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煉金大中華

正文 【550】 有點不同的黃海海戰 文 / 每音十流術

    可是,有些出乎朗尼預料,本土艦隊就像幽靈一樣,等了老久,沒等來他們的消息,反倒是等來了來自日本的使者。

    日本的使者是功夫極好的女忍者,當她把朗尼搾乾得差不多之後,朗尼也欣然應允了日本『租借』十艘反潛巡邏艇的要求。

    反正東海、南海這邊局勢穩定,不太能用到反潛巡邏艇,能賺些外快,朗尼何樂而不為呢?

    再說了,日本圖謀中國,更是符合大英帝國的利益,朗尼沒理由不去『遞刀子』。

    另外,日本奉送的女忍者,著實是對上了朗尼的胃口,他一度覺得,她們與印度婆羅門的女修相比,風味迥異、各有千秋,實在是食髓知味、難以捨棄……

    大約是送走了反潛巡邏艇的第三天,朗尼還記得是四月十二日,他終於是收到了來自本土艦隊的消息。

    克萊豪爾親電,要求印度洋艦隊整裝進入太平洋,與他一道夾攻龍灝的海軍主力。

    克萊豪爾對朗尼的要求是:主攻任務由本土艦隊來做,印度洋艦隊的任務很簡單,就是截斷龍灝海軍可能的逃跑線路,並且做好隨時加入戰場,給龍灝致命一擊的準備。

    當然了,朗尼對此的理解是:這種『致命一擊』基本是用不上的,他最為瞭解本土艦隊此次帶來的戰艦實力,只要將龍灝的潛水艇威脅去掉,那些雜牌海軍?在英國人的眼裡,就是一個個蹩腳的笑話!

    於是。朗尼顧不上去觀摩日本在朝鮮的行動,而是命令戰艦全部出航。向西太平洋的關島駛去。

    關島現在還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不過朗尼最近一個月已經把西班牙在亞洲的總督們挨個教訓了一遍,關島,在他眼裡就是不設防的,想什麼時候拿下,就什麼時候拿下!

    朗尼如此高調地去跟克萊豪爾匯合,之後發生了什麼,我們暫且說到這裡。因為與朗尼同時在行動的,還有日本在朝鮮的戰事……

    日本在朝鮮的戰事,進展得異乎尋常的順利。

    他們派遣到朝鮮半島的陸軍,連戰連捷,不但擊潰了朝鮮本地的士兵,而且還使用偷襲戰術,將清軍的幾個營地清掃一空。

    清軍損失不小。所以,朝鮮的整個局勢,便以連日本人都沒有預料到的速度崩壞下去。

    甚至還沒等到北洋主力增援,漢城就要淪陷了!

    戰事的順利,令得日本陸軍戰地指揮官都非常驚訝:咦,不是說好了是清軍先入朝的嗎?怎麼我們都快要包圍漢城了。他們卻連個影子都沒出現?

    清軍的遲緩,實在令日軍感到驚訝:這還是一個泱泱大國的軍隊?簡直就是笑話嘛!

    於是乎,日本陸軍士氣愈發高漲,又連續將守在漢城內的清朝聯軍的幾次突圍給趕了回去。

    眼看漢城淪陷在即,朝鮮的國王都要罵街了:大清。豬一樣的隊友啊,援軍怎麼來的如此之慢。我們都死守三天了,實在撐不下去了!照理說,你們就是騎驢子,現在也應該趕到了吧?難道北京到漢城的距離,一下子變遠了嗎?

    朝鮮國王如此憤怒也可以理解,不過很顯然,他對中國的政治還是缺乏瞭解。

    增援漢城的軍隊之所以慢,不是北洋又或者禁衛軍們真個摔斷了腿,而是因為,北京城內,金鑾殿上……大家在搶功啊!

    對,你沒聽錯,就是搶功!

    大清朝野上下,還是將日本認為是小國,疥癬之疾,他們敢派陸軍登陸朝鮮,那就是趕來送菜的!

    這樣一個大功勞,這樣一口美味的小菜,到底由誰去取?

    朝堂上爭論不休,以至於北洋步兵在李鴻章的命令下,都快進入朝鮮版圖了,又被迫懸崖勒馬:快馬傳來太后懿旨,讓他們原地紮營,靜候吩咐。

    令北洋靜候吩咐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搶功的勢頭,連剛剛幽禁了小皇帝的慈禧太后也按壓不住,無奈下,只好聽之任之,任憑淮軍、湘軍、川軍等勢力紛紛推舉出自己的代言人,爭當『駐朝軍隊總統』。

    這個『總統』之位為何如此誘人,話說也和原本的歷史上有所偏差……一句話歸而納之,都是讓北洋和慈禧給逼的!

    誰讓慈禧人到晚年還不安分,居然把皇帝說關就關,說廢就廢?

    而北洋在李鴻章統率下表現出的強大軍事實力,更是讓各個派系心中為之一顫!

    本來還以為等小皇帝親政了,我們可以在朝堂上玩玩政治遊戲,過家家,一團和氣地劃分利益歸屬。

    可現在看來,兩個『老東西』還沒老!

    太后和中堂這一聯手,一個是重新拾起了皇室大權,另一個則是在軍事上體現出壓倒性優勢,北洋水師也就罷了,反正咱淮軍湘軍川軍『冒得』,可你的步兵也這麼強,聽說由龍灝一手訓練的美洋也被他們幾個衝鋒就打敗了!

    這兩大巨頭要是齊心合力聯起手來,哪裡還有我們的活路?

    稍不如意,一頓組合棍棒打將下來,我們還不是任他倆宰割?

    不行,這樣下去可不行,正好,藉著日本在朝鮮搞小動作,我們得努力行動,謀得一絲輾轉騰挪的空間來抵消掉太后中堂聯手帶來的影響!

    於是,在朝堂各派勢力的一致反對下,北洋步兵被迫終止了入朝行動,轉而把這一『榮譽』,當做政治妥協的禮物,頒給了某一勢力代表……

    慈禧太后大概是出於剛剛幽

    禁了光緒,本著穩定朝堂局面的想法,所以也決定將大功臣北洋『晾一晾』,免得那些朝廷小勢力感到威脅。聯合起來,破釜沉舟……若是就此給了光緒翻盤的機會。反就不美了。

    種種原因,導致了漢城還是如歷史上一樣,被日軍攻陷。

    原本的歷史,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準備充分,漢城是在幾日內便由日軍突襲拿下,朝鮮國王李熙被俘。

    而現在,四月十三日。漢城被一萬一千名日軍強攻三天兩夜後城破,國王李熙由於此前組織突圍有力,給日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所以這次連俘虜都沒當成,直接被憤怒的日軍一刀斷頭。

    漢城陷落,朝鮮政府被日本控制,消息傳回北京。清廷朝野震動萬分。

    別誤會,他們可不是在為李熙默哀,而是覺得日本欺人太甚,玩過了界!你說你們兩個小孩子玩過家家,咱大清可以理解,相互打幾拳淘淘氣也就算了。但你一下把朝鮮小朋友打到半殘,連xdd都割掉了,這可就太過分了!

    還有沒有把咱大清這個『大人』放在眼裡?

    不行,咱大清要出手狠狠教訓教訓你!

    不管日本到底認不認同自己還是『大人』,反正『咱大清』發了火。陸軍干的活雖然不讓北洋步兵去做了,但北洋你也別嫌著。養了你們海軍這麼多年,現在也到了為國效力的時候了。

    咱大清說:北洋水師,立刻從旅順港出發,由海路增援朝鮮!

    至於那個爭奪了許久的『陸上總統』的職位,沒能逃脫歷史的慣性,最終還是由淮軍的代表葉志超獲得。

    葉志超的為人,我們不再贅述,總之,以他為『總統』的大清陸軍,注定是要悲劇連連的。

    好吧,我們的主要注意力還是集中到北洋水師身上吧……

    「北洋要出發了?」

    青玉龍艇裡,龍灝修著指甲,悠哉地問向微風。

    在微風的旁邊,是一批足球學校培養出來的煉金門徒,他們個個精神抖擻,娃娃臉上也充滿了激動。

    能站在青玉龍艇裡聽取龍灝的教導和指派,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無上榮耀!

    「是的,少爺,如果估算的不錯,再過三個小時,北洋水師就會抵達我們頭頂!」微風站在青玉龍艇的操縱台上,認真地看著上邊緩緩移動的方塊群。

    青玉龍艇在經過無數次修改增強後,已經能夠監控頭頂三十海里方圓內的大型金屬波動。

    而鐵甲戰艦,就是釋放金屬波動的最大源頭!

    今天是四月二十四日,青玉龍艇就潛伏在黃海那遼闊無邊的海面之下,在它周圍,還有數艘赤龍鬚,裡面一共安放了四百名水兵,安安靜靜的,隨時待命。

    沒有錯了,龍灝並沒有像美國輿論普遍猜測的那樣,在太平洋上被克萊豪爾追著屁股打,實際情況是,當他聽聞朝鮮東學黨起義後,就放下了手頭的工作,隨時注意朝鮮半島這邊的動向。

    沒辦法,誰讓甲午戰爭,尤其是其中的『黃海大海戰』太過著名!

    著名到大毀滅之後,華夏國的歷史課程中還會書寫這段進去,提醒華夏兒女不要忘了我們永遠的敵人:小日本。

    黃海大海戰在歷史上是發生在平壤陷落之後,李鴻章在倉促之下,派出北洋水師主力出黃海,但由於輕敵,被日軍艦隊主力偷襲,進而爆發決戰。

    照常理來說,現在平壤城還是好好的,日本對朝鮮的侵略和對中國的野望還只是處在初級階段,雙方艦隊主力的碰撞並不該這麼快來臨才對。

    最有可能發生的,應該還是像『豐島海戰』那樣的小規模試探性接觸。

    不過,歷史不會百分百重演,更何況在這中間已然摻雜了太多的『蝴蝶效應』。

    想想吧,既然日軍挑起東學黨起義都會提前了好幾個月,那麼,『黃海大海戰』又為何不會提前發生呢?

    好吧,就算它不會提前發生,『悲天憫人』的龍灝為了盡快結束掉這場變了味的甲午戰爭,也會促使中日海軍來個大碰撞!

    「離五月一日的期貨交割日不遠了,掐指一算,我在這裡也呆了快一個月,既然北洋出了港,那麼,就讓這宿命的一對來認識一下相互的實力吧!」龍灝坐在青玉龍艇裡。自言自語地說道,表情說不出的古怪。

    的確。在龍灝心裡,這個提前了的『甲午海戰』,絕對不如他的黃金空單來的重要!

    甲午海戰的結果如何,對龍灝的影響其實挺小的。

    可是,若黃金空單計劃失敗,龍灝雖然不至於破產,但至少此前自己屢創奇跡的神話就要破滅,而借黃金空單大豪賭打垮摩根和洛克菲勒的目標。更是會變得遙遙無期。

    美國的經濟支柱不垮,自己實現煉金線的時間軸,無疑又要被拉長許多。

    所以,甲午海戰,龍灝不會讓它拖延。

    又或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海戰,只是龍灝用來了結一個心願的工具而已。

    這個心願就是……給出甲午海戰之後幾百年華夏人一直在問自己的一個答案:「假如甲午海戰可以重來。假如北洋水師一開始就知道了日軍的意圖,假如那些炮彈沒有摻雜沙子……那麼,日本還能大獲全勝嗎?日本還能踩在中國的頭頂走上快速發展的帝國主義擴張道路嗎?」

    為了這個答案,龍灝特意讓克萊豪爾將朗尼的

    的印度洋艦隊引走,造就了一個中日雙方公平決戰的戰場。

    而他自己,就是觀察員。一個躲在海底的觀察員,僅此而已。

    所料不錯的話,過了今天,一**四年、甲午年、西洋歷四月二十四日,就是『新』甲午海戰的紀念日!

    龍灝調動了自己的一切資源。把中日雙方的海軍部署都告訴了彼此,接下來。北洋和日本海軍都已經知道了對手正在逼近,可誰也沒有退卻……考驗中日海軍這十多年來建設成果的終極一戰,即將到來。

    與原本的歷史相比,此次海戰中北洋一方動用的炮艦,比起黃海大海戰上還要多了三艘。

    也就是總計軍艦12艘,附屬艦9艘。

    與之相對,日軍聯合艦隊總計出動軍艦12艘!

    北洋水師由丁汝昌率領,旗艦『定遠』,管帶劉步蟾;

    『鎮遠』居右,管帶林泰曾;

    『致遠』,管帶鄧世昌

    ……

    日軍聯合艦隊,分本隊和第一遊擊隊,本隊旗艦『松島』,艦長尾本知道;

    游擊隊旗艦,乃是赫赫有名的『吉野』,艦長河源要一;

    『浪速』,艦長東鄉平八郎

    ……

    因為情報給的到位,這次『黃海大海戰』不再是日軍偷襲、北洋被動應戰的局面,雙方就像是約好了決鬥的武士,帶領著自己的隨從,滿懷信心地走向角鬥場……

    青玉龍艇內,足有十平米的操縱台上,代表雙方軍艦的小方塊陣列越靠越近,如微風預言的那樣:三個小時已到,雙方都進入了射程範圍!

    這場不需要任何筆墨再去渲染的史詩級海戰,承載著東亞兩國海軍精英之間的殊死較量,就此打響!

    龍灝,這個將『黃海大決戰』提早了的幕後導演之一,沒有打開青玉龍艇的全息投射,而是站在微風旁邊,用對弈者般平靜的眼神,注視著操縱台上幾十個小方塊的移動。

    插句嘴,青玉龍艇上的奇特功能是多,但要想暢快地使用,就必須要肉疼地消耗能量數,龍灝現在還處在金源能量數的積累階段,煉金學徒和入門級的煉金術士群體還在培育當中,所以,當下煉金門的建設基調,還是節儉為主!

    所以,在節儉的大環境下,操縱台上那些小方塊的移動也就不是那麼的實時,套用未來一百多年的術語就是:配置不給力,畫面有點卡!

    不過,再怎麼卡,中日雙方的戰術還是在龍灝他們眼下一覽無遺。

    看過雙方的列陣後,連半外行的微風也不禁搖頭歎道:「還在用鶴翼陣嗎?嘖,北洋太落伍了!」

    沒錯,雖說龍灝有給李鴻章銀兩和裝備上的資助,但北洋水師還是沒有走出歷史的慣性,依然沿用以『定遠鎮遠』為箭頭的錐形衝鋒陣型。

    (李鴻章大喊冤枉:喂,提早甲午的是你,我想改良陣型,時間也不夠啊!)

    而相比之下,日本聯合艦隊則是本隊和游擊隊迅速分開,分成兩塊,開始繞向北洋水師的兩側。

    原因是什麼,未來研究過甲午海戰的人是閉著眼也能張口道來,如數家珍。

    原因很簡單:北洋水師的炮艦,大炮大都在船的兩頭,鶴翼陣是最適合火力展開的陣型,而日本的炮艦相對先進,速度快,炮口都在船體兩側。

    所以,到底是北洋水師船頭的重炮率先撕開本日本本隊的防禦線,還是以『吉野』號為首的日本游擊隊,用側舷的速射火炮先切斷北洋的陣型,來個逐個擊破,就成了這場海戰勝負的關鍵!

    青玉龍艇之上,茫茫海水不斷傳來震動。

    雖然幅度很輕微,但要知道這可是在深海五十米以下,能有震感傳來,說明海上的戰鬥是多麼的激烈!

    黑煙滾滾、海水滔滔、炮聲隆隆……這幅畫卷,龍灝等人閉上眼就能勾勒出來,不需要再去描述。

    因為在這個時刻,任何華麗的學描述都是蒼白的,無力的,這場決定兩國國運,決定了兩國兩代海洋人奮發成果的海戰,只有它自己才夠資格形容自己,也只有它自己才能將自己記入史冊。

    ps:寫甲午的人太多,描寫戰爭場面的書也太多,我不想照抄,希望這樣寫,能有點新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