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丁香

第五卷 遠東烽煙 第七卷 世界大戰第六章 再訪美利堅 文 / 狂歌走馬遍天涯

    第七卷世界大戰第六章再訪美利堅

    人類在1913年距離大規模的戰爭又近了一步。兩次巴爾幹戰爭的結果是這個半島上各個民族之間的矛盾更為尖銳,而列強紛紛在半島上找到了自己的代理人,各個民族之間的恩怨在列強有意無意的干涉下進一步激化。而奧匈帝國更是因為佔領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而直接的站到了巴爾幹半島新崛起的強國塞爾維亞的對立面上。奧、塞、俄三國之間微妙的關係成為牽動整個大陸乃至全世界神經的敏感黏膜。

    中國人不再把遠在萬里之外的緊張局勢當作事不關己的遙遠故事。最近15年來國家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讓中國民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5年已經足夠一代人成長起來,這一代人被丁香評價為是具有「世界公民」意識的新的一代人,他們的年齡涵蓋從20-40歲的社會新生中堅力量,在各個層面上都正在試圖或已經擁有越來越大的社會話語權,他們的思想和意識形態在主流政治圈層中也擁有越來越多的代言聲音。

    已經有人提出了要求中國政府增加稅收的呼聲。這種呼聲事實上是由截然相反的兩撥人殊途同歸的提出的。

    其中的一派人是左派分子——社會民主黨人或其他中下階層代表分子。他們要求通過增加稅收來調控社會貧富差距,通過徵收更多的稅(當然主要是由富人、資本家承擔)來建立合理的社會保障體系。他們認為目前地稅率太低了,保護的只是富人的利益。而國家沒有能力建立強有力的保護弱勢階層和普通民眾的政策架構。

    另外一撥人則是右翼政黨、民族主義團體、大國家主義和泛亞主義團體。他們要求增加稅收以增加軍費以及其他方面的戰爭準備工作。他們也認為目前的稅率太低了,應該讓賺更多錢地人承擔更多的國家責任,而不是繼續讓財富藏於民間。他們認為有可能爆發地戰爭一定會波及中國,即使不波及,中國也應該積極的做好準備以承擔更大的亞洲和世界責任。

    奇怪的是代表大資本家和財團利益的政客們也沒有對增加稅收的呼聲作出什麼強烈的反應。中國地資本家和財團已經從緊張的世界局勢中嗅出了危險和機會的味道。他們也需要更加強有力的國家的保護和促進。

    於是在這個重要的經濟政策的問題上各個勢力和階層很快取得了一致的意見。但這種「一致地意見」反應在國會兩院中卻是更加激烈的爭吵和辯論。在國會議員們每天的辯論中,爭吵的不是要不要加稅,而是增加的稅收到底用來幹嗎——用給普羅大眾還是用來增強國家機器的力量。

    這個問題事實上誰也說服不了誰。就像一個硬幣地兩面,每一面都有其存在的客觀必然。但這並不妨礙從議員到媒體到全民的大辯論。

    在國會中擁有壓倒性優勢的第一大黨兼執政黨國民黨在這個問題上表現沉默。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和國會黨團沒有發佈關於該問題的任何紀律性文件。國民黨籍國會議員和各級黨員被告知可以在該問題上自由發表意見。國民黨內部左中右各種勢力紛紛活躍起來,本黨內部的爭論激烈程度一點不亞於國會中的爭吵。

    這個從總體上說中間偏右的政黨在經歷了2個多月的內部爭論後逐漸取得了高層的一致意見,國民黨中央執委會於1913年11月29日發佈了《國民黨中央關於國家財政政策問題地若干決議》。這份決議文從根本上說是一份和稀泥地政治文件,最終和出的稀泥符合該黨一貫以來中間偏右地政治傳統。國民黨中央最終針對該問題的一致意見是:支持政府加稅,增強軍備和增強社會福利兩頭並重,短期內以增強國防為主要任務。

    這份政治決議的出台宣告了中**備時代的來臨。1913年12月7日和8日,國會兩院先後通過了經過各派妥協的增稅方案。隨後。《社會福利保障法》和《追加軍費案》也先後獲得通過。

    國會要求政府在未來20年中「分步、謹慎」的推進社會福利制度的建設。而從1914年起,中國國家財政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將增加到18%以上,軍費開支占國家財政收入的比重被要求在未來5年內不低於25%。這意味著從1914年起,中國的軍費開支將猛增到原來的3倍以上。

    中國國會一系列決議的出台在世界上引起了軒然大*。和中國一直沒有建交的俄國政府很快發表白皮書對中國增加軍費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而英國、法國等協約國國家則對中國人的行為表示了「謹慎的關注」。兩大「友邦」德國和美國的反應各不相同,德國外交部表示了對中國的「理解」,美國新任的民主黨總統威爾遜則發表書面講話,告誡中國政府「以謹慎、克制的態度應對世界局勢」。

    這位民主黨總統和丁香的關係自然不像他的前幾任共和黨前任那麼親密。但是這位頗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政客畢竟不是政治白癡,他以他的理想主義征服了美國民眾和他們手裡的選票。卻不可能真正用理想主義去治理國家和處理國際事務。威爾遜總統從心底裡不希望看到大規模的戰爭,但他卻明白歐洲爆發大戰對他的國家並非沒有好處。而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也基本維持了前幾屆政府一貫友好的基調,畢竟「環太平洋自由貿易聯盟」已經把中國和美國的主要利益捆綁在了一起,而丁香在美國產經界潛在的巨大影響力同樣是這位總統不能忽視地。即使不是朋友,也沒必要做敵人。在這個簡單的邏輯下。威爾遜總統和丁香之間還是保持了彬彬有禮的友誼。

    所以威爾遜總統希望丁香和她的國家能夠和美國一起成為穩定世界局勢的同路人。中國最新的軍備政策讓他感到不安,即使沒有世界戰爭的陰影,僅僅是太平洋對岸站立起一個軍事上強橫地戰爭巨人,光這一點就能讓美國人感受到坐立不安的滋味。和歐洲不一樣,在遠東,沒有人能夠制衡中國。除非英國人保持他們在印度洋地傳統勢力。從這一點來說,威爾遜更不希望歐洲爆發大戰了。英國人一旦無暇東顧。中國就沒有了制衡的障礙,除了美國……

    英、法勢力退出遠東短期內能給美國帶來利益。但就長遠而言對美國是危險的。威爾遜總統能看到這一點。美國國內的政治勢力也不乏有遠見的代表。一些對中國不利的言論開始在小範圍出現,而要求威爾遜總統調停歐洲局勢的呼聲很大程度上著眼點也放在太平洋。中國和美國之間已經度過了麥金萊和羅斯福總統時代地蜜月期。現在他們是有生意往來的朋友,或許在未來是競爭對手。或許還有一天,他們會成為敵人……

    丁香於是選擇了在1914年的年初訪問美國。這是事隔15年之後這位亞洲美女領袖的又一次來訪,也是威爾遜總統當選後第一位到訪美國的國家元首。

    這位曾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的學者總統和財閥美女總統的會面充滿了彬彬有禮的氛圍,與丁香和麥金萊、羅斯福總統會面地氛圍相比,這種彬彬有禮讓丁香心裡多少產生了一些挫折感。

    曾經在普林斯頓大學創立了「導修課」制度的威爾遜總統對於小範圍討論擁有紮實的功底。兩位總統之間的言辭交鋒充滿了睿智和機鋒,丁香事後回憶這次會談是她「外交生涯中最為考驗思維和反應的一次考驗」。

    丁香知道坐在她對面的這位學者總統地矛盾心理。一方面這些年來美國和歐洲之間因為貿易摩擦的問題產生了巨大的鴻溝,從產業界到民間都對以英國、法國為代表的殖民霸權主義者不存好感。另一方面,又擔心失去英國制衡的亞太地區對美國產生威脅。甚至。威爾遜總統也不希望俄國被過分削弱導致亞太的徹底失控。中國增長軍備,除了針對英、法、俄,還能針對誰呢?一目瞭然的地緣政治決定了中國的戰略目標,而一旦協約國被打垮,亞太地緣政治就更一目瞭然了。

    丁香老調重談的「亞太門羅主義」對威爾遜不起作用,而關於「後殖民時代」的世界新秩序則多少打動了合眾國總統閣下。作為新興大國。美國和中國、德國一樣對於英、法等主導下地殖民主義世界秩序沒有好感。

    於是丁香第一次對威爾遜提起了關於「聯合國」地設想。這一創造性的設想對於重新樹立中美兩國元首間地傳統夥伴關係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很多年以後威爾遜總統回憶起他和勞拉閣下的這次談話時說:「她(丁香)是個擁有絕頂政治智慧的東方政治家,我開始相信她征服我的前任們倚靠的不是她的美貌和東方韻味。關於聯合國的設想真的是太棒了,彷彿在人們的面前打開了一扇豁然開朗的大門,我們開始找到一種新的解決方案,關於這個世界,關於和平。」

    甚至陪同會談的外交部長伍廷芳都對丁香的言論充滿了疑惑。只有丁香自己知道,關於「聯合國」的構想純屬她的即興發揮,是在她基本掌握住了和普林斯頓老校長的談話節奏後的靈機一動。她的靈光一閃固然征服了難纏的威爾遜總統,也讓她的外交官員們陷入猝不及防的尷尬。畢竟,從《聯合國憲章》抄襲的理念是如此系統成型。很難讓人相信這是沒有經過外交專家專項研究而純粹是女總統本人信口開河能搗鼓出來的。對於他的總統的天馬行空。老律師伍廷芳惱火而拿她沒辦法。老律師的要求真的不高:「以後再有類似的外交創想,老闆。拜託……起碼先和我通一聲氣。」

    「聯合國」的概念維繫了丁香和威爾遜總統之間的私人默契,就好像「環太自由貿易聯盟」對於丁香和羅斯福的作用一樣。

    所以說,丁香此次對於美國的訪問是成功的。後世的政治歷史學家評論,丁香在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對於美國的及時訪問體現了她作為一名超一流的政治家對於局勢的敏銳把握,其意義要大於建國初期她對美國的首次訪問。

    丁香這次沒有去歐洲,而是順道訪問了「環太平洋自由貿易聯盟」的拉美諸國。這個時候的歐洲是一趟混水,丁香可不想讓自己沾兩腳泥回家。

    在歐洲人磨刀霍霍、殺氣騰騰的走向殺戮深淵的時候,環太平洋地區顯現出的卻是一片載歌載舞、生意興隆的熱鬧,用丁香的話說——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她雖然沒去歐洲,倒是在從智利聖地亞哥啟程的歸途中途經了從屬於英聯邦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丁香在澳大利亞擁有很多礦山,擁有昆士蘭州大堡礁區域的一個小島嶼和新南威爾士州的幾處房產,在風景如畫的新西蘭也曾一口氣收購了很多座山頭和農場,應該說她是這兩個國家的大地主。

    但她去大洋州不是去收地租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民眾對於加入環太平洋自由貿易聯盟抱有一定的熱情,這個聯盟比高傲而廉價索取資源的宗主國英國更具有親和力。這些被流放的英國罪民的後裔總有一天要脫離英國母親的臍帶,丁香現在去,幹的就是道貌岸然的挑撥離間的活,或者說,扮演貌似慈祥的狼外婆。

    畢竟這裡是英國人的地盤,她也不敢表現出太功利的意圖。她只是對澳洲官員和民眾大談亞洲和大洋州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說一些圓滑而熱情洋溢的屁話。這些屁話據說對於博取友誼能起到很正面的作用。

    ……

    回到廣州的時候,已經是陽春三月的美好天氣。丁香所要面對的,是她的第二個民選總統任期的競選。

    (昨天出差中,沒法向各位請假,請大家諒解。狂歌要賺錢,養房養車養狂嫂……呵呵,與各位共勉。

    更多手打全文字章節請到閱讀,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