先覺者和憂國憂民的躬身實踐者!」徐彥卓一口氣將自己的想法全部說了出來。梁啟超目光閃動。接著,徐彥卓將自己組建鐵血社和鐵血軍的經過。詳細的講述了一遍。最後,徐彥卓對梁啟超說道:「梁先生,你不必急於做出回答,可以認真的考慮考慮。三天後,我將再次拜訪先生,到那時候先生再答覆我也不遲!」……回到甲賀村,徐彥卓獨自一個人待在屋內。最近忙忙碌碌的,難得有時間思考一下未來的規劃。「主人,興安盟急電!」門外傳來了伊賀納言小心翼翼的聲音。徐彥卓皺了皺眉頭,心中有了不好的預感。他瞭解伊賀永植,伊賀永植雖然年齡不大,但做事沉穩,沒有大事他是不會發電報給自己的。徐彥卓靜靜地看完電報,轉手遞給了伊賀納言:「你看看吧,對蒙古的情況你也瞭解,怎麼會出這樣的事情?」伊賀納言接過電報,仔細看完後,思忖了片刻:「主人,我覺得這是有預謀的,能一次全殲五十名天罰戰士,對方的實力不弱!」徐彥卓點點頭:「給興安盟發報,讓伊賀永植停止所有行動,原地待命。同時,告訴總指揮,命令各個部隊,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保護宣傳隊的安全。總之,部隊不能亂。其餘的事情,等我回去以後再作計較!」按理說,徐彥卓應該迅速趕往興安盟。可是,他答應了梁啟超三天後前去拜訪,無論如何也要等上三天。……「梁先生,我們又見面了!」徐彥卓如約前來拜訪梁啟超。「是呀,又見面了!」梁啟超面色憔悴,看得出來這些天他心中很糾結。突然放棄自己追求了多年的目標,無論是誰心中都不會好受。可是,梁啟超的理智告訴自己,徐彥卓的話是對的,他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徐彥卓的邀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