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丁香

大道小說網 第五卷 遠東烽煙第卅四章 血腥的1月30日 文 / 狂歌走馬遍天涯

    第五卷遠東烽煙第卅四章血腥的1月30日

    1905年1月末的東亞好戲連台,讓愛看熱鬧的世界人民目不暇接。當中國人搗鼓出「北京條約組織」,並且夥同美國人搗鼓出一個「環太平洋自由貿易聯盟」的時候,在貝加爾湖以東的地區,數十萬人規模的大型會戰如火如荼的打響。

    1月27日,中**隊的第4集團軍開始按照總參的計劃有步驟的後撤。滾筒式的後移防禦陣地在第4集團軍司令劉猛的指揮下進行的井井有條,中**隊節節抵抗,逐步轉移向預設的防禦陣地之中。到1月29日的時候,全線猛攻的俄軍已經把戰線向前推進了8—10公里不等。

    也就是到了這個時候,正面進攻的俄軍明顯感覺到當面中**隊的抵抗力度明顯增強了。他們又撞到了那一堵難以撼動的火力牆上。

    1月30日,雙方爭奪的焦點在於色愣杜馬至赤塔的公路沿線的重點區域。在橫截公路展開的短短兩公里熱點戰線區域,中**隊投入了2個師,俄**隊則投入了嚇人的8個師,雙方火炮的對比是801:803,旗鼓相當,而在輕武器火力上,中**隊的2個師甚至要超過俄國人的8個師。中國人的輕重機槍配比率太變態了,每個班都有一挺響尾蛇輕機槍,每個連都有一個火鳥重機槍班。而每個營都配置的獨立迫擊炮連(28門火弩02型60毫米口徑步兵輕迫擊炮標準配置)更是致命的戰場殺手。

    後來給世界各**事專家帶來巨大震撼地戰場大屠殺就發生在這一天、這一個區域。

    俄軍在上午9點20分的時候開始進行了猛烈的炮火準備。據稱俄軍在方圓150萬平方米的區域內傾洩了15萬發炮彈,相當於每個廚房大的區域內都有一發75毫米以上口徑的炮彈爆炸。事實上。俄軍把原本就不多的軍火儲備集中進行了傾洩,他們豁出去了。

    因為此時,俄貝加爾方面軍總司令普加喬夫上將已經清晰地判斷出了中**隊右翼勾拳的意圖。沒法不清晰了,因為此時中**隊可怕地豹式坦克群已經出現在了俄軍側後翼,鋒芒直指奧諾霍伊。再怎麼調整部署也已經來不及阻擋中國人可怕的裝甲兵團的突擊,只有孤注一擲擊潰當面中國集群。再怎麼說,當面之敵雖然火力強大。但畢竟人數上不及俄軍一半。就是用人淹,也要把中國人淹死。普加喬夫上將打的就是這樣血腥的主意。

    正是在這樣的戰場思維的指引下。「血腥地1月30日」成為了世界戰爭史上的經典,而可憐的普加喬夫將軍也被後世尖刻的評論家評價為「20世紀最愚蠢的司令官」。

    長達一個小時的炮火準備把整個中**隊防區都惡狠狠的犁了一遍,在準備進攻的俄軍看來,很難想像還有什麼軍隊能在這樣地炮擊之後還保存好的戰鬥力……事實上還有多少人能生存下來都是個問題。士兵們把這樣的炮轟稱為上帝的懲罰。

    10點15分,恐怖的炮轟終於結束。冬日裡和暖的太陽照耀在西伯利亞地凍土上,煙塵漸漸散去。中**隊的陣地上死一般的沉寂。密佈的鐵絲網七零八落,一線的戰壕和掩體大部分也都崩塌。夷為平地。

    尖銳的哨聲響起。整整6個師的俄軍爬出了戰壕,開始向中**隊的陣地前進。俄軍炮火進行了進攻開始前的最後一輪急襲,前沿陣地又是遭受一番蹂躪。

    俄軍士兵排列成整齊而漫長的一列列橫列,緩慢而沉重地向中**隊靠近。整整8萬人,一次性地在2公里長的戰線上展開進攻,人類進入熱兵器時代以來,還沒有人這樣幹過。俄軍士兵表情嚴肅,也不乏堅定。偉大地俄羅斯。抗擊東方的侵略者,軍官們就是這樣教導他們的。況且,整整8萬人的衝鋒啊!誰能夠阻擋勇敢的俄羅斯勇士的腳步呢?

    俄軍士兵的腳步是如此沉重,因為他們每人背著200多顆子彈,2顆炸彈、鐵鎬、鐵鍬……他們每人的負重達到20公斤以上,而且他們的服裝也很臃腫。他們被告知要一往無前的開展進攻。沒有回頭,直到把侵略者趕出國境線。所以,他們把一切戰鬥中要用到的東西全部背在了身上。

    他們在手執傳統鞭子的軍官的率領下,分幾個波次,每個波次的士兵幾乎都是肩並肩排成整齊的隊列,斜舉著步槍,步履緩慢地向中**隊陣地前進。

    在一具具潛望鏡下面,中**隊的觀測哨兵一覽無餘的觀察著俄軍的動向。在俄軍毀滅性的炮火覆蓋中,很多觀測哨兵犧牲了,但是依舊有10多名觀測哨兵頑強的倖存了下來。中國人天才的土木工程保護了他們的生命。

    當俄軍進入前沿1000米範圍內的時候。觀測哨兵們吹響了自己手中的哨子。

    芝麻開門。中**隊奇跡般的從地底下冒了出來。

    說起來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只不過是把地下掩體挖的比較深而已。西伯利亞的森林提供了大量優質的木材,中**隊的地下掩體建的有模有樣。甚至還有軍官俱樂部和士官俱樂部。當然,從地下鑽出來的中**人一個個都是灰頭土臉的。畢竟只是臨時性的地下掩體,而不是什麼鋼筋水泥的地下停車庫,在俄國人那恐怖的炮轟下,不坍塌已經是不錯的結局,從木樁的縫隙間震落下來的沙土顯然讓士兵飽嘗了一頓豐盛的灰塵大餐。

    在8萬俄軍的對面,兩個師地中國士兵進入了陣地。他們進入了原先的陣地。手忙腳亂的挖掘那些被炸坍塌的部分。有些地方實在破壞太嚴重,士兵們就用手中的工兵鏟匆忙給自己挖個簡陋的單兵掩體。每個班的輕機槍手都架設好了響尾蛇機槍,重機槍班地士兵們則把沉重的火鳥式重機槍也都抬了出來。每個營地獨立迫擊炮連也都忙碌的架設好了60毫米步兵輕迫擊炮,在指揮官的指令下調整射擊諸元。在他們身後3-4公里的位置,師屬75毫米野炮開始根據前線觀測的通報準備試射。

    當俄國人步履沉重的殺機延伸到防線前沿500米的時候,中國士兵們已經基本做好了戰鬥準備。國防軍第35、36步兵師中大部分都是新兵,有戰鬥經驗地士官在其中的比例也很低。他們只在前幾天初次體驗了戰爭。對於他們來說,整整8萬人排山倒海一樣壓過來的陣勢無疑是恐怖的。戰場上如此安靜。只有老遠俄軍軍官們嚴厲的口令聲隨風飄來,視野中就是黑壓壓的敵軍,鋪天蓋地一層一層,壓迫著新兵蛋子們的視覺神經,進而壓迫他們的供血系統和呼吸系統,最終引發腎上腺素地各種反映……

    「穩住,不許開火!……」士官們開始此起彼伏的喊叫起來。對於其中大部分士官來說。恐懼也是此時的真實感受。但他們是士官,他們有責任在這樣的時刻帶給弟兄們穩定的情緒,有責任協助軍官管理好士兵。

    「標尺400米!」觀測兵大聲傳達著射擊標尺數據。機槍手調整標尺的手都有些顫抖。

    「標尺300米!」100米地距離是如此漫長,以至於足夠讓一個人的靈魂從地獄到天堂又回到地獄。

    黑壓壓的敵軍越來越近,已經可以看到俄軍士兵臉上同樣緊張的表情,甚至……可以感覺到敵人那同樣沉重的呼吸。天知道。

    「標尺200米!」觀測兵的聲調都開始顫抖了。

    「穩住!穩住!不許開槍!」軍官們開始發令。因為此時士官們也都已經緊張的說不出話來。根據上級的指令,要等敵人進入標尺100後再一齊開火。

    當最前面的俄軍進入150米距離的時候,一名倒霉地俄軍踩到了一顆在炮火下倖存下來地地雷。罐頭盒大小的地雷瞬間炸飛了這名俄軍中士地左腿。也瞬間炸開了所有繃緊的神經。兩名緊張的中國士兵下意識的扣響了扳機。

    殺戮之門就這樣開啟了。

    ……

    大部分人都看到過豐收時節那麥浪翻滾的喜人景象。俄軍無邊無際的進攻隊列就是這翻滾的麥浪,只是,「麥子」們翻到後,就再也起不來了。

    黑壓壓的人群就這樣成片成片的倒下。就像《大公報》的隨軍記者莊孝巖所描述的那樣:「戰爭在這樣的時刻以最殘酷的方式展現磅礡之美,人類創造奇觀的能力在這一瞬間可以媲美大自然。」

    俄軍之中沒有人能想到在經歷了這樣恐怖的炮火覆蓋後,對手還能有如此壯觀的火力。當然。這種火力在某種程度上也被中國新兵們極大的浪費了。大部分新兵大聲廝喊著發洩心頭的恐懼,手指麻木的一直扣著扳機。這樣的後果是在自動步槍後坐力的影響下,傾洩而出的子彈通常不是射向敵人,而是射向天空或者射向地面。

    「短點射!短點射!看明白再打!」各班的士官們雜亂的喊著相似的口令,偶爾用耳光把某個陷入歇斯底里情緒的新兵打醒過來。

    儘管如此,在輕重機槍火力的交織下,俄軍還是遭受了慘痛的殺戮。迫擊炮的炮彈如雨點一般落入300-400米之間的距離,後面波次俄軍士兵也紛紛倒下。

    75毫米炮彈那獨特的聲音在空氣中呼嘯而來,覆蓋了中**隊陣地前沿500-800米的範圍。原野中不斷有俄軍士兵的身軀被高高拋起……

    當新兵蛋子們的情緒都逐漸穩定下來的時候,中國士兵們開始進入一種嚴肅而狂熱的殺戮氛圍中。密密麻麻的俄軍就是最好的射擊靶子。都不需要怎麼瞄準。只要一梭一梭短點射認真的打出來,總能打到俄軍。甚至有些機槍手都沒有調整射擊標尺。只要能壓住槍不要往天上打,就能像割麥子一樣割走一大片生命。

    俄軍士兵們也已經忘記了恐懼。在這樣的戰場上,他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麻木的拼盡全力扛著20多公斤的負重向前衝鋒。可是他們沒有機會,在這樣的距離上面對如此密集的火網,沒有人能夠僥倖。後面的俄軍士兵在慣性的驅使下依舊奮勇朝前,然後和前面的人一樣與死神約會……

    俄軍已經無法保持完整的隊列。有些士兵企圖趴在地上向中**隊射擊,但是在居高臨下的打擊下,他們也並沒有能夠逃脫死亡之吻。後面的俄軍開始出現潰散,在督戰隊的射擊下,不得不掉頭繼續衝鋒。

    ……

    後世評論家把普加喬夫上將稱為最愚蠢的司令官是有道理的。在戰爭文化日新月異的時代,他還沿襲了老式的戰爭思維,驅趕士兵們進入了一種敵軍最舒適的戰鬥模式,用密集隊形的衝鋒把對手火力強大的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塹壕、地下掩體、鐵絲網、地雷、重機槍、速射炮……這些戰爭道具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戰爭模式,「血腥的1月30日」成為密集隊形壓迫式進攻的最後謝幕,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一個國家的指揮官幹過這樣的事了。

    在血腥的1月30日,中**隊傷亡2000餘人,而俄軍,在這一天中竟然傷亡48000餘人。有兩個師最後能戰鬥的人不足100人!

    戰後,所有國家的軍事研究人員都對這一天的戰鬥感到無比的震驚。塹壕戰爭的理念開始沉重的影響各國的軍事主官。這個血腥的案例太富有教育意義了。

    而比之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裝甲集群突擊」戰術都被「塹壕戰」的輝煌所掩蓋,至少大部分國家中的軍事主官被裝甲戰術和塹壕戰爭所分化,雖然承認坦克在戰爭中的重大意義,但是大部分國家的軍隊當權者更願意把坦克看成是一種步兵支援武器。沒辦法,軍隊中保守的力量太強大了。很少有國家象中國那樣,軍隊被一幫30歲以內的年輕軍官所把持,而且,最高統帥還是個「未來人」。

    而「血腥的1月30日」,則至少證明步兵還是這個時代戰爭的主角,只是如何作戰的方式變了而已。所以這個案例一直被各**隊當權者所津津樂道。

    對於這樣的結果,自然是丁香所樂意見到的

    更多手打全文字章節請到閱讀,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