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亂世晉隋

大道小說網 第五章 廣陵一散 文 / 陳邵軒

    經過太康年間(280-290)的改革,晉朝繁榮之象初現,在外各族歸順,在內民心依附,一個治世再次出現了——史稱「太康之治」。

    連年征戰,司馬炎逐漸感到厭倦,洛陽城裡的歌舞昇平更加深了他罷兵的想法。況軍費在封建政府開支中所佔的比重一直都很高:少則三四成,多則七八成,這麼做也是為黎民生計著想,而且還有一個好處:把軍權收歸中央,防止地方政府作亂。

    既然好處多多,那就裁吧!太康元年,即平定吳國之後不久,司馬炎下詔書裁軍。古代帝王,始終把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立國的保證(今天亦是如此)即便是文景如此治世,也保存著相當數量的軍隊,更鮮有裁軍者。

    司馬炎裁軍的初衷是好的:士兵放下弓箭,拿起鋤頭,浩浩蕩蕩地奔赴田間地頭,事實證明,此舉確實促進了農業的極大發展,也為政府減少了很大一筆開支。然而,省下來的錢卻沒用到正經地方。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上面所提僅是裁軍的益處,和弊端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裁軍的危害將會於不久後凸顯。

    詔書很快下達:「仿漢代舊制,解散州郡各軍,悉令其歸田,大郡設武官100人,小郡50人。此外,各封國也要相應削減軍隊。(僅有一個例外,司馬攸)」筆者算了一筆賬:晉朝共設173郡,就算全按大郡計,兵力也不過兩萬人。司馬炎前後共封了57王,大**隊5000,中國3000,小國1100,其總數不超25萬人,加上政府軍及州郡地方軍,西晉的總兵力不超過40萬!

    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40萬人能守得住嗎?你以為那些蠻夷番邦歸順了就成順民了?40萬常備軍,連給人家打牙祭都嫌寒磣。關鍵是,真正打起仗來,有多少部隊能夠第一時間抵達戰場?

    陶璜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交趾國(今越南)相距洛陽千里,當地還有六萬多戶沒有歸降,真正服從政府的不過5000戶,而且經常有人作亂,這些州郡只能靠軍隊駐守!」

    山濤(竹林七賢之一)也表示反對:「這麼大個國家,萬一有點風吹草動,誰來保家衛國?罷州郡之兵,萬萬不可!」

    內宮飄來《大風歌》,武帝突然想起,從吳地到來的五千名宮女今天說要為他奏吳樂頌德,吳越之地,自古多佳人,她們似水般的柔情總能化解武帝的心結。陶、山二人的話很快淹沒在優美的旋律裡。

    宮門口的羊又開始叫喚,它們迫不及待地要品嚐新鮮的竹葉了。武帝喜歡乘羊車巡視後宮,羊車停到哪司馬炎就寵幸哪宮,羊喜歡吃竹葉,一些聰明的宮女便在門前放些新鮮的竹葉。其實宮女們完全可以養幾隻狼,羊看到天敵,自然狂奔不已,武帝肯定會摔個人仰「羊」翻,到時候想走也走不了了…(笑)

    武帝時期的**到底有多少人呢?

    公元274年,司馬炎曾發佈一項命令:選百姓和公卿的女兒五千人進入後宮,以備皇帝選妃。離鄉背井的少女們痛哭連日,洛陽城幾里之外都能聽見,悲哉!「詔選公卿以下女備六宮…采擇未畢,權禁天下嫁娶(《資治通鑒》晉紀二)。」

    大意是,在選妃完畢之前,全國禁嫁娶之事。司馬相如卓文君之流應慶幸早生了300年。也不盡然,因為當時選妃的是楊皇后。楊皇后諱艷,章獻羊皇后的繼任者,是惠帝司馬衷的生母,此楊皇后區別於堂妹楊皇后楊芷。

    皇帝選妃,最氣憤的還是皇后,封建王朝沒有「小三」這個說法,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更何況是皇帝。可凡事都有個度,整天在老婆眼皮子低下泡妞,皇后能不生氣嗎?於是乎,楊皇后想出了一招,專挑那些長得白的(看來西晉以黑為美),個高的(卓文君大概得落選了)。司馬炎看著這些歪瓜裂棗,實在沒有什麼食慾,可又不好發作,那就湊合吃吧。

    加上後來從吳地徵召的五千名宮女以及宮裡原先的宮女,不多不少,剛好一萬——和西晉宮廷禁衛軍人數相當。順便提一句,可能由於氣憤過度,楊艷於當年病逝,謚號武元皇后。繼任者是堂妹楊芷(大美女)。

    「朕意已決,卿等毋需多言!」武帝言訖,拂袖而去。

    羊車載著武帝向**緩緩逝去,陶、山二人氣的直跳腳。這兩人終究沒能見到一語成讖的那一天。

    山濤回到家中,心中充滿了憂慮,事實上,自從他當官以來,沒有哪一天是開心的,先是魏曹丕行篡逆之事,當時他年僅十六歲。不想成為篡逆者手下的鷹犬,所以選擇歸隱,然後結交了六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飲酒賦詩,不亦樂乎!那段時間,是他生命裡比較開心的一段時光,不用分心國事,偶爾提及,也只是一曲高歌一杯美酒一帶而過。

    高平陵事件的發生終結了這一切。和曹氏家族不同,司馬氏愛才,惜才,遍尋天下名仕(主要是為了拉攏文人階層)。而好友嵇康等人卻持不合作態度。在他們心中,司馬一族是亂臣賊子,不屑與其為伍。還有一點,這些人都是「建安文學」的傳承者,魏幾代帝王都好文,和他們很合得來,出於感情,他們也不願同司馬政權合作。內心的憂鬱無處排遣,便寄情酒水音樂,尋求老莊無為之道,長此以往,竟形成了獨特的魏晉玄學。

    山濤與之不同,古之賢者分兩種:一種以國家榮辱為計,另一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我們不能片面討論兩者孰優孰劣,這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於民皆益。山濤屬於後者,他的眼光不在篡位者身上,而是天下黎民百姓,能為他們謀福,個人得失又算得了什麼。

    山濤還有一個身份:山濤的父親叫山曜(這名字好)。山曜有個姑姑山氏,嫁給了張汪,並育有一女,前面幾人姓甚名誰不重要,只要知道該女就行了:張女姓張名chun華,張chun華嫁給了司馬懿,生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倆皇帝)。

    從而得出結論,山濤是司馬懿內侄,司馬昭表弟,連當朝皇帝司馬炎都得叫聲表叔(太猛了!)

    不知司馬炎任命山濤的詔書裡會不會出現「皇叔」二字。

    喝完最後一壺酒,山濤留下一句「兄弟們我去去就來」便沒了蹤影,這一去就是一輩子。期間它曾寫信勸嵇康出仕,卻被後者婉拒,嵇康在信中列舉了不能做官的七條理由,很是奇特:一,我喜歡睡懶覺,當官後就得按時起床;二,我喜歡遍游四方,當官後就等整天坐著,不能到處亂跑了;三,我身上虱子多,得不停地抓撓,但還要隨時準備迎接上級官員…(凡七條,不一一陳述,詳見《與山巨源絕交書》)。

    讀罷此信,不禁感慨:原來做官有這麼多壞處。

    嵇康還在信中極為詳細地分析了他個人,言辭懇切,於朋友之深情,於兒女之情,於國家之情一覽無餘,催人淚下。

    嵇康到底做了官,後來得罪鍾會司馬昭,定死罪。行刑那天,三千太學生為他求情。嵇康勸告他們以國家為重,並隨後向監斬官要了一把琴。

    大風起處,旋律緩緩飄散,時而低沉,時而悲壯。三千太學生,掩面而泣,連監斬官都於心不忍。

    是曲,名曰《廣陵散》。嵇康道,「袁孝尼曾經向我學習《廣陵散》,我沒有教授於他,今天《廣陵散》要失傳了!」

    山濤把嵇康妻子接來,算是對摯友所盡的最後一份責任。

    太康後半段時間裡,司馬炎漸漸貪圖享樂,進取之心喪失殆盡,甚至把朝政交由楊駿、楊洮、楊濟三兄弟打理,時稱「三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