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風逝幽幽蓮

大道小說網 第十一章 惆悵妝成君不見(7) 文 / 紫流蘇

    七月壬寅,拓跋宏至肆州,見路上百姓有跛者、盲者,停駕慰問,令當地官員給予衣食,終生供養。

    正逢軍中有盜竊者三人,大司馬,即安定王拓跋休,下令將其處死。拓跋宏下詔赦免,拓跋休抗旨,勸阻道:「陛下親御六軍,將遠征江表,今日行軍至此,竟有小人為盜,不斬之,何以禁jiān!」拓跋宏笑道:「愛卿說的不錯。但帝王也有非常之恩澤。這三人本該問斬,但既然遇到朕,可特赦之。」轉首又告誡隨行的馮誕等人:「大司馬執法嚴明,諸君不可不慎。」於是軍中肅然。

    戊申,拓跋宏至并州。并州刺史王襲,素有名望,命百姓鑄碑立於道旁,虛誇功績。拓跋宏聞知,大怒,降了王襲的官爵。

    官方文書以莊重的筆墨,記載了帝王南下途中的言行。昭陽殿中聚集的妃嬪,聞此,欣欣然而有喜色。她們比之以往,倒添了一份和氣。只為這次南伐,紛紛擾擾,論辨數月。拓跋宏力排眾議,親征江表,且三軍並發,百官隨行,這聲勢,倒讓人惴惴不安。

    九月戊辰,大軍渡河。

    庚午,至洛陽。

    洛陽。這兩個字觸動了我的心神。他出征前問起好些洛陽舊事,笑言:「若你不離開洛陽,又怎麼能遇到朕?」偶爾也會這般孩子氣地與我玩笑:「那你是喜歡洛陽還是平城?」看他欣喜的眼中浸潤著深情,我心中也有一瞬間的陶醉,便半真半假地說:「您在哪裡,臣妾就喜歡哪裡。」

    他走後,我仔細回憶,南伐途中會經過無數城池,為何他惟獨對洛陽情有獨鍾?心中忐忑,隱約又有一種異樣的歡悅,莫名地升騰。我坐立不安,書不成行,曲不能調,終日什麼也幹不成。

    那日,卻從馮清那裡聽說:「連日霖雨不止,行路艱難,皇上滯留洛陽已有十日了。」馮清說話和緩,有著大家閨秀的淑慎謙恭。即便此時,心中著實牽掛,憂慮之色也只在眉尖流露千分之一。

    我沉吟道:「那麼,皇上的意思怎樣?」馮清說:「據給事中王遇稟報,大軍暫時駐紮洛陽,皇上天天去太學觀《石經》,並沒有別的旨意。」

    眾人一驚。高貴人雙手合十,默默祈禱。袁貴人最先開口:「只怕滯留太久,動搖軍心。」馮清手中的佛珠驀然一滯。羅夫人亦有憂色,但畢竟冷靜得多,輕聲勸道:「入秋後雨水增多,年年如此,想必很快就會過去了。有皇上在前方,還有李中書、南安王、任城王、始平王等人,軍中士氣不會受到影響的。」

    我悄然遞一個讚許的目光過去。綰衣大概沒有看見。袁貴人那嫵媚的鳳眼,卻倏然一挑,冷笑道:「馮昭儀,你一回宮就煽動皇上南伐,這下可是如願了。」我並不氣惱,反而盈盈一笑:「袁姐姐抬舉我了,軍國大事豈是我能夠左右的?」

    又盯著馮清,說:「即便是想左右皇上的決策,我只是一個人而已,既不敢驚動父親,又沒有兄弟可以出個主意。」馮清聞言驚怔,然而目中的怒意終究被心中的憂慮所掩蓋。

    我遙遙望著窗外。平城的天亦是灰暗的,雲層後有隱隱雷聲,那雨,也快要下了。我忽然說:「也許是上天要阻撓皇上南伐呢。」

    十月的一天,一行快騎於黎明時分抵達平城。天光大明之時,城中、宮中早已傳遍:任城王回宮。

    任城王回宮,卻是傳達聖旨:皇上已於九月丁丑定下遷都洛陽之計。

    便如一石激起千層浪,這逆轉來得太過突兀。我望著雨過天青後的朗朗乾坤,卻在短暫的驚詫之後,被洶湧的喜悅和豪情所衝擊。思緒的翻轉是如此迅速,然而線索仍是斷斷續續,只是反覆念叨著:原來如此,果然如此!

    忽然卻聽馮清顫聲說道:「不,平城乃我朝龍興之地,太廟在此,宗室根基在此,先皇陵寢在此,太皇太后的永固陵在此,皇上為自己營建的壽陵也在此……豈容有遷都洛陽之議?」

    我默默地望著她。她錯愕、焦慮、痛苦、急躁,面色忽然煞白。然而拓跋澄只是傳旨而已,拓跋宏派他安撫平城的留守官員,以及宗室,他無須開解皇后的情緒。因而,只是簡短地肯定了這道聖旨:「皇上命三軍冒雨前行,李中書扣馬懇請迴鑾,聖上大怒。諸位親王本不願南伐,當時也在馬下流涕勸阻。皇上認為,此次出征半途而廢,有損聲威,除非遷都洛陽……」

    在拓跋澄的陳述中,馮清頹然跌坐在胡床上。她的目光無神地凝視著虛無之處,木然中泛出一絲悲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