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亂世晉隋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九章 歪打正著 文 / 陳邵軒

    當然,這個「平靜」是對外戰爭而言,其內部自建國起就一直為腥風血雨籠罩,李雄去世後,李班即位,不久便被李期趕下了龍椅;李壽為堂兄鳴不平,起兵廢了李期;李壽勉強稱得上一代英主,但在位時間僅有五年;李壽死後,政權交到了現任皇帝李勢手中。

    這可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昏君加暴君,李勢不太能生,群臣便建議立李廣為皇太弟。李勢最煩別人議論自己沒能力,大臣們無疑是在揭他的傷疤。一怒之下,李勢發兵討伐戍邊的李廣,後者聞訊自殺,被株連的大臣不計其數,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解思明和馬當,此二人素有賢名,都是成漢的股肱之臣。

    成漢四代積累下來的國力就這樣被李勢揮霍殆盡,即使沒有桓溫,成漢能延續多久也要打上問號。

    桓溫雖然政策已定,朝中卻沒幾個人支持,反對派的理由很簡單:蜀地山高路遠,地勢險要,境內地理環境極為險惡,孤軍深入,萬一兵敗怎麼辦?曹氏三代都沒完成的任務,你桓溫憑什麼這麼自信?

    當然,支持的人也有,比如只剩一口氣的何充;再如剛剛上班的殷浩,還有劉惔——這就夠了,朝中就這幾個人說話有份量。

    劉惔是當時的名士,人們都把他比作諸葛亮,劉諸葛的話很耐人尋味:「我以前經常和桓溫打牌,深知桓溫是一個大賭徒,如果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桓溫的態度不會如此堅決,由此可見,此戰必勝!」散朝之後,劉惔又對旁人說出了這樣的話:「但蜀地平定後,朝政難免招來內賊啊!」劉惔沒有點破,但這個「內賊」…呵呵。

    公元346年,東晉第三次北伐正式拉開序幕,北伐的第一步是剿滅成漢。

    三個月後,桓溫的大軍到達青衣縣,此地亦稱青衣羌國,是成都以南的一片區域(也有人認為此地就是四川青神縣)。李勢這才慌了神,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用蜀道天險禦敵的意圖碎得跟玻璃渣似的。李勢急忙命叔父李福、兄長李權、昝(zan)堅等人率大軍自山陽(今四川彭山東)赴合水(今四川樂山東南)拒敵。

    大敵當前,漢軍內部卻出現了分歧。

    絕大多數蜀軍將領主張在江南列陣,以逸待勞。昝堅偏偏不聽,他催命似的督促部隊過江迎敵,李福等人果斷否定了這一建議。昝堅一個人雖然無法調動全部軍隊,但手下那部分漢軍還是聽他的。

    李昝帶兵自鴛鴦碕渡江,很快抵達犍(qian)為,如此一來,漢軍分成了兩部分。一些東晉將領建議桓溫分兵兩路,各個擊破。桓溫微笑著點點頭,把目光轉向了參軍袁喬:「袁參謀,你怎麼看?」

    「勞師遠征,而不能速戰速決,此乃兵家大忌;況且我軍在人數上不佔優勢,一旦分兵,力量將更為薄弱,兩路中如果有一路被破,漢軍就有實力合擊我軍,到時,後果將不堪設想。」

    「如果恰恰相反,我軍破其一路呢?」

    「漢軍完全可以重整旗鼓,繼續同我軍作戰。將軍別忘了,這可是在人家的地盤上!漢軍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那依你之計呢?」

    「將兵力集中一處,效仿楚霸王,破釜沉舟,直取成都!」

    袁喬的這句話可謂一語中的,桓溫是誰?大賭徒一個!既然賭博,那就不能怕輸,一個不怕輸的賭徒才是好賭徒!

    說幹就幹,晉軍砸爛了所有吃飯的家當,桓溫命士兵們帶足三天乾糧,其餘兵甲輜重全部留在後方,為保險起見,桓溫派部將孫盛、周楚率領一些老弱病殘守家——其實,這是很不保險的,孫盛等人面臨的將是最精銳的漢軍主力,彭模肯定是不好守的。

    從桓溫的賭徒本性來分析,他根本就不想守衛後方,之所以要留下一支弱旅,只能用一個原因解釋:他要讓孫盛等人吸引敵軍火力,再直白點,這支部隊根本就是用來做炮灰的!!

    桓溫率主力頭也不回地向成都奔去。

    得知晉軍的動靜後,漢軍做出了相應的戰略部署:分兵。李福率軍攻擊彭模;李權在成都平原上抵禦晉軍主力。孫盛手下那點老弱病殘自然不是漢軍的對手,他且戰且退,把漢軍逐漸引到了遠離成都的地方。

    再說第二路:兩度分兵,這使桓溫的壓力減輕不少,即將和他展開決戰的將是三分之一的漢軍主力。對付這幾個人,晉軍綽綽有餘。一戰,晉軍勝;二戰,晉軍大勝;三戰,晉軍大大勝,之後,桓溫乘勢兵臨成都城下,鎮軍將軍李位見勢不妙,投降了。

    另一方面,當催命的昝堅到達犍為時,他驚訝地發現:走錯路了!晉軍根本就沒把他當盤菜,而是越過犍為,直接向成都開去!

    猶如一道晴天霹靂,直把昝堅劈得天旋地轉,清醒過來後,他以百米賽跑的速度向成都狂奔而去,當他滿頭大汗地到達終點時,又一道閃電如約而至:成都被圍了足足三層!漢軍士兵備受打擊,軍心散的跟沙子似的,不消一刻鐘的工夫,終點只剩下了昝堅一人。

    至此,漢軍主力損失三分之二,唯一還能抵抗的李福還在和孫盛玩躲貓貓,估計連身處何地都不知道,這三分之一不提也罷。

    李勢到底是李特的後代,兵臨城下,祖先的血液在他血管裡重新沸騰。他集合了國都內的全部青壯男子,發給他們每人一把長矛,然後出城迎敵。李勢心裡可能也清楚,蜀軍大勢已去了,只是,為了祖先的榮耀,他必須誓死一搏!

    雙方在笮(ze)橋展開了最後的決戰。在必死之心的鼓舞下,這支臨時拼湊的漢軍居然發揮了超乎尋常的戰鬥力!他們擊潰了晉軍的前鋒部隊,參軍龔護戰死;桓溫胯下的戰馬也被流矢射中,眾人非常驚恐,想要撤退。

    撤退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秩序的撤退,我們稱之為戰略撤退,在這種撤退中,部隊陣型不會亂,縱使遭敵軍追擊,亦可就地列陣迎敵;第二種是由於前線失利造成的潰退,在這種撤退中,士兵們只是想著怎麼保命,陣型大亂在所難免,而一旦遭受敵軍追擊,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晉軍此時面臨的就是第二種,人群中已經能聞到鮮血和死亡的味道。桓溫好不容易換了匹馬,他抓了一個意圖逃跑的小兵,讓他擊鼓撤退。這個小兵急急忙忙地向戰鼓奔去。

    然後戰場上響起了一通鼓,不是撤退鼓,而是進軍鼓!

    正當士兵們納悶之時,只見一人拔劍而起,率領左右向對面衝去,嘴裡還大喊著:「兄弟們,跟我殺啊!」

    這個人就是袁喬,看到總參謀長身先士卒,士兵們的疑慮一掃而空,他們重新拿起武器,跟隨袁喬向敵陣衝去,一時間殺聲大作,剛才還想跑路的晉軍士兵好像打了雞血,個個奮勇殺敵,竟把漢軍殺得大敗。

    晉軍乘勢殺進成都,李勢先是趁亂逃了出去,不久後負棺請降。

    成漢自此平定。

    一個小兵,一通錯鼓,滅了一個國家…當然,那通鼓很值得懷疑,我們從袁喬的反應來看,完全可以懷疑是袁喬故意為之,否則,袁喬不可能在鼓響的第一時間裡躍入敵陣,這明顯就是早有準備嘛!

    平定蜀地後,桓溫把李勢的妹妹納為小妾,要知道,桓溫的正室可是堂堂的東晉公主!哪個正室希望自己老公找小三?在公主和駙馬的關係上,駙馬應該屬於弱者才對,具體參見唐朝高陽公主,此女給房遺愛帶的綠帽子,數都數不清,而駙馬房遺愛只能忍氣吞聲。

    公主尚可以忍,東晉皇室呢?

    只能用一點解釋:東晉皇室忌憚桓溫,害怕激怒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