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混世驚塵

大道小說網 第十一章 幾多波折自憂患(一) 文 / 昔月

    當日,凌雲軒一行遭田令孜率人圍攻,安敬思失去蹤跡,自此音信全無。誰曾想他竟成了振武軍大將。凌雲軒恨不得肋生兩翼,這就飛到安敬思處問個清楚。

    錢鏐見凌雲軒反應異常,急忙問來,才知二人卻是結拜兄弟,驚歎道:「凌兄果然了得,所識的盡乃能人異士。」凌雲軒只感世事無常,當初同赴黃山的兩兄弟,如今卻一在荒漠,一在東海,真是造化弄人。當下又向錢鏐打聽李國昌父子的來頭,乃知李家實是沙陀族人,因累有戰功,得賜天姓「李」,李國昌位居振武節度使,為割據一方的梟雄,李克用乃其第三子,能征慣戰,十五歲時便以驍勇著稱於世,其帳下所設十三太保俱為千金難求的良將。

    猛然得知義兄下落,凌雲軒百感交集,心中似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一齊攪和,旋即端起酒杯一飲而乾,直喝得酩酊大醉,人事不知。

    次日醒來,凌雲軒頭痛欲裂,心口隱有酸疼,便知昨夜飲酒過度,動了內氣。他勉強直起身來,發現竟躺在徐通榮竹舍之中。看看窗外ri頭,約已近午飯時分了,想必是慶功宴後,徐通榮一家歸心似箭,連夜趕回,順便將自己帶了來。

    正在思索,只見房門輕開,可兒搖身而入,一雙玉手捧著個青瓷茶碗,來到凌雲軒跟前。聞著可兒綵衣散出的淡淡花香,凌雲軒頓時清醒許多,又聽她道:「凌公子,這是老爺親制的醒酒茶。」

    凌雲軒不好意思地說:「勞煩姑娘了。」接過茶碗,一口清茶下肚,遽感舌根清涼、腹中舒暢,唇齒間更有一絲酸酸甜甜的味道,這便又加幾口,整碗喝了下去。

    見他如此急迫,可兒不禁掩口莞爾,凌雲軒也發覺似乎有傷斯文,臉上生出些羞愧之色。可兒趕緊止了笑,目生流彩地看著凌雲軒,說道:「老爺、小姐尚在正堂,我需去了。」言訖,快步而出。

    「徐小姐也由岸上回來了?」凌雲軒想著,心中突生起見一見這贈帶佳人的念頭,當即整了整衣裝髮冠,走向正堂。

    徐雪瑩已不再穿帶病之時那一襲黑裝,此時著了身淡紅的霞衣,宛如天界仙女般端坐堂上。凌雲軒的目光掃過那近乎完美的玉容,卻覺她明眸星光一閃——

    「那帶子可穿得麼?」

    「十分得體,多謝小姐美意。」

    「舉手之勞,公子無須多禮。」

    一剎那間,凌雲軒似乎與她對過幾句話,可二人均未張口,是幻想麼?徐雪瑩嘴角微翹,以笑作答。

    凌雲軒心中一震:「天啊!我倆竟以眼神相會。」他忽感徐雪瑩雖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如此奇妙之事,莫非便是「心有靈犀一點通」麼?

    坐在另一側的徐通榮見凌雲軒來到,笑言:「雲軒,可醒了。我那粗茶尚有微效吧?」凌雲軒合拱道:「伯父之藥,立竿見影。」徐通榮樂道:「我方於茶中加了幾味療內傷的補藥,你若可走動走動,使之擴入血脈,當有裨益。」卻聽徐雪瑩說:「爹,女兒同凌公子走幾步。」徐通榮點頭:「也好,去吧!」

    凌雲軒暗自一喜,想來由徐雪瑩相陪散心實可列為此生最大快事,正是求之不得。

    不知為何,凌雲軒自打出了房門,便不敢與徐雪瑩並肩而行;徐雪瑩快些,他便快,徐雪瑩慢了,他也慢,二人始終隔有一步之遙。

    看著徐雪瑩風姿綽約的背影,凌雲軒沒來由地想起了穎雨芊、趙晴二人。論樣貌,穎雨芊、趙晴與徐雪瑩本在伯仲之間,但因徐雪瑩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令其卓爾不凡;論性情,穎雨芊善解人意、柔中有剛,趙晴則活潑可愛、小鳥依人,可徐雪瑩呢?無從品評。凌雲軒捫心自問:「我為何將她三人一併想起?」倘說穎、趙二人是他迄今為止最為掛心的紅顏知己,莫非冥冥中自己已將僅有數面之緣的徐雪瑩等同視之?

    一路胡思亂想,凌雲軒只是隨著徐雪瑩腳步,不在意去向何處。ri輝撒在徐雪瑩臉上,於其秀耳邊描出一輪金弧。凌雲軒微微一笑,心想眼前分明是卷落凡塵的杜蘭仙女,又怎好以尋常眼界品解,豈非緣木求魚,不得其所?

    不期然,二人已至觀音山腳下。抬頭仰望,只見高山綠林、藍天白雲,好不秀麗。

    「凌公子,你可知此山因何得名?」徐雪瑩柔聲響起,打斷了凌雲軒的思緒。他趕緊答道:「此山名為『觀音山』,想必是與觀音大士有所關聯,然其中原委,在下尚且不知。」說著,二人已一前一後沿路上山。

    「此山得名確有典故。」徐雪瑩又說:「相傳上古之時,此山遠比今時為高,觀音大士便在此修功習法。後來,大士禪封天下八十一座名山,唯獨忘去腳下此山,及至禮畢,方才想起,卻已變更不得。山神頗感委屈,以致山石墜落,峰頂塌低,乃成如今模樣。大士心有愧疚,便時常返此講佛布道。是以,山名『觀音』。」

    凌雲軒聽後一笑,道:「人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卻不想聖賢神仙亦有犯錯之時,且錯得如此粗心大意,實在有趣!」徐雪瑩輕搖螓首:「大士所『錯』,非在粗心,而在用心。」

    凌雲軒心中一凜,暗品那句「非在粗心,而在用心」。徐雪瑩緩緩說道:「北宗元祖神秀禪師曾有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此偈後為六祖慧能所駁……」凌雲軒驀然接口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徐雪瑩點了點頭,接著說:「大士本無錯,錯在世人心。」凌雲軒寧神一想,道:「小姐所言甚是。觀音大士容此山於心,有無之間,從未關及如此虛名,實為用心;而世人偏以俗念論之,臆測訛傳,難得其實。」說完之後,不禁奇怪徐雪瑩為何談及此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