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風逝幽幽蓮

大道小說網 第十一章 惆悵妝成君不見(6) 文 / 紫流蘇

    幾日後,為南伐之事,於太廟占卜。繁瑣的儀式之後,一行人穿越空曠的前庭。因天氣悶熱,這儀式又不過是走個過場,因而來去匆匆。一片沉悶中,馮清輕聲啟齒:「陛下今日所得的卦象為『革』,於戰事而言,恐怕並非吉兆。」

    拓跋宏走在最前面,聞聽此言,方正的下頜於寬平的肩膀上微微一揚,我於瞬間捕捉到一絲笑意,心中暗忖,莫非這個「革」,正合了他的心意?

    馮清眉間輕蹙,疾步跟上,又道:「陛下乃承平之主,未曾親自領兵。勝之,不足為武;不勝,臣妾恐怕有虧威望。」拓跋宏終於停步,回過身來。馮清以平靜而略帶倔強的神情,坦然迎視。拓跋宏一笑置之,不以為杵,亦不以為然。

    「皇后多慮了。」我站在一丈開外,鋒芒悉數藏於溫軟的笑靨之中,「承平之主,之所以不親兵戎,要麼同軌無敵,要麼懦弱偷安。如今放眼海內,若說同軌無敵,恐怕是自欺欺人;若說懦弱偷安……」目光水泠泠一轉,彷彿無意般,撩起了馮清的怒火。她一字一頓地吐出:「王者不當親戎。」我仍淡淡一笑:「然則,先王造革輅,又是為何?」

    她詞窮,目光卻凌厲地拂來,須臾,又睜目道:「昔日,魏武帝以弊卒一萬,破袁紹於官渡;南朝謝玄以步兵三萬,摧苻堅於淝水。可見勝負之變,決於須臾。皇上身荷祖宗基業,豈可輕易涉險?」

    她話音剛落,拓跋宏即冷面相向:「皇后是如何知道魏武、袁紹、苻堅、謝玄的?」我心中亦是一驚,只為他的喜怒,瞬息轉變。同時也想到馮清未通書史,這些話,還能是誰所教?這恰是拓跋宏所忌憚的。

    然而,不過須臾,他神色又平靜如常。一言不發地轉身、登車。回宮後,仍照常與任城王、始平王議事。黃昏得閒,漫步到我宮中,忽然問起我:「妙蓮,朕今日得一『革』字,你以為如何?」

    他鄭重其事,不似閒話家常。我亦不敢不慎重,然而自恃才學頗豐,少不了又暗暗試探他一番:「昔日商湯、周武革命,也是這個『革』字。」

    「朕今日卻是征戰。」他不動聲色,探手壓住了我拖曳於坐榻上的半截綾綃袖。我動彈不得,見他目光深邃,有種不容抗拒的力量,心頭忽然一緊。膽怯之色將要拂上面來,卻被我的意念強行消泯。我終於想到了合適的說辭:「無論湯武改革,還是陛下南伐,兩者都有相通之處,就是順乎天而應乎人。」

    他凝目,瞬間揚聲大笑。我暗自勻了勻氣息。他忽然皺眉道:「今日皇后的那番話,是何人所教,你難道聽不出?」我低了頭,惴惴道:「臣妾愚魯。」他緩緩搖頭,「你分明是知道的。」我惟有苦笑:「駙馬參預機要,和皇后又是同胞……」在「同胞」二字上,我稍稍一頓。

    拓跋宏蹙眉,忽然冷笑著吐出一句:「朕最恨被人挾制,被人算計。」我從心底到脊背,深深一震,驀然悟到幾分,太皇太后雖已去世,留在他心上的陰影卻尚未散去。此時也才明白,他昔日所壓抑的,比我能想到的,更多,更深,更苦。

    我歎息,目中有驚色,心中有怯意。舉止間卻是溫和的憐憫,主動握住了他垂在身畔的手。那冰涼的、無力的、微微顫抖的手,我勉力以輕柔的摩挲去安撫他淒苦而不安的情緒。他終於平靜下來,唇角鬆動,徐徐回我一個溫柔的笑。

    七月戊午,京師內外戒嚴。拓跋宏發露布及移書,正式宣告南伐。

    已丑出征,以太尉拓跋丕和四皇弟廣陵王拓跋羽,留守平城。三十萬步騎,囤於京師平城外廓。三皇弟河南王拓跋干,為車騎大將軍、都督關內諸軍事,以司空穆亮、安南將軍盧淵、平南將軍薛胤為副將。

    那日天色蒼茫,朔風勁吹。全城戒嚴,於凜然中又有豪邁,又有肅穆。城外旌旗獵獵,戈戟林立。待拓跋宏以鐵甲銀盔,祭過太廟之後策馬而出,三軍山呼萬歲,響震內外。

    我久久佇立於高樓。憶起當年,正是他攜我登樓,他說要入主中原,他說要開創一個盛世,他說要按自己的意願立一個皇后,絕不能有絲毫勉強……

    此刻,看旌旗半卷,邐迤出城,我的心胸霎時開闊,一時拋卻了得失計較,只清晰地意識到:他的雄心寄於江山,我的夙願卻是系之於他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