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遠東烽煙 第八卷 縱橫四海第廿九章 沙漠之狐 文 / 狂歌走馬遍天涯
第八卷縱橫四海第廿九章沙漠之狐
阿布丁宮,開羅。1917年7月20日,下午15點30分。
阿布丁宮位於開羅古城與尼羅河岸的過渡地帶,是伊斯蘭宮殿文化的瑰寶,北約盟軍中東戰區最高司令部設在這裡,看上去自有一番富麗堂皇的君王味道,服飾鮮亮的中**人出入於期間,冷冷的皮靴在大理石的地面上踩出清亮的聲音,新一代的尼羅河平原征服者顯得如此冷峻,又是如此年輕。
蔡鍔上將是這群冷峻而年輕的征服者的首領。在他那間豪華的大辦公室裡,他正來回踱步,思考著當前的戰局。
自中**隊3月中旬在吉布提登陸以來,4個月的時間裡可謂進兵神速。自喀土穆戰役之後,先後在代勒古和瓦迪哈勒法與馳援東非的法軍和意軍交戰,兩戰兩捷,迅速擊潰法軍和意軍的阻截,沿尼羅河平原向埃及腹地迅速推進,於6月25日佔領了伊斯蘭名城開羅。
雖然進軍速度非常的快,但至今為止還沒有對敵軍形成過決定性的勝利。法軍和意軍知道自己在野戰中不是中國人的對手,撤退的速度也非常的快,目前與北非英軍一起形成了北部埃及較強的防禦態勢。開羅雖然是名城,但是在軍事意義上說並不是不可放棄的要地,以亞歷山大為核心的北部沿海防禦體系才是英國人在北非的命脈,真正的硬仗從這裡才開始。
英國人原先依托蘇伊士防線與以色列軍的戰鬥非常慘烈,雖然蘇伊士運河被突破。但依托人工運河防線和由永備工事群所組成地堅強的後續防線,以色列軍的正面進攻進展艱難,整整兩個月間只進展了5公里多,北非之戰也大有發展成歐陸式的僵持戰的趨勢。
打破僵局的是中國人沿尼羅河上游迅速北進的側翼攻擊。當中國人攻克開羅,與以色列軍一起對英軍形成夾擊態勢之後,側翼空虛地英國人終於收縮了兵力,在北部沿海擺出了密不透風、裙邊拖地的烏龜陣勢。由18萬英軍、8萬意軍、6萬法軍組成地龐大戰略集群在希賓庫姆、坦塔、謝赫、達曼胡爾一線嚴防死守,而目前仍然掌控著地中海制海權的協約國海軍則向亞歷山大港提供了後勤保障和撤退通道。這仗不好打……
蔡鍔的腦海中一直考慮著第51摩托化師師長白崇禧上校提出的奔襲阿拉曼的作戰方案。白崇禧在此前的戰鬥中一直表現出詭異的指揮風格。逐漸有了「小諸葛」地軍中美譽。在代勒古戰役中,中**隊前鋒與法軍前鋒遭遇,趁法軍立足未穩,白崇禧親自指揮摩托化分隊兩渡尼羅河迂迴法軍後方,以3個加強營的兵力嚇退不明就裡的意軍1個師,造成法軍後方空虛、戰線崩潰,其作戰之大膽辛辣令蔡鍔頗為讚賞。
阿拉曼是敵軍右翼的重鎮。打通了阿拉曼則打通了進攻利比亞的通道,截斷了法軍和意軍的陸上補給線路,並且依靠其良好的交通條件對英軍薄弱的右翼造成威脅,誠可謂打破僵局地棋筋所在。問題是,中**隊此時並無進攻阿拉曼的直接條件,要越過數百公里的荒漠進攻駐守在那裡的3個意大利師,僅憑借輕裝奔襲的51摩托化師恐怕是力有不逮,而動用機械化師則後勤壓力太大。根本達不到奇襲的效果。
「賭一把吧,看看這條沙漠之狐能不能帶來意外地驚喜。」蔡鍔這樣想著,終於不再踱步,回到辦公桌前在一份命令上簽署上了自己的名字。隨後,他來到窗台之前,打開窗戶。看著千塔之城的熙熙攘攘,心中沒來由的感到一陣輕鬆。
……
北非的荒漠總是這樣一副千里無人的做派,造型突兀猙獰的斷壁石山星羅棋布在荒漠裡,陪襯著荒漠的蒼涼和孤寂。
一隊人類的車隊遠遠的駛入畫面,在荒漠之中揚起漫天地塵煙。組成車隊地是各式摩托車、吉普車、卡車、半履帶式裝甲車等各種車輛,綿延而來,看得到頭,卻看不到尾。如果走近了看,大部分車輛的車頭上鑲嵌地都是大眾、福特等中國機動車品牌標識,熟悉目前戰爭的人都知道。由這些品牌標識組裝起來的軍隊。基本上不是中國人就是以色列人。
雖然天氣很炎熱,三輪摩托車上的士兵們依舊披著防雨的風衣。為了防止陽光把頭盔曬得發燙、並且防止晃眼的金屬反光,他們的鋼盔上都套著沙漠偽裝迷彩的布罩。此時荒漠中暫時並沒有什麼風沙,所以他們那大大的防風鏡都扣在鋼盔上,這讓他們看上去很有些職業沙漠戰士的風範,讓人能嗅到危險的味道。配上他們那一臉酷酷的傲氣,能具備這樣的形象和氣質的,這個世界上除了中國士兵還能有誰呢?
那是一種只有強國的士兵才能有的傲氣,由驕傲的鮮血和不斷的勝利累積而成。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荷蘭人?不服氣的盡可以來領教。意大利人?別開玩笑了……
很難說清楚中國士兵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具備這種氣質的。中國人一直自認中央大國,可是自從70多年前以來,從中國人的臉上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出現過這種真正發自內心的強者情緒了。
荒漠之中沒有路,或者也可以說,荒漠之中到處都是路,只要不陷入各種自然的陷阱。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走過這片荒漠並不是什麼難以完成的任務。儘管如此,51摩托化師師長白崇禧上校心裡卻依舊充滿了忐忑的心思。
作為一次典型的輕裝奔襲地任務,51師把大部分的運載能力都用來保障行動能力。比如燃油、淡水等,彈藥的儲備並不足以支撐長久的戰鬥。加強給他們的輕型坦克、自行火炮和其他重武器只有半個基數的炮彈,彈藥耗費驚人的「近衛迫擊炮」(火箭炮)地炮彈更是遠遠不及半個基數。一場冒險的奇襲,賭地就是協約國的將軍們對於中**隊典型的「閃擊戰」缺乏適應能力。
兵貴神速,這四個字一直都是軍事歷史上的經典詞彙,可是自從騎兵作為一種戰略性兵種逐漸沒落之後,世界各國的將軍們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到了火力和攻堅能力上。西歐戰場已經成為這種軍事思想最為殘酷的試驗場。儘管中**隊在俄國和遠東戰場上以令人驚異地閃擊能力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可是協約國的將軍們依舊認為,在火力密度前所未有的強大的歐洲戰場。在遙遠的東方僥倖獲得勝利的中國人沒有足夠的底蘊正面硬碰英法主力部隊。在絕對地力量面前,所謂的「閃擊」只能是投機主義分子的墳墓。
即使在北非中國人的閃擊能力已經體現出了強大的威脅力,協約國將軍們依舊自信於自己嚴密的防禦。
在「奇正相合」地軍事藝術殿堂裡,白崇禧上校肯定屬於那種癡迷於「奇」擊的指揮官。在悠久的東方軍事藝術文化的熏陶下,年少時白崇禧總是夢想自己成為那種「白衣渡江」式的傳奇將領。真正邁入戰爭殿堂之後,進入高級軍官行列的白崇禧知道嚴酷的現代戰爭與浪漫主義的少年夢想有多大的差距,但他更切身的意識到。中華傳統軍事文化精髓在現代戰爭中依舊擁有廣闊地舞台。「馬來之虎」張孝淮學長已經給他上了生動地一課,自詡甚高的白崇禧相信,浩淼地沙漠已經給了他更大的舞台,他這條「沙漠之狐」可以做得比馬來的虎更出色。
奔襲阿拉曼的計劃是建立在閃擊戰基礎上的奇兵出擊。惡劣的奔襲條件同時也是他最大的保護傘,對於西方的將軍們來說,中**隊出現在那裡將是不合常理的,參謀軍官遞交給將軍們的作戰分析中將不會包含這種不合常理的設想。所以,儘管那裡是協約國聯軍的軟肋。但他們不會耗費更多的兵力去保護那裡,也對於即將到來的戰鬥缺乏準備。
或許只有意大利人重視那裡,因為那裡是他們退回利比亞的通道。所以,根據情報,阿拉曼現在由意大利北非第3軍駐守。這個軍下屬意軍的北非第7師、第9師和第10師,是戰鬥力較強的意軍主力師。兵員5萬餘人,擁有各類火炮300餘門,並且配屬了輕型坦克40多輛,是意軍之中裝備最好的部隊之一。從紙面上看,那裡的敵人很強大。
但戰爭進行到現在,各國的軍人們(不管是盟友還是敵人)已經起碼學會了一件事,那就是不要把意大利軍隊紙面上的戰鬥力太當回事。這個國家浪漫而富有藝術氣息,這一特點也體現在戰場上——當然,他們的失敗通常不是那麼富有藝術氣息的。
白崇禧上校已經在代勒古戰役和瓦迪哈勒法戰役中見識過傳說中的意大利軍隊,在他看來。意大利實在是戰爭之神在人世間所開的一個玩笑——讓戰爭盡可能的變得有趣一些。所以。白崇禧上校對即將到來的戰鬥心中還是充滿了有趣的期待。這場險,是值得冒的。
機翼上噴著銀色五角星的飛機從頭頂飛過。然後開始盤旋。那是從他們前進的方向上飛回來的飛機。通信參謀開始用無線電和飛機聯絡。
「我是51師師長白崇禧。」接通呼叫後,白崇禧拿起通話器,「前方情況如何?完畢。」
「報告白師長,此去阿拉曼一片坦途。」一陣雜音之後,聽到了飛行員的回話,「大約30公里以外有意軍的第一道防線,在它的5公里以北是意軍的第二道防線,除此之外意大利人並沒有構築什麼有效的防禦。他們似乎對戰鬥並沒有準備,甚至連一個戰鬥巡邏分隊也看不到。完畢。」
「能看出意大利人的兵力配置嗎?完畢。」白崇禧問道。
「有一些困難,白師長。」飛行員回答道,「憑借我們大概的判斷,目前處於防線上的意軍應該不足一個師,這是從我們所看到的炮群的數量上分析的。完畢。」
「好的,謝謝你。」白崇禧說道,「請把你們偵察到的意軍炮群位置向你們的大隊長詳細通報,戰鬥打響以後就看你們空軍的了。完畢。」
「明白,將軍。祝你們戰鬥愉快。完畢。」飛機擺了擺機翼以後爬高飛走。
白崇禧苦笑。誰都認為他這個師長應該是個將軍……不過應該快了。
……
閃擊戰的特點之一,就是閃擊部隊對於自己的隨行重火力支援不必有太多的擔心,因為天空中的斯圖卡可以呼嘯給敵人帶去致命的問候。阿拉曼的意軍大多是第一次遭遇到這種可怕的空中殺手,由於原本就對戰鬥缺乏必要的思想準備,倉促應戰的意軍士兵在空中打擊下損失慘重,倉惶逃竄,整個防線上亂成一團。
當地面上的進攻開始的時候,白崇禧下達了一條並不符合步坦協同作戰原則的命令:所有參與衝擊的狼式坦克不必刻意等待步兵的跟進,以自身最大速度前進,穿越敵陣線後一直向前攻擊,一刻不停,哪怕穿越城市,一直到大海邊再停下來。
這道命令成為後世戰爭心理學研究的經典案例。根據主流的研究結論,被打懵了的意大利軍隊先是被兇猛的空中殺手打散了士氣,然後在中國坦克迅猛的突擊下出現崩潰。先是第一道防線上的意軍出現潰散,沒等懵懂的第二道防線上的意軍反應過來,狼式坦克已經兇猛的穿透了第二道防線,於是連鎖崩盤發生在了第二道防線。意軍當時有兩個師並沒有進入防禦陣地,這兩個師的士兵們匆忙集結時中國坦克群已經殺氣騰騰的撲了過來。意軍士兵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敵人,見到中國人迅速突破了意軍的兩條防線,士氣徹底崩盤,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所以,當意軍步兵和中國士兵還在前兩道防線上混戰的時候,後面的意軍主力已經崩潰了……
白崇禧上將在很多年以後回憶說,冒險的戰役自然該有冒險的打法,他最大的倚仗就是意大利人對於戰鬥根本就沒有準備,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以最快的突擊把局勢徹底攪亂,在這種時候,坦克沒有步兵的保護並不是太大的問題。面對已經被嚇得喪失鬥志的慌亂的士兵們,坦克是無敵的。
意大利人的3個師,就這樣被中國的「沙漠之狐」打得潰不成軍。阿拉曼戰役,中國人完勝
更多手打全文字章節請到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